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证主义者孔德抄袭了圣西门德分类原则,并加以具体化,他建立了如下的科学体系结构:数学,最简单 的科学;天文学,几何天文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重力学、热力学、声学、光学、电学;化学,无机 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生物分类学、动物生理学。
• 黑格尔把发展的思想带进了科学分类,从而建立起了能反映各门科学内在联系的科学体系。他把科学分 为:机械论,研究物体空间位移的运动;化学论,研究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有机论,研究生命有机体的 运动。
•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逻辑实证主义,是对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的哲学反思。它把哲学 搞成一种元科学活动,从而成为西方哲学界公认的第一个真正的科学哲学。但是,逻辑实证主义却热衷于 对科学知识结构的分析,而对科学知识的变革过程兴趣不大。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的增长是把已有 定律和理论变成在逻辑上更全面的新理论,即把旧理论看成是新理论的“特殊”情况或“局部”情况。一 个理论被吸收到第二个具有更大范围的理论中,这种科学发展观被称为“中国套箱”,即一套容积逐个递 增、依次套装的箱子。
• 到了近代,技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应用导致了技术的理论化趋向,产生了技术科学,从而在技术的构成 要素中,技能、经验等主观因素不再占主导地位。随着机器和工具在生产过程中作用的加强,技能逐渐 变为制造和利用机器的过程,以至于人们认为技术就是工具、机器和设备。这样,在技术的本质问题上 就形成了“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等多种观点。
• 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 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人的劳动过程,实际上是借助包括劳动手段、工具及其技能、方法在内的技术,来引 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这样,就可以将技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 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制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
• 一、科学发展的模式 • ⒈科学发展的积累模式 • ⑴古典归纳主义的积累模式
• 培根是第一个系统地制定了科学认识归纳法的哲学家。他强调科学只能通过连续不断的步骤,从个别上升 到一般,从经验归纳出理论。
• 在19世纪,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摆脱那种原始的或经典的状况,因而经典科学哲学仍然得以发 展,成为完备的经验形态,对科学发展的哲学反思也依然如故。
• 技术科学是以基础科学为指导,着重研究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的规律性,是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 纽带和桥梁。它的目的是把自然科学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技术科学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自 动化科学、工程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这些学科下面也包括许多分支学科。
• 工程技术是综合运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研究成果,研究产品或工程的设计、实验、试制以及具体产 品的生产技术的改革等。工程技术的目的是直接改造自然。工程技术包括计算机工程、原子反应堆工程、 能源工程、遗传工程等。这些学科也包括许多分支学科。
• 总之,古典归纳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把科学看作“聚宝盆”,科学发展就是不断地往里面聚宝;或 把科学发展比喻为建筑金字塔,只是不停地加层添级。因此,传统归纳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渐
进式积累模式,它只看到科学发展的量变、渐进、继承的一面,而忽视了科学发展的突变、革命、 批判的一面。
• ⑵逻辑实证主义的积累模式
• 培根认为科学的发展表明了人类理性的能力。因此,他主张把人类理性能力作为科学分类的原则,在他看 来:理性包括记忆、判断、想象;相应科学也分为记忆的科学,如历史学,判断的科学,包括哲学和自然 科学,想象的科学,如诗歌、艺术等。
• 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应以科学研究的对象作为分类原则,据此,他把科学分为: 数学,无机体物理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有机体物理学(生理学)。
• 科学从问题开始;针对问题,科学家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性的猜测,形成假说和理论;各种理论之间 展开激烈竞争,互相批判,并接受观察实验的经验,在经验中清除错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 新理论被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题。这样循环往复,就使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抛弃了把科学发展看成是绝对无误的证实及渐进式积累的观点,把人们的眼光 引到对科学知识增长作动态考察的广度上和对这一过程的内在机制作逻辑说明的深度上,同时为科学家 们设计了一条富有批判精神的猜测、反驳、再猜测、再反驳的科学探索的逻辑之路。科学开始于问题, 强调了科学研究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是一种颇有见解的观点。然而,波普尔的科学发展观只看到革 命、突变、批判的一面,忽视了量变、渐进和继承的一面,他否认了科学理论的相对稳定性和科学正常 时期的建设性活动的重要性。
• 需要说明的是数学和哲学。
• ⒊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 基础科学是以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探索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及其发展
规律。
• 微观物理学: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 化学:研究原子—分子层次物质化合和分解规律的科学。 • 宏观物理学:研究宏观物体的物理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 天文学:研究天体结构、演化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 地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抛弃了把科学发展看成是绝对无误的证实及渐进式积累的观点把人们的眼光引到对科学知识增长作动态考察的广度上和对这一过程的内在机制作逻辑说明的深度上同时为科学家们设计了一条富有批判精神的猜测反驳再猜测再反驳的科学探索的逻辑之路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 ⒈科学的本质特征 • ⑴科学的本质 • 第一,科学是一种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活动。 • 第二,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 第三,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业。 • 总之,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 ⒋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 拉卡托斯是英籍匈牙利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为了强调科学发展的连续性和科学进步的合理性,拉卡托斯提出 了科学研究纲领模式: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 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 这个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纲领的进化与退化。研究纲领在进化阶段的特点就是不惧怕反常,通过消化和吸收, 化不利于自身的反例为有利于自身的正例,从而发展自己。当研究纲领进化到一定的时期,完成了历史使命 后,就转入退化阶段。在此阶段,反常成为不利于它的致命的东西,日益增多的反常使科学家们不得不以另 一个更进步的纲领证伪退化的纲领。科学进入新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的阶段,新理论就要 证伪并取代旧理论。
•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兼顾了科学发展中的革命与继承、间断性与连续性这两个方面,具有较 大的灵活性和解释力,为人们探索、驾驭和利用自然规律提供了启示。但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基本
上还是描述性的,缺乏逻辑上的和内在源泉上的揭示和论证,而且在说明科学探索和大胆猜测的作用方
面也无能为力。如拉卡托斯告诉科学家这样去识别进化与退化,但他没有告诉科学家可以为之做些什么, 他也没有提出这样合理地发现硬核和启示法,或者这样在它们之间进行合理的选择。
• ⑵科学的特征 • 第一,客观性和实证性。 • 第二,探索性和创造性。 • 第三,通用型和共享性。
• ⑶科学的性质 • 第一,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 第二,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 ⒉技术的本质特征
• ⑴技术的本质
• 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古代,人们对技术的理解往往着重于技术的主观因素,人们认为技术就是技 艺、技巧、技能的总和。
•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 ⒈科学分类思想的历史发展
• 柏拉图把科学分为三类:辩证法,在辩论中关于纯概念分析的技巧和方法;物理学,这虽然属于感觉范 围,但他认为同样应上述方法去研究;伦理学,关于人的行为和意识的学问。
• 亚里士多德以人的活动方式为分类原则,把科学也分为三类:理论的哲学,关于纯认识活动的学问,包 括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实践的哲学,研究人的行为的学问,包括伦理学、经济学和修辞学;创造 的哲学,关于创作、艺术、讲演的学问。
•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包含有合理的因素,除了反映科学不断发展的总趋势外,它对科学理论 依次更迭的逻辑的、形式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科学理论变革的具体内容。但是,它忽视了科 学革命对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不能不是一个重大缺陷。
• 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
• 波普尔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证伪主义的创始人。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简称证伪主义模式:P1—TT—EE—P2,即问题1—猜测性理论—因错误而被排除—问题2。
• ⒊库恩的科学革命规范模式 • 库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家,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1962年,库恩出版了《科学革命
的结构》一书,提出了科学革命规范模式: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 的常态科学时期。
• 前科学时期是指一门科学产生之前众说纷纭的争论阶段,这时该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经过一 定时期的争论、探索,某一种理论显示出比其它理论优越,被当时的科学家普遍接受,逐渐发展成为 范式。范式的建立就标志着科学进入常规科学时期。在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家们在范式的指导下,积 累事实,应用范式去解决科学中的难题,并以此来改进范式。
• 在反常与危机时期,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式去修改、补充原有范式的不足。不断地修补使范式矛盾重重, 混乱不堪,于是科学就出现了危机。危机给科学共同体带来分裂,引起了不同学派的争论和学科的动荡, 范式的统一局面结束,科学革命就到来了。
• 在科学革命时期,某些科学家带头抛弃旧范式,确立新范式;而一些保守的科学家则抵制新范式,维护 旧范式。新旧范式互不相容,相互斗争,斗争的最终结果就是新范式代替旧范式,这就是科学革命。于 是科学又进入到另一个历史阶段——新的常态科学阶段。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 总之,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 ⑵技术的特征 • 第一,自然性与社会性。 • 第二,物质性与精神性。 • 第三,中立性与价值性。 • 第四,主体性与客体性。 • 第五,跃迁性与累积性。
• ⑶技术的性质 • 第一,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 第二,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 ⒊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 ⑴科学和技术的区别 • 第一,科学和技术的目的和任务不同。 • 第二,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形式不同。 • 第三,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价值不同。 • ⑵科学和技术的联系 • 第一,科学是技术的基础。 • 第二,技术推动科学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⒉科学总体结构 • 物质世界的运动,按其矛盾的特殊性,可分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基本领域。
• 与物质世界三大基本领域相对应,现代科学有:研究自然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研究社会运动规律的 社会科学;研究思维运动规律的思维科学。此外,还有研究三大领域共同具有的量的关系的数学以及研 究三大领域最一般规律的哲学。这就是现代科学总分类的五大基本部类科学。每个大的基本部类科学又 都是由一些小的部类所组成。
• 库恩的科学革命规范模式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积累与突破、进化与革命这两种对立因素, 从发展形态上作了统一的全面的描述,较好地符合了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较之于归纳主义的渐进积累 进步观和证伪主义的不断革命进步观有更大的合理性。然而,库恩对范式及其更替过分突出了了不可比 性和非理性因素,夸大了“常规”科学家与“革命”科学家的对立,把科学革命看作是心理学上格式塔 完形的跃变和宗教式的改宗和皈依,这就实际上否认了科学发展的连续性、进步性以及科学理论的客观 真理性。因此,库恩的科学进步模式也具有较大的片面性。
• 恩格斯提出了“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的”原则。这一 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客观性原则。科学必须依据自然界的运动形式进行分类;二是发展性原 则。科学必须依据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内部所固有的次序进行排列。依据这一原则,恩格斯把当时的自 然科学分为: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