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庆市第四中学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新课程模块二考试试题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为1—30 题,共60 分,第二卷为31—33 题,共40 分。
全卷共计100 分。
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时代大背景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社会大变革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井田制的瓦解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
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 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
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4.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
D.朱熹教人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信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
5.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6.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
7.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
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9.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
在马丁·路德唇枪舌战、咄咄逼人的攻势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的败下阵去。
此次“大论战”的主题可能是()
A.人性与道德的关系
B.禁欲主义和个性自由
C.“信仰得救”与教会救赎
D.理性主义与公民主权
1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容的古希腊名言是()
A.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重要
C.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11.“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
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B.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2.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
13.“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同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治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治
14.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做狂热的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但他还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来”。
他是()
A.康德
B.狄德罗
C.伏尔泰
D.洛克
15.下列对法国“启蒙思想”最准确的表达是()
A.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思想
B.批判封建制度,对新社会提出设想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6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一有发明就马上生机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据此判断,雨果认为()
A.中国人没有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17.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
②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难缠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8.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考问世界”的史实是()
①《纯粹理论批判》出版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③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④创作《第九交响曲》⑤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0.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
”能对这一自然想象做出科学解释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1.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2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织业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业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机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23.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A.学造器物 B.仿行制度
C.提倡思想解放 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24.冯桂芬曾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他主张()
A.反对西学 B.变法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25.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
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②洋务派③维新派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
”这主要说明洋务派()
A.中西结合,找到了富强的根本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D.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27.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8.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9. 孙中山先生顺应世界潮流,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
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③平均地权④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0.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
31.(14分)“天人关系”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古今中外长期思考并试图解答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
材料二“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刚开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
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
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灾祸)乃至。
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
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论诸神》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天命观。
(4分)
(2)有人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否定了孔子思想。
结合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普罗塔戈拉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思想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4分)
32.(14分)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
……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
……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
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
”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 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
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的关系。
(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材料三泰西(西方)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4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其主张代表的政治派别,各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进行了怎样的具体实践?(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思想主张有何明显的进步?(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2分)
2017级高二第一学期新课程模块二考试试题答案
1—5:BDCCB 6—10:BCDCA 11—15:BBACB
16—20:DAABB 21—25:BBACB 26—30: DBDAC
31.(1)天命观:孔子重视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态度:但又承认大命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存在(畏大命)(4分)
(2)看法:没有。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反对鬼神、天命。
董仲舒根据专制发展、大一统的需要改造儒学,丰富发展了孔子对天人关系的看法。
(6分)
(3)主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树立的尊严和权威;(2分)
意义:第一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分)
32.(1)阶级:新兴资产阶级。
(2分)
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2分)
(2)影响: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2分)
说明: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4分)
(3)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是互相促进的作用,人文主义进步推动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发展。
其次要列举论据进行论证,传播人文主义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都对科学进步有促进作用;经典力学的提出,反过来未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4分)33.(1)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作用: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着重要启迪作用。
(3分)
(2)派别:洋务派、维新派。
(2分)
实践: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2分)
(3)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且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2分)
(4)民主共和思想;实业救国思潮;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