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教版⼀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2018⼈教版⼀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
1
⼀、错例⽬录
⼆、原始错例
⼀、错例⽬录
第⼀单元认识图形(⼆)新课标第⼀⽹
1. 图形的拼组…………………………………………………………(**)
第⼆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看图写算式…………………………………………………………
(**)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 数位、写数…………………………………………………………(**)
2.数位、写数…………………………………………………………
(**)
3.数位、写数…………………………………………………………
(**)
4.数位、双数…………………………………………………………
(**)
第五单元认识⼈民币
2
1.认识⼈民币……………………………………………………………
(**)
2.认识⼈民币……………………………………………………………
(**)
3.简单的计算……………………………………………………………
(**)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数加⼀位数………………………………………………………
(**)
2.整⼗数减⼀位数………………………………………………………
(**)
3.问题解决……………………………………………………………
(**)
4.问题解决……………………………………………………………
(**)
第七单元找规律
1.找规律……………………………………………………………(**)
⼀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3
4
错题来源:第⼀单元
题⽬出处:数学书第6页
相关知识:图形的拼组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经历了平⾯图形和⽴体图形的拼组过程,感知了⽴体图形和平⾯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意:强化动⼿操作能⼒,培养学⽣的空间观念
典型错题:
错解:缺了( 11 )块砖。
原因分析:
原因1:从教师的⾓度讲,教师在教学时太突出强调⽤画⼀画“补墙”的⽅式来解题,没有抓住题⽬的侧重点,题⽬的重点是数出这堵墙缺了⼏块砖,⽽画⼀画“补墙”的⽅式其实只是⼀个辅助⼿段,但在教学中,教师恰恰注重了怎么“补墙”,看学⽣是否将砖块修补好,通过修补好的砖块数,再来完成填空。
原因2:从学⽣的⾓度讲,学⽣对墙⾯结构认识不够,有的学⽣就认为砖块是平⾏叠放的。
教学建议:
建议1:采⽤多种⼿段,得出正确结论。
可以⽤画⼀画的⽅法,也可以⽤⼿指丈量、估计的⽅法,或⽤每⾏5块砖共30块砖,减去好砖的块数20,
从⽽得到缺的块数是10块。
学⽣只要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与此同时,引导学⽣进⾏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判断。
本题主要有两种思路,其⼀是直接算出缺的块数,其⼆是通过总块数减好的块数,求出缺的块数。
两种算法可以相互检验。
建议2: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的,让学⽣观察,对⽐,得出哪⼏⾏的砖是⼀样的。
然后通过动态的演⽰,让学⽣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同时,要让学⽣⾃⼰独⽴尝试辅助⼿段,掌握“补墙”的⽅法,真正了解砖块的分布结构。
⼀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错题来源:第⼆单元
题⽬出处:课堂作业本
相关知识: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简述:此题属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问题解决,学⽣在第⼀学期积累⼀些“求差”类简单应⽤题的经验,如“告诉总数,拿掉多少,求剩下多少?⽤减法解。
”这⼀题的表述与已学的知识刚好相反,并且,让学⽣⾃⼰独⽴审题、独⽴解题。
典型错题:
原题:
5
错解1:8+9=17 错解2:17-8=9
原因1:从教材的⾓度讲,问题的表述⽅式发⽣了变化,以往的题⽬都是
把“剩下的数量”作为要求的问题,⽽本题是把“剩下的数量”作为已知
条件,把“拿⾛的数量”作为要求的问题,表述⽅式正好相反。
⼜因为这
题⽬出现在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学⽣学习的重点仍集中在计算的⽅法上,所以,作业本随意安排这⼀改变表述⽅式的问题,直接导致学⽣按照原有
的解题⽅式去解决。
原因2:从学⽣的⾓度讲,①思维受负迁移的影响(这是错误的主要原因)。
从⼀些学⽣看到“剩下9颗这个强信息”后,脑⼦已经⾃编的(或
者说提取了以往题⽬)的模型了:“⼀共有17颗,狐狸摘⾛8颗,还剩
下9颗。
”17-8=9的算式也“顺理成章”了。
②不理解数学问题的解题
格式。
对于“已知条件要写在等号的左⾯,未知的问题要写在等号的右⾯”理解起来有困难,他们认为,9+(8)=17,所以17-8=9。
原因3:从教师的⾓度讲,①在前期“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不退位
减法”的减法教学中,创设的已知情境过于单⼀,偏于正向思维,如“已
知总数和减少的部分数,求剩下的部分数”,使学⽣形成了“解题定势”。
②对于数学问题的解题格式没有特别强调,学⽣没充分理解。
教学建议:
建议1. 帮助学⽣建⽴多样化的减法情境模型。
教材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减
法情境,但没有出现这种本⾝带有“顺序性”的减法模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补充题型,并且在题型⽐较中凸显出它们各⾃的特点。
6
建议2. 重视算式结果和问题的⽐对能⼒。
这是让学⽣通过⽐对计算的结果与要求的问题的意思是否⼀致,达到⾃我检查。
这⼀点是解决“那些能够理解题意,但按照⾃⼰思路解题的学⽣”的重要⽅法,也是培训学⽣检查应⽤题的着⼒点之⼀。
⼀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错题来源:第四单元
题⽬出处:课本
相关知识:数位、写数
教学简述:这是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读数、写数”教学后的⼀道练习题,学⽣已会读写两位数,能说出个位、⼗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意义。
典型错题:
错题:猜⼀猜这个数是⼏:⼗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5 。
错解:61(或72、83、94)
◆原因分析:
7
原因1.学⽣思维主要集中在“⼩5”,对于“⼗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没有引起充分注意。
导致实际写数时颠倒致错。
原因2.学⽣对数位的理解不正确。
教学建议:
建议1.明确从右边起第⼀位是个位,第⼆位是⼗位;
建议2.引导学⽣理解“⼗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明确题⽬要求。
可以采⽤举例的⽅法,让学⽣明⽩“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在此基础上,明确“⼗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5”;
建议3.此题的答案不⽌⼀个,为了得出所有符合此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进⾏简单的、有条理的推算。
如,根据“⼗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5”,先写出个位上的数最⼤是9,⼗位上的数就是4,依次写下去,符合这个条件的数还有
38,27,16。
资源链接:
强化练习
填⼀填:
(1)个位上的数⽐⼗位上的数⼩5 ()
(2)⼗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3 ()
(3)⼗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7 ()
⼀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错题来源:第四单元
题⽬出处:期末复习卷
相关知识:数位、写数
8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认识了数位表中的个位、⼗位和百位。
教学⽤意:增进对两位数的认识,增强学⽣读题、解题的能⼒。
典型错题:
原题:⼀个数,从右边数起,第⼀位是5,第⼆位是4,这个数是
()。
错解:这个数是( 54 )。
原因分析:
原因1:学⽣审题不全⾯,不少学⽣在审题时,⽬光的注视点是“第⼀位是5,第⼆位是4”,就直接写下了“54”,⽽没有关注“从右边起”的意思。
原因2:个别学⽣对题⽬不能理解,⽆法将“从右边起”和“第⼀位、第⼆位”联系起来考虑,也⽆法与数位顺序表联系起来,所以做题时瞎蒙。
教学建议:
建议1:加强对数位顺序表的教学,明确从右边起第⼀位是个位,第⼆位是⼗位,第三位是百位。
建议2:较强直观教学。
以数位顺序表为基础,⿎励低段的学⽣碰到类似的题⽬时能画⼀画数位顺序表,再根据题⽬要求,边读题,边在数位表上写⼀写,如:
⼗位个位(右)
4 5
由于低年级的学⽣直观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可以采⽤⼀些画⼀画、做标记等直观的⼿段,帮助学⽣更好得理解和掌握知识。
9
从右边起,第⼀位是()位,第⼆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个数,个位上是7,⼗位上是4,这个数是()。
⼀个数,从右边起,第⼀位和第⼆位上是0,第三位是1,这个数是
()。
⼀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错题来源:第四单元
题⽬出处:期末复习卷
相关知识: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
的排列顺序。
教学⽤意:增进对100以内数的排列的认识,渗透估算思想。
典型错题:
原题:哪个数最接近70 ?( 68 80 71 )
错解: 68
原因分析:
通过对个别学⽣的访谈发现,他们在看到题⽬“最接近70”这⼏个字眼的
时候,⾸先想到的是70前⾯的数,在三个选项中,⾃然⽽然地选择了“68”,并没有逐个去分析每⼀个数字。
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学⽣在
10
思考问题时,缺乏分析问题的全⾯性,常常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盲⽬做题。
◆教学建议:
指导学⽣全⾯读题,细⼼解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调审题要把题⽬读完整,并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的含义。
如题⽬中的关键字是“最接近70”,可将这⼏个字划⼀划或圈⼀圈,再从关键字⼊⼿,进⾏分析:最接近70的数,也就是与70差距最⼩的。
逐个分析3个数字,68与70相差2,80与70相差10,⽽71与70只相差1,从⽽判断出与“70最接近的是71”。
针对性练习:选⼀选,正确的打“√”。
1.哪个数最接近59?( 56 95 61 )
2.与40差距最⼩的是⼏?( 37 49 42 )
3.74最接近的整⼗数是⼏?( 80 70 60 )
⼀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错题来源:第四单元
题⽬出处:课本
相关知识:数位、双数
11
教学简述:少部分学⽣在学前教育时期已经能区分单数和双数,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数表和数位表,学⽣通过观察百数表格,更加深刻的知道了单数和双数意义。
典型错题:
原题:有下⾯⼀些数:25,27,28,30,43,34,52。
写出⼗位上是2的双数:。
错解:25,27,28。
原因分析:
从学⽣的⾓度讲,基于学⽣访谈:
师:你能读⼀读这个问题吗?
⽣1:写出⼗位上是2的双数。
师:能说说这⾥有⼏个要求吗?
⽣1:1个。
师:说说看,是什么要求?
⽣1:⼗位上是2
(分析:学⽣审题只注意到第⼀个要求“⼗位上是2”,第⼆个要求“双数”并没有引起注意。
因此,直接就选择了25,27,28这三个数。
其实这与学⽣的注意⼒发展有关。
如上述错误,低年级学⽣感知分析的综合⽔平不⾼,在感知⼀个新事物时,往往忽略了整体,顾此失彼;或者粗略地感知了事物的整体⽽忽略了⼀些重要的细节。
因此,他们对问题要求产⽣⼀个笼统的、不精确的初步印象,导致题⽬意思没看完整的错误。
这样的错误占了25%。
)
师:你知道什么是双数吗?
12
⽣1:(没有回答)
师:你能说⼏个双数给⽼师听吗?
⽣:1,3,5……
(分析:很明显这位学⽣对双数和单数的概念模糊不清。
这样的错误率也
较⾼,超出50%。
)
教学建议
建议1:教学时,在学⽣审题时划出要求是什么,帮助学⽣理解问题的组
成结构。
分步进⾏教学:(要求⼀)师:⼗位上是2的数有哪些?⽣:25,27,28(边找边圈);(要求2)师:这三个数中是双数的是⼏?⽣:28。
建议2:
观察百数表
说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单数有什么特点?双数呢?你是怎样记住
双数的?单数呢?
13
1.你能找出表格中的单数吗?把这些数圈出来。
2.你能找出表格中的双数吗?把这些数圈出来。
14
15
⼀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错题来源:第五单元
题⽬出处:课本
相关知识:⼈民币换算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已经认识了不同⾯值的⼈民币,并且知道了元、⾓、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意:使学⽣对各⼈民币的⾯值的关系有新的了解,为进⼀步⽤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些准备。
典型错题:
原题:
错解:
原因分析:原因1:从教材的⾓度讲,“将⼀种数量转换成两种数量的和”相⽐“将⼀种数
量转换成另⼀种数量”
16
是⼀个突破,本⾝就具有不同的组合结构,容易导致学⽣出错。
原因2:从学⽣的⾓度讲,受思维定势影响,学⽣容易将此类题⽬与“将5⾓分别对换成1⾓和2⾓”相混淆,没有理解题⽬是将⼀张5⾓同时换成1⾓和2⾓,也就是⼏张1⾓和⼏张2⾓加起来要等于5⾓这个意思。
教学建议:
建议1:在教学中同时呈现数量转换的不同⽅式,让学⽣在⽐较后再解题,在解题后进⾏交流。
如4⾓=()个贰⾓+()个壹⾓,4⾓=()个壹⾓,4⾓=()个贰⾓。
建议2:通过有趣的活动,如采⽤等价换币的游戏,同⼀个币值可以有多种换币的⽅法,让孩⼦在活动中加深对这⼀难点的理解。
如:1元=10个壹⾓,1元=5个贰⾓,1元=2个伍⾓,1元=1个伍⾓+5个壹⾓,……。
从中体会理解将⼀种数量转换成两种数量的和或者转换成另⼀种数量的不同点。
资源链接:
1.说⼀说题意。
2张
能换()张和()张。
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2.学⽣进⾏练习,⿎励学习能⼒较弱的学⽣⽤列式的⽅式帮助⾃⼰解题。
3.让学⽣尝试练习。
4.等价换币游戏。
a.师⽣换币 b.同桌换币
⼀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错题来源:第五单元
题⽬出处:单元试卷
相关知识:⼈民币换算
教学简述: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已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有20以内加减法、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学⽣对⼈民币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部分学⽣知道有元和⾓的相关⾯值的⼈民币,对“分”⽐较陌⽣,极少部分学⽣能说出各种⾯值的⼈民币。
典型错题:
原题:迪迪有下⾯⼀些钱,他买⼀盒5元的巧克⼒,可以怎样付钱?
⼀张5元⼆张2元⼀张1元⼀张5⾓⼆张2⾓
⼀张1⾓
错解1:⼀张1元和⼀张4元(本错解错误率约12.2%)
错解2:⼀张2元和⼀张3元(本错解错误率约9.2%)
原因分析:
原因1:从学⽣的⾓度讲,学⽣对不同⾯值⼈民币的认识⽐较模糊。
受年龄、⽣活经验和思维的影响,学⽣⽆法正确认知13种⾯值的⼈民币。
原因2:从教师的⾓度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不同⾯值⼈民币的认识教学过程过于简单,使学⽣⽆法形成全⾯的、正确的、深刻的记忆。
同时,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涉及解题策略的选择,需要加强培养学⽣的有条理思维,否则,学⽣就容易出错。
教学建议:
建议1:⿎励学⽣在⽇常⽣活中去认识和初步使⽤⼈民币,建⽴基本的感知基础(这点可在学期初向学⽣和家长建议进⾏数学实践活动——“⽣活中的数学”,积累经验)。
17
建议2:在教学过程中,可提供整套⼈民币,让学⽣看⼀看,摸⼀摸,⽐
⼀⽐,尽量让学⽣通过实物观察和研究的⽅式认识⼈民币。
在学⽣⾃主探
究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得出⼈民币⾯值的规律是:⼈民币的单位有元、⾓、分,但⾯值数字都为1、2、5(100元可以理解为较⼤币值的需要),共
计13种币值。
建议3: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如购物游戏或兑换游戏)熟悉各种币值之间
的关系,突出“同⼀个币值可以兑换成各种币值的和”,体现出兑换⽅式
的不同。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理解到兑换中的限制性,即在13种⼈民
币的⾯值⾥进⾏。
⼀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错题来源:第五单元
题⽬出处:课本
相关知识:⼈民币的换算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已认识了各种⾯值的⼈民币以及单位元、⾓、
分和它们的进率,能进⾏简单地换算。
X k B 1 . c o m
教学⽤意:增进元、⾓、分三者之间的进率关系,对⼈民币能够进⾏简单
地换算,并能进⾏简单地购物。
典型错题:
原题:8⾓+5⾓=()⾓=()元()⾓
错解:8⾓+5⾓=( 13 )⾓=( 8 )元( 5 )⾓
原因分析:
受直觉思维影响,学⽣将“8⾓+5⾓”当成“8元5⾓”,没有考虑到三
种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建议:
18
建议1:在进⾏⼈民币的简单计算时,⾸先要明确单位是否相同,同单位的数字才可以直接相加或相减,单位不同需要换算成同单位才可以直接计算。
建议2:通过对⽐加深理解。
8+5=13 8⾓+5⾓=13⾓,⽽8元+5元=13元
80+5=85 80⾓+5⾓=85⾓,⽽80元+5元=85元
创设童话情境:
1.⼩猪帮⼩兔盖好了房⼦。
⼩兔除了买苹果、萝⼘招待⼩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的⽓球送给⼩猪。
⼩兔⾛到商店⼀看,漂亮的⽓球有3种(出⽰例7中的⽓球图,并将这3种⽓球编号,分别为1、2、3号)。
买哪两个好呢?⼩兔犹豫不决。
⼩朋友,你能帮⼩兔选购⽓球吗?
2.学⽣和⼩兔⼀起认识每种⽓球的价钱。
3.引导学⽣由⽆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①组织学⽣以⼩组为单位帮⼩兔选购⽓球。
能选⼏种就选⼏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②各⼩组展⽰⾃⼰的选择⽅案和结果。
每⼩组的选择⽅案和结果基本上是⽆序的。
对⽅案多的⼩组加以⿎励,让学⽣由成功感。
③引导学⽣将⽆序的选择过程引⼊有序。
教学⽣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球是不⼀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
5⾓+1元2⾓=()元()⾓
5⾓+8⾓=( )⾓=()元()⾓
1元2⾓+8⾓=( )⾓=()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