杭州方正大茶庄的故事
民国时期杭州的茶叶贸易
庄 所售 茶 叶 以 每 斤
元至
元 为 最多 约 占总销 售 的 元至
目
。
雅 室 陈 列 古 朴 的各 类 茶 具 备 有 铜 制 的 陶 制 的 竹制 的 和
木 雕 的精 美 茶 盒
、
,
元 至 七 八 角 次之 约 占
:
以茶 叶 出售
。
中外 游客争 相前往 赏胜
。
民 国 时 期 杭 州 各 茶 庄 还 中 转 着数
建 新式 洋楼 专 营 西湖
杭 州 翁 隆 盛茶 号 上 海 分 号 广 告
。
翁 隆 盛 茶庄 广 告
。
狮 峰龙 井 兼 营 各 省 红
,
十
趣
鮝
■
历史文化
碰
。
名
—抓
‘
摩
务
‘
難
里
麗 心
善条 砷
砂
斯
£
省
£
“
—
贫
年浙杭方 立大 茶
号 销 龙井 茶发票
。
年 贴 满 税票 的 杭
州 方 立 大茶 号 销 货 发 票 。
全 年销 售 茶 叶
万 余 担 营业 总 额 为
,
,
余 家 小 商 小 贩 全 年营 业 额 约 有
分 析其 失 败 原 因
一 :
万元
。
年方 大 值
二是 受
其 中 由 各 茶 庄 批 发 往外 埠 的 约
茶 叶店 方 冠 三 的 大 媳 妇 因 女 婿 经 营 茶 叶 生 意 失 畋 而 跳 楼 自
家 城区
,
。
年 为例 看 看 民 国时 期 州 共 有茶庄 家 茶号 杭 年
茶馆故事梗概200字
茶馆故事梗概200字【实用版2篇】目录(篇1)一、茶馆故事概述1.故事背景:清朝末年,茶馆盛行,茶客众多。
2.故事情节:茶馆老板娘与茶客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茶客之间的恩怨情仇。
3.故事主题:爱情、友情、亲情,以及人性的善恶。
二、详细情节1.茶馆老板娘:美丽聪慧,擅长茶艺,经营茶馆生意红火。
2.茶客们:有恩怨情仇的江湖人士、文人墨客、富家子弟等。
3.情感纠葛:老板娘与茶客之间产生了情感纠葛,最终走到了一起。
4.恩怨情仇:茶客们之间也发生了恩怨情仇,最终得以化解。
三、故事主题1.爱情:爱情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之一,老板娘与茶客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
2.友情:友情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茶客们之间的友情令人感动。
3.亲情:亲情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老板娘与茶客之间的亲情令人感动。
4.人性的善恶: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展现了人性的善恶。
正文(篇1)清朝末年,茶馆盛行,茶客众多。
在一家茶馆里,老板娘美丽聪慧,擅长茶艺,经营茶馆生意红火。
茶客们有恩怨情仇的江湖人士、文人墨客、富家子弟等。
老板娘与茶客之间产生了情感纠葛,最终走到了一起。
同时,茶客们之间也发生了恩怨情仇,最终得以化解。
故事主题包括爱情、友情、亲情,以及人性的善恶。
在故事中,老板娘与茶客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茶客们之间的友情令人感动,老板娘与茶客之间的亲情令人感动。
目录(篇2)一、茶馆故事概述1.故事背景:2.故事情节:3.故事主题:二、角色介绍1.主要角色:2.次要角色:3.角色关系:三、故事情节详细描述1.开场介绍:2.情节发展:3.高潮冲突:4.结局收尾:正文(篇2)茶馆故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老北京茶馆里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清朝末年,茶馆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会交际的重要场所。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小福子的年轻女子,她在这里卖茶,同时也在这里见证了许多人的生活和故事。
主要角色小福子是一个聪明、善良、勤奋的女孩。
她每天都在茶馆里忙碌,为大家提供最好的茶水和最优质的服务。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
是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
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
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目录概述指导思想评选范围评选标准评选机构评奖程序评奖纪律评奖经费解释历届获奖作品茅盾介绍展开概述指导思想评选范围评选标准评选机构评奖程序评奖纪律评奖经费解释历届获奖作品茅盾介绍展开概述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
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
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
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编辑本段指导思想茅盾文学奖评选工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励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推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丰厚审美意蕴的长篇小说作品。
编辑本段评选范围1、茅盾文学奖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现每四年评选一次凡在评选年度内公开发表与出版,能体现长篇小说完整艺术构思与创作要求,字数13万以上的作品,均可参加评选。
评选年度以前发表或出版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之作,在得到评委会不少于半数委员的赞同后,亦可参评。
2、多卷本长篇小说,一般在全书完成后参加评选。
3、鉴于评选工作所受的语言限制和各种具体困难,凡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长篇小说,均要求以汉文的译本出版后参加评选。
4、同一作者不宜连届获奖。
编辑本段评选标准1、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原则,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对于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较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发展趋势的作品,尤应重点关注;要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
汪庄主人的商业传奇
将 茶 叶 销 往 海 外 ,获 取 高 额 利 润 。 这其 中 ,还有 一个小 故事 。
上世纪 2 0年 代 ,一 天 ,南 洋 商人 梁老 板收 到汪 裕 泰茶 庄 发来 的
一
恪 尽职 守 ,备 受店 主信 任 ,后 被委 以 出纳重任 。 咸 丰元 年 ( 元 1 1 } 公 8 年 ,汪 5 立政 有 了一 些积 蓄 ,开始 做 茶叶 小
于五 马 路 f 广 东路 ) 没 汪 氏 的 今 开
于 是 .梁 老 板 带 了 几 个 伙 计 , 飘 洋过 海 来到 杭州 ,四处寻 访 包装
仉 霪
灵秀为 一体 ,而面积更达 到 2 多 万 。 平方米 ,它就是 汪庄 。
汪庄 从 前的 主 人是谁 ? 当年 为
第 二 家 茶 叶 店— —汪 裕 泰 茶 庄 { 北
竹乐 响 ,宛若 天籁 。 “ 若 能 卒 于 此 地 ,此 生 也 足 我 亦。 ”汪 自ຫໍສະໝຸດ 新 动 了 在 西 湖 边 修建 别
墅的念 头 。
转让 ,资 金悉 数并入 “ 庄 ” 汪 。 汪庄 采 撷 中西 建筑 的 精 华 ,与 西湖 山水 相 映成 趣 ,自成 一体 ,显
时的技术条件下,包装储存是个难 题。不过在这方面 ,汪 自新 自有一
套办 法 。他 指导 朱 金伦 把菊 花 用牛
老家 的部 分祖 传 田地 ,于 上海 旧城
老北门 l 今河南路 ) 开设 了汪 氏的
第 一家茶 叶店 ,冠名 为汪裕 泰茶庄 。
梁 老 板 立 刻 拿 出 来 ,只 见 菊 花被 一 张张 牛皮 手 工纸 包 得方 方正
跟杭 州西湖 并无任 何关联 。
汪氏茶叶店
故 事 还 要 从 安 徽 茶 商 汪 立 政
晚清民国的杭州茶业杂考
晚清民国的杭州茶业杂考●赵大川作为知青,种植茶树、炒制茶叶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改革开放后,多年从事茶园的喷灌工作;退休前还兼任过拥有6000亩茶园的杭州茶叶试验场场长,与茶可谓有缘。
作为杭州人,多少为茶神陆羽在杭州余杭双溪著茶经,名垂千古;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尝过十八棵御茶感到自豪。
近几年,有关茶文化的文献较多,但对晚清民国的茶业涉猎甚少,其中杭州作为我国著名的茶叶产地和集散地,对这段时期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此文仅以本人集藏的一些资料,对晚清民国时期的杭州茶业进行探讨,抛砖引玉而已,是为杂考。
一、龙井茶与虎跑水西湖龙井茶金贵,它那独特的炒制方法,色、香、味、形俱佳的自然品质,令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声名远扬,享誉海外,历数百年而长盛不衰。
这与其产地特有的地形、气候、土壤、水质密不可分,更与当时的经营方式,商家的品牌意识、产地保护意识有直接的关系。
图Ⅰ-1、2是民国时期杭州茂记茶场的茶罐包装纸和上海大新公司西湖明前龙井茶样铁罐。
从这两件小小的遗存中,我们可以找到民国时杭州对茶叶产地和品牌的保护痕迹,品味出西湖龙井茶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图Ⅰ-1是杭州茂记茶场相当有特色的二两茶罐包装纸,原大220毫米×85毫米。
彩色印制的包装纸中英文对照,想来其时西湖龙井茶已跨洋过海,而今天我们的西湖龙井茶包装却很少有中英文对照的。
其右上角红底镂空的白字为“浙杭西湖龙井狮子峰茂记茶场”,产地、品牌、茶场名称一目了然,标志清楚。
左下角粉底的黑字为:“吾杭西湖名山产茶甚广,色味向推龙井,尤以龙井之狮子峰所产为无上上品,其次为龙井本山,又其次为云栖、虎跑。
故西湖茶有狮龙云虎之别,此外,冒充龙井者更无论矣。
本场振兴实业不惜工本,图Ⅰ-2为大新公司的西湖明前样茶罐。
样罐长、宽各52毫米,高64毫米。
除标有上海大新有限公司“大新牌西湖明前样茶”字样外,还有“此本产于浙江省杭州县境内有名诸山,茶色碧玉,茶味爽口,茶香芬芳,茶质浓厚,所以世界各国讲究饮茶者皆喜赏之。
民国时期杭州的茶馆业
着名 人字 画。摆设 的台桌椅凳都 是红木 或花梨 木制作 , 大 八仙 桌还镶嵌 着大理 石台面 , 一桌八 凳 , 布满全 楼 , 美仑美
奂, 古 色古香 。喜雨 台由于地处商业 中心 , 加之 规模宏 大 , 开设 即声 名远扬 。 原来 分散在 各处 的同行茶会 多转到喜
一
雨 台来 , 一时 间 , 行业 汇聚 , 如古玩 、 书画、 纺织、 粮油 、 房地 产、 营造 、 水 木作 、 柴炭 、 竹木 、 砖瓦、 饮食、 水产、 贳器 、 花 鸟 虫 鱼等 , 包 罗万 象。这些茶会多有特定 的座位 , 同行业 的人 围坐在一起 , 洽谈 生意 , 等候招 揽。可以说喜雨 台成 了当时
清以降到 民国 , 我 国~直处 于动荡不安的政局 中, 茶馆成 了 悲观消极 的人们 逃避现 实 , 以及关 心国家和 自身命运 的人 们 了解信 息 的场所 , 这些促 使 了杭 州茶馆业 的繁荣 。如迎 宾楼 、 四海 楼 、 醒狮 台、 补经 楼 、 连升 阁、 碧霞轩 、 望 湖楼 、 西 园、 雅园、 喜雨台等都是当时杭州享誉一时 的大茶馆 。 当时 , 湖 滨一带 城墙高耸 , 游 船在柳 浪 闻莺一 带停泊 , 附近开设有 “ 三雅 园” ( 后来 为“ 仙乐 园” ) , “ 藕香居” ( 后来 为 “ 颐园” ) 两大茶苑 。三雅园在清代就颇为有名 , 汪次 闲曾题
天” 茶馆 还开了“ 露 天夜花园屋顶茶室 ” , 还有专 养鸟者买卖 鸟类 的“ 鸟儿茶会 ” 。另外还有 万安桥下 的水果行茶 店 , 堂 子巷 、 城头巷 的木 匠业茶店等以行业划分的专业茶馆 。 1 9 2 7 年杭 州建市 , 1 9 2 9 年 西湖博览会 的举办等 因素促 使杭 州商业 持续繁荣 , 杭 州茶馆业 也 因此 获得更 为广 阔的 发展空 间。到 1 9 3 1 年, 杭州有大小茶馆 5 5 5 家。在这 5 5 5 家
王秀兰:用心卖茶 敢想敢做
策支持后 ,更关键的一 点是张一元跟 紧了时代的发展方向。
成 立 于 19 年 的张 一 元 茶 叶 公 司 ,建立 伊 始就 在 品牌 92 建 设 上 下起 了工 夫 。在 当时 电视 广 告 还 不多 的 情况 下 , 一 张
元 已经开始在北京 电视台最好的 A时段做起 了广告 ,从此 , 北京新 闻和天气预报之 间的广告中就有了张一元的一席之
王 秀 兰
个茶叶生 产基地一 ——闽东张一元 茶叶有限 公司 ,当年创产
值 5 0 元 , 二 年 达 到 8 0 万元 ,在 京 城 茶 行 里开 创 了 0万 第 0多 自建 基地 的先 例 。
一
元举 办 了北 京城 有 史以 来 的 第一 个 绿 茶 节 ( 茶 节 ) 春 ,一
举 打破 了京 城 花 茶 一 统天 下 的 旧有 格 局 ;2 0 0 4年 ,张 一 元
张一元能有今天全是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茶叶从过去
给一把 茶叶就能判断 出产地和品质, 就能评级作价 , 掌
28
ECONO M I & C
2 … 0
级非 物 质 文化 遗产 传 承 人 。
打 破 常 规 , 抓 机 遇
张一元茶叶公司成立前 ,茶叶进货只有北京市统 购分
销 这一 条渠 道 , 城 家 家 茶庄 的 茶 都是 一 个 味 儿 。 经 理 王 京 总 秀兰 一 上 任 , 刻 决 定开 辟 属 于 张 一元 自己的 茶源 。 动 用 立 她 了茶 庄能 动 用 的所 有 积 蓄 ,多次 深 入 南方 产 茶 区 , 到 了 优 找 质的 茶 源 。 亲 自走访 老 员工 、 她 老顾 客 和 张 一元 创始 人 张 昌 翼 的 后 代 , 过 不断 摸 索 , 经 终于 找 回 了几 乎 失传 的传 统 张 一 元 茉 莉花 茶窖 制 工 艺 ,生 产 的 “ 一 元 ”茉 莉 花 茶 以 其 “ 张 汤 清 味 浓 , 口芳 香 ,回味 无 穷 ”的 独特 魅 力而 香 飘 万 里远 销 入 海 外 。19 年 , 一 元 投 资 10 元在 闽东 正 式 组建 了第 一 95 张 0万
雾里青往事
上形成水 珠 , 水珠 多 了便 常常 落下 来 , 像 飘 雨一 好 样。郑秀才便是 天方茶庄 的创 始人 , 氏后代 尊称 郑 为三世公。经过一 代一 代郑 氏后人 的经 营 , 天方茶 庄渐渐成 了皖 南最 大 的茶 庄之一 , 其茶 叶销售 北达 京津南及 闽粤 , 在上海还开有分号 。 这些年来 , 茶叶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了, 石埭 是 自 徽入闽的要塞 , 先是清军和太平军在这里拉锯 一般 , 你来我往 , 再是后来 的甲午海战 、 庚子事变 , 土匪 , 军
接受 。
地摆着猴魁 I 嫩蕊 , fJ I 芝 爆管是陈茶 , 但茶 香还是 暗
暗地在茶庄里 浮动 , 那不单是架上的茶t 发出的 , l 1 还 是一个 老字 号百 多年下 来 , 四壁 的木 头深 处散 出 从
晦暗的茶庄里 , 郑鹤林呆呆地看着 门外的f i , l l ti 不禁想起老祖先三 世公 , 好像 听见 了多年 前房 梁上
余 同 友
子 呢) 大夫第街 天方 茶庄 大当家 郑鹤 林就觉 得不对
劲, 右眼皮子一鼓一鼓地跳得厉害 , 眼皮里面好像藏
着一 只青蛙 。左 眼跳 财 , 眼跳 灾 , 右 他揉 揉眼皮 , 又 啜 了一 口荷叶壶 中的毛峰茶。
茶是好茶 , 可郑 鹤林 品着品着 却 品出一种 无奈 来 。离新茶大量 上市不到一旬 日子了 , 要是 往年, 茶
维普资讯
清 中篇小说
明
雾里青往事
撞}
子规声声。 雨 , 烟。 如
一
早起床 , 老徽州石埭县 (95年为修建太平湖 16
水库 , 偌大 的石埭 老 县城 被淹 在 了深 深 的 湖底 , 据 说, 湖面平 静无风 时 , 人们潜 入水 巾 , 还可看 见一条 条石板道 、 一幢幢青 砖瓦房 和毕 尚书 家 门前 的石狮
中国古代七大文人茶楼
中国古代七大文人茶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茶文化,而茶楼作为传承和发展茶文化的场所,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这些茶楼不仅是文人们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场所,更是他们寻求灵感、创作佳作的源泉。
在中国古代,有七大文人茶楼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第一家文人茶楼是位于杭州的梅家坞茶楼。
梅家坞茶楼位于西湖边,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梅树,因而得名。
这里曾是南宋文人聚集的地方,文人们在这里畅谈人生、吟诗作画,共同追求艺术的境界。
第二家文人茶楼是位于苏州的狮子林茶楼。
狮子林茶楼建于元代,以其园林式的布局和精致的建筑而闻名。
茶楼内设有雅座和茶室,供文人雅士们品茶、作诗、赏景。
这里的环境和氛围,鼓励了文人们的创作灵感。
第三家文人茶楼是位于北京的牛街茶楼。
牛街茶楼建于明代,一直延续至今。
这里曾是明清两代文人的聚集地,文人们在这里畅谈人生、抒发情怀。
茶楼内的茶室和雅座,以及周围的胡同小巷,为文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创作环境。
第四家文人茶楼是位于南京的秦淮河茶楼。
秦淮河茶楼位于南京市的秦淮河畔,这里曾是明代文人的聚集地。
茶楼内设有茶室和雅座,供文人们品茶、吟诗作画。
秦淮河的美景和茶楼的文化氛围,为文人们提供了一个寻求灵感和创作的场所。
第五家文人茶楼是位于成都的宽窄巷子茶楼。
宽窄巷子茶楼位于成都市的宽窄巷子区域,这里的茶楼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格。
茶楼内设有茶室和雅座,供文人们品茶、作诗、赏景。
宽窄巷子的独特氛围和茶楼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寻求灵感。
第六家文人茶楼是位于重庆的洪崖洞茶楼。
洪崖洞茶楼位于重庆市的洪崖洞景区,这里曾是明清时期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茶楼内设有茶室和雅座,供文人们品茶、吟诗作画。
洪崖洞的独特地理环境和茶楼的文化氛围,为文人们提供了一个追求艺术的场所。
第七家文人茶楼是位于广州的西关大屋茶楼。
西关大屋茶楼位于广州市的西关区,这里曾是明清时期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茶楼内设有茶室和雅座,供文人们品茶、吟诗作画。
郑纯辉,一个老字号掌门人的感与悟
后 的 经营 思路 ,已经 渐渐 让 老 字号在 市 场 经济 的浪 潮 中失 去 了竞 争力 ,有 些 甚至 香
消 玉 殒 ,但盈 利 又无 疑 是扩 大再 生 产的 必 要 因素 。 然而在 这一 点上 , 纯辉 的太 极茶 郑 道 却 一直走得 很顺 很 坚定 。
由好 几种 高 山茶 融合 在 一起 配制 ,泡 时佐
雨 ,杭州 河 坊街 在 雨水 的 冲刷 下更 显 得沧 桑和 古 旧 。 站在 街 口, 热腾 腾的灶 烟 四处弥 漫, 身着 长袍 马褂 的货 郎来 回行走 , 点的 糕 香气 、 唱 片嘶哑 的歌唱 、 排 火红灯 笼的 老 一
以冷 水 , 冰凉爽 口 、 香气 四溢 , 带着 淡淡 的 甜 味 。微 风轻 轻 一拂 ,就 荡漾 出绿色 的涟 漪 ,如它 的名字般 灵 动清醇 。 这 里的 水也 是一绝 。店铺 后院 放有 一
茶馆 行 业 即是新 兴行 业 ,也是传 统行 业。 目前 , 太极 茶道 已经在 全 国有 了 50 5 家 连锁 店 面 。 楼是 1 元 、 8 的喝 茶体 验 , 一 O 1元 撮一 把 茴香豆 、 一碗 大碗 茶 , 喝 体验 民俗 又
价 格适 宜 。二楼 则是 每位 四 五十 乃 至上 百
“ 代的 老字号 经营 , 现 必需要 考虑 可持 续发展 。郑纯 辉说 , 有些 老字 号行 业可 以 ” “
摇曳 烛光 …… 暮然 回首 , 仿佛 时 间倒流 , 来
到 了一个世 纪前 的市 井中 国 。 而 声 名 显赫 的 太 极 茶 道就 身处 其 中 , 只见 “ 皇帝歇 脚 、 百姓 留步 ”的店旗 随风飘 扬, 木桌木 凳整 齐地摆设 着 , 陶瓷的 茶碗茶
维普资讯
胡雪岩助人助自己
补上了六品粮台坐办 ,并且节节高升 ,
先 后 荣升 湖 州知 府 、浙江 省巡 抚 。
终没忘记 当年在鼓楼茶馆许下的诺言:
“ 只 要我 胡 雪岩 有 发迹 的一 天 ,总 不会 忘 记你 这个 茶博 士 。 ”
所 以说 , “ 助人 为 乐 ” 不 光 是 空
算 子竟 败在 一名茶馆 跑堂的手下。
茶 博 士 这 才 告 诉 胡 雪 岩 ,他 原 名
雪岩的创 业 ,是得 到了贵人 王有龄 的 鼎 力相助 。他们 认识在鼓 楼茶馆 ,知
秦少卿 ,曾是宁波钱业 的一把好手 ,有 “ 心算大王”雅号。后来遭同行暗算,
! ( 1 l f 、1 c ] 4 9
当小 跑 街 时 , 就 打 得 一 手 好算 盘 , 有“ 神
奇才,就聘用为阜康的账房总管,执掌
他 的全 部财 务 。 他 给 秦少 卿高 额 的股份 , 还 在 胡雪 岩故 居 后边 给他 建造 了房 子 , 把 一 名 丫环 赏赐 他作 为妻 子。 从此 ,这 名 大 掌柜 忠心 耿耿 为胡 雪岩 效 力 ,从杭
王 有龄 是一位知 恩必报 的君 子 ,
对 雪 中送 炭 的 胡 雪 岩 先 是 让 他 在 自 己
转 身去 喝茶 了 胡 雪岩 问他 答 案 多
少 ? 茶 博 士 报 出 的数 字 ,竟 与 算 盘 上
一
手 下做漕 粮运输 ,赚 了不 少钱 ;后来
又 帮他开办 了阜 康钱庄 ,让 胡雪岩一
大 白天 ,生意相对清淡 。茶 博士 坐 在柜 台边 上无聊地 拨弄算 盘 ,噼哩
叭啦一 片 山响。 “ 嗬 ! 茶 博 士 , 想 不
老杭州的“茶叶经”,得从这两家最老的茶庄说开去……
老杭州的“茶叶经”,得从这两家最老的茶庄说开去……追溯茶文化的起源,杭州自古与它有着极深的渊源,如茶圣陆羽在径山寺著《茶经》;白居易在韬光寺品龙井;高僧辩才创建龙井寺;苏轼仕杭咏茶诗;乾隆帝绘品茗图……同时,沪杭、杭徽公路的开通,也促使了茶叶交易的发展,世人遂称杭州为“茶都”。
有茶叶就会有茶市、茶庄、茶馆,民国时杭州注册的茶行、茶号已达120多家。
今天我们来说说其中最富盛名、历史最久两家:翁隆顺茶庄和翁隆盛茶号。
翁隆顺茶庄翁隆顺茶庄老字号茶盒包装纸翁隆顺创于元末明初,是杭州最古老的茶庄,也是迄今为止有记载的中国最古老的茶庄。
龙井采茶女(老照片)工人们捡茶(老照片)制作红茶(老照片)据1933年《杭州市经济调查》资料显示,翁隆顺茶庄,位于西湖龙井茶重要产地之一的翁家山,由杭州人翁顺臣独资开办,一幅杭州老龙井翁隆顺茶庄茶号的说明书云:“敝号设铺于老龙井已历七百余年。
特采就地狮峰芽茶、龙井春前、明前莲心、雨前龙井红梅、杭白贡菊、顶谷桑芽,自采自制,以冀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庶免鱼目混珠”。
翁隆盛茶号河坊街翁隆盛茶号位于杭州清河坊的翁隆盛茶庄,也是杭州最古老的茶庄之一。
翁隆盛创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翁隆盛茶号创办人翁耀庭,原籍海宁,店址初设杭州梅登高桥。
太平天国运动后,翁氏将店址迁至当时的商业闹市区清河坊四拐角处,并扩建五层洋房。
翁隆盛茶号广告1933年,店铺员工已达50几人,是当时杭州茶庄工作人员最多的一家,商标注册为“狮球”。
所制的龙井茶品质优良,采购认真,选而复选。
龙井极品狮峰茶,曾获巴拿马博览会奖状,名声历久而不衰,驰名中外。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清河坊门市房产归公,翁隆盛茶号迁至湖滨一公园同大元茶号原址另开新店,后改名狮峰茶叶商店。
正如杭人传诵的《观采茶作歌》中所唱:“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西湖龙井茶已成为杭州对外交流的一张“金名片”。
与茶有关的小故事
与茶有关的小故事【篇一:与茶有关的小故事】【篇二:与茶有关的小故事】关于紫砂、关于茶的传说和小故事散文吧>>,,,>关于紫砂、关于茶的传说和小故事乞丐的紫砂壶从前,有一个大财主特别喜欢喝茶,凡是到他家喝茶的人,无论贫富,只要来,他就好生招待。
一天,来了一个乞丐,不言讨饭,只说来讨茶喝。
下人见此,连忙让他进屋,给他倒一杯茶。
乞丐看了一下,说:“茶不行啊。
”下人见他懂,连忙换好茶来。
他闻了闻,说:“茶好,但水不行,需得某地的泉水方好。
”下人知他有些来意,忙取了早有储备的泉水,再泡茶来。
乞丐尝了一口,说:“水是好水,柴不行,柴需用某山阴面之柴,阳面之柴质松,需阴面质紧坚硬的柴方好。
”下人连忙取好柴再烹,并请出老爷。
茶重新上来后,老爷与乞丐各饮一杯。
乞丐说:“嗯,这回茶、水、柴、火都好了,只是壶不行。
”老爷说:“这已是我最好的壶了。
”乞丐从怀里掏出一把壶,让下人重新泡一壶茶来,味道果然不凡。
老爷起身作揖道:“我愿买你这壶,要多少钱都可。
”乞丐连忙倒掉茶,收起壶就走。
老爷赶忙拦住,说“我愿出一半家产要你这壶”。
乞丐不言,只是要走。
老爷急了,说“我愿出全部家产买你这壶”。
乞丐听了,就笑起来。
说道:“我要是舍得这壶,也不会落今天这种地步。
邵大亨的紫砂壶清代茶壶制作大师邵大亨,为人慷慨豪爽。
他所做的茶壶,意气相投者,免费赠送,语不投机者千金难求。
苏州某巡抚绞尽脑汁觅得一壶,十分珍惜。
一年中秋,坐船出城赏月,一名侍女端盘献茶,不想船身摇动,侍女站立不住,把“大亨”壶摔得粉碎。
巡抚大怒,把侍女吊起来,重重鞭笞。
这时,正好邵大亨也和朋友泊般在近处赏月,闻得缘由,就叫巡抚过般来看壶。
巡抚过来一看,见16把大亨壶罗列桌上,件件精品。
邵大亨力劝巡抚宽恕侍女,并许诺其从16把壶中挑选一件。
巡抚从其言。
巡抚一走,劭大亨便把余下的15把壶统统砸碎,悻悻地说:“为了我的壶,竟有人玩物丧命,再不做壶了。
”杯在壶上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老师。
开茶庄的创业真实经历和感受的故事
开茶庄的创业真实经历和感受的故事开茶庄的创业真实经历和感受的故事我的茶庄开张了三个多月了,网店也开张一个多月啦,这些日子,真的是很有感触。
当初选择开茶庄的时候,是和一个很好的朋友一起策划的,我们打算一起合资开,当时,家人是很不支持的,那时候,我刚毕业一年多,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我平时性格比较依赖家人,家人担心我会做不来;另外,茶叶这一行,我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根本就是一点经验都没有的,做起来是很困难的,这也是家人反对的另一个原因,但我还是坚持要做,因为我并不是一时冲动的,但我知道我说服不了他们的,只能用行动慢慢去证明了。
从策划到开张期间,我顶着创业、家人的不支持不理解两方面的压力,我从来末面对过这么大的压力,那一段日子,真的很辛苦,但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坚强的另一面,一直以为自己很脆弱,但原来自己也很坚强。
从装修到进货,上架,我都很用心,我知道我的努力,家人一定会慢慢理解和认同的。
终于,七年二月十日,茶庄开业了,那一天很开心,我的家人也来了,虽然他们还不完全认同,但我知道他们开始慢慢理解了,只要他们相信我会用心去做,就已经足够了,我一定会用心去做,做出成绩来的。
开业那天,营业额是716元,虽然不是很高,但很兴奋。
茶庄开业了,生意都还可以,开始都是朋友过来捧场的,真的很感谢他们。
在开业后的几天里,我爸爸每天都有过来茶庄,这是我觉得最欣慰的。
我最难忘的是,十二号这一天,这天是我的生日,我下午出去行街了,这一个多月来都在忙茶庄的事情,这天打算好好休息一下了。
晚上回到茶庄,才知道爸爸在茶庄坐了一个下午,和我朋友聊了一个下午。
晚上回到家里,爸爸主动问我,需不需要资金,因为我朋友跟他说,我们明天去拿货。
我当时真的觉得很开心,很激动,爸爸终于开始相信我了。
我一定会好努力去做,不会让他失望的。
开张之后又进了几次货,茶庄才慢慢完善,客人也慢慢增多,每次有生客进来,我们都会特别开心,有些客人,还觉得我们过于热情了,呵呵。
晚清民国的杭州茶业杂考(续)
晚清民国的杭州茶业杂考(续)
赵大川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
【年(卷),期】2002(24)4
【摘要】@@三、方正大茶号的六十本老帐册rn 由于历次的政治运动,特别是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要写文章,寻找原始资料,特别是纸制品的更是奇缺。
但总有有心人,如杭城的章胜贤先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几册杭州老字号——方正大茶号20世纪30年代的帐册,数次……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赵大川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2
【相关文献】
1.金代诗人李俊民生平杂考续 [J], 宋石青
2.钩稽辑佚考索源流:晚清民国戏剧研究集大成之作--评左鹏军教授《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 [J], 袁志成
3.晚清民国的杭州茶业杂考 [J], 赵大川
4.晚清民国的杭州茶业杂考(续) [J], 赵大川
5.杭州市茶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规划(续) [J], 胡新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方有嘉木
南方有嘉木诗经中说:“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
同样是讲清末民初,王旭烽却以华茶的盛衰展示了一幅国人的兴衰惨败争扎。
《茶经》中讲: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两尺,三尺,更有数十尺也!伴随着春节的气氛,读完了这本厚重的佳作,之前读的小说大多都是通俗,很白话的类型,可读这本深觉被它华丽的词藻所吸引,不由感叹作者以如此不俗之文笔通过杭州忘忧茶庄三代人的各自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命运将华茶的起起落落写的彻底动魄!忽然想到江州司马白居易的《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这不正是当时杭州西湖伴茶商的一片光景吗?通过忘忧茶庄三代人的命运演绎啦华茶的起起落落,杭九斋,杭天醉以及嘉和,嘉平,这杭州三代人分别以不同的身份经历啦华茶兴衰起落的全过程,也经历啦从清末到民国再到轰轰烈烈的五四变革的的民族变革。
家族命运与民族命运在那个动荡多变的年代,共同跌宕起伏。
其间伴随起落的还有杭天醉的把兄弟,赵寄客,要说杭天醉多情多爱,因爱恨一再逃避,一再归来!那么赵寄客则恰恰相反,他热情豪放,不拘小节,他们的下一代,嘉和和嘉平即是如此,嘉和一个沉重,凡事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却不言于表的男儿,仿佛生来就是承担世间的阴雨。
而嘉平大胆直言,单纯却不乏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他们终将在时代的长河里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不同的人生!而杭天醉吸食鸦片之后和日本茶道师羽田的争辩让我铭记,杭天醉认为茶乃产于中国,盛于中国,其他国家只能仰视之或盗之!羽田则讲:自己软弱无能,却道他人强盗,自己贪生怕死,却道沧浪之水,自己自暴自弃,却道他人图强,这就是你们华人!华人永远也不会将茶的精神传承发展。
听此一席话,杭天醉恰已哈欠连天,他脑海里想,这到底是对国人的侮辱,还是对自己的侮辱,不管怎样,读到这里,心生悲凉,的确日本将茶的精神发展到啦顶级,他们整个国家都信奉这种精神,而同时中国处于战乱之中!嘉和,我喜欢这个角色,但同时又鄙视他的畏手畏脚,有爱不去追,正如他所说,这一生他想的太多,行动的太少,嘉平知道嘉和一直喜欢叶子,却在踏上拯救民族之路前仍说,麻烦大哥帮他照顾叶子和他的儿子汉儿,并说了一句,对不起!我们在明白的情况下却又不得不这么做。
最美杭州一代宗师茶馆
最美杭州一代宗师茶馆
佚名
【期刊名称】《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卷),期】2018(0)7
【摘要】“一代宗师”位于中国杭州,是一间提供无农药茶叶的茶馆。
杭州是著名的龙井茶产地,在西湖边就可以看到陡峭的茶山,山上散布着一片片梯田。
我们因此联想到把这梯田的气魄带进茶馆内。
商品展示柜由意大利产的灰姑娘色大理石和有透明感的波纹玻璃板组装而成,大小不一的小柜子以不规则的高低差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杭州山水的风景特色。
【总页数】2页(P2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茶馆也能干出大名堂--杭州的茶馆经济 [J], 傅宏波
2.茶馆和一座城市--杭州的茶馆文化 [J], 刘晓林
3.《最美是杭州》丛书首发多维度展示杭州独特韵味 [J], 戚向阳;
4.茶馆行业顾客体验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以杭州茶馆业为例 [J], 张荣;夏燕红
5.茶馆顾客体验价值驱动因素及其体验营销策略研究——以杭州自助型茶馆为例[J], 夏燕红;张荣;肖剑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蛹_生活故事
茶蛹茶蛹百年老字号品茗茶庄是青州最大的茶庄。
这日,茶庄方老板刚打开店门,就从外面拥进来一大群客商,嚷着要退货。
方老板忙问缘故,为首的是个粗壮汉子,气愤地说:“方老板,你以次等茶叶冒充好茶卖给我们,这是为何?”方老板一拱手,朗声说:“品茗茶庄创立百年,一向诚信待客,这才有了今日的成就,我方某岂能自砸这块金字招牌?诸位可能有所误会了。
”粗壮汉子冷笑一声,取出一包茶叶道:“这是我昨日在你这里买的上等白毛尖,你自个儿看看。
”方老板接过茶叶仔细察看,确实是自家茶庄卖出的上等白毛尖无疑。
粗壮汉子又说:“你先沏上一盏,尝尝再说。
”方老板依言,用手中茶叶沏上一盏,才尝了一口,立刻呆若木鸡。
品茗茶庄之所以能在青州茶界占据龙头之位,是因为其茶叶历来都以祖传秘法炒制,入口醇厚,回味无穷,但这茶入口却寡淡无味,如白开水一般。
方老板又从其他客商那里取了些茶叶泡上一喝,也是淡然无味。
他愣了半晌,吩咐账房将银子赔付客商,然后颓然坐在椅子上,思忖起来:从采摘茶叶,到挑选、炒制、焙干,都是自家伙计操办,最重要的几道工序还是自己亲自动手的,其间并无差错。
较之往年,今年炒制的茶叶成色要好许多,原本以为可以大赚一笔,谁知会出这么大的纰漏。
就在方老板百思不得其解时,从外面进来一个年轻和尚。
这和尚法名清风,是城外白云寺住持苦竹大师的徒弟。
这苦竹大师是方老板的老友,爱好喝茶,每年都要差清风来品茗茶庄买些上等茶叶。
方老板见了清风,苦笑道:“清风小师父,今年恐怕要让你空手而回了。
”接着就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清风听了沉吟片刻,道:“方老板,可否带小僧去存放茶叶的仓库看看?”方老板领着清风来到仓库,只见一篓一篓的茶叶堆积如山,清风搬起一篓茶叶,悉数倒在空地上。
方老板不知清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他一连倒了七八篓茶叶,才歇了手。
清风从倒在地上的茶叶里捡起一件东西,笑道:“方老板,你的茶叶变了味道,就是这东西作怪。
”方老板定睛一看,这是一条碧绿色的蚕虫,手指粗细,晶莹剔透,竟似用上好翡翠雕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方正大茶庄的故事几十册,纸页发黄,线装账簿,平平整整地叠起来,叠在章胜贤家的木楼梯上。
随便翻开一本,十六开的宣纸上,一列列毛笔写就的行楷,字迹鲜明如初——“四日,收狮字五十一两,计洋二十元四角”;“六日,收旗枪四十八斤,计洋一百零九元……”一行行,一页页,仿佛回到80年前的清明前后。
山岚萦绕,雨意空濛,穿长袍马褂的茶叶商人方冠三,正行走在龙井村泥泞的山路上,伙计肩上,是刚从当地茶农那儿收来的明前新茶。
沉沉的箩担里的新茶,不消几日,就会寄到千里之外的北平去了。
75册账目记得清清爽爽总共75册,都是“方正大茶庄”的旧账本。
方正大茶庄,民国时期杭州最大的三家茶号之一,开在羊坝头。
另外两家,分别是“汪裕泰”和“翁隆盛”。
这些旧账本,从1929年记到1936年,正好是方正大茶庄的鼎盛时期。
十几年前,杭州的摄影爱好者、收藏家章胜贤,在旧书摊上偶得一册蓝麻布封面、上有笔墨工整书写的旧账本,封面有“民国十九年春月吉立、方正大号、客庄号总”等字样。
老章翻阅后认定,这是杭城老字号“方正大”的原物,这个“方正大”是老章二姐夫家的祖业。
说起来也很巧,几经周折,老章数年之中又传奇般地先后搜罗到“方正大”的旧账本75册,以及广告、招贴、包装、信件、发票、老照片等实物史料几十件。
这些旧账本有十六种,包括“行号货源”、“货汇”、“辛金”、“福食”(茶号同人的膳食账)、“客庄信稿”、“合价”(对进货成本核实后,确定销售价格)、“花户”、“子茶花户”(进货的散户)、“银钱总登”(银行、钱庄往来的账目)、“客庄号总”(全国各地客户总名录)等等。
每一册账本上,一笔笔账目记得清清爽爽。
这些原始账本,为研究当时杭州茶叶经营状况、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但耐人寻味的是,我们通过别的途径查找关于“方正大”的文字资料,却极少。
因此,这批老账本就显得尤为珍贵。
翻阅这些看似枯燥的老账本时,“方正大”的印记在历史的毛玻璃之后,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行号货源”茶叶都从哪里进的货?1930年4月4日。
清明前一天。
一早,方老板就带着伙计来到了龙井村,收购明前茶。
方老板名叫方冠三,安徽人,在杭州城里开了一家“方正大茶庄”,茶叶生意做得很好。
龙井的茶叶名声在外,乾隆爷六次下江南,四次到龙井茶区看茶农制茶,品茶赋诗。
到了民国时期,龙井茶已经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明前龙井,量少价高,方老板又怎肯错过?这不,尽管山路泥泞并不好走,他也一早就带着伙计奔来了。
收茶持续了半个月,方老板收获不小。
从4月4日至18日,“方正大”共计收购龙井村“戚龙章”茶行的“狮”字茶叶4408两(合约137.75公斤),“本山”茶6181两(约193.15公斤),共计大洋2281元6角4分5厘。
这些钱,于5月12日全额付清。
账本“行号货源”中,翔实记载了那几年,“方正大”茶庄曾于何时、向何茶行采购的茶叶品种、级别、数量、总价及付款方式等内容。
民国十九年(1930年)记载,4月8日收“戚龙章行”的“狮”字龙井306两,计洋111元6厘9分;12日,付大洋500元;又收“本山”889两,计洋142元2厘4分,17日付大洋200元……“行号货源”共涉及西湖周边及省内外产茶区的百余家茶行,如西湖“鼎丰行”、“戚龙章”,茅家埠“吴钦记行”,梅家坞“朱春记行”,以及城内的“全泰昌行”、“翁隆盛”等,而且只收购清明前后的头茶;此外,还收购如桐乡的“施天和”,苏州的“吴世茂”,徽州的“同昌成”等地方的特产茶和上等好茶。
茶庄辛金谁的薪水比方大老板还高?1933年2月12日,一个叫汪稼轩的人来到“方正大”,受聘于茶庄,为茶庄同人的孩子们教书。
每月工资,大洋九元整。
半个月后,即在2月27日,茶庄付予大洋二十元。
这应该是预支工资——这位先生初来乍到,恐怕需要开销的地方挺多。
之后几个月,分别付二元至八元不等。
汪老师总共在职16个月零10天,支付薪水147元。
“方正大”的用工制度还是很规范的,虽然规定,茶庄的员工都得有信誉的熟人保荐才能被聘用,谁人推荐、谁人担保都要记录在册;但只要成为茶庄的正式员工,薪水按约定的金额给付,一分都不会少。
他们还约定,初一至初十来茶庄报到上班,可领全月工资;初十至廿五日报到,都按半个月计算;过了廿五日再来报到的,这个月就没有薪水可领了。
这一条,明文写在“辛金”一册的扉页:“本号定章各友,三节进出,每逢进店以初十日为度,辛金全月,初十以后进店作半个月计辛。
如望日后进店以廿五日为度,亦照半个月计算,过廿五日进店者无包。
倘自辞至辞日为度,如辞、复者,端午至月半计算,中秋至月底计算,特此预定规则,勉后异议。
此照!”瞧瞧这条例定的,多人性化!从这册子里还可以看到,业主方冠三,每月辛金大洋十六元五角。
方冠三是茶庄老板,他自己也每月领薪水。
长子方舜琴,每月薪水十四元;次子方禹安,每月十三元;吴孝思(很重要的伙计),由罗立生兄荐,每月十四元。
居然有人比老板的工资还高,此人名王莲甫。
每月四十元。
工资超出方老板一倍还多,什么人物这么牛?据章胜贤多方打听,得知王莲甫其实是常驻广州的,相当于如今某地区的总经销商,专门搞茶叶的外销。
方老板能给此人开出每月四十元的薪水,恐怕也是因为其岗位特殊、贡献突出。
这本“辛金”册子,给“饭司”(厨师)开的薪水是每月六元;学徒方重财,每月一元。
那年有一个闰月,全年在店内供职的员工还有多一个月的工钱可领,此外,端午、中秋、春节三节另有加班费可拿。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方老板还是很厚道的。
1933年,共有42人从方正大茶庄领过薪水,这是登记在册的。
像季节性的炒茶工、帮工等,恐怕也有不少,但在册子上没有反映。
福食明细茶庄伙计们吃得还好吗?肉、白菜、豆腐、油豆腐、黄芽菜、萝卜、大蒜、雪菜……这些菜,很家常,也很普通。
这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方正大”茶庄的日常伙食。
在吃上面,茶庄同人还是比较节俭。
肉虽然每天都有,但量似乎不大,一天大约小洋四角。
这些,都记在“福食”两册账本上。
10月6日,中秋节,账本上记着:“月圆。
肉,小洋四角;火腿,小洋四角……”此外都是素菜——蒿菜、白干、黄花菜、芋艿、粥菜。
跟每一个平常日子一样,中秋节这天没有铺张,稍有不同的是,这天店里花小洋二角买了水果;花小洋三角,买了檀香、元宝、月宫、香烛。
1934年2月11日,腊月廿八,还有两天就要过年了。
方正大茶庄的伙食得到了大幅改善——这一天除了惯常的白菜、豆腐、韭菜之外,还买了酱鸭、肉松、步鱼和干贝。
一道春笋步鱼,已经把茶庄里浓浓的过年气氛彰显了出来。
两天后的除夕,伙食花样有:白菜、茶食、韭菜、鱼(又见到鱼了)、茭菜、切面(可能是面条)、青菜、老姜等。
另外,在这一天,采购者还一次性支付21元,把挂的酒账结清,支付22元把酱账一次性结清。
年尾了,该结清的账目都要结清了。
事实上,这一年,在茶庄里吃饭的人可不少。
根据花名册上登记的,每天吃饭有36人至38人(1930年),而日常伙食买菜的用度,常在14角上下。
由此,或可以看出当时的物价还算平稳。
“福食”两册,记载了“方正大”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廿二年(1933年)两年间的日常伙食等开销。
两本“流水账”,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细枝末节里,记录了80年前茶庄员工们的一段日常生活。
客庄总号茶庄客户占据大半个中国清明前后,方老板亲自出面从龙井村收来的新茶,很快就销到北平的“吴德泰”茶庄了。
北平那边,社前、明前、雨前之类的高端绿茶特别好销。
“吴德泰”茶庄,是与“方正大”做生意的北平第一大户,每年最好的茶叶,方老板先要给其留足了。
1930年,光是发到“吴德泰”的茶叶,总计大洋达3983元3角7分。
发去的茶叶品种,大宗的有龙字、云字、狮字、虎字等不同的龙井;此外还有旗枪、莲心、玳玳、桑芽、白菊等品种。
包装则有铁瓶、箬包、布包、铁箱等。
翻开“客庄总号”,茶庄的客户历历在目,其经营地域以东部为重点,占据大半个中国,还远销法国马赛。
1934年“客庄总号”的8本账册里记录着,销到香港几家茶行最多的品种是“双窨珠兰”。
1935年方正大茶庄进货60多个品种的茶叶,总计约13万斤,其中双窨珠兰占1.6万斤。
所谓“窨”,是一种制茶方法,等同于“熏”的方法,即把珠兰花、茉莉花等放在茶叶中,使茶叶染上花的香味。
窨两次的珠兰花茶,就叫“双窨珠兰”。
由此可以看出,香港人喜欢喝花茶。
销往香港、澳门等地的花茶,除了单窨珠兰、双窨珠兰,还有茉莉花茶、贡菊、杭菊等。
这年销到“德安和”行400多斤珠兰;销到“陈富源”行150斤珠兰,全部用铁皮箱运输。
绿有龙井,红有九曲80年前九曲红梅还很有名气都知道杭州有“龙井”茶,你可知道,80年前,杭州还有一款红茶,名气并不比“龙井”小?细细翻阅老账本,我注意到有一款红茶“九曲红梅”,出现的频率不低。
“九曲红梅”,源出于福建的武夷山。
据说太平天国期间,福建武夷、浙江温州平阳等地农民向浙北迁徙,在大坞山一带落户,开荒种粮种茶,以谋生计,于是有了大坞山“九曲红梅”的诞生。
所制红茶为当时杭城茶行、茶号收购。
西湖大坞山茶农对茶叶的采制精益求精,逐步形成九曲红梅的特殊外形,弯曲紧细如鱼钩,色泽乌润,以“细、黑、匀、曲”见长,汤色鲜亮红艳,滋味鲜爽可口,香气馥郁。
这款茶的品质,可与祁门红茶相媲美。
西湖龙井、九曲红梅,“一绿一红”,是杭州茶叶里的“双剑合璧”。
在方正大茶庄的账本上可以看到,当时茶行在留下、浮山等地大量收购九曲红梅或潮红(半成品),制作包装后远销北平、济南、南京、郑州、上海等地。
通过邮寄销售,多的一次寄十几斤,少的也有三五斤。
只是,因龙井的名气实在太大,掩盖了九曲红梅的光芒,几近湮没。
到现在,除非是资深茶人,大众已经不太知晓“九曲红梅”。
若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重树“九曲红梅”的昔日辉煌,使这一传统名茶得以光大,则是一件好事。
(本文主要依据章胜贤先生的收藏与研究成果,特此致谢)| 城垣记事|野史林之说到茶商的经营之道,有一个小故事。
话说汪裕泰茶庄老板汪自新(即汪庄主人),手里有一批产自桐乡的菊花茶,思谋着索性卖到南洋去。
首先是包装,用牛皮纸手工包封,一斤一包。
接着是广告,贴一张绿纸,上面写“蝴蝶牌杭白菊”,一段介绍菊花茶的文字,号称在西子湖畔购地数百亩,精心栽培制作,落款“杭州西湖金伦茶菊庄”。
然后一层层装入肚大口小的甏,中间用小包生石灰吸潮,密封甏口后,千里迢迢运往南洋。
且说那日,南洋商人梁老板打开甏口,便有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撮几朵菊花沏上,娇艳玲珑,不由得拍手叫绝。
眼看着杭白菊在南洋销路大增,梁老板打起小算盘,何不甩了王老板,直接去找金伦茶庄。
梁老板来到杭州,寻遍西湖,却找不到金伦茶庄,也看不到杭白菊的影子,悻悻而归。
汪老板虚晃一枪,赢了那一回,从此杭白菊扬名海外。
这只能算野史,和那些账本一样,在正史上读不到。
但对比那些宏大叙事,这些账本里讲述的,是更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