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全套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华附属实验学校
200 年 月 日
九年级 物理(上)教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温度与温度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3、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一.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标的规定:
3、读法:5℃读:5摄氏度;-5℃读: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体温计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
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
4、实验室:分度值是1℃
5、寒暑计:分度值是1℃
三.热力学温度(T=t+273K)
四.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1)估: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4)取:。
学生实验(略)
拓展:不准确温度计的计算。
【作业】: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2、让学生体验水的三种状态,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能区别晶体和非晶体,会查熔点和沸点表。
4、让学生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5、让学生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难点: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生灵,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冬天河里的冰在天气变暖时熔化,地上的水时间长了会消失,变成水蒸
气;天气变冷时,水又会结成冰。
形态各异的水告诉我们,水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现在我们就研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一、奇妙的水
云、雪、雨本质是自然界的什么物质?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中还有什么样的存在形态?
固: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物质的三态:液:有一定体积无形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气:无一定体积无形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水之旅
实验结论: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三、科学探究:冰的熔点
熔化:固态液态
: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固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原子的排列无规则,没有固定熔化温度。
【作业】:
二课时:
一、汽化:液态气态
二、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
沸腾
探究结论: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是0℃;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水的沸点是100℃
三、常见晶体的熔点
【作业】: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引:同学喜欢吃冰棍来解热……
一、熔化与吸热
二、汽化与吸热
液体温度
1、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表面积
发生的部位条件有无气泡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表面任何温度无
(吸热)沸腾表面和内部达到沸点和加热有
三、升华与吸热
升华固体气体
升华吸热:人工降雨(干冰)
【作业】: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理解凝固、液化、凝华分别是熔化、汽化、升华的相反过程,认识到凝固、液化、凝华的放热过程。
(2)从与生活、自然现象有关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产生亲近感。
(3)培养学生利用手边常用物品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品质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教学难点:难点是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冰与凝固液体固体
放热
晶体的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
二、雾与液化气体液体
条件:放热
水蒸气必须遇冷才能液化如何理解?100摄氏度比100摄氏度的水……
“白气“与水蒸气
水蒸气液化成“白气”时,水蒸气是如何而来的。
三.霜和凝华气体固体
放热
四、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过程
吸热:熔化汽化凝华
放热:凝固液化凝华
注:实际问题中:
1、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关键是明确初末状态
2、物态变化是否发生——关键是是否达到条件(沸腾?,熔化?,凝固?)
【作业】: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2.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3、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
[教学过程]]
引:缺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
在非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缺乏获得安全用水的渠道。
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西北、东北、华北等北方城市已经被迫每日定量、定时供水。
中国的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大部分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一、水资源危机
造成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污染。
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
二、水资源危机与污染
1、天然污染与人为污染
2、物理污染、生物污染、化学污染
二、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国家节水标志
1、开展“水资源”教育。
2、工业用水是节水的重点
3、重复利用废水
4、采取节水器件
5、计划用水管理……
【作业】: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教学目标]
1、知道为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5、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
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
2、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
2、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引:复习提问: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新课教学〗
分子势能总和
一、物体的内能分子动能内能为零的物体是没有的。
做功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减少
内能的改变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增加。
热传递
影响因素:内能:物态、质量、体积、温度等。
机构能:……
注:内能与机械的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条件:热传递
二、热量(Q)本质: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内能内能(能的形式没发生变化)
(不一定温度降低,如晶体)
1、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本身是没有热量(有内能)的,Q属于过程量。
2、单位:J
3、热量只能说“吸收和放出”。
三、温度——大量分子的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属于状态量。
(不能说“传递”“转移”)
【作业】: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过程]]
引:
实验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定义:单位质量/升高1℃
一、比热容。
公式(下一节):
单位:J/(kg.℃)
影响因素: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温度、质量、热量等无关。
二、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三、比热容应用
温差、散热物质,……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
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103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理解。
Q=cmΔt
一.吸热公式及理解。
Q吸=cm(t-t0)
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二.放热公式的理解。
Q放=cm(t0-t)
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
三、一般公式
吸热:Δt升=(t-t 0)
Q=cmΔt
放热:Δt降=( t0-t)
注: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
【作业】:
第三节内燃机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
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与阅读指导并行。
【实验器材】
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
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一、汽油机——用汽油作为燃料的内燃机
1、汽油机工作原理:
构造: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二、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分:
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四个冲程,一个循环曲轴转动两周。
活塞早下两次。
【作业】: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从能量的转化角度认识热值。
2、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来认识热机效率。
会查热值表并能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简述热机的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知道在利用热机形成的环保问题。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并能用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
而燃料的燃烧正是这一来源的主要途径。
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1)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并放出热量;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变为内能的过程。
(2)介绍燃料种类(固体、液体、气体),(3)举例说明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
一、燃料的热值。
定义:1千克完全燃烧符号:q
热值:单位:焦/千克。
(J/kg)。
或气体燃料的热值:J/m3
物理意义:
公式:Q=mq或q=Q/m(Q=qV)
影响因素:与燃料的质量、是吾完全燃烧无关。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二、热机效率使燃料充分燃烧
提高热机效率途径减少热损失
保持良好的润滑。
三、环境保护。
1.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气污染(CO、SO
、酸雨),
2
(2)噪声污染。
2.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
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作业】: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磨擦起电及原因。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及静电感应。
4、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5、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
重点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定义:
一、摩擦起电条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不同物质摩擦)。
实质:电子发生了转移(强弱),不是创造了电。
原子结构
玻璃、毛皮、丝绸、橡胶……
摩擦,
“静电”的产生接触(如电视、金属球……)
感应:靠近
二、两种电荷及作用规律
1、电荷:正电荷(+):
负电荷(-):
2、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物体带电:称带电体,泡沫颜料小球……
三、验电器及静电感应。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验电器结构:
使用:可判断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不能判断正负电荷)
2、静电感应:(本质:同种电荷的排斥)
四、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常见的电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酸、碱、盐水溶液等。
液体墨属地
实质: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金属中是自由电子)
电工洗手后修理的道理。
2、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全:橡胶、玻璃、陶瓷、塑料、纯净的水,油等。
胶玻瓷料油
实质:束缚在原子核周围,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作业】: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组成,形成电路的概念。
2、了解通路、开路、短路,认识短路的危害。
3、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重点、难点?
让学生会连接简单电路图和学会画电路图,在实验探究学生经历以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教学过程]]
电源、用电器、开关、展线
一、电路的组成
电路各元件的作用电流的方向
二、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的定向移动
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规定为电流方向
正负电荷定向移动(正、负离子)
电源电流方向(外部):正负电子方向:负正
二、电路三状态
开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通路、某处断开的电路电源短路
短路没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流向电源的负极的电路
用电器短路
三、电路图
1、电路元件符号
2、电路图:
完整
3、画电路图的要求:规X:统一符号
美观矩形、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对应
在通常温度下,电子热运动的速度大约是一百千米每秒;
常规作用、
四、开关的作用选择作用、
反常作用。
【作业】: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目标]
1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交流与合作。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难点是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
[教学过程]
串联电路
电路连接方式
并联电路
一、连接串联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
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一处断开整个电路无电流
电路特点开关位置不影响控制作用
不一条电流的路径
并联电路用电器互不影响
开关分别控制(支路)
与整体控制(干路)
电流法
二、判断串并联的方法;元件开路法
短接法
串:习惯上“正极负极”
三、画电路图
并:“先串后并”
四、电路的设计: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