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的城池、街道、水系、空间是如何规划的,能容纳百万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东京的城池、街道、水系、空间是如何规划的,能容纳百
万人口
以繁华富庶而论,五千年来凡二十四朝,南北两宋名列前茅,北宋以东京为都,人口逾百万之众,这么庞大的人口数量,治理起来显然是一个大问题。
在东京建设的过程中,古人是怎么进行城市布局的呢?
一、城池结构
古代的西方城市结构是以高塔、方尖碑、教堂等建筑作为坐标基点,向外扩展,构成轴线型的城市框架。
而我国则以“内外”为核心理念,形成“套院”式的城市结构,北宋东京也是如此,有外城、内城、皇城三部分组成。
1. 外城
1981年5月,开封市欲在龙亭公园建造一处新的旅游景点,于是抽干了公园中的湖水,在清理淤泥时意外发现大片古代建筑遗迹。
经探查,确认为东京外城遗址,为复原东京城布局提供了基础坐标。
如今,东京外城遗址已被修建为公园,供当地居民游玩。
据考证,东京外城周长为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在漫长的时间
里,多次增筑,添加了马面、战棚、瓮城等防御设施。
时间一久,东京外城的防御设施非常惊人。
这一道城墙其实并非完全由北宋修建,它始于周朝,在宋朝被大力修复,并增加各类防御设施。
有城门十二座,包括南熏门、新宋门、陈州门、戴楼门、新郑门等等。
不过,欲固山河,在德不在险。
坚固的外墙没能阻止北宋的灭亡,靖康元年,金人破城后恼怒的将“四城樯橹皆焚烧”。
此后,北宋所修建的外城渐渐沦为了阻挡洪水的护城堤坝。
2. 内城
内城也叫里城,周长20里155步,内城主要城门的位置在千百年来没有变化,内城的街道框架也叫保存到了今天,是复原整个东京城市布局的重要参照。
内城作为保卫皇城的第二道屏障,很受重视,时常进行修葺。
北宋灭亡,金人入驻东京。
认为外城虽坚,然极广难守,于是大力修筑内城,将内城作为主要的防守地点。
从宋内城的开发简报来看,内城周长为11550米,宋制一里约合今559米,11550米折为20.63里,与20里155步的记载相吻合。
3. 皇城
东京皇宫,本是唐汴州宣武军节度使的署衙,后梁时改为建吕宫,其后后晋、后周都以此为宫,形成了开封皇、宫二城相套的格局。
并影响了宋之后历代皇宫的营建。
皇城四面而六门,分别是宣德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拱辰门。
对于宋皇宫究竟有多大,一直众说纷纭,有五里说、七里说、九里说等等。
二、街道布局
汴都赋里说东京“城中则有东西之阡,南北之陌。
其衢四达,其塗九轨。
”可见东京街道的重要特征就是四通八达。
这些街道具体的来说,主要是东西南北四条御街,外加贯穿城区的三条大街。
南向御街是东京城的南北中轴线,北起皇城宣德门,穿过内城朱雀门,止于外城南熏门。
和今天的街道不同,当时的御街反而起到了阻隔两侧交流的作用,有诗曰“君居御街东,我居御街西,如何百步间,十日不相从。
”这并非个例,据记载,当时御街两侧的居民仅仅相隔百步,但老死不相往来的不在少数。
当时的御街宽有百米,窄街也有数十米。
实际上,南向御道主要是供皇帝祭祀太庙、以及祭天出行。
其余三条御道也是如此,基本只供皇家出行所用。
在东京的几条大街之间,就是众多的街巷,《东京梦华录》里就提到了数十条街道的名字。
总的来说,东京街道主要是棋盘式,从空中俯瞰,中心纵横两道
划为四块,众多横向、纵向的街道相接,形成棋盘,但同样有众多环线与斜线。
和以往只有纵横街道交织的方格网状城市空间格局有所不同。
其次,东京街道有个很著名的现象,叫做“侵街”,也就是侵占街道的各种行为,包括在街道上修筑房屋,严重的甚至导致街道不能通过大车。
侵街屡禁难止,宋廷的控制力度渐渐减弱,自此街道就由封闭的坊市制演变为开放的街市制。
《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正是坊市制被打破后的景象。
三、水系
开封周边的河流众多,包括黄河、济水、京水、淮水等等,直接流入东京的河流也不少,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等等。
以这四河为主,还构建了将近三百条沟渠。
往好的方面说,这些河流和沟渠,对于货物运输、排水、城市美化有良好的正面效益,但也有负面作用。
当时很多地痞流氓、脱案人犯都藏匿其中,称之为“无忧洞”,甚至藏匿妇女。
总的来说,这些河流的正面作用是要大于负面作用的。
以汴河为例,这条河每年运送粮食百万石,京师、河北,都指着这条河吃饭。
四、空间分配
东京的城市空间,按照职能划分,可以划分为诸多空间,包括政治空间、礼仪用地、皇家园林、禁军营地、宗教用地、教育用地、商业用地、娱乐用地等等。
据其中几个来具体分析。
1. 政治空间:
政治空间包括皇宫、衙署等地。
皇宫不多介绍,中央衙署本应在皇城内或皇城附近,但由于宋代管制杂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等等,如此多的机构,皇城内难自然以容纳,集中在宣德门御街两侧。
2. 礼仪用空间:
礼仪用地主要是南郊天坛、北郊方坛、太庙、景灵宫等地。
露天
祭坛一般用于祭天祭地,室内祭坛往往用于祭祖。
譬如说南郊天坛用于祭天,每三年一次,成为定式。
而太庙则是祭祖之地,在榆林巷附近。
3. 皇家园林
北宋富庶,皇家园林自然不少,万岁山、延福宫、玉津园、宜春苑等等。
东京土地平坦,水域开阔,皇家的私人的大造园林,当时有名的园林就有八十多处,更不用提没有被记载的园林。
4. 宗教用地
北宋时期僧侣、道人众多,约有25万之众,寺院、道观则有4万余所。
东京一地,即有913所。
这其中还不包括政府所不承认的“滥建的祠庙”,政和元年一年,捣毁的滥建的祠庙数量就高达1038所,可想而知东京城内各类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有多少。
五、结语
其实,目前对于东京城市布局的研究尚且不够深入,大多数学者对东京布局的研究可谓是千图千面,五花八门。
自八十年代一来,各个学说中的错漏之处被订正的数不胜数,包括将外城画为长方形、将皇宫而成相互混淆、桥梁错位、河流走向与实际不符等等。
但东京向来是史学界的关注对象之一,我们都发自内心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切谜团都将得到解答。
作者:未定君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长安志》宋敏求
【2】《北宋东京街市研究》田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