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大赛的考试大纲和考试题型(大全五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大赛的考试大纲和考试题型(大
全五篇)
第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大赛的考试大纲和考试题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专业技能大赛的考试大纲、考试题型
考试大纲
(一)考试范围
1.《普通心理学》,考查教师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

2.《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查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领会与掌握情况。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考查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的理解、分析,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理解、分析学校教育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考试题型
选择题(50分)、案例分析(50分),案例分析题由教师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小学和中学分别为两个案例。

第二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
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初级)(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 2006年4月


一、考试性质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ational Teacher’s Skill Test of Appli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NTET,以下简称NTE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应,NTET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大类,教学人员水平考试又分为初、中、高三级。

本大纲适用于教学人员(初级)。

二、考试目的以“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最终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考试实施的组织管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考试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制定考试大纲、组织考试命题,考务组织与管理、研制开发考试平台、印制并颁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等工作。

教育部考试中心领导下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专家委员会”协助完成拟考试大纲、审核考试命题、评估考试结果等工作。

考试中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立承办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考试工作的实施,根据规定,设置考点、组织评卷等。

省级承办机构下设考点,负责考生的报名、考试及相关管理工作。

四、考试形式
考试方式为机考,考试及评分均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

考试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考核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试卷中列举的教学案例和选用的素材针对不同学科、学段,并由此形成考试科目。

应试教师可在报名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分类见表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题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以“任务导向”方式展开,题型包括教学解决方案选择、教学内容填充、常见软件问题解决策略选择、视频教学片段分析、应用软件操作等。

考试中所涉及到的软件种类及版
本见考试要求中的相关部分。

表 1 考试素材分类与考试对象
序号科目编号对应素材来源考生 1 T101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师T102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
T103 小学英语小学英语教师T104 小学科学(自然)小学科学(自然)老师T105 小学品德、生活与社会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T106 小学音乐小学音乐教师
T107 小学美术小学美术教师T201 中学语文初、高中语文教师
T202 中学数学初、高中数学教师
T203 中学英语初、高中英语教师
T204 中学物理初、高中物理教师
T205 中学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师
T206 中学生物初、高中生物教师
T207 中学地理初、高中地理教师T208 中学思想品德初、高中思想品德教师T209 中学历史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高中历史教师T210 中学音乐初、高中音乐教师
T211 中学美术初、高中美术教师
T212 技术信息技术教师
五、考试日期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一般每年举行两次,时间分别在寒假和暑假,具体考试日期由考试中心在考试前6个月向社会公布。

开始报名时间为考试前40天。

六、考点
考点资格由省级考试行政部门按标准认定,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

各省在考试报名前1个月,向社会公布考点信息。

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参加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或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它相关培训。

七、合格证书
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合格证书”。

八、其他
关于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的详细考务信息,请咨询教育部考试中心,或省级考试承办机构和考点。

总体要求
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参加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或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它相关培训。

具备初级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应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相应的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2.了解教学过程的基础知识,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予以应用。

3.了解教学资源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字教学资源获取、存放与整合应用的方法。

4.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应用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完成教学设计方案。

2.能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和利用已有的数字教学资源。

3.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实施教学设计方案。

4.能应用教育评价有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能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3.能够遵循和传授与技术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意识。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按照典型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组织,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以及教学环节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1.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
内容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
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2.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
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要求
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含义
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3.学习理论内容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要求
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
二、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
内容
(1)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2)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求
了解推广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流程
1.需求分析
内容
(1)学习者分析
智力因素(知识基础、认知能力)
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2)教学的环境条件分析
硬件设施(DVD播放机、电视机、计算机、卫星教学收视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视频投影机、学科教学设备、学科实验仪器)教学软件平台与常用的工具软件
要求
1)根据自己所处的学科、学段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2)正确使用所处环境中可供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
3)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软件平台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功能
2.教学目标分析
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的描述
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教学重、难点的提炼
教学序列的组织
要求
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现状确定教学目标
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对教学序列进行合理安排
3.教学策略初步选择
内容
(1)教学活动的排序
(2)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3)教学方法的选择
要求
根据给定的教学要求在提供的教学策略中进行恰当选择4.教学媒体选择
内容
(1)依据学习目标
(2)依据学习内容
(3)依据学习者特征
(4)依据教学条件
要求
根据给定的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5.教学评价方案制定
内容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要求
制定初步的教学评价方案
二、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
1.电子教案的特点、结构及制作工具
内容
电子教案的特点
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
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
要求
了解电子教案的特点
理解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
了解电子教案的常用制作工具
2.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教案
内容
新建、输入并保存电子教案
编辑电子教案
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
图像和页码的插入
公式与特殊符号的插入
表格的插入与编辑
查找与替换
要求
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 Office)在给定的模板中完成电子教案
资源准备
一、资源准备的基础知识
1.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
内容(1)教学资源的定义
(2)常用教学媒体
挂图、标本、模型、实验仪器
教科书、文献资料
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幻灯片
光盘(CD-ROM、VCD、DVD)、硬盘
网络
教学媒体的选择
要求
了解教学资源的含义
了解教学媒体的类型及来源
了解常用教学媒体的特点
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范围和优势
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2.常见数字教学资源格式
内容
可执行文件格式(*.exe)
文档格式(*.doc *.ppt *.xls)
音频格式(*.wav *.mp3)
视频格式(*.mpg)
图像格式(*.jpg)
要求
区别常用数字教学资源的格式
掌握常见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
二、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 1.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
内容
数字教学资源获取方法
① 截取计算机屏幕上所需的教学图像
② 利用录音软件录制教学音频素材
③ 查询、收集网络上的数字教学资源
数字教学资源的分类查询和关键词查询
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和“历史记录”收集常用网站④ 下载与保存数字教学资源
下载与保存链接的文件
下载与保存需要的网页、文字、图像
树立教学资源的版权意识
要求
了解教学资源可用的获取方法
掌握获取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
获取数字教学资源时记录出处,引用时自觉注明
2.数字教学资源的存储与组织管理
内容
⑴数字教学资源的存储
⑵数字教学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要求
掌握存储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
使用文件夹对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三、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
1.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制作教学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PowerPoint WPS Office 要求
了解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知道可用于制作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2.制作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1)模板与版式的选用
(2)文本的输入与编辑
(3)图形、图像、文本框和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4)幻灯片中动画与幻灯片间切换方式的设置
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常用软件(如PowerPoint或WPS Office),制作教学演示课件
教学实施
一、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
1.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内容
(1)教学准备
(2)在实施中感受、理解教育技术对新课改的支持作用
(3)评价反思
要求
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理解教育技术对新课改的支持作用
根据教学现场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及相关内容
2.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内容
(1)集中讲授
(2)自主学习
(3)协作学习
要求
了解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3.教学信息呈现
内容
把握教学信息的呈现时机与方式
合理借助媒体呈现教学信息要求
了解教学信息呈现的要素
利用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
二、教学设施的使用
1.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内容
(1)教具或仪器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2)DVD播放机和电视机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3)计算机、网络和显示设备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要求
了解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掌握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2.常用软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内容
(1)Word、WPS Office(2)PowerPoint(3)Windows Media Player(4)IE 要求
根据数字教学资源类型选择相应的软件
三、教学中的交流
1.对教学交流的认识
内容
(1)交流及互动的重要性
(2)交流的内容
日常教学信息
要求
认识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根据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2.交流工具的使用
内容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批注和修订文档
会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包括附件)
要求
掌握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 Office)进行批注与修订
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教师或其他人讨论与交流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
1.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
内容
(1)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
(2)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分析方法分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要求
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
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特点
2.教学评价的内容
内容
(1)教学资源
(2)教学效果
要求
了解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1.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内容
数据的收集
平时作业,测验、考试结果
小组协作学习的各类文档及成果
调查问卷
数据的处理
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和成绩排序
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数据统计工具的使用
Excel WPS Office 要求
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初步处理2.统计结果的分析与公布
内容
评价数据的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评价结果的表达
评语
表格
统计图表
要求
了解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与内容
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1.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内容
(1)教师教学过程评价表
要求从教学过程评价表中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反思
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与效率
教学反思的方法
撰写教学日志
观看教学录像
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要求
初步形成教学反思意识
了解可用于教学反思的方法
通过评价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
第三篇: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考试情况
参加2012年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比赛情况
清流一中赖治和
一、2012年11月17日参加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中组比赛情况:
1、教学设计: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
说明:⑴考试时间1小时(包括教学设计和片段教学构思)⑵在考试专用纸上对教学设计和片段教学要求说明很清楚。

如片段教学内容从热力环流第一自然段开始,到最后一页倒数第七行为止。

⑶考试地点都有钟,显示时间。

纸和笔都准备齐全。

⑷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及依据、教学重难点及设计依据、教学实施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作业设计及依据等)。

共有五页稿
纸,其中第一页有设计好的表格,填前面三项表格后,在具体写教学过程设计。

2、片段教学:热力环流
说明:有电脑显示倒计时(15分钟),7个评委当场打分,工作人员当场统计并告知选手得分,全程都有摄像。

3、评课: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的第一课时录象课,用耳机听,可以在稿纸上先记录,45分钟听完后马上到另一个比赛地点进行口头评课(10分钟)。

4、学科技能:根据提供的素材(教材中问题研究“尼罗河修建大坝的利与弊”)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60分钟)。

二、2012年11月25日参加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综合素质比赛情况:
比赛分两部分:笔试(50分钟)100分,占60%;面试(10分钟)100分,占40%。

1、笔试题
⑴结合一副图(图中是饮料工厂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和材料(一位学生家长进入孩子学习的学校,发现到全校学生是统一穿校服、课堂教学模式一样、学生作业统一布置…,我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从学校毕业以后,那就成了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

请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你给这位家长一个合理的回答。

(35分)
⑵一位学者说:教师的论文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成果要体现在学生成长上。

请你从科研教育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35分)⑶客观性命题考试最早发源于美国,是当前主要的考试形式。

客观性命题考试在我国也沿用了几十年,请你结合命题实际情况,评价客观性命题考试的利与弊。

(30分)
2、面试题
刚刚召开了党的十八大会议,在党的十八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以德树人”,请你就“以德树人”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理解和认识。

(100分,选手在10分钟时间里包括看题和口试)12个评委当场对选手打分,去掉最高、最低分,统计出选手最后得分,当场告诉选手
得分。

2012年11月28日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题型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题型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
二、判断题(每题一分,共15分)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四、论述题(20分)
五、案例分析(15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要点
υ什么是健康?
υ根据WHO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哪三方面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积极状态。

(生理、心理和社会)
υ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一般分为哪三方面?
υ判断心理健康的依据有哪些?
υ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1
υ健康的心理是否是大学生生存、发展、建功立业的重要基石?
υ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

υ影响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因素有哪些?
υ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6
υ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

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υ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分为哪三部分?
υ根据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青年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正处于哪一对矛盾阶
段。

υ艾里克森认为,自我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是在学生时代的什么阶段υ自我观念表现在哪些方面?P21
υ怎样塑造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p35
υ大学生自我评价的途径有哪些?
υ自我价值感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三方面?
υ自尊与成功和抱负的关系
υ我可以从别人那儿听到他们对我的全部真实评价。

υ如何塑造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P33
υ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关键时期。

(积极探索、寻求自我)υ什么是影响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因素?
υ大学生心理矛盾具有哪三个主要特点?(普遍性、双重性、复杂性)
υ过分追求完美是是好事吗?
υ诚实守信显示了一个人在-----、内心的-----与-------。

(自尊、安全感、尊严)
υ什么是自我设障?(通过一些减少成功机率的行为来避免可能的失败带给自
己的伤害)
υ如何消除自卑?p
32υ人际沟通例如刻板效应等哪些心理效应?
υ什么是首因效应?
υ人际沟通中的光晕效应是什么?
υ人际沟通中的定势效应是什么?
υ什么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
υ“一好百好、“一差全差”是人际交往中什么效应的表现?
υ人际沟通是先天形成还是后天习得的?
υ人际沟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υ人际沟通障碍主要是哪三种障碍?
υ人际沟通中羞怯主要指什么?(P65)
υ人际吸引最重要的成分是人的内在属性,如涵养、礼貌、智慧等还是外在属
性,如财富和地位。

υ沟通的主要形式有--------、---------。

(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υ怎样提高人际沟通能力?p67
υ自我暴露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υ在人际沟通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75
υ人际沟通是个体最基本的什么?它构成人类活动的什么?
υ女生比男生更善于人际沟通吗?
υ因缺乏交往技巧或在交往中受过伤害的人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心理。

υ记住别人的名字在人际交往中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因为这是你关心别人的明
证。

υ心理学研究表明,忠诚是友谊的灵魂和核心。

υ学习动机的四个特征是什么?P89
υ记忆是人们保持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系统有哪三部分组成?υ记忆的三项基本任务是什么?(P85)
υ关于记忆信息遗忘的规律是什么?(P85)
υ记忆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永久性遗忘)
υ认知策略是指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与技术,有助于我们有效地编码、组织以
及从哪里中提取信息。

(记忆)
υ遗忘的规律是先多后少,先快后慢。

υ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实现有效学习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和调控技能的总和
υ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是设置可达成的目标,设置目标的原则是什么?(P91)υ大学生学习成绩差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υ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由哪五大要素构成?(学习动机、对学习材料的感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所获得信息的巩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υ一般地,个体可以从控制源、------和------三个维度来分析事物原因的特
性。

(稳定度、可控性)
υ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努力情况与他所知觉到的学习目标水平
的关系。

υ学习投入的时间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υ学习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υ如何克服考试焦虑?p100
υ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P97
υ简述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

P96
υ如何克服学习动机缺乏?P96
υ压力是个体对压力事件的主观感受与应对过程,根据薛利的理论,它包括哪
三个阶段反应阶段。

υ大学生心理压力重要来源有哪些?
υ压力源分为有哪三大类压力源?
υ压力源是指那些引起当事人压力感受的情景或生活事件它们的共同的特点
是什么?(超负荷、动机冲突、不可控制)
υ在压力状态下,个体可能做出有哪两大类的应对方式?
υ人对压力的感受受哪些因素影响?
υ压力与个人的应对能力的关系
υ压力具有双重性:既可让人产生动力,又可使人产生焦虑紧张与烦恼。

υ只有消极的压力源才使得我们产生压力感。

υ耶尔斯多德森定律(压力强度与绩效水平的关系)
υ如何改变A型行为?P54
υ在心理压力下,个体通常表现出积极的行为还是消极的行为?
υ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与其学业成绩成正比:时间管理能力越强,学业成绩
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υ如何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P51
υ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们的非理性信念具有哪三个特征P51 υ艾利斯的理性行为疗法又称为ABC理论,其中A是指什么?B 是指什么?C
是指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