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新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新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来说的,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助;“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实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性,善于“放权”;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会学,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意义,使他们所具有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意志。
但是,在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一般是由老师提出问题,(有些即便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还是落到老师预设的问题上),让学生举手回答,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现在,课堂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确实也被教师所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各种赛课、公开课上。
有的教师以为组织了学生讨论,就是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其实不然,在有的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讨论时间很短,四个同学分别说了几句话,有的同学还不及说话,老师就拍着手说:“一二三,快坐端正!”这样的讨论,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争论,没有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没有互相帮助,不要说“合作”,连“讨论”都说不上。
至于在平时的课堂中,“讨论”不“讨论”,都还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讨论”的质量了。
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就更难以体现了。
由此可见,探索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很重要,我想,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种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开发,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对于新课堂,我是这样懂憬的:“新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是富有诗意的课堂;是体现创意的课堂。
”甚至连他
对职业的热爱,都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
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无不使人强烈感到在他眼里,他教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他教的课文是最好的课文。
所以他才满怀诗情画意,美滋滋、兴冲冲地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营造诗意的课堂,来体现独特的创意。
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课堂呢?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我课堂的基本理念就是让学生“想说就说”。
当然,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就说”,就得先引导学生做好预习,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这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
由于是刚上四年级的学生,预习要求不宜提得过高,预习可分为五个步骤,即“看”、“查”、“读”、“写”、“想”。
“看”就是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查”就是通过查字、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生词的解释;“读”就是大声朗读课文,对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练读;“写”就是把生字加拼音组成词语写三遍,达到能够熟练识记;“想”就是再次默读课文,做预习小结,想一想,这篇课文的特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对自己的启发,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写出笔记,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写下来,以便上课时有所依据。
还要设计预习题目。
每课预习,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的要求既要有共性,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有所不同。
如预习《巨人的花园》一课,我要求学生把巨人的语言画出来,想想,从中明白了什么,为懂得这篇童话告诉我们
的道理打下基础。
预习《长城》一文时,我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途径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以便于更好地感悟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在第一课时,我安排有这样两个固定环节。
第一个是汇报生字词的环节。
我提前把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小黑板或生字卡片上),让学生到前面带领大家齐读。
规则是这样的:谁认为自己预习得好,生字词(包括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优美词,成语或难于理解的词)都会认读,就可以站起来直接走到讲台上,拿起小教鞭对大家说:“通过我的预习,我会读这些生字词,我带大家读一遍。
”然后教同学们把生字词读一读,倘有读错,大家纠正,领教者再重教。
若是大家都没听出,跟着读错(往往是多音字时)读完后我予以纠正。
每回我还会提醒“执教者”的“教态”。
对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宏亮,全部读对的“执教者”我会伸出大拇指。
对及时改错的“执教者”我也予以鼓励。
所以,同学们对此环节的积极性颇高,积极踊跃,争先恐后。
刚开始还只是七八名程度较好的学生在争抢上台机会,到最后发展为除五六名程度较差的学生外,二十多名学生都在争抢。
一说到汇报生字词的环节,个个做好抢的姿势,屁股都不沾座位。
这样,每次都只是几名座位靠前,靠外的学生才能抢到机会,坐在最后的高个小学生很难抢到机会。
也每有抱怨。
有一回还差点把一个学生给绊倒了。
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怎样才能给学生
平等的机会?怎样激励起后进生的积极性,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我是不是得插手管一管?怎样管得让大家都心悦诚服呢?后来决定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们商量。
商量决定,当大家争抢时,谁最先离位,如果是后排的我喊出他的名字,大家就退回原位让路,如果是前排的我就不管。
对于生字词少又比较简单的课文,我想给程度差的学生一点机会,我会当堂和大家商量:“你看某某同学都没有当过小老师,咱们给他一次机会好不好?”得到大家的同意后,我再询问该同学是否愿意,如果他觉得没预习好不同意,我也不勉强。
但是会鼓励他争取下一次机会。
每次只能有三位学生当上小老师,所以大家都特别珍惜机会,而且我发觉,学生教学生就是不一样,执教者与被教者情绪都特别高涨,个个全神贯注,声如洪钟。
然后是“开火车读”环节,以检验全体同学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第三步是“我提醒”环节。
规则是:你认为所有生字词中哪个字的哪一部分最容易写错,可以站起来提醒大家注意,每人只取限一次,每次只说一个字。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其余都静听。
我发现这样比我提醒有效多了。
这在抄写生字词,默字词的效果上就可以看出。
但多数也会出现争议,抢说现象,有的学生认为容易写错的字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让学生先观察一分钟再说,同时加强对纪律的维持。
第四步是“我理解”环节。
首先我指出
词语,谁理解谁就站起来说,刚一开始一到这个环节就显得乱七八糟,因为有些词语《英才教程》上都有解释,大家都抄到了书上,大家都想站起来说,一站一大片,谁都不愿意坐下来,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读我的,互不相让,很让人头痛。
而且这样也不知道学生到底是否真正理解了词语。
经过反思,我又想出一个办法,不允许看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说对词语的理解,一个同学说的不完整,可以补充。
这样,果然就有秩序多了。
并且,当某个词语学生没有查找资料时,也可以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文本理解词语了,促使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第二个是轮读课文的环节。
既然是轮读,就是按照小组一个挨一个的朗读课文。
如果读错了他自己能纠正过来,就让他自己读正确,如果他没有觉察到,再由大家指出,他重新读过。
这遍朗读目的是为正字正音,让大家把课文读正确,流畅。
每次读完我都会点评,表扬读得好的,对读的差的提出明确的努力方向,学习下一篇课文时,接着上次读到的学生继续读。
一般是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希望在课堂上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教学环节,我只秉承一个原则,不管是让学生提出自已的问题也好,还是共同讨论我提出的问题也好,都让学生“想说就说。
”就是课堂上不用我点名,谁考虑好了就可以站起来回答问题,讨论问题,
发表意见,进行补充,进行反驳,进行提问,当然,首先在纪律上作了一些要求,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你发现别人比你站得快,开口快时,你就不要再站或开口;②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别人没有说完不允许插话。
③发言完毕就自动坐下。
④意见一样就不要重复。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我感觉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很多,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为了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只做了引导、评价,从不批评。
但是在课堂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在讨论较简单的问题时,常出现一站一大片,众口乱答的现象。
有时还会出现不起立就说的现象。
还有,每次最早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反应快,程度好的学生,而有几个学生是每次都不发言,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暂时也没找到很好的解决的方法。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一直坚持在努力探索。
我希望朝着我理想的课堂境界进军,也争取能把课堂的环节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