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学线下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
1、(对)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2、(对)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3、(对)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4、(对)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5、(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6、(错)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错)“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8、(对)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9、(错)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10、(对)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
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
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答: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
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
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
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答: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
人区别于动物
的本质是一一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
如果人类放弃
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
所以,从
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四、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答: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这是因为:第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第二,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的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地投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
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第三。
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一一学校进行的。
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它是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
因而,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
第四,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
教师通过有意识地鼓励神经类型弱、反应迟缓、胆怯、积极主动性差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回答提问,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变得括泼、主动。
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它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因素。
学校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以使他们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可见,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
正因如此,有人提出了”教育万能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
17世纪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18世纪德国的思想家康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一定的意义。
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答:(1)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2)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
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3)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
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
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
育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
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
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
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诀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4)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
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
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3岁少年奇奇(化名)由于在校打架等问题受到老师的处理。
老师的做法是,让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就“要不要奇奇继续留校读书”的问题进行表决。
由于没能够通过表决,奇奇的父亲只好给孩子另外找了一所学校去上学。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这是典型的违背义务教育法的行为,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而不是把犯一点错误的学生赶出学校。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打架这样的事情经常见,不知道奇奇打架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如果不严重,老师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妥,这样可能会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奇奇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老师私下找奇奇沟通谈心也许效果会好些。
如果问题很严重,假设:老师为什么让全班投票,也许奇奇经常欺负班里的同学,经过很多次教育也没有改观。
给班里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
这样我认为老师应该把问题反映到学校主管部门,学校出面解诀这个问题。
是让学生留还是走应该由学校决定,让班里的学生投票这样,奇奇心理会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班里的公敌,心里也许会有更大的扭曲。
总之,班里公开选举三好学生,班干部等等好的方面的事情应该大力提倡,对于批评教育这种事情,毕竟针对还是一一个孩子,役必要去让他承受这么大的挫折,和心理打击。
2、某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说“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
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
”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我把这段话反复看了多遍,实在看不出错在哪里。
概括起来应该是“读书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充实、美好。
”这是完全正确的,这话是带有一定
的“功利”--为了增强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但这种“功利”有没有错呢?我认为是没有错的,读书就是为了使我们的谋生能力更强,使我们短暂的人生更加完美、充实。
这是合情合理的,完全是利党、利国、利民的事情,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读书为什么要讳言“功利”呢?我们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就是从书中获取的知识、技术“功利”来的吗?在读书的问题上,我们为什么不能实事求是一些,多要一些真诚的“平凡”,而总是喜欢去搞那些虚伪的“崇高”,虚假的“拔高”呢?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针对性、实效性差的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的教育总是习惯从成人的自我感觉出发,脱离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成长的实际,甚至脱离现实生活实际,脱离常人的思维方式,从而违背教育规律,导致教育的低效和无效。
主要表现为:
1、脱离中小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的盲目攀高。
我们过去的道德教育,总是一味地拔高,对公民的道德要求超出了一般人在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高度,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也是超出了儿童少年可以接受和达到的程度。
我们以为把口号喊得越高、越响,就越能鼓舞人、打动人;无论什么事情,越不考虑自己就越是显得高尚。
同时还以为将一些选定好的高、大、全“标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不加分析地、不看具体情况地、盲目地让学生学习、模仿,以为对学生要求越高,就越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
其实这种大人们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并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
我们知道,一一个人对做某件事情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个人的真实体验和需求,而不是抽象的、冠冕堂皇的、没有具体意义的空目标。
儿童认识事物,是从他熟悉的生活经验、他能理解的浅显小道理开始的,是有一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而不是相反。
而在这件事上,强行让一个儿童去理解和接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意义,就犯了由深到浅、由远到近,由抽象到形象的错误,这种教育方法,孩子们除了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说(背)出这句话以外,是不会有实质性理解的,因此也谈不上形成真正的、持续的学习动力,也就不会如你想像的那样,“人人只要有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就会发愤学习”。
再说,人是应该有崇高的理想,但理想的起点应该是普通和平凡,没有普通和平凡,“崇高”就成了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我们教育孩子应该首先是做一一个普通人,要从普通和平凡做起,培养基本的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要让他在成长、体验及对老师启迪的思考中逐步确立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由成人去代替孩子,或去强迫孩子树立崇高理想。
对孩子要求的盲目攀高及强制,不但没能让孩子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反而使孩子在学会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的同时,形成双重人格,以及在成长中面对许许多多具体的人生选择时迷失方向,这是十分有害的。
一味地向高要求,是犯了急性病,也严重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因为,把要求大人做到的事情强行要求儿童少年去做到;把大人中多数人都还做不到的事情,也强行要求儿童、少年现在就要做到,这是剥夺了儿童的成长权利,剥夺了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由不成熟到成熟过程的权利,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违反教育科学的。
2.缺乏科学方法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当作知识技能来教学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思想情感的培养与知识教学混淆起来,把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当作了知识、技能来传授,我们以为,只要把大人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制订成概念、定理、标语口号、知识点,让学生尽快记、背、考下来,学生只要能按“标准答案”“回答正确”,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这是把教育简单化,机械化、概念化。
这种教育无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无视走进学生的心灵,无视教育者的身教,无视受教育者主体的思考和感悟,无视教育主体的实践。
似乎不用讲究教育艺术,不用启迪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必培养和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人人将标语口号、豪言壮语类的“知识点”能鹦鹉学舌般地复述下来,就可以解诀自己一生
遇到的一切纷繁复杂的问题了;我们不管他做得怎样,只要说的好听,他就是高尚的人了。
这种思维逻辑既不符合教育理论,也不符合教育实践,如同你以为要求每个学生都背下“唱歌时要注意科学地呼吸、吐气,要有共鸣声,要有情感”这句话后,他们人人就都“已经成为掌握了歌唱技巧的歌唱家”一样,是荒唐、可笑的。
实践证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不出来的,更是“考”不出来的。
正如北京教科院文
喆所说:“每个人的态度与价值的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
验逐渐习得的。
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
学习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科学研究》2003.3)而一些人想问题,仅从自己的主
观愿望出发,缺乏看问题的基本常识,这只能说是一种对教育的无知,对科学的无知。
3.以自己或本本制订的标准作为衡量一切是非标准的霸道教育。
几十年来,一些人总是习惯于机械教条地、不假思索地、- -程不变地按照过去本本制
订的“标准答案”来教育学生,并以这种思维来判断是非:只要不是自己既定的答案,就
是别人的错。
因此可以把正常人的正常思维和普通人说的常理话判定为“有不良倾向”甚
至“错误”,而别人却没有辩解和说理的权利和机会。
最要命的是,这些人往往掌握有制
订标准的权利和对别人的“生杀”大权--认定你“有不良倾向”,可以在会上批评教育;
认定你回答错误,可以在思品、政治考试中扣分或判0分;认定你思想有问题,可以在评
先进中让你落选;认定你在“放毒”,可以动用行政手段处分你。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
种教育.上的霸道行为,这种不平等、不公正的霸道教育,本身是不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的。
不让你明白“为什么”的道理,只告诉你、要求你“怎么样”做;不需要你心服口服,
只需要你“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样的教育,除了使人产生无奈、委屈、沮
丧、压抑、烦躁、苦闷甚至愤怒的情绪外,能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形成人的道德自律吗?
既缺乏对人的尊重,又想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情操,寄希望于行政手段、强迫命令,
搞管、卡、压等霸道教育上,这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可悲的。
用这样的办法,只管得了一
时,却管不了一世,是很难有好的教育效果的,这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
这种违背教育
规律的东西,耗时越多、用力越大,就越是不能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反而是南辕北
辙,越走越远。
因此,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许多类似这种由于诊断“病情”、分析“病
情”的错误而导致开出“药方”的错误,最终导致“治病”的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延误病情”,错过了对儿童少年教育的最佳时机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