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励志故事(精选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励志故事(精选15篇)
⾼三励志故事1
⾼三是在我⽬前为⽌平凡的⼈⽣中⼀段特别的经历,⾮常想和⼤家分享。
⾼⼀⾼⼆我特别贪玩,混到⾼三在班级⾥⼤概四五⼗多名,教材上的化学⽅程式都背不出。某次化学⽼师让我上⿊板,⾮常基础的⽅程,结果⼏个⼈只有我做不出来。⽼师鄙夷的看了我⼀眼,然后让我同桌⼀个踏实⼜努⼒的⼥孩⼦上去顺利写了出来。
我虽然⾮常喜欢我同桌和化学⽼师,却怎么也忘不了当时⽼师的眼神和那种耻辱……然后就突然发誓说要考清华,⼀定要上。
以前的我是个有点不待见努⼒吭哧吭哧做题这样⾏径的爱耍⼩聪明的孩纸。因为知道⾃⼰缺乏长时间集中⼒这个缺点,所以从最开始到最后都是以⾼效率为原则的。
第⼀件事,把教材吃透。
前提是认真跟着各科⽼师⾼三的总复习。总复习是⼀个重新跟上的的机会,错过了就很难再有时间追基础知识了,尽量不要抛下学校的学业去独⽴复习。然后⾃习时间和课余时间额外给⾃⼰开⼩灶。这⾥的关键点有两个:
1、让教材滚⽠烂熟。
我在⾼三找到的⼀个看书的学习⽅法是回想法。对于需要我背诵或者特别熟练的内容,光看是没⽤的,记不住。我会在每看完⼀段之后合上书,⾃⼰把这⼀段写下来,或者⽤⾃⼰的话说出来,或者⾃⼰把这⼀段的知识结构整理写出来。当你能产出的时候,才是真正理解的时候,就这样⼀点点把所有教材全扫⼀遍。
当时即使是看教材不那么重要的科⽬,我都会发现很多⽼师甚⾄没强调的细节,⾮常有收获。
2、要选择⼀本⾮常⾮常好的参考书。
⼤家都在⽤的不⼀定就是好的,⼀定要去书店,挨个⼀本本看。什么样的参考书是好的呢?讲基础知识多,有所扩展,并且有很多原创的知识整理,能把教材⾥的整个知识⽹络清晰地展⽰给你看。题⽬不⼀定要多(题⽬可以买专门做题的书),甚⾄都不⼀定要做。
同时这本书⼀定要看起来很容易,有的书会讲的很晦涩或者选题很偏。多翻翻,甚⾄找⼀个你⼀直弄不明⽩的知识点,看看那本书你站在那⾥读5分钟后会有⼀种恍然⼤悟的感觉,就对了。
然后,随着⽼师的总复习脚步,同步去把这本书以及教材搞透。
这件事情,要⽤⼏个⽉去做。⾼三⽼师天天发卷⼦留作业,⾃⼰可以控制的时间其实⾮常有限,要充分利⽤,不⽤着急去⼀本本做题(这期间跟着⽼师也能做不少题了),即使是你⾝边的⼤⽜已经开始查缺补漏了——有⼀天你会超过他的。
如果能完成,那么这时候你的成绩⼀定已经⽐之前提⾼了很多了。
⾼三学渣如何逆袭考重本?
3、把题型吃透。
就是把吃透的知识转化为实战的能⼒。
⾼考虽然有灵活的⼀⾯,但是跑不出基本的出题思路——因为它总是要以教材为基础,去考察教材的某个部分的。这时候我们要选择的参考书,就是能智慧地收集并且总结主要题型的书。
很多书⾥⾯⼀堆题,然后分类很乱。记住,要突飞猛进,我们就要⽐他⼈完成更多的事情,因此时间更有限,题海战术最要不得。如果不找到⾼效率的⽅法,就是死路⼀条。
⼀本最理想的题⽬书,会把某个知识点下⾯可以出的不同类型的题给你看,然后每个类型的题练个两三次,加上讲解。市⾯上不⼀定有这种100%理想的书。没关系,买⼀本最相近的,别忘了⽼师也会发材料,你还可以⾃⼰总结。总复习到每个知识点的时候,⽼师都会集中的发该知识点的题⽬,这是⼀个好机会。把常出的题型记住,就像教材那样熟悉他们。
4、错题本
关于错题本,当时其实我也弄了⼀个。但除了第⼀次写上的时候帮助记忆以外,基本没翻过……我认为更有⽤的是总结题型并且记到⾃⼰脑袋⾥。
吃透题型后,每看到⼀个题⽬,我们都能在⼼⾥⼤概浮现出这个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应该从哪⾥⼊⼿作答。实话说,如果能做到这⼀点,那基本你考试就能所向披靡了!
⾼三励志故事2
现在你看到的是我写给你,也写给我⾃⼰的⼀封信。
是的,在通往理想的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即将迎来⼀个新的⾥程,这⼀段路叫做⾼三。
我知道,你曾经⽆数次遥望过⾃⼰的⾼三,⽆数次谈及也⽆数次设想这⼀段路上的⾃⼰的⽣活。我们能从⾼三宿舍⾥越来越早的起床哨⾳中听到⾃⼰未来的紧张,我们能在⾼三学⽣越来越快的脚步中看到⾃⼰未来的忙碌,他们或喜或忧的表情都预见着我们未来的⼼情。当然,那⽇⼦⾥⼀定会有没完没了的考试,没完没了的分数,没完没了的反思分析,没完没了的我们还未曾经历的困难和挑战。那⼀段路上,你可以失落到以微笑来⾯对,你可以劳累到习惯甚⾄爱上劳累。是的,那真是⾼三的模样,那不是可以⽤⿊⾊来简单形容的⽇⼦。
对你⽽⾔,⾼三是你即将开始的明天;
对我⽽⾔,⾼三是我拼尽全⼒也回不去的昨天。请听⼀听我⼼⾥的⾼三故事吧。
在我的⽣命⾥经历过四次⾼三了。前两次是以学⽣的⾝份亲历你们即将经历的⽇⼦。是的,两次⾼三。如果单从结果看,第⼀次是痛彻⼼扉的失败,第⼆次是并不⾜以炫耀的成功。可是你知道吗,也许只有⾛过⾼三你才会知道,⽣活的结果真的不能简单地⽤成与败来判定,因为简单的成败怎么能说得清楚我那⼀去不返的青春?
现在常常回忆,我当初为什么把本可以⼀年⾛完的路⾛了两年。是因为情窦初开,从⼼⾥偷偷地对爱情浮想联翩吗?是因为对乒乓球的沉迷,激战了⽆数个周末吗?是因为⼩资情调,总是不紧不慢,优哉游哉吗?是因为只是⼀次次痛下决⼼⽽不忍痛⾏动吗?是因为⼀次次⾃以为是,觉得⽼师容易欺骗、也不过如此吗?
就这样⼀次次地追问⾃⼰,把⽇⼦像电影⼀样在脑海中⼀遍⼜⼀遍地重现,到最后我明⽩了,⽆论我现在多么怀念多么留恋,那曾经的潇洒和叛逆都连同我的⼗⼋岁浓缩成了刻⾻铭⼼的两个字——教训。⼀个承载着⽗母期望的农家⼦弟的⾃我荒废是多么叫⼈⽓愤,⼀个渴望改变家庭却不忍⼼磨练⾃⼰的家伙是多么叫⼈不屑,是啊!可是这就是我⾃⼰,这就是我⾛过的再也不能改变的⾼三路。
第⼀次⾼考填报志愿的那⼀天,我最后才从学校离开,⼿⾥还拿着⼀张空⽩的志愿填报卡,骑着破旧的⾃⾏车回三⼗多⾥之外的家。天已经⿊了,半路上⼜下起了⼤⾬,我疯⼀样往家赶,眼看就到的村⼦的时候,车⼦压上了⼟路上⼩孩⼦们排的⼤⽯头,⼈和车⼀起飞了出去。爬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车的前轮已经掉了,于是拖着车⼦到家。在家的电灯底下才看到,⾃⼰早已经湿透的⾐服已经被浸红了,前胸、胳膊,腿上全都是⾎。我记得我没有哭,可是妈妈流泪了。
当时落后的那⼀年,在现在已经放⼤成为多远的距离呢?谁能说得清楚?
重来⼀次的时候,⽇⼦单调得⼏乎没有了与学习⽆关的回忆。
球拍上写了⼀句“再见,兄弟”,然后锁在了柜⼦最底下。拒绝了所有的⼩说,枕头低下压着⼀本刘墉的《超越⾃我》和⼀本⾃⼰的⽇记本,⼀本给⾃⼰的⼒量,⼀本让⾃⼰保持⼒量。
夏夜⾥在宿舍⼀边背书,⼀边拍打着课本和蚊⼦战⽃,书背完的时候,已经不知道拍死多少蚊⼦,只记得课本上⾎迹斑斑;冬天⾥⼏个哥们⼉围着教室⾥的⼩煤炉,⼀边烤着冻裂的⼿,⼀边就着英语单词吃着买来的快餐。
我清楚地记得1999年的国庆节,⼤家都放假回家了,我⾃⼰⼀个⼈在空荡荡的教室⾥打开电视看国庆的阅兵式,那整齐划⼀的队列表演让我震撼,让我觉得,本可以激情澎湃的青春让⾃⼰弄成了这样千疮百孔,让⾃⼰困在这样的⽇⼦⾥这么久,实在是⼀种罪过。想着想着,⾃⼰竟然伴着阅兵的⾳乐抱着卷⼦嚎啕⼤哭起来。可是,哭完了,怎么办呢?没有安慰,也不需要安慰,⾃⼰还要⾯对⾃⼰选择的路。
⾼四的⽇⼦,时间快得出奇,快到让记忆都模糊成了⼀⽚朦胧。志愿填报,拿到录取通知,都没有什么可说,可是⼀个体会却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