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学
Training Center
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家禽
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 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是兽医 科学的重要预防兽医学科之一。
Training Center
主要内容
一、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和流行过程 二、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Training Center
3
一、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和流行过程
Training Center
(五)治疗
在家畜传染病的治疗方面,帮助动物机体杀灭或抑制病原 体,或消除其致病作用的疗法很重要的,一般可分为特异 性疗法、抗生素疗法和化学疗法。扼要介绍如下: 1、特异性疗法: 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度免疫血清、痊 愈血清(或血栓)、卵黄抗体等特异性生物制品进行治疗 ,因为这些制品只对某种特定的传染病有疗效,而对他种 病无效,故 称为特异性疗法。例如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只能 治疗破伤风,对其他病无效。 2、抗生素疗法:抗生素为细菌性急性传染病的主要治疗 药物,近年来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已获得显 著成效。抗生素的种类、性质和药理作用详见药理学。 3、化学疗法:使用有效的化学药物帮助动物机体消灭或 抑制病原体的治疗方法,称为化学疗法。
Training Center
2-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2-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 单位做好预防工作 2-2.2迅速隔离病畜,污染的地方进行紧急消 毒 2-2.3以疫苗实行紧急接种,对病畜进行及时 和合理的治疗 2-2.4死畜和淘汰病畜的合理处理。
Training Center
(二)疫情报告和诊断
发现畜禽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立 即报告当地畜禽防疫检疫机构或乡镇畜牧 兽医站。 诊断: 1、临诊诊断 2、流行病学诊断(流行情况、疫情来源调查 、传播途径和方式、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基 本情况) 3、病理学诊断
Training Center
4、微生物学诊断 (1)病料的采集 (2)病料涂片镜检 (3)分离培养和鉴定 (4)动物接种试验 5、免疫学诊断 (1)血清学试验 (2)变态反应
3、明显(发病)期:前驱期之后,病的特征 性症状逐步明显地表现出来,是疾病发展 到高峰的阶段。 4、转归期:疾病进一步发展为转归期。 结局:死亡和恢复。
Training Center
(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畜禽的易感性
Training Center
传染源
概念: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 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具体地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 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分类: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患病动物:病畜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 的动物。病原携带者是一个统称,也可以相应的 称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
Training Center
2、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由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 单纯感染。 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 染,称为混合感染。 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 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 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 的感染,称为继发性感染。
Training Center
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 的影响 2、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如节肢动物)的 影响 3、季节对家畜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
Training Center
二、家禽/畜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二)疫情报告和诊断 (三)检疫 (四)隔离和封锁 (五)治疗 (六)消毒、杀虫、灭鼠 (七)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Training Center
2、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 2-1、平时的预防措施 2-1.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机体 抵抗力 2-1.2拟定和执行定期的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 2-1.3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2-1.4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检疫工作,以及时发现并消 灭传染源 2-1.5各地兽医机构应调查研究当地疫情分布,组织 相邻地区对家畜对家畜传染病的联防协作,有计 划的进行消灭和控制。
(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大致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 )期和转归期四个阶段。 1、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 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 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2、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临 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性症 状仍不明显。
Training Center
Training Center
间接接触传播的途径
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空气不适于任何 病原体的生存,但空气可作为传染的媒介物
经飞散于空气中带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而散播的 传染称为飞沫传染。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 通过飞沫而传播的。 从传染源排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处理不当的尸 体散布在外界环境的病原体附着物,经干燥后, 由于空气流动冲击,带有病原体的尘埃在空气中 飘扬,被易感动物吸入而感染,称为尘埃传染。
Training Center
5、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 代表性)临诊症状者,称为典型感染。 而非典型感染则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 状不同。
Training Center
6、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如果该病并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可称 为良性感染。相反,如能引起大批死亡, 则可称为恶性感染。
(四)隔离和封锁
隔离: (1)病畜 (2)可疑感染病畜 (3)假定健康家畜
Training Center
封锁:原则“早、快、严、小” 1、封锁疫点应采取的措施 (1)严禁人、畜禽、车辆出入和畜禽产品及可能污 染的物品运出。 (2)对病死畜禽及其同群畜禽,县级以上农牧部门 有权采取扑杀、销毁或无害化处理等措施,畜主 不得拒绝。 (3)疫点出入口必须有消毒设施,疫点内用具、圈 舍、场地必须进行严格消毒,疫点内的畜禽粪便 、垫料、受污染的草料必须在兽医人员监督指导 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 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 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 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Training Center
4
(一)感染的类型
1、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 过程,称为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 原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 表现其病原性。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致使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 微生物的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 后引起机体发病,这就是内源性感染。
Training Center
传播途径
概念:病原体由传染源排除后,经一定的 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 传播途径 分两大类: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群体之 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 垂直传播,即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 传播。
Training Center
1、水平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 动物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舚咬等 )而引起的传播方式。 (2)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 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 触传播。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 物的各种外界因素称为传播媒介。
Training Center
(二)传染病的共同特性
1、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 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 都有其特异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阵症状
Training Center
Training Center
B、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以消化道为主 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其传播媒介主要是 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C、经污染的土壤传播:随病畜排泄物、分 泌物或其尸体一起落入土壤而能在其中生 存很久的病原微生物。 D、经活的媒介物而传播:非本种动物和人 类也可作为传播媒介传播家畜传染病。主 要有:节肢动物、野生动物、人类。
Training Center
8、病毒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性的感染状态。 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 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 ,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的向外排除病毒,但常缺 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 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而转归的病毒感染。
Training Center
3、受威胁区及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对受威胁区内的易感动物应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建立免疫带。 (2)管好本区易感动物,禁止出入疫区,并避免饮用疫区流过来的水。 (3)禁止从封锁区购买牲畜、草料和畜产品。 (4)对设于本区的屠宰场、加工厂、畜产品仓库进行兽医卫生监督,拒 绝接受来自疫区的活畜及其产品。 (5)解除封锁:疫区内(包括疫点)最后一头病畜扑杀或痊愈后,经过 该病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检测、观察、未再出现病畜禽时,经彻底清扫 ,由县级以上农牧部门检查合格后,经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发布解除 封锁后,并通报毗邻地区和有关部门。疫区解除封锁后,病愈畜禽需 根据其带毒时间,控制在原疫区范围内活动,不能将它们调到安全区 去。
Training Center
2、封锁的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1)交通要道必须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卡,备有专 人和消毒设备,监视畜禽及其产品移动,对出入 人员、车辆进行消毒。 (2)停止集市贸易和疫区内畜禽及其产品的采购; (3)未污染的畜禽产品必须运出疫区时,需经县级 以上农牧部门批准,在兽医防疫人员监督 指导下 ,经外包装消毒后运出。 (4)非疫点的易感畜禽,必须进行检疫或预防注射 。
Training Center
(2)垂直传播
A、经胎盘传播:受感染的孕畜经胎盘血流传 播病原体感染胎儿,称为胎盘传播。 B、经卵传播:由携带有病原体的卵细胞发育 而使胚胎受感染,称为经卵传播。 C、经产道感染:病原体经孕畜阴道通过子宫 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
Training Center
Training Center
7、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 ,常在数小时或一天内突 然死亡,症状和病变不显著,常见于疾病的流行初 期; 急性感染病程较短,自几天至二、三周不等, 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 亚急性感染的临诊表现不如急性那么显著,病 程稍长,和急性相比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类型。 慢性感染的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 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甚至不表现出来。
畜禽的易感性
1、内在因素 2、外界因素 3、特异免疫状态
Training Center
(五)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
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1、散发性:疾病发生无规律,随时发生,局部地区 病例零星地散在发生,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 地点上没有明显的关系时,称为散发。 2、地方流行性:在一定地区的畜禽中,带有局限性 传播特征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 病,可称为地方性流行。 3、流行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畜群比寻常为 多的病例。 4、大流行: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
Training Center
6、分子生物学诊断 (1)PCR技术 (2)核酸探针技术 (3)DNA芯片技术
Training Center
(三)检疫
1、产地检疫:乡镇内的集市检疫、畜禽收购 检疫 2、运输检疫:铁路检疫、交通要道检疫 3、国境口岸检疫:旅客携带动物检疫、国际 邮包检疫、过境检疫
Training Center
Training Center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1、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 (1)建立健全各级防疫机构,特别是基层兽 医防疫机构,以保证兽医防疫措施的贯彻 ; (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我国 畜禽防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作了 具体而明确的叙述。
Training Center
3、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 感染过程称为显性感染。 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 经过的称为隐性感染。
Training Center
4、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由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而侵入的 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微 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 一定病变的称局部感染。 动物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 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 扩散,则发生严重的全身感染。
Training Center
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家禽
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 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是兽医 科学的重要预防兽医学科之一。
Training Center
主要内容
一、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和流行过程 二、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Training Center
3
一、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和流行过程
Training Center
(五)治疗
在家畜传染病的治疗方面,帮助动物机体杀灭或抑制病原 体,或消除其致病作用的疗法很重要的,一般可分为特异 性疗法、抗生素疗法和化学疗法。扼要介绍如下: 1、特异性疗法: 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度免疫血清、痊 愈血清(或血栓)、卵黄抗体等特异性生物制品进行治疗 ,因为这些制品只对某种特定的传染病有疗效,而对他种 病无效,故 称为特异性疗法。例如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只能 治疗破伤风,对其他病无效。 2、抗生素疗法:抗生素为细菌性急性传染病的主要治疗 药物,近年来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已获得显 著成效。抗生素的种类、性质和药理作用详见药理学。 3、化学疗法:使用有效的化学药物帮助动物机体消灭或 抑制病原体的治疗方法,称为化学疗法。
Training Center
2-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2-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 单位做好预防工作 2-2.2迅速隔离病畜,污染的地方进行紧急消 毒 2-2.3以疫苗实行紧急接种,对病畜进行及时 和合理的治疗 2-2.4死畜和淘汰病畜的合理处理。
Training Center
(二)疫情报告和诊断
发现畜禽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立 即报告当地畜禽防疫检疫机构或乡镇畜牧 兽医站。 诊断: 1、临诊诊断 2、流行病学诊断(流行情况、疫情来源调查 、传播途径和方式、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基 本情况) 3、病理学诊断
Training Center
4、微生物学诊断 (1)病料的采集 (2)病料涂片镜检 (3)分离培养和鉴定 (4)动物接种试验 5、免疫学诊断 (1)血清学试验 (2)变态反应
3、明显(发病)期:前驱期之后,病的特征 性症状逐步明显地表现出来,是疾病发展 到高峰的阶段。 4、转归期:疾病进一步发展为转归期。 结局:死亡和恢复。
Training Center
(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畜禽的易感性
Training Center
传染源
概念: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 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具体地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 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分类: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患病动物:病畜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 的动物。病原携带者是一个统称,也可以相应的 称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
Training Center
2、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由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 单纯感染。 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 染,称为混合感染。 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 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 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 的感染,称为继发性感染。
Training Center
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 的影响 2、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如节肢动物)的 影响 3、季节对家畜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
Training Center
二、家禽/畜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二)疫情报告和诊断 (三)检疫 (四)隔离和封锁 (五)治疗 (六)消毒、杀虫、灭鼠 (七)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Training Center
2、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 2-1、平时的预防措施 2-1.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机体 抵抗力 2-1.2拟定和执行定期的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 2-1.3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2-1.4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检疫工作,以及时发现并消 灭传染源 2-1.5各地兽医机构应调查研究当地疫情分布,组织 相邻地区对家畜对家畜传染病的联防协作,有计 划的进行消灭和控制。
(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大致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 )期和转归期四个阶段。 1、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 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 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2、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临 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性症 状仍不明显。
Training Center
Training Center
间接接触传播的途径
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空气不适于任何 病原体的生存,但空气可作为传染的媒介物
经飞散于空气中带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而散播的 传染称为飞沫传染。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 通过飞沫而传播的。 从传染源排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处理不当的尸 体散布在外界环境的病原体附着物,经干燥后, 由于空气流动冲击,带有病原体的尘埃在空气中 飘扬,被易感动物吸入而感染,称为尘埃传染。
Training Center
5、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 代表性)临诊症状者,称为典型感染。 而非典型感染则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 状不同。
Training Center
6、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 如果该病并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可称 为良性感染。相反,如能引起大批死亡, 则可称为恶性感染。
(四)隔离和封锁
隔离: (1)病畜 (2)可疑感染病畜 (3)假定健康家畜
Training Center
封锁:原则“早、快、严、小” 1、封锁疫点应采取的措施 (1)严禁人、畜禽、车辆出入和畜禽产品及可能污 染的物品运出。 (2)对病死畜禽及其同群畜禽,县级以上农牧部门 有权采取扑杀、销毁或无害化处理等措施,畜主 不得拒绝。 (3)疫点出入口必须有消毒设施,疫点内用具、圈 舍、场地必须进行严格消毒,疫点内的畜禽粪便 、垫料、受污染的草料必须在兽医人员监督指导 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 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 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 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Training Center
4
(一)感染的类型
1、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 过程,称为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 原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 表现其病原性。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致使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 微生物的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 后引起机体发病,这就是内源性感染。
Training Center
传播途径
概念:病原体由传染源排除后,经一定的 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 传播途径 分两大类: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群体之 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 垂直传播,即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 传播。
Training Center
1、水平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 动物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舚咬等 )而引起的传播方式。 (2)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 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 触传播。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 物的各种外界因素称为传播媒介。
Training Center
(二)传染病的共同特性
1、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 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 都有其特异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阵症状
Training Center
Training Center
B、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以消化道为主 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其传播媒介主要是 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C、经污染的土壤传播:随病畜排泄物、分 泌物或其尸体一起落入土壤而能在其中生 存很久的病原微生物。 D、经活的媒介物而传播:非本种动物和人 类也可作为传播媒介传播家畜传染病。主 要有:节肢动物、野生动物、人类。
Training Center
8、病毒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性的感染状态。 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 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 ,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的向外排除病毒,但常缺 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 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而转归的病毒感染。
Training Center
3、受威胁区及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对受威胁区内的易感动物应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建立免疫带。 (2)管好本区易感动物,禁止出入疫区,并避免饮用疫区流过来的水。 (3)禁止从封锁区购买牲畜、草料和畜产品。 (4)对设于本区的屠宰场、加工厂、畜产品仓库进行兽医卫生监督,拒 绝接受来自疫区的活畜及其产品。 (5)解除封锁:疫区内(包括疫点)最后一头病畜扑杀或痊愈后,经过 该病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检测、观察、未再出现病畜禽时,经彻底清扫 ,由县级以上农牧部门检查合格后,经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发布解除 封锁后,并通报毗邻地区和有关部门。疫区解除封锁后,病愈畜禽需 根据其带毒时间,控制在原疫区范围内活动,不能将它们调到安全区 去。
Training Center
2、封锁的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1)交通要道必须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卡,备有专 人和消毒设备,监视畜禽及其产品移动,对出入 人员、车辆进行消毒。 (2)停止集市贸易和疫区内畜禽及其产品的采购; (3)未污染的畜禽产品必须运出疫区时,需经县级 以上农牧部门批准,在兽医防疫人员监督 指导下 ,经外包装消毒后运出。 (4)非疫点的易感畜禽,必须进行检疫或预防注射 。
Training Center
(2)垂直传播
A、经胎盘传播:受感染的孕畜经胎盘血流传 播病原体感染胎儿,称为胎盘传播。 B、经卵传播:由携带有病原体的卵细胞发育 而使胚胎受感染,称为经卵传播。 C、经产道感染:病原体经孕畜阴道通过子宫 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
Training Center
Training Center
7、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 ,常在数小时或一天内突 然死亡,症状和病变不显著,常见于疾病的流行初 期; 急性感染病程较短,自几天至二、三周不等, 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 亚急性感染的临诊表现不如急性那么显著,病 程稍长,和急性相比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类型。 慢性感染的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 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甚至不表现出来。
畜禽的易感性
1、内在因素 2、外界因素 3、特异免疫状态
Training Center
(五)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
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1、散发性:疾病发生无规律,随时发生,局部地区 病例零星地散在发生,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 地点上没有明显的关系时,称为散发。 2、地方流行性:在一定地区的畜禽中,带有局限性 传播特征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 病,可称为地方性流行。 3、流行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畜群比寻常为 多的病例。 4、大流行: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
Training Center
6、分子生物学诊断 (1)PCR技术 (2)核酸探针技术 (3)DNA芯片技术
Training Center
(三)检疫
1、产地检疫:乡镇内的集市检疫、畜禽收购 检疫 2、运输检疫:铁路检疫、交通要道检疫 3、国境口岸检疫:旅客携带动物检疫、国际 邮包检疫、过境检疫
Training Center
Training Center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1、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 (1)建立健全各级防疫机构,特别是基层兽 医防疫机构,以保证兽医防疫措施的贯彻 ; (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我国 畜禽防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作了 具体而明确的叙述。
Training Center
3、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 感染过程称为显性感染。 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 经过的称为隐性感染。
Training Center
4、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由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而侵入的 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微 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 一定病变的称局部感染。 动物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 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 扩散,则发生严重的全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