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与关键技术分析朱雪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与关键技术分析朱雪瑞

发布时间:2021-09-09T01:32:28.88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朱雪瑞

[导读] 摘要:在当前的技术体系发展过程中,利用大量先进的技术进行协同合作,打造融合体系,这是物联网诞生的基础前提。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16

摘要:在当前的技术体系发展过程中,利用大量先进的技术进行协同合作,打造融合体系,这是物联网诞生的基础前提。因此以物联网的具体内容作为切入点,结合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方法以及主要的技术体系进行分析,能够为当前的计算机物联网应用价值提升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强化我国技术体系的发展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

前言

从IT行业角度来讲,物联网又被称为泛互联,主要指的是万物万联,物物相连。是物与物之间的联动关系,而这其中不同类型物之间关系的转换便涉及到了大量先进的技术体系。因此建立在具体应用场景的角度,结合计算机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方法以及主要技术体系落实探讨,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要内容,也是以强化物联网社会应用价值为目的落实的课题研究。

1、物联网的发展起源

比尔盖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了物联网存在的基础形态,其《未来之路》中指出了物联网的最初存在形态,但是受到了时代发展的限制,当时的无线网络以及硬件传感设备还不够成熟,因此互联网的发展被搁置。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在物联网概念的基础上结合EPC系统落实了最基础的物联网构想。发展至20世纪初期,美国的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主要指的是建立在不同物品编码的基础上,利用RFID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获取不同物品的实际信息。这一概念传入中国之后,物联网被称为传感网,并且在20世纪初进行了研究。中科院结合传感网的具体形态,建立在中国当前时技术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展开了分析,认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

后续,2005年突尼斯举行了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其中真正提出了物联网这一定义,并且指出物联网将是通信时代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能够有效打通不同产业结构之间的壁垒,可以真正实现物与物的交互和关联。

2、物联网的基础特征

从物联网的本质上来讲,是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信息交互的重要媒介,因此物联网的整体特征可以高度总结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以及智能处理。

首先整体感知是建立在射频识别智能传感器以及二维码的基础上了解物体的详细信息,并且利用传输的方式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供第三方使用的数据。

可靠传输是建立在无线网络以及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有线传输以及无线传输的方式,能够将获取到的信息,实时准确的进行转送,能够有效实现信息的分享以及交流。

智能处理则是依赖当前的高科技智能技术建立在感知以及传送的基础上,了解数据信息的具体类型,并且进行详细的内容分化,这其中涉及到了智能化的监测与控制。

3、物联网在多种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关键技术解析

物联网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升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质量,进一步推进社会产业结构,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行业效率,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也可以全面增强社会的发展进度。因此结合物联网的多种应用体系来讲,在以下几种范围内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

3.1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及技术体系

互联网技术在当前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日常的道路交通运维管控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系统,这主要依赖于当前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私人车辆的拥有比例逐步提升,交通拥堵以及道路瘫痪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那么建立在原有人工控制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打造具有时效性以及灵活性的道路管控体系,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也可以有效提升道路运行的质量。

例如当前已经打造了较为成熟的道路ETC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减少进出口取卡和换卡的时间,同时能够增强车辆的通行有效性。另外大部分的城市已经实现了公共交通自动定位以及联网控制系统,例如公交车上安装定位系统,可以在公交车站的显示屏幕上观察线路行驶情况以及具体的到站时间,通过数据推算便可以为乘客提供详细的信息。另外为了有效解决停车难等问题,部分城市也建立在物联网技术

的基础上,构建了智慧停车管理系统,这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的基础上,联合移动支付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打造了共享车位资源,不仅可以增强车位利用效率,也可以构建便捷的使用通道。

综合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公交体系中的应用情况来看,涉及到的技术体系主要以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射频定位技术为主,这其中射频定位技术又涵盖了嵌入式技术以及地理信息定位技术。详细的技术体系以及相关系统连接情况见图1,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技术的存在,能够涵盖公交车以及其他智能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行业务,打造立体化的管控模式,确保各个细节都得到掌控,从而提升交通体系的智能化程度。

图1:公交车智能物联网系统

3.2智能家居领域中的应用技术

智能家居主要指的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基础设施,例如最基础的宽带业务便可以实现智能家居联动,在家中无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远程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客户端进行家中智能设备的操控,例如智能空调系统、智能卫浴系统等等[2]。另外大部分的智能家居会建立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了解户主的实际生活习惯以及爱好,并且通过系统的自动控制来实现部分设备的调控,例如可以直接计算户主手机的位置,从而在下班时间能够提前调控室内空调,提早进行制冷;另外通过传感器也可以及时监测室外以及室内的温度变化情况,落实暖通空调的自动调节。插座内部可以设置内置WiFi,直接利用电流的启停来进行遥控,主要的目的是可以自动生成用电图片,可以清楚的展现生活过程中的用电情况,合理的进行资源开支的调整。另外也可以自动设置体检装置,例如智能体重秤,可以结合使用者的血压以及脂肪量进行传感分析,了解户主当前的实际身体状态,并且为其提供健康方案。

结合智能家居的实际应用情况来讲,其中涉及到的技术体系往往也传感技术、自动监控技术、远程控制体系等为主。如图2所示的室内温度远程控制体系,是建立在传感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智能系统,具有极强的自动化特点。

图2:室内温度调控原理

3.3公共安全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分析

公共安全领域的物联网检测主要是建立在全球范围内突发事件的基础上,结合其危害性以及实际特点打造的环境监测体系,具有提前预防、及时控制、实时预警以及全过程监测的优势,能够有效降低灾害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例如美国布法罗大学,在2013年便已经实现了深海项目的物联网勘探[3],利用特殊处理之后的感应装置,放置在深海海底结合水下洋流以及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能够有效的实现海洋污染监测,同时可以针对海底的资源进行勘探和定位,对外也可以综合温度变化以及水流流速变化进行海啸预警。我国当前在森林资源监测以及地震监测领域也已经打造了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智能防控体系,不仅可以进一步实现环境监控,对于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合来讲,物联网已经成为了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改革创新的主要依据,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直观的联系,在生活中各个细节方面都有所渗透。因此,在物流、农业、工业、安保、交通、环境等领域,建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打造相互贯穿的立体化传播控制体系,不仅能够推动社会高效发展,也可以进一步强化我国的信息技术改革力度。

参考文献:

[1]黄静.物联网综述[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6).

[2]甘志祥.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背景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

[3]韵力宇.物联网及应用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7(3).

作者简介:姓名:朱雪瑞(2000.11--)性别男,黑龙江省省绥化市人,在读学历,专业:物联网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