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潞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苏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
通过对引言及图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的愿望。

通过对常见物质的介绍,使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物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通过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能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通过对课本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5、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2、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师: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
的。

有许多宏观物质人们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
如:山脉、桥梁、大海、森林、高楼等。

但是
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我们无法用眼睛直接看
见,那我们又如何来认识和研究他们呢?科学
家们采用了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十分有效。

那就是先根据一些已有的现象和经验,提出一
种结构模型的猜想,然后进行各种实验或仪器
去收集证据证实这种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
部结构。

下面就让我们按照科学家的这种思路
来认识物质的结构。

生:观看图片
现象1:用铅笔芯在白纸上画一直线,再用放大
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
把颜色鲜艳易于观察的红色粉笔折成一个一个
小段,磨成粉末状。

同学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
一个个的微粒。

师:根据这两个现象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物质可
能是由什么构成的?
师:这个小颗粒就是组成物质最小颗粒了吗?
它还可以再分,但如果一直的分下去,物质就
生:有许多黑色的小颗粒。

生:物质是由小颗粒组成的。

二、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收集证据验证猜想的探究方法建立物质微观结构模型会失去它原有的性质。

(如水分到一定的程度后
就失去了水的性质了,也就是说水已经不是水
了)于是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颗粒称为分子。

师:分子很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10-10m,用
我们的肉眼是无法直接看见的。

水分子的直径
约为4×10-10m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想象一
下,如果让2500万个人手拉手站成一行,那么
这个长度将绕地球赤道一圈,而如果让2500万
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行,那么这个长度
就只有1厘米。

现象2: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实验,将高锰酸钾
颗粒放入水中,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要求:
烧杯就放在桌子上既不要拿起,也不要晃动。

高锰酸钾颗粒倒入水中的瞬间,立即开始观察,
请注意变化的过程。

现象3 :酒精与水的混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
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
高处做一标记。

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
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
置,混合后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根据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请大家把自己
心目中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画出来。

(可用黑点
表示分子)
分子模型: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
间有空隙。

生: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观看动画演示
生:水慢慢变成紫色。

生: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小了。

生: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生:构成水的分子和构成酒精的分子
之间是有空隙的,两种分子在混合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所以混合后总
体积变小。

生:在纸上画模型。

描述这么画的理由。

三、利用显微师:以上我们从宏观现象出发建立了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而实际上我们凭肉眼能看到物质的
镜收集到更多证据支持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观看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子结构图内部吗?
师:假如能看到,这个模型将更有说服力。

师:来看一些图片,这是通过电子显微镜看到
的分子结构图。

师:各种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在科学家收集证
据、认识物质微观世界性质方面起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它们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收集了
更多证据,支持了科学家提出的模型猜想。

观看图片
四、收集分子永不停息运动的实验证据师:请同学们观察刚才的烧杯,看到整杯水都
变成了紫红色,现在我们知道这是高锰酸钾进
入水分子之间有空隙造成的,除此之外这个实
验还能说明什么呢?
师:从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能找到哪些证据来证
明呢?
师:樟脑丸为什么会变小?
师:继续举例。

师:气味分子怎么会跑进我们的鼻子里的?说
明什么?
生:分子是在运动的
生:如果分子不运动,高锰酸钾颗粒
在水中就不会扩散,水就不会整杯变
成紫色。

生:(事例1)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
一段时间变小了,并且闻到了樟脑丸
的味道。

生:樟脑丸里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跑到
了空气中。

生:(事例2)放学回家闻到厨房传来
的饭菜香味。

生:气味分子由于运动从厨房跑到我
们鼻子里。

五、收集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证据师:分子在运动,而分子间又有间隙,那物体
有没有规则的形状呢?是不是物体今天是一个
形状,明天又是个形状呢?
师:分析圆柱体的铅块为什么还能保持形状?
我们再看一个演示实验:把二个表面光滑
的铅块相互紧压在一起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师:说明了什么?
师:如果我继续用劲往里压,能不能把铅块压
短?
师:这说明什么?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
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生: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生:不能
生:分子间存在斥力。

生:液体很难被压缩。

生:铁棒很难被拉长。

生:-----------
六、小结生: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分子间
有空隙;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
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
和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