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仕女技法之——体姿塑造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画仕女技法之——体姿塑造法

体姿是体现仕女风韵美之关键,传统强调要“愈隐愈显”,要隐里藏显,体现窕窈身段。要“潜在含蓄”,体现其内韵气向与节奏,使之风韵舒展。因此在塑造体姿时,一定要强调外态体姿与内韵骨气相结合,使之同步相应,有节奏、有韵律地回旋呼应,使其体姿整体贯一,才能创造出潇洒舒展之风韵美。

仕女体姿内韵一般以头和手势动向为“主线”,身姿、足势为“辅线”,风带为“贯线”,使之回旋相应相贯,把“主线”、“辅线”统合成一整体,才能含味耐看。古代仕女体姿一般分为坐式、立式、倚式、游式四个基本形式,掌握其外态与内韵规律,默识于心,在创作体姿时就能潜移默化,触类旁通,达到迁想妙得之效果。摘自江西美术出版社《中国仕女画技法》,黄辉著。

(一)坐式

外态内韵同向同步:此坐像体姿,其内韵如图所示,以头为“主线”,其骨气由头至手势同向同步延成贯动,身姿、足势成为“辅

线”,再安排风带“贯线”,使之转侧回旋,把“主线”、“辅线”统合成整体。根据这内韵骨气,再塑造外体姿态与衣纹,就能贯气谐韵。

外态内韵异向交聚:有些体姿外态,其内韵是由“主线”、“辅线”作异向交聚,形成视觉中心,再延行贯动,统合成为整体。

此像内韵骨气,“主线”从左手理髻簪花,贯延头向。“辅线”从右手回曲执镜,贯动回上,两向交聚形成视觉中心,然后再统合,

从身姿沿足势贯下,“主线”按右足伸张沿行,“辅线”以左足盘回,辅助“主线”贯动,再巧妙安排“贯线”,使风带垂旋助势,加强律向,形成整体。

根据内韵骨气,再塑造体姿外态,使整个体姿按内韵骨气走向组合,按节奏气势组织衣纹,就能整体韵调,形成节奏律感,达到静中寓动、典雅蕴藉之美感。

(二)立式

外态内韵顾盼贯动:此立像内韵,“主线”由头侧下,转至左臂回曲至手,再贯向身段至足。“辅线”由右臂垂下,辅助“主线”顾

盼而行,再以“贯线”之风带统合助势,形成整体调韵。

外态体姿塑造,亦要根据内韵之“主线”、“辅线”,及风带、披带之“贯线”,按内韵骨气进行体姿塑造,使之顾盼相应,特别要注意头向、肩向、腰向、足位,使之自然相应,达到外态内韵统一协调。组织衣纹,亦要按其体姿内韵走向,组织衣纹之气势,形成整体调韵,才有美感。

多作体认,默识于心,在塑造体姿时自能触类旁通,应变运用。

外态内韵回聚扬展:此立像内韵,“主线”起自头侧,由头侧下沿至肩臂,由左臂回曲而上,再聚停于脸面,然后由右臂垂扬,回升至身段,再扬展而下,形成气势。“辅线”只在足位,协助平衡稳定,并运用“贯线”使佩带统合扬展,形成整体节奏律韵。

在塑造体姿外态时,亦要按这内韵之回聚扬展,进行安排组合。体姿重心要体现不稳定之平衡,先使其不稳定带有倾动感,再用佩带、风带之飘扬拉力使之平衡,这种不稳定而平衡之身姿,颇婀娜生动。组织体姿衣纹,亦需结合这种回聚扬展之骨气,使之笔意相应,气贯整体,才能生动有风韵。

回聚扬展之内韵,在古代仕女画之衣纹体姿中经常运用,默识于心,自能应变运用。

(三)卧倚

外态内韵回旋呼应:倚式分卧倚与立倚,体姿重心多在倚点。

卧倚内韵,其骨气多是盘曲回旋,舒卷呼应,婀娜生动,很具美感。其内韵“主线”由头侧下,由左臂向下回上至手,再贯向右臂垂下。“辅线”由身姿盘曲回旋至足势,与“主线”呼应,随从贯下。

风带“贯线”绕臂回旋,与“主线”、“辅线”之走向,同步呼应,加强律动,形成韵调。

塑造体姿亦需按这内韵骨气进行调度,使之盘曲舒卷,婀娜回旋,前后交替,形成回旋呼应之节奏。组织衣纹,笔意气势亦需与内韵合拍,强化其内韵之回旋呼应效果,才能形成整体之风韵美,将此类内韵骨气默识于心,自能随机应变,创造舒美之体姿。

(四)立倚

外态内韵波曲回动:立倚重心多在倚点,其内韵骨气,“主线”由头侧下至右肩,从右臂回上至手,再从左臂垂下。“辅线”从身姿接“主线”波曲贯下,使整体内韵骨气形成S波。再把风带“贯线”绕臂相应,辅佐“主线”骨气,加强律韵与动感,使之呼应相生,形成整体韵调。

塑造体姿时,在其头向、肩向、腰向、足位皆要有波曲之分,按其“主线”、“辅线”内韵骨气进行调度,使身姿、手势与内韵骨气同步合拍。衣纹组织,亦需相应,使其笔气、笔势与内韵相合,加强内韵动向与律感。“贯线”之风带起着统合作用,把主、辅线之走势贯合成整体。默识于心,自能笔渗造化。

(五)游式

莲步(外态内韵回倾衡动):游式亦称步式,体姿关键是足部,即使长裙蔽足,亦要隐示其步型,游式一般有莲步、折腰步、碎步、

云步四种主要类型。

此图为莲步骨式,莲步足位小而缓,轻盈移动,若行若止,重心微倾,手势要曲扬相济,协助平衡,其内韵骨气:“主线”由头倾下,至左肩回曲向上,交聚于脸,再从右臂斜展贯下;“辅线”从身姿斜贯足位;再用“贯线”之风带,披肩绕臂,贯合助势,形成节律与韵调。

身姿塑造要与这内韵合拍,才能舒展,头向、肩位、手势、腰向、足步皆要和谐相应,衣纹组织亦要强调与身姿内韵同步,使之相应相促,强化节奏与律感,才能体现风韵美。

莲步在古代仕女画中颇为常见,默识于心,才能化合。

碎步(外态内韵斜展扬动):碎步足位小而快,似蜻蜓点水,快速挪动,身姿、手势要蹁跹顾盼,轻盈灵动,这在古代仕女画中亦常

体现。

其内韵骨气,“主线”从头至右肩,再从右臂回上至左臂,从左臂斜展扬开,体现动感。“辅线”从身姿斜贯足位,隐示两足前后交替,形成碎步。“贯线”要以风带绕臂贯合,飘扬助势,形成整体动感与气势。

塑造身姿时,亦必须体现这种内韵骨气,头向、肩位、手势、腰向、足位皆要按内韵主辅线之骨气走向,进行调度刻画,极力体现其内韵之节律与动感。组织衣纹,笔意笔势要强化体姿与内韵,使之整体合一,才能生动完整。

将其内韵、体姿默识于心,亦能加强造型能力。

折腰步:折腰步是行而折腰,轻盈摇曳,动而不稳,身姿多是倾斜回旋,顾盼平衡,窈窕婀娜,颇具美感,古代仕女画常有此足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