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一)
班别:姓名:学号:
第二章:认识地球
1.远古时候,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有:①浑天说;②天圆地方说;再到
后来,人们通过观测海上归来的帆船知道地球是圆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①海上帆船;②站得越高,望得越
远;③月食;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赤道是地球最大的圆,周长是8万里,也就是4万公里(即4万千
米)。

5.赤道的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千米(庐山起义:6371)。

6.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
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7.在地球仪上,竖着的是经线,每一条经线都是半个圆,即所有经线
长度都相等,经线指向两极,即指向南北方向;横着的是纬线,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纬线长度不一,其中赤道是最长的纬
线,向两极变短,到了两极就成了一个点,纬线指向东西方向。

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上都存在无数条。

8.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它是一个假想的轴,实际上并不存在。

9.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经度,经度最大度数为180°。

0°经线以东
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例如:东
经120°可写为120°E;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例如:西经110°可写为110°W;东经和西经各占180°,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

东经180°经线和西经180°经线重合为180°经线。

所以,0°经线和180°都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10.不同的纬线有不同的纬度,纬度最大度数为90°。

赤道以北称为北
纬,用字母N表示,例如:北纬60°可写为160°N,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例如:南纬30°可写为30°S;北纬和南纬各占90°,赤道在中间,赤道也称0°纬线。

北极为北纬90°,即90°N,南极为南纬90°,即90°S。

赤道在中间,是南北纬的分界线。

11.写经纬度不用在度数后面标字母的有:①0°经线,直接写为:0°;
②180°经线,直接写为:180°;
③0°纬线,直接写为:0°。

除了这三条经纬线,其他的经纬线度数,一定要在度数后面表上相应的字母。

12.南北半球的划分:划分南北半球要看纬度。

以赤道为分界线,赤道
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3.东西半球的划分:划分东西半球要看经度。

以西经20°(即20°W)
和东经160°(即160°E)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分界线,从
西经20°(即20°W)开始,往东
..一直到东经160°(即160°E)为东半球;从
西经20°(即20°W)开始,往西
..一直到东经160°(即160°E)为西半球;
14.东西南北的方位概念,并不适用
....地球的任何地方,站在北极,四面
八方的方向都是南方;站在南极,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15.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20°
凡是小于20°,不论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
东经20°~东经160°在东半球。

>160°凡是大于160°,不论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
西经20°~西经160°在西半球。

16.经线、纬线以及经度、纬度的判定方法:
若数值向东越来越大,则是东经;若数值向北越来越大,则是北纬;
经度纬度
若数值向西越来越大,则是西经;若数值向南越来越大,则是南纬。

17.记住重要的经线:
① 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这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
线圈;
②西经20°(即20°W)和东经160°(即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18.记住重要的纬线:
①赤道:即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②北回归线:北纬23°26′(可写为23°26′N)
③南回归线:南纬23°26′(可写为23°26′S)
④北极圈:北纬66°34′(可写为66°34′N)
⑤南极圈:南纬66°34′(可写为66°34′S)
⑥北极:北纬90°(可写为90°N)
⑦南极:南纬90°(可写为90°S)
19.除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这两条经线以外,其他组
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特点是:
①这两条经线的经度数值相加一定是180°;②这两条经线,一条是东经,另一条必定是西经。

例如:
①东经110°(即110°E) ①东经140°(即140°E)
组成经线圈组成经线圈
②西经70° (即70°W) ②西经40° (即40°W)
①东经10° (即10°E) ①东经27°(即27°E)
组成经线圈组成经线圈
②西经170°(即170°W) ②西经153° (即153°W)
20.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
①低纬度地区:0°~30°S 和 0°~ 30°N
②中纬度地区:30°S ~ 60°S 和30°N ~ 60°N
③高纬度地区:60°S ~ 90°S 和60°N ~ 90°N 21.五带划分的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22.五带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
南寒带。

其中,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北温带及热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及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南温带及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总而言之:寒带及温带的分界线是极圈;温带及热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

23.五带中,终年炎热的是热带;终年寒冷的是寒带(包括北寒带和南寒
带);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包括北温带和南温带)。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温带,尤其我国的北方,更能感受到明显的四季变化。

24.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他率领的船队从西班
牙出发,依次经过的大洋有: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印度洋→④再回到大西洋。

第一章:学用地图
25.地图的发展:①陶片上的地图(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制作)→②丝
织品上的地图→③羊皮地图→④纸制地图。

26.地图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27.地图三要素: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和注记。

28.确定地图方向的方法:①有经纬网的:经纬网定向法;②有指向标
的:指向标定向法;③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9.比例尺公式:比例尺=,根据公式,已知比例尺和图
上距离,可以求实地距离;已知比例尺和
实地距离,可以求图上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三种:①数字式;
②线段式;③文字式。

30.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的时候,最好先将比例尺都转换成数字式中的
分数式比例尺,再比较各比例尺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1.如何读懂地图?答:要读懂地图,先要阅读地图的名称,了解比例
尺的大小,确定地图上的方向,再根据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信息。

32.图幅一样的地图,比例尺大,所表示的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

概括而言:尺大物详范围小;尺小物略范围大。

33.如果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扩大2倍,而表示的范围不变,扩大比例尺后新地图的图幅将是原地图的图幅的4倍。

陆地及海洋(知识点一)32.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①南北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而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②东西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而西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③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不论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任意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④北极周围是海洋(北冰洋),而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洲)。

33.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
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34.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世界共有五块大陆,按面积大到小分别是
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南极洲大陆、澳洲大陆(即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洲大陆(即澳大利亚大陆)。

35.岛屿:四周环海的小块陆地。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属于北
美洲)。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6.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

整个地球的陆地分为7
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亚洲、非洲、
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37.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半岛三面临海。

世界上最大的半
岛是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洲)。

38.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
耳其海峡。

39.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40.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41.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2.地球上的海洋都是彼此相连的,全球海洋分为四个大洋,按面积由
大到小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比七大洲的陆地总面积还要大,而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

大西洋的轮廓是“S”形的。

43.海峡:沟通两个海洋水域的狭窄水道。

44.七大洲的分布:
①有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南美洲、亚洲;⑦东半球主要的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欧洲;
②有赤道穿过其大陆的大洲:非洲、南美洲;⑧西半球主要的大
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③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欧洲、非洲;⑨环绕北冰洋的大洲:亚洲、北美洲、欧洲;
④没有热带的大洲:欧洲、南极洲;⑩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⑤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⑾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⑥有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⑿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

45.四大洋的分布:
①有赤道穿过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④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②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⑤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③完全在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⑥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

46.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47.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8.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地中海和里海。

49.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50.海:海洋的边缘部分,离大陆较近。

如:南海、东海、黄海。

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离大陆较远。

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1.绝对高度:也叫海拔,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
离。

52.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53.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
地点的海拔相等。

54.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55.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
①山顶:山的最高部位。

②山脊:两边低,中间高,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

④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⑤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高度变化大。

5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则是山脊。

57.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则是山谷。

58.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大(或者说坡度陡),称为陡坡;等高线稀
疏的地方,坡度小(或者说坡缓),称为缓坡。

59.等高线密集的地方,高度(海拔)变化大;等高线稀疏的地方,高度(海
拔)变化小。

60.地形图多种:
①等高线地形图;
②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就绘制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
③地形剖面图:从剖面线及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
线,按各点海拔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

6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平原用绿色表示,而且海拔越低,绿色就越
深;丘陵、高原和山地用黄褐色表示,而且海拔越高,黄褐色越深;
海洋、湖泊用蓝色表示,水越深,蓝色越深;积雪、冰川用白色表示。

62.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在南美洲);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
高原(在南美洲);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在亚洲);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在非洲);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
山脉(在南美洲)
63.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学者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64.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这六大板块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中,使海陆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65.板块的碰撞挤压一般形成山脉;板块的拉伸运动一般形成海洋和裂
谷。

66.喜马拉雅山脉(在亚洲)形成的原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互相碰
撞挤压形成的。

67.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形成的原因: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互相碰撞
挤压形成的。

68.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形成的原因:美洲板块和太平洋
板块、以及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69.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运动,使地中海的面积逐渐缩
小,直至几千万年后,地中海会消失。

70.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拉伸运动,使得红海的面积不断增大,
直至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海洋。

71.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拉伸运动。

72.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拉
伸、碰撞挤压等,所以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73.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
拉雅火山地震带。

全球大部分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两带内,因为这两大区域地处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74.为什么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答:我国处在世界两个最活跃的地震
带上,东濒临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和西南部属于地中海一喜玛拉雅地震带,所以地震多。

75.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原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俯冲碰撞
第三章世界的人口
76.1800年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分界线
77.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

人口膨胀是目前
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78.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是: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79.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及生产力发展的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80.衡量人口增长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
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81.人口出生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年内的出生人数占总人数
的比例,即:
出生率 = 出生人数/总人数× 100%
82.人口死亡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年内的死亡人数占总人数
的比例。

即:
死亡率 = 死亡人数/总人数× 100%
83.世界上死亡率和出生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84.世界上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85.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美洲东
部。

因为这些地区,地处中纬度近海的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86.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沙漠、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
高原地区。

87.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单
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即:人口密度 = 人口数/ 面积。

88.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居住条件差、饥饿及
贫困、交通拥堵、生态和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等等。

89.为了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
到有计划的生育,是人口的增长及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及环境、资源相协调。

90.近几十年来,,由于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给城市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91.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的原因:农村收入低,就业机会少,公共设
施不足,教育条件差,生活水平低;而城市的居住环境好,就业机会多,设施完善,教育水平高,从而使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92.如何解决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答:第一,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
生育;第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协调;第三,加大力度对农村的资金和资源投资,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完善农村的公共设施,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农村。

93.人种(种族)是具有共同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

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可
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94.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偏少。

黄色人种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部和东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南美洲中部。

95.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狭
而高,嘴唇较薄,体毛较多。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洲中部,大洋洲,南美洲东部沿岸。

96.黑色人种皮肤呈黑色,头发卷曲,嘴唇较厚。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美洲也有零散分布。

97.世界各人种的体质特征是长期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因而
种族无优劣之分,没有先进及落后之分,世界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98.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种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
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其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9.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和
俄语。

100.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其中佛教是最早产生的宗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创立于古印度,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佛教建筑多为佛寺、佛塔和佛像。

基督教始于公元1世纪,主要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基督教是世界上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是教堂。

101.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初,主要流行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以
及非洲北部和东部。

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建筑是清真寺。

102.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乡村是主要从事各种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

103.聚落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是:从小型的村庄发展到集镇,到小城镇,再发展到城市。

104.人类早期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5.目前,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一般都是在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在高山和荒漠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106.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中国的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和宏村。

第四章:天气及气候
107.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

108.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109.描述天气的诗句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10.描述气候的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11.天气预报的制作程序:①通过探测系统收集信息—→②处理系统进行信息处理
—→③预报系统作出预报—→④通过媒体提供气象服务。

112.一天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称气温日变化,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的14时左右(即下午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即清晨、黎明)。

113.一年中的气温也是有变化的,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都不同,称为气温年变化,世界陆地大多数地方的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114.气温除了在时间上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外,在空间分布上也有差异,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

知道了山脚的海拔和山脚的气温,同时知道山顶的海拔,可以计算山顶的气温。

115.水平方向上,全球的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递减:即逐渐降低)。

116.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测得的,百叶箱离地面距离为1.5米。

每天观测四次,分别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将四次观测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即得当天的日平均气温。

要求一年的年平均气温,就将一年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12,即得当年的年平均气温。

117.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

气温的变化,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118.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时,每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值一定要画在该月份格子的中间,把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值都画好后,再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依次连起来,就得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19.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如课文第56页图4.6),我们要知道:
①气温变化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

②气温变化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气温值,刻度在左边。

③从气温变化曲线图中,可以读出气温最高值及出现的月份、气
温最低值及出现的月份。

④读曲线变化的幅度大小和气温变化的趋势(哪个季节热,哪个
季节冷,还是终年炎热,还是终年寒冷)。

120.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所有地点的气温都相同。

121.读等温线图:我们可以知道:
①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所有地点的气温都相同。

②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找出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

3.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较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
异较小。

122.全球范围内,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最高,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最低(即世界的寒极在南极)。

123.北半球的等温线要比南半球的等温线曲折,南半球的等温线要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

这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变化小。

124.低纬度地区气温值高,高纬度地区气温值低。

125.低纬度地区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较大),高纬度地区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较大)。

126.降水的形式:①降雨;②降雪;③降冰雹。

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127.降水形成的条件:①空气上升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②水汽凝结有凝结核;③云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降水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形成降水。

128.气象台(站)用雨量器来测量每次降水过程中降水量的多少。

一个月内降水量的和,就是该月的月降水量,把一年12个月的降水量相加,就得到一年的年降水量。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单位符号是mm。

129.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年变化,读降水量柱状图,我们要知道:
①降水量柱状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

②降水量柱状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降水量的数值,刻度在右边。

③从降水量柱状图中,可以读出降水量最高值及出现的月份、降水量最低值及出现的月份。

④分析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状况(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
降水少,还是终年多雨,还是终年干旱)。

130.可以将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两种图结合,称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如何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有以下注意要点:
①绘出横坐标,平均分成12份,表示12个月,并标注出月份。

②绘出纵坐标,在纵坐标的左边标注气温值的刻度和单位℃,在纵坐标的右边标注降水量的刻度和单位mm。

③在每个月的中间点,标示出该月的月平均气温,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气温年变化曲线。

④根据每个月份的降水量值绘出相应的降水量柱状图。

⑤最后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标注图名。

131.世界各地的降水量分布是不均匀的,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132.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

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所有地点的降水量都相同。

133.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内陆地区。

134.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在亚洲)、安第斯山脉(在南美洲)、喜马拉雅山脉(在亚洲)、落基山脉(在
北美洲)、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等。

形成高原高山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海拔较高。

135.两极地区都属于寒带气候,形成寒带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高,接收的太阳热量少。

136.掌握计算年平均气温:将一年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12,即得当年的年平均气温。

137.掌握计算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减去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即得当年的气温年较差。

138.掌握计算年降水量:将一年12个月的降水量相加,就得到一年的年降水量。

139.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40.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不同,接受的的太阳热量不同,纬度高,气
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位置: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以陆地的气温变化大,海洋的气温变化小;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
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大。

离海洋近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
水少。

注意:临近海洋但海风吹不到的地区,降水也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