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6我看课件(2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爱生命 渴望自由
拥抱自然
拓展延伸
一、领会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诗人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外物来感应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达 到烘托情感的作用。
①冰或雪。以冰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 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雪指代高洁的心性,古人用冰雪聪明说明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比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6.我看
九年级 上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我看》这首诗歌的内 容,也欣赏了穆旦所看到的春的世界,感受他笔下的春的 独特与美好。今天我们一起领略诗人穆旦在描写如此美好 的春景之后有有哪些思考。
我看
穆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三、四、五节诗歌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自主学习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我看
穆旦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1938年6月
自主学习
二、再读课文,思考:诗歌可分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2节): 描绘诗人看到的向晚的春风中青草起伏、鸟
飞向晴空、流云慢慢变红的美景。(所看)
第二部分(4-5节): 直接抒情,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慨,表达自
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眷恋之情。(所思)
三、这首诗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诗人认为,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 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合作探究
五、读第五节,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 望?通过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出来的?
作者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让 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 它吹熄”等词语和句子,表达了作者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同悲同乐、 企盼自由自在愉快生活的愿望。
第4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 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第5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命融入自然,让我 的爱回归到大自然中去。 最后一节,点明主旨,生化主题。
七、读全诗,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 “忧戚”和“哀愁”?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 危机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与哀愁。
合作探究
四、读第四节,诗中“也许远古……舒出咏赞的叹息”在 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咏赞的叹息”指的是什么?
承上启下:由描写眼前看的景及想象之景转到对远古的幽思。
“咏赞的叹息”指历代文人墨客们对这片热土发出的由衷的赞美与 热爱之情。
如何理解最后两句诗“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 起伏而飘逸”?
合作探究
七、归纳诗歌主题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 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 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对生命 和时间的思考,表达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
春风、青草、绿潮
看
自然之美
飞鸟、流云、大地
我看
思索生命
思 致敬哲人 人生意义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本诗写于1938年, 由于战事危 急,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一 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更加坚定 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 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丰润( rùn ) 枉然( wǎnɡ) 流盼( pàn )
沉醉(chén ) 勃发( bó ) 摇曳( yè )
凝望(nínɡ) 飘逸( yì ) 红晕( yùn )
忧戚( qī ) 漫游( màn )
2、诗歌朗诵训练
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
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
③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 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拓展延伸
一、领会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诗人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外物来感应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达 到烘托情感的作用。
2.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诗歌的主题。
合作探究
朗读三、四、五节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一、诗歌中的“你”指谁?有何作用?
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运用第二人称“你”增加了亲切感,就好像是诗人在和大自然级万 物面对面倾心相谈,便于情感交流,使人倍感亲切。
合作探究
二、读第三节,诗中的 “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 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④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比如“过春 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⑤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芳草比喻人的离恨之情。如“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拓展延伸
二、拓展阅读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 流!”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生命像大自然中的“鸟”“云” “树”一样坦荡自在。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
合作探究
六、诗歌后三节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第3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换 了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沾着故国的“泥土”,所以它是“最 可宝贵”的一片;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 干,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
2.“忘了是在江南,江北/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 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
拓展延伸
二、拓展阅读
4.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 概括全诗的思路。
时间:现 在 、 过 去 、 将 来 ;
心理:伤 感 、 回 忆 、 企 望 。
合作探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朗读一二节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2、第一节包含哪些意象?表现了春天时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意象: 春风、青草 特点
勃勃生机、美丽生动
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词语: 揉过、低首、绿潮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 草随风摇曳的情景,凸显出春风柔和的特点。
本首诗围绕“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主题来写的。表 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朗读一二节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题目是《我看》,诗人看到了些什么(“我看”领起了哪 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看”领起了一、二节句子,描写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晴 空中的飞鸟、被夕阳染红的流云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 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流云)红晕、沉醉”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流云人格化,把流云 与大地交相辉映的景象描写得生动形象、美丽动人,令人沉醉。
合作探究
朗读一二节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4、前两节诗中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 作用?
诗人看到春风拂过青草,联想到“绿潮”;看到“飞鸟平展着翅翼”, 联想到鸟被“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看到“流云” “红晕”,联想 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的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了铺垫。
(1)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 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 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表现出来的。
(2)充满生机和活力。 通过“丰润”“勃发”表现出来的。
三、如何理解第三节最后两句诗“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 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在诗人的眼里,“你”的生命永远都是“丰润”的。即使你如今正 遭受苦难,也在这春天般优美的环境中蓬勃生发。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954年
拓展延伸
二、拓展阅读
1.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 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 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一、二节诗歌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 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作家作品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著有诗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 《唐璜》《英国现代诗选》。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 歌第一人。
6.我看
九年级 上
新课导入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 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 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 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 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
我看
穆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 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 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 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作家作品
九叶诗派: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 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因《九 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 1981年7月。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 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主 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 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绿草像“潮水”一 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合作探究
朗读一二节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3、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
紧承的词语是: 向晚
意象: 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飞鸟)吸入晴空”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鸟”静静地滑翔在晴 空中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