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 文天祥千秋祭 鲁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千秋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本写作特点;
2.正确评价英雄的人生选择,体味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正气歌》导入课文。

二、相关常识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考取进士第一名。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进逼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做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

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

次年被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时年仅47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27卷。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字词,初知文意。

2.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文天祥的印象。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3.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这篇文章是作者的“出山之作”。

文章通过史料及想象刻画出文天祥的高大形象,格调大气而深沉。

第一部分为引子,通过写对文天祥的评价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写元人对文天祥的几次劝降,表现文天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机智勇敢的品性;
第三部分重点叙述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

四、研读讨论
1.作者对文天祥高度肯定,因为他面对元人的威逼利诱面色不改。

那么既然他不愿归
降元人,有人劝他死他又没有死,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

2.文天祥的“使命”是什么?
明确:他的“使命”指的是复宋和创作《正气歌》。

看过他的《指南录》就知道他曾经试过要逃,但最终又被抓,他活下来无非就是想找机会逃出去,完成复宋的使命。

创作《正气歌》是其历史使命,无法复宋,却留下了一腔正气在人间,激励后人。

3.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文天祥,在那样的处境下你会怎么做?
4.课文特色。

“小说、诗歌、政论”的三结合。

(1)丰富的想象
历史题材的散文要写得生动,除了翔实的史料之外,还离不开丰富的想象。

作者在充分参考史料的基础上,展开了大胆的想象。

如第二部分写文天祥与几位劝降者的对话,既使行文生动,又表现出文天祥的忠贞;第三部分描写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写牢狱情景,写室外天色,写天祥思索,使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

丰富的想象补充了史料的不足,增加了生动的细节,使文章更加摇曳多姿,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真切的抒情
本文激情洋溢,感人至深。

开篇就充满感情:“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

”这样以直接抒情开头,开篇就能吸引住读者,也令读者“怦然心跳”。

有时候,作者采取间接抒情,把感情融入写景、叙事之中,如:“室外,滂沱大雨裂天而下,夹杂着摧枯拉朽的电闪雷鸣,天空大地似乎将要崩裂交合了。

天祥屹立不动,身形俨如一尊山岳!”这些抒情语句具有强烈的感染性,读后令人深思,令人振奋。

(3)精当的议论
说理不必长篇大论,只需点到为止,这才耐人寻味,恰到好处。

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往往忍不住自己也“掺入”进历史事件中来,以当代人的视角发几句议论。

如第一部分写到文天祥自杀不成,作者说,“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写到文天祥不理会留梦炎的劝降,作者又忍不住发表议论说,“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而且,作者还常常借题发挥,调侃揶揄一下现代人的弊病:“留梦炎之流的后人对乃祖的投降哲学又有发挥,最形象、最直白的是‘有奶便是娘’。

”这些议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了文章容量。

有人把卞毓方的文章称为“大散文”,卞毓方认为所谓的“大”,“主要是指一种眼光,
一种气质,一种神韵,它是渗透在骨子里的”。

这篇文章,叙事、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作者激情洋溢,思想深刻,可以说是“大散文”的典范。

五、作业设计
课后阅读文天祥《正气歌》。

附:板书设计
文天祥千秋祭
卞毓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小说、诗歌、政论”的三结合──“大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