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4年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四川地质环境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2014年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四川地质环境监
测
四川省2014年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
编者按:四川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
特别是近年来,先后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11·22”康定地震及多轮区域性极端强降雨天气过程的侵袭,诱发了大量地质灾害,防灾形势十分严峻。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升为“生命工程”,全省各级基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防灾工作部署,深刻把握“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防范原则,强化主动预防避让机制高效运转,细化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
2014年,全省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82起,避免6388人因灾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达1.92亿元,成功避险成绩位列有历史记录以来第二位。
其中,甘孜州丹巴县东谷乡“8·9”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案例,避免当地651名群众因灾伤亡,受到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表扬;泸州古蔺“8·18”大型山体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因主动避险撤离及时、后期管控措施得力,被国土资源部在全国通报表扬。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艰巨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为认真总结经验,我们从2014年全省众多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中选取了10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相关部门在防灾实践中学习、借鉴。
希望各地、各相关部门在今后的防灾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积极拓展防灾思路,认
真落实防范措施,切实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努力将因灾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一、甘孜州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甘孜州丹巴县东谷乡
时间:2014年8月9日凌晨
事件:成功避让泥石流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651名村民伤亡
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监测点。
根据该隐患点威胁对象和范围,当地政府分别在沟道上游的三卡子村、二卡子村,中游的国汝村、东谷村和下游的阴山村设立了5处监测点,并逐一落实了专职监测人员。
2014年8月8日16:00时后,省、州、县国土资源部门先后发布了强降雨天气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
丹巴县及东谷乡迅速将预警信息传达至二卡子沟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并安排包村干部深入各村协助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8月9日凌晨1:32时,见雨势没有减小或停止的迹象,东谷乡党委政府果断要求包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立即挨家挨户通知群众做好撤离避让的准备,并电话要求隐患点专职监测员加强监测预警。
凌晨1:58时,位于上游三卡村监测点的专职监测员学加仁真和包村干部阿加太发现沟内出现断流、沟两侧坡体出现滑塌的现象;同时,二卡子村监测员玉红、包村干部李旭,东谷村监测员
陈凤才、包村干部李小慧,国如村监测员卢中勇、包村干部交姆也发现沟内水流变小的异常情况,均意识到将有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迅速采取敲锣、燃放烟花(冲天炮)、拉响手摇报警器等方式发布预警。
包村干部、村组负责人和民兵迅速组织受威胁的群众按照防灾预案和前期应急演练确定的路线进行疏散撤离。
至凌晨2:08时,1521名受威胁群众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
随后,二卡子沟爆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泥石流物质60余万方,冲毁房屋10栋,并造成85栋房屋严重受损。
但由于强降雨期间防灾机制高效运转,灾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避免了651人因灾伤亡。
丹巴县位于甘孜州东部,是我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素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
该县属川西高山峡谷地貌,山高坡陡,受自然地形地质条件所限,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且避险难度极大。
2003年7月11日,丹巴县巴底乡就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51人死亡失踪。
此次发生特大泥石流的东谷乡二卡子沟,与巴底泥石流具有极为类似
的地形地质条件,且通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泥石流灾害爆发时又正值深夜,在多种不利因素条件下,当地在灾害发生前的较短时间内成功组织上千名群众安全撤离,在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面前无一人伤亡,实现了地质灾害成功避险。
经验与启示:
丹巴县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上执行有力、主动作为,创新开展“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驻点”的方式,将防灾措施下沉一线和操作层面,确保了在发布预警后的极短时间内,受威胁群众能够有序、高效安全撤离,创造了大灾之下零伤亡的成功典范。
总结本次成功避险经验,有以下六点启示值得借鉴:一是严密的地灾防范体系是成功避险的可靠保障;二是快速准确的监测预警是成功避险的前提条件;三是高度负责的监测人员是成功避险的关键力量;四是坚强有力的基层防灾队伍是成功避险的中坚力量;五是常态化的培训演练是成功避险的坚实基础;六是“三避让”原则的落实是成功避险的核心因素。
二、泸州市古蔺县龙山镇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泸州市古蔺县龙山镇
时间:2014年8月18日凌晨
事件:成功避让滑坡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65名村民伤亡
2014年8月16日,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先后发布了强降雨天气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古蔺县国土资源局迅速将预警信息层层传达至基层一线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要求做好巡查、监测和主动避让工作。
8月17日,泸州市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古蔺县龙山镇降雨达147.7毫米。
8月18日凌晨1:30时,龙山镇顺和村九社滑坡专职监测员王俊书在巡查中发现滑坡体出现变形迹象,同时滑坡体上安置的裂缝报警器开始发出警报声,有发生滑坡灾害的可能。
王
俊书迅速通过高音喇叭通知预案内受威胁群众紧急撤离,村上党
员干部按照预先确定的包户方案挨家挨户进行清点、核查,对不愿离开的李世忠等9人强行带离。
凌晨2:00时,受隐患点威胁的15户65人全部撤离完毕。
由于正值深夜,村民紧急撤离时衣着单薄,家电、牲畜等财产均留在家中,此时还在下雨气温较低,加之撤离后一段时间内并未发生滑坡灾害,村民返家穿衣、取物愿望非常强烈。
为防止村民返家后发生灾害造成伤亡,镇政府及派出所、国土所立即会同村委会果断采取管控措施,安排党员干部分头把守进入滑坡体的4条田间小道和1条机耕道,严防村民返回危险区。
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党员干部耐心安抚,并由包户干部负责随时清点核查人数,确保撤离群众掌控到位。
凌晨5:30时,该隐患点发生大型滑坡灾害,滑坡体前缘的23间房屋在滑坡的强大推力下瞬间倒塌,夷为平地,至上午10:00时,持续下滑的土石共造成29间房屋全部垮塌,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实现了地质灾害成功避险。
经验与启示:
本次滑坡灾害成功避险的关键就是群众撤离后的管控措施到位。
凌晨2:00时,隐患点上的15户65人全部撤离完毕,5:30时,发生滑坡灾害。
几个小时内,面对返家愿望迫切、情绪激动的撤离群众,当地干部“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果断采取有力有效的管控措施劝阻群众返家。
同时耐心安抚群众情绪,争取理解支持。
正是由于人员撤离及时,管控措施到位,灾害发生时才未造成伤亡。
三、凉山州美姑县瓦西乡拉洛村小学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凉山州美姑县瓦西乡拉洛村小学
时间:2014年9月17日下午
事件:成功避让滑坡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700多人伤亡
2014年8月27日,美姑县瓦西乡政府在组织监测员排查拉洛村小学滑坡隐患时,发现滑坡已致学校操场出现一条长约100m 的裂缝,裂缝宽1-3cm,深2-5cm,且教室、围墙以及周围农户房屋出现多处裂缝。
乡政府立即将情况报告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
县国土资源局
立即完善了防灾预案,落实了防灾责任人、监测员,明确了撤离路线,确定了避险场所,督促指导乡政府组织开展了应急避险演练;并对村小师生进行了防灾知识培训。
9月4日,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凉山督导组专业技术人员对拉洛村小学滑坡进行了现场复查,发现裂缝有进一步变形的迹象,督导组立即要求学校马上停课、周围农户迅速避让。
9月17日16:30时,专职监测员发现滑坡出现明显变形迹象,立即电话告知瓦西乡政府,乡政府庚即启动应急预案,乡、村干部和监测员对受威胁的农户挨家挨户进行清点疏散,对不愿撤离的群众进行劝离,对擅自回家取东西的群众进行了劝阻,至17:00时左右,受威胁的700余人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地带。
17:38时,大型滑坡灾害发生,滑坡掩埋了教室、宿舍及周围农房,但因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经验与启示:
地质灾害具有复杂性、突发性、隐蔽性等特点,单纯依靠群测群防监测员的判断无法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险情变化趋势及其危害。
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的提前介入,对全面掌握地质灾害规模、威胁程度及发展趋势,协助指导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前部署应对措施,科学制定撤离路线都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再者,监测员认真履职到位,县、乡政府、相关部门及村社干部积极履行防灾工作责任,也是取得成功避险的关键。
四、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胜利村江边组
时间:2014年7月8日晨
事件:成功避让泥石流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105名村民伤亡
2014年7月8日5:00时左右,攀枝花市局部突降暴雨,仁和区前进镇1小时降雨量超过20毫米,导致该镇胜利村江边组滑坡出现变形,5:30时,滑坡裂缝专业监测报警器发出报警响声,专职监测员唐良章迅速通过手摇报警器发出撤离信号,仅仅5分钟后,受威胁的29户105人便全部紧急转移至安全地带。
5:40时,因降雨诱发坡面泥石
流,造成23户农房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万元。
由于预警及时,转移果断,未造成人员伤亡。
经验与启示:
受认知程度所限,地质灾害的发生演化规律还无法完全掌握。
针对上述情况,在广泛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部署滑坡裂缝专业监测报警器等专业监测设备,及时捕捉灾
前变形破坏等敏感信息,能够为群众主动避险转移争取宝贵时间,有效降低因灾伤亡和财产损失,成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有力补充。
五、凉山州宁南县西瑶乡把口村滑坡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凉山州宁南县西瑶乡
时间:2014年7月16日晚
事件:成功避让滑坡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近百名村民伤亡
2014年7月15日,凉山州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根据省、州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及时发布了全州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二级预警,要求各县(市)高度重视,加密监测和巡查。
7月16日上午,宁南县西瑶乡把口村滑坡隐患点专职监测员刘德田在巡查中发现滑坡体上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出现了多条裂缝,部分房屋背后斜坡有垮塌现象,引起了高度警觉,立即向村支书刘德江报告了险情。
刘德江一边组织村组干部及监测员对全村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继续加密巡查,一边将险情向乡党委、政府进行了汇报。
得到报告后,西瑶乡党委、政府要求村组干部立即组织该险情点内受威胁群众按事先确定的撤离路线避险转移,至16日20:00时,受威胁的32户118人全部安全转移。
21:00时,约20万方的滑坡体倾泻而下,瞬间造成276间民房不同程度受损(其中130余间垮塌),损毁耕地68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350余万元。
因转移避让及时,成功避免了近百名村民因灾伤亡。
经验与启示:
总结本次成功避险案例,针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和专职监测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培训普及,在整个应急处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
近年来,省、州、县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讲培训和受威胁群众应急避险演练,通过现场培训、播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短片、发放《地质灾害防灾知识手册》和宣传挂图、组织避险演练等方式,地质灾害易发区基层党员干部和防灾责任人、监测员的识灾、防灾、避灾的知识以及“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及监测预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六、阿坝州理县木卡乡木卡村泥石流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阿坝州理县木卡乡木卡村下河坝组
时间:2014年7月12日凌晨
事件:成功避让泥石流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23人伤亡
2014年7月11日下午,理县国土资源局接到省、州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后,立即将预警信息传达到各相关乡(镇)及监测员,要求加强监测巡查,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12日凌晨1:00时左右,木卡乡木卡村下河坝组泥石流隐患专职监测员杨志文在冒雨巡查时听到沟内有异常响声,根据以往学到的防灾知识判断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立即将情况向村委及乡政府值班领导进行了报告。
接到情报后,木卡乡政府领导及木卡村村委同志迅速赶到现场查看会商,意识到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极大,
立即组织受威胁的33户127人紧急转移。
1:40时,下河坝组发生泥石流灾害,6户房屋被全部冲毁,农田被埋。
但因群众避险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经验与启示:
阿坝州理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受强震影响,地质灾害频发。
在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灾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地质灾害应急防范措施。
总结本次成功避险经验,监测员训练有素、认真履职,为政府决策和群众及时主动避险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基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接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逐级传达,乡镇政府、村组干部在接报险情后果断决策、主动
作为,无疑都是取得地质灾害成功避险的关键。
七、成都市蒲江县鹤山镇白塔村5组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成都市蒲江县鹤山镇白塔村5组
时间:2014年8月1日晨
事件:成功避让泥石流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13名村民伤亡
2014年7月31日,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和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二级预警,并通过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及短信、电话、传真等方式,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市政府相关部门、镇(乡)政府、景区管委会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并要求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立即上岗到位,24小时加密监测,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提前避让转移。
8月
1日晨,蒲江县突降暴雨,鹤山镇5组滑坡发生强烈变形,约600平方米的斜坡整体下滑,体积约1500 方,造成4户村民农房不同程度受损。
因提前转移避让,成功避免了13名村民因灾伤亡。
经验与启示:
成都市积极探索建立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通信平台能够及时将气象及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传达至预警区各级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为当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前决策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争取了时间,成为地质灾害成功避险的关键。
蒲江县鹤山镇白塔村5组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再次证明,充分发挥部门联动防灾机制,加强信息共享,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决策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是实现科学高效防灾的有效手段。
八、广元市旺苍县三江镇红星村滑坡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广元市旺苍县三江镇红星村四社
时间:2014年9月10日上午
事件:成功避让滑坡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19名村民伤亡
2014年9月9日,旺苍县国土资源局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息,要求各地做好监测预警和主动避让工作。
17:00时,三江镇红星村专职
监测员何允冲在巡查中发现四社滑坡出现变形迹象,通过平时学到的地灾知识判定有发生滑坡的可能,立即电话向镇政府进行了报告。
接到报告后,三江镇政府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紧急组织危险区内6户19人进行了疏散转移,并划定警
戒线,设置警示标识,加强撤离群众管控。
9月10日11:20时,该隐患点发生大面积滑坡,造成59间房屋全部垮塌,80余亩耕地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由于主动避让及时,实现了19人成功避险。
经验与启示:
一是宣传培训到位。
相关防灾责任人、监测员防灾知识得到了普及。
二是认真落实防灾预案。
发现隐患和险情,按照预案要求及时报告,迅速组织受威胁群众按照设定的避险路线进行转移。
三是加强撤离人员管控。
险情出现后,及时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牌,加强专人值守和撤离人员管控,防止撤离群众擅自返回危险区域,最终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九、巴中市通江县长坪乡东坡村滑坡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巴中市通江县长坪乡
时间:2014年9月11日凌晨
事件:成功避让滑坡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15人伤亡
2014年9月10日14:00时,长坪乡东坡村村委会在组织本村监测员对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例行巡查时,发现该村三社碑坎上滑坡隐患点存在变形迹象。
村委会干部立即将险情报告县国土资源局值班室,同时按照既定的防灾预案,迅速组织受威胁的5户15名群众紧急转移。
11日凌晨5:00时许,滑坡灾害发生,体积达1500多方,群众房屋被毁,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由于决策果断,避险撤离及时有序,确保了受威胁的15名群众的生
命安全。
经验与启示:
村委会是基层一线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关键一环,
也是整个防灾工作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
总结本次成功避险经验,监测员认真履职,村干部果断决策,坚持贯彻落实“三避让”的地灾防范原则,成为实现成功避险的关键。
十、达州市达川区金垭镇罗家嘴滑坡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达州市达川区金垭镇
时间:2014年9月13日凌晨
事件:成功避让滑坡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28名村民伤亡
2014年9月11日,达川区国土资源分局汛期值班室向辖区23个基层国土所、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及监测员转发了省、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要求加强各隐患点巡查和防范工作。
9月12日22:00时,达川区开始出现降雨,罗家嘴滑坡隐患点专职监测员潘光均冒雨开展巡查,至13日凌晨4:00时,安装在房屋内的地灾报警器发出响声,院坝地面出现多条裂缝,潘光均立即通知受威胁的11户28名村民群众紧急避险转移,同时电话通知村委会派人来参与应急抢险。
4:40时,滑坡灾害发生,造成数十间房屋不同程度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
但因受威胁群众提前转移,未造成伤亡。
经验与启示:
总结本次成功避险经验,预警、巡查、主动避让的地质灾害
防范机制在此次成功避险中得到了严格落实,并发挥了关键作用。
降雨前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收到的省、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及时逐级传达至预警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监测员,监测员在整个降雨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加密巡查排查,专业监测设备及时发送报警信息,受威胁群众快速有序主动避险。
最终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