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B
•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 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 踟蹰: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 集聚:集合;聚合。 • 积淀:①【动】积累沉淀。②【名】所积累沉淀
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
•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 努力。
• 2.C
• 【解析】
• A选项中“推行”缺少宾语中心词,应 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 B选项中“接受、理解和掌握”语序不 当,应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 D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在“周年” 后加上“纪念日”。
•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 分)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tǐng归时闻草声。
• • • • • • • •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 分) •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
• C项选自宋· 秦观《春日五首》(其一),两句 虽是写花,却赋予物态以人情,经雨的芍药和 蔷薇,好似两个娇弱的女郎,一个饱含泪水, 一个醉卧晓枝。
• D项出自宋代诗人刘攽的《新晴》,诗人 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 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闯了 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 翻着书。
• ②既长,益学问,
不治科举文词,独 探古始立论议,自 书契以来至今,君 臣世系,制度文物, 旁至天文地理,无 所不学。其学不务 为抄掠应目前,必 刮剖根本见终始, 论次使族分部列, 考之必得,得之必 可用也。
•先生长大以后,更加重视学问, 不去研究那些应对科举考试的文 章词藻,只去探究古代那最早出 现的论议文字,从上古时代始有 文书以来直到现在,君主臣宦世 代相传的系统,每个朝代的法令 规范以及礼乐制度,其它至于天 文地理等学问,没有不学习研究 的。先生学习这些不是为了追求 应对眼前而浮光掠影,只注意枝 节,而一定探本溯源,了解学问 的前因后果。编辑整理资料都分 门别类,考查研究一定要有收获, 有收获还要能有所用。
•先生姓欧阳氏,名发,字伯和, (江西)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文忠 公欧阳修的长子。先生为人纯朴诚 实,不会欺骗他人,对内对外能做 到态度同一,淡薄名利,没有特别 的不良爱好,他志向坚定,爱好礼 义,学习刻苦。胡瑗掌管太学,人 称大儒,用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 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欧阳 修禄位已高,先生已经十五岁,就 拜胡瑗为师,恭谨温顺,又完全能 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 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 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第1、2段 内容,特别是第2段的第1、2句,然后针对 问题分点作答即可。4分至少答出4点。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 • • •
A.为人纯实不欺 B.不治科举文词 C.要必申其意 D.召君问其制
欺:欺骗 治:研究 申:施展 问:询问
C 申:申说;说明。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 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 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 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 修订完成天文 书。 •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 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3.B • 【解析】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 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 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效果:或增添特 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 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 A项选自黄庶的《探春》,这二句说东风拿起刀 尺,裁剪出万叶千花,将“东风”拟人化; • B 项出自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上句着眼视 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则 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 此项未使用比拟手法。
• ④君治官无大 小,不苟简, 所创立,后人 不能更。其著 书有《古今系 谱图》《国朝 二府年表》 《年号录》, 其未成者尚数 十篇。
先生担任官职无论大 小,都不草率简略, 创立的东西,后来的 人不能更改。他编著 的书有《古今系谱图》 《国朝二府年表》 《年号录》,他未完 成的著述还有几十篇。
• ⑤夫人吴氏,故丞 相正宪公充之女, 封寿安县君。 男一 人,曰宪,滑州韦 城县主簿。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 子,葬君郑州新郑 县旌贤乡刘村文忠 公之兆,而宪来求 铭。 (选自《张耒
• 4.A
• 【解析】语段开头一句是总写,写清明节 的习俗,用了“除了……还要”的句式, 暗示下文应该说明“插上柳条”的意义。 所以应首先选⑥句,③句与⑥句是因果关 系,④句与①句是对“意义”的进一步解 释,所以应选A 。 • 此外,还可充分利用选项中的关联词、代 词以及“句链”来帮助判断,效果更好, 准确率更高。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 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 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 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 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 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 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 D.今年5月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 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 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及解析
•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3分)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 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_。读书,让绵延 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 来 ____▲_____ 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_的精神, 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 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 条。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①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 成员身上 •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 殖力 •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 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 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 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 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 论事是是非非,遇 权贵不少屈下,要 必申其意,用是亦 不肯轻试其所有, 而人亦罕能知君 者。 而君之死也, 今眉山苏公子瞻哭 之,以为君得文忠 之学,汉伯喈jiē、 晋茂先之徒也。
•啊,先生的志向也算够大的了! 但是,他与人相处不随意迎合 他人,议论事情坚持原则,即 使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会有 一点屈居其下的意思,关键时 一定要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 他们也不愿意随意任用他,让 他发挥其所能,因而,别人也 很少能了解他的。现在,先生 已经去世了,眉山苏子瞻(苏 轼)感到很悲伤,认为先生继 承了其父文忠公(欧阳修)的 学问,可以称得上是东汉蔡邕 (字伯喈)、西晋张华(字茂 先)这类人了。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考生 可仔细观察图片,找到关键信息,然 后进行归纳,再对应选项确定答案。 •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 为表达运用E。
•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①君欧阳氏,讳发,字
伯和,庐陵人,太子少 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 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 外如一,淡薄无嗜好, 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yuàn掌太学,号大 儒,以法度检束士,其 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 公已贵,君年十有五, 师事瑗,恂恂xún惟谨, 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 说。
lěi集》,有删节)
先生夫人吴氏,是原丞 相正宪公吴充的女儿, 封寿安县君。儿子一个, 名宪,做过滑州韦城县 主簿。女儿七个。先生 于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 葬于郑州新郑县旌贤乡 刘村文忠公(欧阳修) 的墓地,其子欧阳宪前 来,要我为先生写一篇 墓志铭。
•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③君为殿中丞时, •先生做殿中丞时,曹太后逝世, 曹太后崩,诏定皇 皇帝下诏确定皇曾孙服制。负责仪 曾孙服制。礼官陈 礼的礼官陈襄犹豫不决,将前往哭 公襄疑未决,方赴 吊前,召见先生,询问服制之礼, 临,召君问其制, 君从容为言,襄即 先生从容应答,陈襄当即奏禀皇上, 奏用之。是时,方 采纳了先生意见。在这时候,正值 下司天监讨论古占 司天监讨论古代测候风云星月的占 书是否同异,折中 卜的书籍是否有不同,准备协调不 为天文书,久未就, 同意见,创制天文书,很长时间没 而襄方总监事,即 能完成,这时,陈襄正总管这件事, 荐君刊修。君为推 就推荐先生参加修订。先生推求考 考是非,取舍比次, 证,判断是非,取舍比较,编订完 书成,诏藏太史 成后,皇帝下诏将此书藏于太史局。 局。
• 5.D(后半句为干扰项) • 【解析】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指由国家文物局确定并 发布的中国文化遗产图形标志。确定时间:2005年08月 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饰 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四鸟绕日”金饰2001 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 阳飞行,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这是本世纪 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此金饰图案构图严谨、线条 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 完美结合。专家认为,“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 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所表达的追求光 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 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
【解析】采用比对法,与最后一段“男一人,曰宪”、 “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 铭” 相比对,就可以看出请求作者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 而非苏轼。
• 7.D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
• •
•
•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 少能从之。 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 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掌,掌管;号,被称作;以,介词,用;检束, 检点约束;徒,学生,门徒;从,动词,跟从。 】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 更。 (2) 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 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治,担任;苟简,草率简略;所创立,名词性短 语,创立的东西;更,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