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关羽形象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之关羽形象解读 忠勇冠绝 义薄云天——《三国演义》之关羽形象解读【内容提要】关羽是三国 时期蜀国的一员武将,《三国志》中对其有所描写,但着笔不多。
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却是作者热情讴歌的人物。
这部小说着力将其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忠义英雄形象。
他忠于故主,又义重如山;他勇猛冠绝,所向无敌,于千军万马之中 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他意志刚强,智勇双全,能运筹于帏幄之中,决胜 于千里之外。
他眼高过顶,非常自负,看不起黄忠,瞧不上孙权,不服马超,轻视 陆逊。
关羽的这些性格特征, 成就了他生是盖世豪杰, 死为人间真神的地位。
关羽之所以成为亦人亦神的形象,是历代统治者从本阶级利益出发, 渐次加封,渐次鼓吹起来的。
小说《三国演义》中那个深受统治者欢迎又深受群众喜爱的关羽形象 是依托宋、元话本小说、戏剧及民间流传的关羽故事,再结合相关史实艺 术加工塑造而成的。
他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老百姓需要英雄来解救苦难,统治者需要忠实 奴才维护统治。
关键词关羽 《三国演义》 形象解读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
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茫。
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这是古人赞美关羽的诗句,赞美他勇猛、精忠、侠义、刚强、睿智。
自古以来,文有孔圣,尊为至圣先师,武有关圣,尊为关武大帝。
民间传说中的关羽,正是凭其无敌之勇、无私之忠、无诈之义、无欲 之刚以及死后还能显圣佑民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小说《三国演义》以历史为背景,博采宋元时期戏剧与话本小说的关 羽形象, 呆撷民间传说故事, 刻画出一位忠勇冠绝, 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
关羽,生于公元 160 年,卒于公元 219 年。
字云长,本字长生,刘备的义弟,蜀汉五虎将排名第一位,河东解良 人。
早年在家乡杀人,逃至涿郡,其后经桃园结义而与刘备、张飞成为兄 弟。
一生历经多次大战,英雄事迹不胜枚举,传颂古今的有温酒斩华雄、 大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
千里走单骑可见其忠, 华容道放走曹操可风其义, 水淹七军可风其智, 刮骨疗毒可见其刚强,而败走麦城可见其骄狂……我们可以从《三国演义》 中解读出作者借关羽这一载体,尽力宣扬的精忠尽义、智勇无敌这一封建
社会的英雄价值。
本文拟从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神威奋武,万夫莫挡作为一员武将,关羽勇猛无敌,万夫莫挡。
会盟讨卓事件中,西凉刺史董卓。
欺君虐民,残暴无道曹操发檄文召集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
十七路诸侯云起响应,公推袁绍为盟主,引兵直抵汜水关。
首次交锋就碰上了董卓麾下的猛将华雄,他刀劈鲍忠、俞涉、潘凤等 将, 江东猛虎孙坚也落荒而逃; 华雄乘胜追至, 阵前讨战, 以至飞马报来, 十七路诸侯众将都惧其勇,眼看讨卓大业就要搁浅。
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关羽出场了——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 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此时,关羽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名弓箭手,位卑言轻。
然而却主动请缨,凛然气势,若黄钟大吕震撼人心,也暗示着关羽的 与众不同。
然而袁氏兄弟却昏庸无能, 不能慧眼识才, 反而轻视关羽, 怒而拦之, 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邪?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笑。
曹操知人善用,从中斡旋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 不胜,责之未迟。
并温酒一杯为英雄壮行,关羽酒未饮,催马杀出,但见鸾铃响处,马 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沿温。
①此节描写,精彩纷呈。
有人赞曰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两军对垒,力量悬殊,盟军连遭败绩,军心涣散。
急需一场胜利来凝聚力量,振奋军威。
与华雄之战,不仅关系到云长的名节,而且关系到会盟讨卓事件的成 功与否。
胜者,十八路联军则可扭转颓势,乘胜追击;败者,则士崩瓦解,汉 室江山不保,人民涂湠;然而,骄横昏庸的袁氏兄弟目中无人,他们只是 想起颜良和文丑,一再阻挠英雄出战立功,其实颜良和文丑后来也被关羽 斩杀。
在这种外忧内压的复杂形势下,云长高喊出战,又自立军令状,如不 胜,请斩某头。
其凛然的精神气魄,逼人的威慑力量,若拔地青松,赫然凸现出来。
唯其大敌当前、忍辱负重,视诸侯若无人、视敌将若草芥,视取敌首 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彰显了云长有胆有识,武艺高强,勇猛无敌的凛 然气势。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还特意安排了许多情节和场面,以培植出关 羽的勇猛无敌的形象。
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名大振。
孔秀、韩福、广喜、王植、刘延、秦琪等均是曹操麾下大将,个个能 征善战,广有狠名,然而与关羽相较,或战不及一合,或只一个照面,便 被斩于马下。
惟其武功高超,神威奋武,方能这般勇猛无敌,万夫莫挡。
二、精忠报主,始终不渝是否忠于汉室江山实质上是《三国演义》中
褒贬人物的一条价值准则。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因为与汉室皇帝沾亲带故,被尊为皇叔,是 代表汉室江山的正统,忠于刘备就是忠于汉室,就可以得作者的褒赞,被 贯以正义的美名。
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始终不渝地忠于刘备,时刻奉刘备为主, 唯刘备马首是瞻。
他与张飞二人同刘备名为兄弟,实同主仆。
他对刘备之忠,不仅有弟对兄之忠,仆对主之忠,更有臣对君之忠, 而且这种忠是百折不挠的,是关羽行事至高无上的准则。
关羽之忠,在其降曹时与曹操约法三章及千里走单骑等章节中有很好 的体现。
小沛之战,刘备败走,曹操乘胜攻取徐州,欲夺下邳。
关羽为保刘备家小,死守下邳。
曹操爱惜关羽之才, 派张辽做说客劝关羽投降, 关羽与张辽本有旧交, 但张辽前来劝降,依关羽忠义无私的性格,感到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
所以他怒言相斥此言特说我也。
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
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
及至张辽一番巧舌, 分析形势, 并声言可保糜、 甘二位夫人平安之时, 关羽为保全二位夫人的安全, 同意暂时降曹, 然而却与曹操约法三章一者, 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 皇叔奉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皇叔去向,不管
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②约法三章,关羽的一片忠心跃然纸上。
他降汉不降曹,是为了保全刘备的家小而屈尊求全,他心中没有个人 的荣辱得失,而全是刘备。
他与曹操订下协议,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辞万里去投。
这是一种甘为君死的无条件之忠, 他人投敌, 不仅是要保全二位嫂嫂, 还要将有用身躯留着他日报效故主之用,这是忠的最高境界。
乃至后来,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极尽礼遇,关羽皆不为所 动。
有二细节,值得关注操见关公所穿绿锦袍已旧,印度其身品,取异锦 作战袍一领相赠。
关公受领,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上。
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非俭也。
旧袍乃刘皇叔所赐, 某穿之如见面, 不敢以丞相之新赐忘兄长之旧赐。
’③操令左右备一马赤兔马来,并鞍辔送与关公。
关公再拜称谢。
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祥,何 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 可一日而见面矣’。
④当得知刘备投于袁绍之处后, 关羽便坚决辞曹, 而且留下除坐骑之 外的曹操一切所赐。
他之所以要带走坐骑,也是为投奔刘备服务的,是为了能迅速地与刘
备团聚。
在此之后,他千里走单骑,护送靡、甘二位夫人,历尽艰难,中途被 韩福射伤,仍强忍疼痛,坚持护送二位嫂嫂与刘备会合。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关羽仍是忠于刘备的。
在他败走麦城失手被孙权所擒之时, 仍有一线生机, 然而他视死如归, 痛骂孙权,终被处死。
相较而言,他在下邳战败而降,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刘备的家 小;此番被俘,还有自己的义子关平,他却全然不顾,选择就义,他的忠 心由此可见。
关羽死后,其坐骑赤兔马,被东吴战将马忠所获,也终绝食而亡,一 缕忠魂,随主而去,更加烘托出关羽一颗赤胆忠心。
三、志垂日月,义薄云天在《三国演义》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讴 歌关羽的义,将其刻画成一个义重如山之人。
突出他重然诺,讲义气,受人之恩,必当相报的坦荡人格。
关羽逃难江湖,是因其见不得家乡豪强倚势欺人,将其杀掉,表明他 敢于除暴安良,富有侠义情怀。
关羽死后, 在玉泉显圣, 被普净和尚点化, 稽首皈依, 常常显圣佑民, 以全其桃园结义立誓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义。
当然,最能表达关羽之义的,当属华容义释曹操一节。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
诸葛亮算准曹操必走华容道,遂派关羽把守。
关羽领军前,受诸葛亮所激,立下军令状。
这就意味着他非得擒住曹操,否则将以违抗军令之罪被斩首。
曹操败退之后由三笑到三惊,陷入穷途末路之境,最后止有三百余骑 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
残兵败将,人饿马乏,不堪一击。
反观关羽所带军队,五百校刀手,都是以逸待劳。
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耳’,众将曰‘人终然不怯,马力既乏, 安能复战?’⑤其实不仅是马乏,曹营战将也自胆怯了。
此时,关羽只需大旗一挥,曹操断无生还之理。
然而关羽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他是个义重如山之人,当他想起曹操许多恩义,想起他千里走单骑之 时,曹操仍遣人送关文等种种礼遇,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 不忍。
于是便放了曹操及所有曹军将士。
及至回营,关羽果然差点被诸葛亮斩了。
华容道义释曹操,成就了关羽的一世忠义美名,他的人格也升格为义 的化身。
正是这一忠义形象使关羽长期以来得到劳动人民的喜爱,以武神的尊 崇而与文神孔子齐名,香火绵延。
四、剐骨疗毒,铸就军神毫无疑义,《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同时还是 一个强者的形象。
刮骨疗毒一节, 显示出他是一个不畏肌体疼痛, 胸怀战略全局的强者。
刮骨疗毒, 非是不痛, 而是他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忍住了疼痛。
当时,关羽所领蜀军刚吃了败仗,倘若主帅又倒下了,势必影响士气 和军心,因而他故意笑对疼痛,等闲视之。
这不仅是对医者的鼓励,更是对战士的激励,是对士气的最大鼓舞。
关羽右臂中曹仁之毒箭, 被救回时, 毒已入骨, 右臂青肿, 不能运动。
关平等建议回荆州调理。
关羽却怒曰岂可因小疱而误大事。
华佗到访时,关羽恐怕因自己的臂伤而影响军心,故意泰然自若,与 马良下棋以安军心。
及至华佗介绍医治之法,虽得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候 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首。
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口,方可无 事,但恐君候惧耳。
⑥医治之法之所以要觅静处,置铁环,系手臂,被蒙首,都是为了一 个字——痛。
然而关羽却不怕痛,他在如此复杂就当时而言,这恐怕是最为复杂的 外科手术的手术面前,在没有医学专用的条件下,显得很是从容,很是坦 然。
事如此,容易。
一面左手与马良下棋,伸出右臂让华佗割肉刮骨。
肌肉割开时的嘶嘶声,骨面刮动时的悉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 失色。
而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之色。
刮骨疗毒的气慨,关羽已经不是人,而是超人,是神,是一个让后世 之人钦敬不已,仰之弥高的军神。
五、运畴帷幄,决胜千里关羽不仅勇猛无敌,而且也精于谋略。
在投降曹操之时, 便先约法三章套住曹操, 为自己日后离曹留下退路。
智取襄阳郡一战中, 关羽设下妙计, 胸有成竹, 且战且退, 诱敌深入, 形成合击之势,一举取得襄阳城。
夺下襄阳之后,久攻樊城不下,关羽准确预测秋雨绵绵,襄江之水必 然泛涨, 并提前派人堰往各处水口蓄水, 蓄势待发, 待水涨时, 乘高就船, 放水淹没曹魏七军,生擒魏军主帅于禁、庞德,樊城不战而获。
单刀赴会一节,关羽之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权为要回荆州,先是派遣说客,欲索回荆州,遭拒绝。
后鲁肃设计,设下鸿门宴,请关羽赴宴,欲扣住关羽,迫其就范,夺 取荆州。
关羽接信后,同意赴会。
其实关羽知道东吴摆的是鸿门宴, 但正所谓艺高人胆大,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其实关羽已经料敌机先,未雨绸缪。
他在赴会之前就作了充分安排吾儿快选船十只,藏善水军五百,于江 上等候。
看吾以旗起处,便过江来。
⑦及至赴会之时,关羽青巾绿袍,傍立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
汉,各跨腰刀一口。
安全是一付有备而来的架势,让鲁肃先自只了一惊。
正是未曾交锋便挫了东吴的锐气。
在双方正面交锋之前,关羽已占了上风。
入席之时,关羽又旁若无人,夸夸其谈,一付胸有成竹的样子,令鲁肃不敢仰视。
及至要刀兵相见之时,关羽又妙子频出,先是假装骂周仓,顺势夺过其刀,驱其出厅,其实是借故支开周仓去通知关平,引兵接应,而自己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装作醉态,挟持鲁肃以全身而退,终使东吴如意算盘化为泡影。
单刀赴会,除了胆识和勇气之外,更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周密安排。
关羽在单刀赴会中所表现出来的才智,与孔明在刘备招亲中的安排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闯吴营,对手都是吴军都督,结果都能确保全身而退。
六、刚愎自矜,败走麦城镇守荆州之后的关羽,功高至伟,渐渐变得狂傲起来。
在对待同僚的态度上,他自视高大,眼高过顶。
如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
’云长问曰‘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
’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关,可也。
黄忠何等样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授印。
⑧其实在战长沙之时,黄忠对关羽曾箭下留情,故意只射他头缨,而
不射其要害。
在对待下属的态度上,关羽也极为苛刻。
傅士仁、糜芳二将为先锋将官,饮酒失火违反军纪。
关羽要斩他们,被人求情后,依然杖其四十,摘了先锋印,降了二人的职。
其时正是用兵之时,未曾交锋,就先重罚将领,未免有点不讲情面。
严厉的处罚导致二人怀恨在心,在荆州保卫战的关键时期,先后倒戈降吴。
不仅如此,其他将士都差不多被他得罪光了,所以在他败退之时,没有人出兵救援。
所以骄傲是导致他败走麦城悲剧的重要原因。
在对待东吴的外交策略上,关羽也很狂傲,很是强硬,正是由于他的骄狂,忘记了诸葛亮在辞别荆州时的八字赠言北抗曹操,东联孙权。
孙权想和与关羽联姻,结为儿女亲家,相约两家结盟,共同破曹。
这本是有助于关羽完成匡复汉室大业的。
他不肯倒也罢了,还要说什么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孙权听了,肯定对关羽怀恨在心,这也成为造成他的人生悲剧的原因。
两军对垒之时,关羽自以为身经百战,全然不把东吴军队放在眼里。
当陆逊代吕蒙守陆口,差人赍书具礼,拜见关公之时,这分明是陆逊的骄兵之讲。
偏偏关羽极为自负,不能识破,说什么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还将荆州守兵撤走大半至樊城。
到东吴兵攻下荆州时,他还蒙在鼓里,也加速了他人生悲剧的演绎。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种》义薄云。
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这是后人对关羽的赞叹。
关羽一生,戎马倥偬,战功赫赫,他兼具勇、忠、义、刚、智、骄等人格特征,使关羽的形象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标准统一起来,所以关羽也就受到人民的群众越来越多的礼遇。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与历史上的关羽有很大不同,作者之所以要把关羽塑造成这种人物类型,可以说是顺应民心和顺从统治阶级意志的需要,因而也可以说关羽形象的演变,其实也是时代的产物。
其一,它是服务于统治阶级利益的。
封建统治者吹捧关羽,并且越捧越高,直至封为盖天古佛、忠义神圣关武大帝,大肆提倡与宣扬关羽的忠义思想,其目的,就是要打造出效忠朝庭的道德体系和舆论导向,培植出效应朝廷的精神形态,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其二,它是满足于众的主观意愿的。
《三国演义》成书前期,关羽的形象就深入人心,并深受群众的喜爱。
元末明初时期,有关三国故事的话本和杂剧,对关羽进行了美好的包装,使关羽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作者作为一位献身于通俗文学的大师,站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角
度,接受了唐、宋、元以业流传于民间的拥刘反曹褒贬准则的影响,在历代群众创作的基础上,从人民群众的主观意愿出发,塑造出关羽这一传奇式忠义英雄形象。
其三,它是迎合儒家思想的需要。
《三国演义》深刻、广泛地揭露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然而其基本思想仍是要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者并没有突破忠、义、勇、智的儒家思想束缚,所塑造出的关羽形象,大忠大义,大勇大智于一身,亦人亦神,他承载着双重的历史使命既要成为封建统治的保护神,又要成为拯救民生劫难的救护神。
注释①引自《三国演义》第五回②引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③引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④引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⑤引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回⑥引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⑦引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⑧引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参考文献1、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02-243页2、刘畅
《古代小说鉴赏辞典》
学苑出版社1989年版第464-482页3、朱大渭
《三国历史与〈三国演义〉》
互联网4、罗宗强
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5-265页。
5、陈辽
《重评〈三国演义〉》
载《文艺论丛》
1980年第10辑,第198-215页6、游国思、王超、萧涤非、季镇淮、费钢刚主编《中国文学史》四1983年版,第13-27页7、罗贯中《三国演义》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1986年6月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