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相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相思》
篇一:王维《相思》拼音
xiāng sī
相思
zuò zhě :wáng wéi
作者:王维
hóng dòu shēng nán guó ,chūn lái fā jǐ zhī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yuàn jūn duō cǎi xié ,cǐ wù zuì xiāng sī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篇二: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
?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
维诗鉴赏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
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
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
《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
篇三:王维《相思》辨
王维《相思》辨
受电视剧《大明宫词》影响,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相思》乃是王维写给太平公主
的情诗,实则谬矣。
演义以正史面目出现,流毒如此之深,真真令人扼腕叹息。
太平公主是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之女,《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虽没有明言其生年,却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仪凤中,吐蕃请主下嫁。
”仪凤是高宗李治年号,期间为676年
至679年。
而《旧唐书・外戚》中则有如此记载:“初,永隆年降附马薛绍。
”永隆是高
宗李治年号,期间为680年至681年。
按古代婚冠之礼,女子在15岁举行笄礼许嫁。
唐
太宗也曾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下诏:“令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家者,州县以礼聘娶。
”
由此可以推知,676年太平公主年龄应该已到15岁,680年太平公主年龄应在15岁
以上。
换言之,她的生年应该在661年或者更早。
后来,太平公主权位日重,直至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竟想废监国太子李隆基。
结
果被李隆基识破,先下手为强,太平公主事败,“亡入南山,三日不出,赐死于第”。
而王维生于701年,太原祁(今属山西省)人,随父迁蒲(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士及第。
而此时,太平公主被赐死已有八年之久。
两人年龄相差40岁,且太平公主被赐死之时,王维仅是14年的少年,怎么可能面对52岁的太平公主写出如此含蓄深沉,婉转缠绵的情诗?
《唐诗鉴赏辞典》中周啸天先生在赏文中提及,此诗还有一题曰《江上赠李龟年》。
这似乎也可为佐证。
诗并不是作者送给太平公主,而是送给李龟年的。
况且,“相思”之说,在古代并不仅限于男女情人之间,朋友之间思念也可用“相思”二字。
元代辛文房于《唐才子传》中记载之事,说王维由岐王引见,谒九公主(即太平公主),而得以进士及第名动天下。
杜撰之嫌,极为明显,传奇胜过史实,不足为信。
笔者建议,诸如此类电视剧,在播出之时,似乎应该点明是演义还是正史性质,以免观众受其误导。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