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防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2.5-5 菌核
图4.2.5-1 叶鞘染病初期
图4.2.5-2 叶鞘染病后期 云纹状大斑
图4.2.5-3 叶片染病
图4.2.5-4 叶穗染病
二.病原特征
水稻纹枯病菌有性世代属担子菌亚门。担子 无色,棍棒状,顶端生4个小梗,小梗上着生担 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有性世代在 病害发生中不常见,不起作用。
水稻纹枯病
一、症状识别 二、病原特征 三、发病规律 四、综合防治
一.症状识别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病害。 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但以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 发病严重。一般减产5%~10%,重者达50%以上, 甚至植株倒伏枯死,完全失收。
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受害,抽穗前后受害最重。 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亦可为害茎秆穗部,造成贴 地倒伏,整株枯死。
1.叶鞘发病 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后扩大 成椭圆形并相互联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暗褐 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受害严重时,叶鞘干 枯,上面叶片随之枯黄。 2.叶片发病 与叶鞘病斑相似,但形态较不规则。病情严重 时病部呈浅绿色,似被开水烫过,叶片很快青枯腐 烂。
3.茎秆发病 茎秆受害易引起贴地 倒伏,成片枯死。 病部湿度大时,病部 可见许多白色菌丝,随后 菌丝集结成白色绒球状菌 丝团,最后形成暗褐色、 像萝卜籽大小的菌核,菌 核易脱落。
春耕灌水、耕田后,越冬菌核漂浮于水面。插秧 后菌核附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在适温条件下,萌发长 出菌丝在叶鞘上扩展延伸,从叶鞘内侧表皮气孔侵入 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病部长出的气生菌丝通过接触 对邻近稻株进行再侵染。
四.综合防治
1.打捞菌核,减少初侵染菌源。 2.加强肥水管理。 3.化学防治 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15%或 拔节至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0%的田块,需要用药防 治。选用己唑·嘧菌酯、多抗霉素、叶片上,掌握用药时间和浓度,均匀喷雾,足量兑 水。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该菌不 产生分生孢子,靠菌丝和菌核侵染传播,引起发 病。菌丝幼嫩时无色,老熟时淡褐色。菌丝集结 成菌核。
图4.2.5-6 水稻纹枯病 病原菌 1.老熟菌丝 2.菌核 3.担子和担孢子 4.幼嫩菌丝
三.发病规律
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 和菌丝在病稻草、田边杂草上越冬。水稻收割时,大 量菌核落入田中,成为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