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慈东片区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溪市慈东⽚区规划
第⼀章规划总则
第⼀条规划编制背景与⽬的
随着区域宏观发展背景和区域性交通改变,慈东⽚区成为慈溪市域⼗⼀五规划中重要的发展区域,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区需要整合发展,城镇发展格局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为了落实?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从区域整合优化发展的⾓度出发,以加快区域社会经济“⼜好⼜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标,特编制本规划。

划线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条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与规划依据
1. 规划范围
包括龙⼭镇、范市镇和三北镇的⾏政区划范围,东南与宁波镇海区毗邻,西与掌起镇接壤,东北临杭州湾,总⾯积为
112.80km2(注:此数据为统计部门数据,电⼦图实测为142.78km2)。

2.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
远期为2011—2020年。

3. 规划依据
(1)?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地分类与城市建设⽤地标准?(GBJ137-90);
(4)?村镇规划标准?(GB 50118-93);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6)?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7)?浙江省实施?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
(8)?国务院关于深化改⾰严格⼟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9)?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2005);
(10)?慈溪城市总体规划?(2002);
(11)?慈溪市⽣态市建设规划?(2004);
(12)?慈溪市城镇供⽔⽔源规划?(2004);
(13)?慈溪市⼟地利⽤总体规划?(1996);
(14)?慈溪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报告?(2003);
(15)?慈溪市交通发展规划?(2005);
(16)?慈溪市⾻⼲河⽹总体规划?(2002);
(17)?慈溪市电⽹2004-2010年发展规划?(2005);
(18)?慈溪市村庄布点规划?(2004);
(19)?慈东⼯业区块和龙⼭镇总体规划?(2005);
(20)?范市镇城镇总体规划?(2006);
(21)?三北镇城镇总体规划?(2002);
(22)?慈溪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
(23)?慈溪市市域污⽔治理⼀期⼯程初步设计?(2005);
(24)?慈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
(25)?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总体规划?(2006);
(26)?慈溪市“⼗⼀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
(27)?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4);
(28)?宁波市市域总体规划?(2006.4);
(29)?慈溪市先进特⾊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2005);
(30)?余慈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2004);
(3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件等。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1.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短缺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规划整合与协调
3. 满⾜⽚区发展需求,凸显⽚区特⾊
第四条规划重点
1. ⽚区空间发展战略
2. 农村居民点与外来⼈⼝居住点布局
3. ⾮建设⽤地控制
4. 规划衔接与整合
第⼆章⽚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
第五条⽚区发展⽬标
⼒争到规划期末,把慈东⽚区建设成为以区域性先进制造产业为主导、⾼效⽣态农业和⽂化旅游业为辅助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基地;经济繁荣、设施齐全、⽣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功能明确宜居的新型发展区。

第六条⽚区功能定位
彰显⽚区的特⾊功能名⽚有以下三点:
1. 区域性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
2. 旅游⽣态宜居功能区
3. 统筹发展综合试验区
第七条⽚区发展策略
1. 城乡发展策略
(1)整合空间资源,优化⽤地布局,实现城镇⼟地开发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转变(2)构建整体⽣态体系框架,创造舒适、宜⼈的⼈居环境
(3)建设⾼标准、⾼质量和⾼效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4)构建⾼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络,建设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服务设施体系
2. 产业发展策略
(1)发挥⼤桥优势,⼤区域整合协同发展
(2)设置产业门槛
(3)调整产业格局,集聚主导产业
3. 旅游发展策略
(1)保护环境以提升知名度
(2)加强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
(3)关注本地居民
第三章⼈⼝与城市化发展战略
第⼋条⽚区常住⼈⼝规模预测
慈东⽚区到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分别为15.8万⼈和23.0万⼈
第九条城市化⽔平预测
慈东⽚区2010年和2020年的城市化⽔平分别约为64.0%和75.0%,相应的城镇⼈⼝分别为10.0万⼈和17.2万⼈。

第⼗条城市化发展战略与要求
规划坚持“五个统筹”和“构筑和谐社会”的⽬标,⾛⼀条“⾼密度、⾼效率、节约型、理性增长”的节约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着⼒构建具有慈东⽚区特⾊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慈东⽚区的城市化发展要求为:
1. 接轨⼤都市,融⼊区域⼀体化发展进程
2. 适度强化中⼼集聚,推进⽹络化布局
3. 统筹城乡,组织内部产业与⽣活⽚区融合发展
第四章⽚区空间布局规划
第⼗⼀条⽚区性质、规模与发展⽅向
1. ⽚区性质
规划确定慈东⽚区的⽚区性质为:市域东部区域性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以⼈⽂⽣态旅游为特⾊的新型发展区。

2. ⽚区规模
(1)城镇⼈⼝规模
到2010年和2020年,城镇的⼈⼝规模分别为10.0万⼈和17.2万⼈。

(2)建设⽤地规模
到规划期末,建设⽤地总⾯积25.77km2,(不包括利⽤滩涂开发的⽤地,下⽂中的总建设⽤地则均包含此⽤地),⼈均建设⽤地149.8m2。

3. ⽚区建设⽤地发展⽅向选择
⽚区建设总体向东北发展,其中慈东⼯业区块由中间向东西两个⽅⾯发展,龙⼭⽚以向东和向北发展为主,适度向西发展,三北-范市⽚向南发展为主,适度向北发展。

第⼗⼆条⽚区建设⽤地布局规划
1. 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结构为:“⼀⼼两⽚三带”。

“⼀⼼”即⽚区核⼼区。

由伏龙⼭、伏龙湖及周边区域组成,重点承担⽣活居住、公共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形成⽣态型、⽥园式的东部新城中⼼。

“两⽚”即龙⼭⽚和三北-范市⽚。

龙⼭⽚重点发展商贸、居住为主体的城镇功能,三北-范市⽚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居住为
主体的城镇功能。

“三带”即产业带、⽣态旅游带和⽣活居住带。

产业带依托慈东⼯业区块,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物流等现代⽣产性服务业;⽣态旅游带,依托南部⼭地⽣态屏障,以徐福东渡和“两⼭三湖”为主要景观,发展⽣态旅游休闲区;⽣活居住带,以龙⼭、三北-范市两⽚为重点,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完备、环境舒适宜⼈的⽣活区。

2. ⽤地布局
(1)居住⽤地规划
规划居住⽤地⾯积1144.10公顷,占总建设⽤地的23.46%,其中以⼆类居住⽤地为主(占89.0%)。

其中三北-范市⽚规划容纳7.5万⼈,龙⼭⽚规划容纳5.5万⼈,⽚区核⼼区规划容纳5.7万⼈,慈东⼯业区块规划容纳3.5万⼈。

在整个居住⽤地中,三北-范市420.24公顷,占总⽤地的36.7%;龙⼭⽚284.98公顷,占总⽤地的24.9%;⽚区核⼼区247.25公顷,占总⽤地的21.6%。

(2)公共设施⽤地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地343.872公顷,占总建设⽤地的7.05%,以⾦融商业⽤地为主(占
81.9%)。

①⾏政办公⽤地23.24公顷,主要为三个镇和⼯业区的⾏政办公楼及其他⾏政单位和商务办公楼。

具体分布为:三北-范市⽚保留现有的⾏政办公楼;龙⼭⽚龙⼭镇政府办公楼迁⾄镇龙浦东南侧,轴线两侧新增商务办公⽤地;⽚区核⼼区新增⼯业管委会⽤地,位于伏龙湖西侧。

②商业⾦融业⽤地281.65公顷,按⽚区级—居住⼩区级配置。

具体分布为:三北-范市⽚中⼼的商业街区,沿⼈民路、兴市路、中兴路、湖滨⼤道、沿蓬莱⼤街、三北⼤道、学院路、⽥央路和施⼭路等道路两侧;龙⼭⽚中⼼的商业街,沿凤鸣路、伏龙路、龙吟路和龙瑞路两侧;⽚区核⼼商业街和⼯业产品展⽰街。

③⽂化娱乐⽤地16.21公顷,主要为娱乐⽂化中⼼、图书馆、展览馆等设施⽤地。

具体分布为:三北-范市⽚保留现有的⽂化设施⽤地,新增1处,位于三北-范市⽚中⼼学院路南侧;龙⼭⽚保留龙⼭所城南侧⽂化设施,新增2处,位于海珠⼭公园南侧和龙⼭⽚中⼼处;⽚区核⼼区增加⽚区级⽂化中⼼1处,位于灵峰浦东侧。

④体育⽤地7.04公顷,具体分布为:三北-范市⽚中⼼和⽚区核⼼区1处。

⑤医疗卫⽣⽤地6.64公顷,为⽚区核⼼区新增的综合性医院⽤地和改建各镇卫⽣院为社区卫⽣服务中⼼。

⑥教育科研⽤地6.12公顷,为⽚区核⼼区增设1处中等专业学校。

⑦⽂物古迹⽤地2.02公顷,主要是位于龙⼭的虞⽒旧居和龙⼭所城保护区域。

其它公共设施⽤地0.95公顷,全部分布在三北-范市⽚内。

在整个公共设施⽤地中,三北-范市⽚128.18公顷,龙⼭⽚66.22公顷,⽚区核⼼区111.89公顷。

(3)⼯业⽤地规划
规划⼯业⽤地2039.78公顷,占总建设⽤地的41.83%,其中⼀类⼯业⽤地942.619公顷,⼆类⼯业⽤地801.15公顷,三类⼯业⽤地296.02公顷,全部集中在慈东⼯业区块内。

(4)仓储⽤地规划
规划仓储⽤地31.72公顷,占总建设⽤地的0.63%,全部布置在慈东⼯业区块内。

(5)对外交通规划
规划对外交通⽤地59.94公顷,占总建设⽤地的1.23%,主要为329国道、329国道南复线⽤地和⽚区内的长途汽车站。

(6)道路⼴场⽤地
规划道路⼴场⽤地710.70公顷,占总建设⽤地的14.58%,其中道路⽤地688.37公顷,⼴场⽤地8.61公顷,社会停车场库⽤地13.72公顷。

(7)市政公⽤设施⽤地
规划市政公⽤设施⽤地64.89公顷,占总建设⽤地的1.33%。

其中三北-范市⽚9.45公顷,龙⼭⽚3.23公顷,⽚区核⼼区8.80公顷,慈东⼯业区块43.41公顷。

(8)绿地规划
规划绿地480.95公顷,占总建设⽤地的9.86%。

其中三北-范市⽚94.99公顷,龙⼭⽚65.21公顷,⽚区核⼼区63.14公顷,慈东⼯业区块257.61公顷。

(9)规划建设⽤地平衡表
表4-1 建设总⽤地平衡表(包括利⽤滩涂开发⽤地)
第⼗三条村庄布局规划
1. 总体发展⽬标
通过“减少村庄、提升村庄、改造村庄”,完善城乡功能,改善城乡环境和形象反差,把传统村落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富有特⾊的农村新社区,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与⾃然和谐”的⽬标,率先全⾯实现⼩康社会。

2. 发展策略
(1)引导农村⼈⼝向城镇和农民居住区集聚,减少村庄数量。

(2)优化居住环境,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改善农村地区的⼈居环境。

(3)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丰富⽂化⽣活,引导农村⽣活观念和⽣活⽅式的现代化。

3. 规划布局
规划到2020年保留4个农民居住区,其他村庄逐步纳⼊镇区或搬迁⾄镇区,规划常住⼈⼝0.8万⼈,具体村庄规划建设情况详见下表。

表4-2 村庄规划情况
4. 村庄建设与改造措施与建议
(1)统⼀思想,合理规划,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引导农村居住模式的改变
(2)合理制定村庄建设策略
——城中村建设策略:现状⽚区建成区内村庄,包括淞浦村、王家路村、杨⾼村、新西村、海甸戎村、东渡村、施公⼭村、⽥央村、徐福村、达蓬村、西门外村、东门外村和龙⼭所村共13个。

规划⽬标:通过改造使城中村融⼊城镇,彻底完成现状建成区村庄的城市化过程;通过规划、政策等⼿段,求得旧村改造的资⾦平衡。

改造模式:以就地拆迁建新型为主,功能与⽚区规划⽭盾的村庄实施异地拆迁新建;部分位于城镇边缘的城中村,因资⾦、⼟地等问题确实难以在近期内实现拆除建新的村庄,先进⾏规划控制,实施整改结合或进⾏环境整治,通过不断创造条件,争取在远期内实现拆除改建。

⽤地布局:村庄改造与周边地区开发建设整体考虑,⽤地功能应符合⽚区规划、详细规划要求;在保证村民安置和⼀定容积率控制的前提下,也可以考虑安排部分商品房和商业⽤房出售或出租。

建设标准:纳⼊旧城改造体系,按照城镇社区的标准进⾏旧村改造,建设要求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开发强度:可以考虑适当提⾼规划容积率,以满⾜旧村改造资⾦平衡要求;现状容积率较⾼的城中村在旧村改造规划中应合理核定规划容积率,使其在满⾜资⾦⾃求平衡的前提下不⾄于过⾼;现状容积率特别⾼,或规划有特殊要求、对容积率提⾼有特殊限制要求的村庄,在现有村庄⽤地上进⾏改造资⾦平衡的⽬标⽆法做到时,政府应在政策上、资⾦上或⽤地上予以⽀持。

住宅选型:进⾏公寓式安置,可以考虑以多层为主,视其区域位置及实际情况,按地区详细规划要求确定。

改造时序:对于房屋破旧、村民改造要求迫切的村庄优先改造;重点地段的村庄优先改造。

——城边村改造策略:⽚区建设规划控制区内村庄,包括伏龙⼭村、龙头场村、邱王村、⼭下村、筋⽵村和双马村共6个。

规划⽬标:通过政策、规划、管理⼿段的综合运⽤,引导城边村健康有序发展,顺利向城市社区过渡。

建设标准:按照城镇社区的标准进⾏旧村改造,建设要求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开发强度:可以考虑制定较⾼的容积率,以满⾜旧村改造资⾦平衡要求。

住宅选型:推⾏统⼀开发体制和联建体制,⿎励建设公寓式住宅。

改造⽅式:以拆迁式改造为主;远期改造的村庄,以规划控制为主,近期可实施整改结合。

改造时序:原则上要求与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同步进⾏,将村庄纳⼊⽚区建设综合开发,实⾏“统⼀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对于⽚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建设项⽬,如⽚区中⼼、重要基础设施、主要区域性联系公路等,其⽤地范围内的村庄,优先进⾏改造;部分改造积极性⾼、改造条件成熟且与城市规划要求没有⽭盾的村庄,可优先改造。

——城外村改造策略:⽚区建设规划控制区外村庄,包括太平闸村、⼩施⼭村、新联村、河头村、⾦岙村、潘岙村、黄杨岙村、凤浦岙村和新东村共9个。

规划⽬标:改善村民⽣活质量,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平;完善城乡管理体制、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关系,实现城乡⼀体化发展。

将城外村改造与“千村整治、百村⽰范”⼯程、争创“⽂明村”、“卫⽣村”等活动相结合,使得在改善村民⽣存环境、提⾼村民⽣活质量的同时,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体化发展。

开发强度:可以考虑制定适当的容积率,使其在满⾜资⾦⾃求平衡的前提下不⾄于过⾼。

住宅选型:推⾏统⼀开发体制和联建体制,⿎励建设联⽴式、公寓式住宅。

改造⽅式:原则保留太平闸村、⼩施⼭村、新联村、河头村4个城外村,其它有条件的城外村逐步向城镇规划区和⽚区核⼼区搬迁,近期搬迁有困难的村,通过村庄梳理改善居住环境。

改造时序:城外村改造的外来推动⼒因素⽐较少,其改造需要相当长的⼀段时间内才能完成。

但属于下列情况的村庄应优先改造:因⽔库、重要公路等重⼤⼯程建设需要搬迁或改造的村庄;有历史⽂化价值的村庄;其它有改造愿望,且改造条件成熟的村庄。

(3)制定相关⼟地、就业、社区管理及补偿和社会保障政策
(4)多渠道、多⽅式进⾏新农村建设和改造
第⼗四条⽚区建设⽤地占⽤情况与建设分区
1.⽚区建设⽤地占⽤情况
规划共需占⽤⼟地共4220.50公顷,⽚区内耕地的占补不能达到平衡,为达到耕地占补平衡,规划建议措施有以下四点:①适时调整市域⼟地利⽤总体规划,在慈东⽚区内多预留⼀般农⽥;②在市域徐家浦等滩涂围垦区多增加耕地的保护指标和数量;
③异地征购⼟地指标;④加⼤村庄⼟地整理⼒度,整理出更多的⽤地指标。

2.⽚区内新增建设⽤地分布情况
规划新增建设⽤地38.00km2,主要⽤于慈东⼯业区块建设。

3.建设分区
在⽚区内划定了13个建设区块,其中重点建设区1块,即慈东⼯业区块(包括⽚区核⼼区);重点整治区2块,为三北-范市⽚中⼼和龙⼭现状建成区;⼀般建设区4块,分别为范市2块,龙⼭2块;⼀般整治区6块。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第⼗五条对外交通规划
1. 公路⽹规划
对外交通主要有7条通道,即沿海⾼速公路、中横线、329国道、329国道南复线(L1-L9)、沿海⾼速连接线(X1-L2)、沿海北线和329国道与镇海九龙湖的连接线(H12-九龙湖)。

沿海⾼速公路:新建,西连杭州湾⼤桥南岸连接线,东接宁波北仑港,加强⽚区与上海、宁波、杭州的联系,规划在慈东⼯业区西侧设置⾼速出⼊⼝;
中横线:扩建,加强⽚区与慈溪城区、杭州湾新区的联系,分担东西向的过境交通,缓解329国道交通压⼒,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50⽶,控制好道路两侧绿化带;
329国道:扩建改造,是⽚区与慈溪城区和宁波城区的主要联系通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52⽶,建议329国道在三北-范市⽚由对外交通为主逐步转为以⽚区内部道路为主;
329国道南复线:新建,形成慈溪南部区域性的交通⼲道,规划道路红线宽50⽶;
沿海⾼速连接线:新建,是⽚区内直接对接沿海⾼速的唯⼀通道,规划道路红线40⽶和60⽶;
沿海北线:新建,是慈溪北部沿杭州湾的主要⼲道,加强⽚区与观海卫、杭州湾新区和宁波化⼯园区的联系,规划道路红线宽40⽶;
329国道与镇海九龙湖的连接线:直接连接宁波城区,分担329国道的交通压⼒。

2. ⽔路运输规划
⽚区内形成“四横四纵”⼋条主要航道,“四横”为沿海护塘河、⼋塘横江、慈镇运河和三塘横江,“四纵”为淞浦、淡⽔泓、灵峰浦
和镇龙浦。

规划期内做好淞浦和灵湖的贯通(或⽤地控制)、淡⽔泓与窖湖的贯通(或⽤地控制)、灵峰浦沟通⼋塘横江和三塘横江、镇龙浦与凤浦湖的贯通(或⽤地控制),改道慈镇运河龙⼭镇区内段,梳理内部
河道,适当开发⽔运交通。

3. 运输站场规划
规划期内设置3个客运站,三北-范市客运站、龙⼭客运站和慈东⼯业区客运站,分别位于三北-范市中⼼区西侧、329 国道西南侧和⼋塘横江北侧。

规划设置2个货运站,三北货运站和慈东⼯业区块货运站,分别位于三北329国道北侧和慈东⼯业区块沿海北线北侧(结合仓储⽤地)。

第⼗六条⽚区内部道路交通规划
1. 道路等级
规划道路分为五个等级:⾼速公路、⽚区快速道(国道)、⽚区主⼲路、⽚区次⼲路和城镇⽀路。

2. 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
三北-范市⽚与慈东⼯业区块的道路有三条,即B2-F2-H3、B3-H6、B4-H8;
三北-范市⽚与龙⼭⽚的联系道路主要为329国道;
龙⼭与慈东⼯业区块的主要联系道路有三条,即伏龙路、龙吟路、B7-H13。

3. 组团内部道路联系
三北-范市⽚形成“三横六纵”的主⼲路⽹和“六横⼗纵”的次⼲路⽹,主⼲路道路红线为24~40⽶,次⼲路为18~24⽶;“三横六纵”主⼲路分别为:G1-G8,J1-J7,灵范公路(K1-L3)和⼈民路(G2-H2-K1),海甸戎路(G4-H4-L4),三北⼤道(G5-H5-L5),达蓬路(G6-H6-L6),G7-J6,G8-L7。

龙⼭和慈东⼯业区块形成“五横六纵”的主⼲路⽹和“七横⼗三纵”的次⼲路⽹,主⼲路道路红线为32~40⽶(除凤鸣路22⽶),次⼲路为20~32⽶;“五横六纵”的主⼲路分别为:A1-H15,沿海北线(B1-B9),C1-C2,D1-H12,凤鸣路(E1-
E3)和X2-B3 ,X3-F4,伏龙路(X4-H10),龙吟路(X5-H11),X6-H13,A8-H14。

4. 道路交叉⼝
⽚区内道路相交以平交为主,⾼速公路与快速路采⽤⽴交,主次⼲道相交均进⾏渠化拓宽,以提⾼路⼝通⾏能⼒,⼀般拓宽3.5⽶。

5. 道路断⾯
根据道路功能使⽤需要,规划沿海⾼速公路的红线宽度68m,⽚区主⼲道路断⾯见下表。

表5-1 主要道路横断⾯形式表
第⼗七条 其它交通设施规划
1. 社会停车场
⼤型社会停车场按合理的服务半径在⼤量⼈流集散处进⾏布置,规划区内共设社会停车场17个,散布在⽚区内部,社会停车
场库⽤地5.58公顷(未包括滩涂形成的⼯业区块)。

具体分布为:范市有2处,三北有2处,龙⼭2处,⽚区核⼼区2处,具体位置见综合交通规划图。

2. 公共交通规划
为满⾜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区内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步⾏、⾃⾏车、⼩汽车等)相结合的多元交通⼀体化的交通体系,并设⽴换乘系统。

常规公共交通,根据线路⾛向和端点布局统⼀规划,规划设置公交始末站3处,分别位于⽚区核⼼区、龙头场村东侧和三北-范市中⼼区西侧;中间站设置成港湾式停靠站,上下对称的站点在街道上平⾯错开,⽤地尽早预留,站距控制在500~700⽶。

3. ⼴场
结合⽚区建设的布局,规划设置⼴场4处⼴场,分别位于三北-范市中⼼区、龙⼭凤鸣路、龙⼭⽚中⼼、以及伏龙湖西侧。

4. 加油站
规划在内部设置6个加油站,保留改造329国道上现有的3个加油站,慈东⼯业区块内新增3个加油站,详见综合交通规划图。

第六章社会与基础设施规划
第⼗⼋条社会设施布局
1.教育设施
根据相关配建标准,⽚区共规划专科院校1所,普通⾼中2所,初中4所,⼩学13所,九年⼀贯制学校2所。

新增专科院校1所,位于⽚区核⼼区,保留龙⼭成校;
规划新增⾼中1所,位于⽚区核⼼区内,保留现有的龙⼭中学;
保留龙⼭、三北现有的初中,迁建范市中学⾄湖滨⼤道西侧,⽚区核⼼区新建1所初中;
新建⼩学5所,均布置于慈东⼯业区块内,保留或迁建现有⼩学8所;
范市北部新建1所九年⼀贯制学校,现有光华私⽴学校(九年制)迁⾄龙⼭中⼼区。

表6-1 学校规划设置情况
注:2+1表⽰为前⾯为城镇内学校,后⾯是村庄内学校,没有此类表⽰则表⽰全部在城镇内。

2.医疗卫⽣设施
⽚区共规划综合性医院1所,社区卫⽣服务中⼼3所。

其中在⽚区核⼼区新建综合性医院1所,保留改造现有三镇的镇卫⽣院为社区卫⽣服务中⼼。

3.其他设施
规划保留现有3座敬⽼院,范市、三北、龙⼭各1座;
规划电影院3座,其中新增三北电影院,保留改造龙⼭电影院和范市电影院;规划新建⽚区⽂化中⼼1座,位于⽚区核⼼区;保留扩建范市和龙⼭⽂体中⼼;
规划新建⽚区运动中⼼1座,位于⽚区核⼼区;保留范市和龙⼭体育场馆;
规划新建展览中⼼1座,位于⽚区核⼼区;保留三北的科技⽓象站。

商业服务业设施根据城镇功能需要和产业特⾊设置专业市场和宾馆、酒店等设施,设施点分布根据市场规律设施,农贸市场、超市根据居民点的密集程度按相关标准设置;引导打造三条新的商业街区,即三北-范市⽚的中⼼街区、龙⼭新中⼼的商业街区和⽚区核⼼区的商业中⼼。

表6-2 主要社会服务设施规划设置情况
第⼗九条给⽔⼯程规划
1. ⽤⽔量预测
规划到2020年慈东⽚区综合⽤⽔量为13.15万m3/d。

2. 供⽔设施规划
⾄规划期末,范市⽔⼚设计规模1.53万m3/d,三北⽔⼚设计规模1.67万m3/d,龙⼭⽔⼚设计规模1.22万m3/d。

慈东⼯业区块内的⼯业⽔⼚设计规模3.0~4.0万吨/d。

第⼆⼗条排⽔⼯程规划
1. 污⽔量预测
到2020年的城乡污⽔⽇排放量为9.86万m3。

2. 排污设施和管⽹布局规划
排⽔体制:采⽤⾬污分流制排⽔体制。

污⽔处理⼚:规划在慈东⼯业区块设⽴1座污⽔处理⼚,考虑到整个东部的污⽔处理要求,规划⽇处理规模达到25万m3。

3. ⾬⽔⼯程
⾬⽔量计算⽅法及参数确定:按宁波市暴⾬强度公式计算。

⾬⽔管⽹布置:就近排⼊附近河⽹。

第⼆⼗⼀条电⼒⼯程规划
1. ⽤电负荷预测
到2020年慈东⽚区的最⼤⽤电负荷远期为50.3万kw。

2. 变电站布置
规划220变电所2座,保留现有的淞浦变,新建的天妃变,每座规模为2*18MV A,电源引⾃镇海的变电所和500kv观城变。

规划保留和新增110KV变电所共8座,具体为:保留现状2座110KV变电所(范市变和龙⼭变),将35KV三北变增容⾄
110KV,另在三北的北部新建1座110kV变,在慈东⼯业区块内新建110KV变电所3座,规模分别为2*50MV A、2*50MV A、3*50MV A。

3. ⾼压⾛廊
规划电⼒⾛廊以沿主⼲道绿化带布置,500KV⾼压⾛廊宽度控制60-75M,220KV ⾼压⾛廊宽度控制30-40M,110KV⾼压⾛廊宽度控制15-25M。

第⼆⼗⼆条通信⼯程规划
1. 电信需求量预测
到2010年和2020年的固定电话分别达9.5万门和16.1万门。

到2010年和2020年的移动电话分别达9.5万部和15.0万部。

2. 电信局所布置
按照“⼤容量、少局所、多模块、⼴覆盖”的原则,优化升级固定电话⽹络,逐步
将业务汇聚到宽带、智能、开放的下⼀代综合业务⽹络。

规划保留现状3个电信⽀局,慈东⼯业区居住功能区内新设1个电信⽀局,电信容量应达到21.5万门。

3. 邮政局所布置
充分利⽤现有的邮递⽹络,逐步完善邮政分⽀机构。

规划保留现有邮政⽀局和邮政所,并在慈东⼯业区块内建设2处邮政所。

邮政建设以加速提⾼信息处理⽹络化、内部作业⾃动化、搬运装卸机械化、营业窗⼝电⼦化⽔平为⽬标,积极开发新的邮政增值业务,有条件的发展电⼦商务、混合邮件、⽹上银⾏等现代邮政业务,建⽴和形成实物传递类、电⼦信息类、商品营销类、⾦融服务类等综合业务为⼀体的邮政业务新体系。

4. ⼴播电视规划
建⽴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播电视⽹络,有线专⽤⽹⼊户率达到或接近100%,⼴播、电视⽹络覆盖全⽚区,提⾼⼴播电视的传输质量,有线电视⽹络今后除接收电视节⽬外,将提供数据通信、语⾳、传真、视频、多媒体及计算机取⽹⼊户等多功能业务。

传输线路采⽤光纤或同轴电缆,线路在各居住组团采⽤沿道路埋地敷设。

慈东⼯业区配管敷设根据⼴播电视的容量做到⼀次实施,⼲道路管孔由信息部门统⼀考虑。

5. 宽带互联⽹
⽬前互联⽹主要有以光纤为传输通道的宽带互联⽹、⽤电话线为传输通道的拨号或ISDN、ADSL。

未来互联⽹将成为新区数字通信、电⼦商务的重要技术平台。

未来的互联⽹将会由电信、有线电视、电⼒等多部门共同经营,各部门将拥有各⾃独⽴的传输⽹,资源浪费是显⽽易见的,规划将引导新区建⽴以光缆为主体的信息公共传输通道,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符合多部门经营的要求。

第⼆⼗三条燃⽓和热⼒⼯程规划
1. 燃⽓⼯程规划
(1)⽤⽓量预测
到2020年⽇⽤⽓量为8.87万Nm3,燃⽓⽓化率率达100%,
(2)燃⽓设施布置
⽓源:近期以瓶装液化⽓为过渡⽓源,远期为天然⽓。

输配系统规划:规划供⽓输配管道系统按远期以天然⽓供⽓⽅式建设,规划的天然⽓主⼲⽹分为中压管⽹,规划中压管⽹按分区路⽹布置,根据⽤户情况和道路主要成环⽹布置,枝环结合。

2. 供热规划
规划在慈东⼯业区块内新建1座热电⼚,是⽚区的热源。

第七章⽂物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
第⼆⼗四条历史⽂物保护规划
1. 规划指导思想、保护级次和保护重点
(1)指导思想
整体保护建筑历史风貌,弘扬历史⽂化,确⽴分层次保护思想,突出保护重点,强调可持续发展。

(2)保护级次界定
根据⽂物古迹的分布状况和保存情况,规划划定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对⽂保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各级⽂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化保护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