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实验探究题-2021生物【中考冲刺】高频考点易错题提分试卷(学生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
专题13实验探究题(10题)
精准预测(背诵版)
一、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染”,重复“吸”动作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是顺序是③→④→②→①。
2.制作临时装片,先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水会沿玻片向两边散开,然后缓缓放平后,水从一侧赶向另一侧,就不容易产生气泡了。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物像位于视野中央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4.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移动装片和物镜后,污物仍不动.就排除了污点在物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但换上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只能是在目镜上了。
5.显微镜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找到物像后,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二、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发芽率是发芽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是:
三、血管
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四、光合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用公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五、健康饮食
1.“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
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
谷类食物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物质,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口腔里的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对部分淀粉进行初步的消化,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小肠是将淀粉消化为最终产物的器官,在小肠里含有肠液、胰液等消化液,它们都含有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酶,最终淀粉在小肠里被消化成葡萄糖。
3.蔬菜和水果中含维生素C丰富,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牙龈出血等。
一、实验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实验操作题。
以下是制作并观察细胞临时装片实验,请回答问题:
据图1回答:
(1)图1制作临时装片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注:填序号);
(2)盖片时要________放下,避免产生________;
(3)材料细胞在视野上方,若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__方移动;
(4)视野中有污物,移动装片和换物镜污物不动,换目镜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________上。
据图2、图3回答(方括号内填序号):
(1)要实现图2所示将甲换成乙,应转动[____]________,换用________(高倍/低倍)物镜;
(2)换成乙时,最初发现物像不清晰,应该调节图中显微镜结构[____]____________。
据图3、图4回答(方括号内填序号):
(1)(图3)对光时应选物镜______(选填①,②,③,④)号镜头,该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2)图4中________(甲/乙)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3)图4中[②]_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有稳定的内环境。
2.某校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25粒)玉米种子放在四个(每个装置25粒)装置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
装置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
甲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窗中种子不萌发
乙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窗中种子萌发
丙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吧(4℃)种子不萌发
丁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窗中种子不萌发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________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______装置作为一组对照。
(2)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_______方法来弥补。
(3)在种子是随机抽取的情况下,若乙装置中仍然有2粒种子不能萌发。
请顺便评估该批次种子的发芽率为_____
3.认真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______。
若此装置需要一个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的水槽中应装有______。
(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_的条件下。
(3)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______,实验前该装置中的试管内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实验中的现象是______。
(4)丁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此装置有无不妥之处,若有应该怎样改进?______。
4.我校初一学生到园博园参加实践活动,发现湿地生态系统中水清澈、环境优美。
同学们采集水样,在实验室培养、观察了水中的生物。
(1)一组同学观察了黑藻,图(一)是黑藻叶片在高倍镜下的照片。
观察时发现绿色的①_________在缓缓移动,由此推测_________(填结构名称)是流动的。
结构②_________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2)二组同学取一滴水制成临时装片,看到图二中A、B、C三种生物。
初步推断它们都是_________生物。
(3)C是草履虫,观察过程中要在载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这样可以_______它的运动。
(4)三组对C生物进行了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添加了一些菠菜汁到培养液中,几分钟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C体内的某结构成了绿色,这种结构最可能是_________。
A.细胞核
B.液泡
C.食物泡
D.伸缩泡
四组同学观察到了再生能力很强的喇叭虫,将之切成①、②、③三截(如图),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_________。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均可以
(5)喇叭虫是单细胞生物,其细胞分裂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轻微触动喇叭虫,发现其全身猛烈收缩,身体团拢,说明喇叭虫:_________。
(7)通过分析,与喇叭虫类似,其他单细胞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是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1为某植物叶片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分别为氧气、二氧化碳,甲、乙为细胞内的相关结构;图2、图3是某生物实验兴趣小组做的实验装置;图4表示发生在绿色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5表示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甲、乙分别是_____。
(2)某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设置了一组实验装置(如图2),一段时间后,发现透明的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对比甲和乙,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3)该生物实验兴题小组进一步探究,将图2中的甲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用排水法收集了塑料袋中的气体(见图3),将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广口瓶,预期的实验现象明显。
这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4中,白天较强阳光下植物进行的生理过程中,与生物圈碳—氧平衡有关的生理过程是_____(填字母)。
(5)图5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N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
6.健康是民族复兴之路,推行健康生活方式,落实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实现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
营养学家将食物按照每日摄取量,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如图甲,表隔中是将宝塔中的各级食物进行具体分类并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参考数据,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国民的健康保障。
请据图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在宝塔中的位置食物分类每日摄取量
Ⅴ级油脂类小于25g
Ⅳ级豆类和奶类100~150g
Ⅲ级鱼、禽、肉、蛋类125~200g
Ⅱ级果蔬类200~400g
Ⅰ级谷类450~750g
(1)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
从甲图看,我们每天摄入量最多的应是______级食物。
(2)小刚每天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医生诊断为坏血病,但并未给他开药,而是建议他多摄取表格中的______类食物。
(3)位于“膳食宝塔”最底层的谷类主要成分是______,在消化道内______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
(4)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有的关键时期,每天需多吃甲图中的______级食物。
(5)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肺活量,可增加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______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率。
(6)图乙是身体某处的血管示意图。
坚持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人体在图乙中的血管【______】______处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养料。
(7)图中阳光男孩跑步时下肢骨骼肌活动需婴更多的氧气,外界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往下肢骨骼肌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
①左心室②肺静脉③主动脉④左心房⑤下肢动脉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7.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小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2ml唾液 A 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
是否搅拌搅拌搅拌 B 搅拌搅拌
温度37℃37℃37℃0℃100℃
水浴加热10分钟
加入两滴碘液后
现象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 处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1、2、3放在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分钟,是模拟______环境。
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如果滴加两滴碘液后,预期的4、5号试管_____________ ,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4)下图中曲线丙最终分解产物是_______ ;曲线_________ 是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可以在D处被消化,D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气体的成分主要是______。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维持生物圈的_________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2)利用甲装置,改变光源与玻璃器皿的距离控制光照强度进一步进行探究,得到数据如下表:
试管与台灯的距离(厘米)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0 25 10 5
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装置甲实验过程中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转移途径,下列图示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4)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______处理。
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______(左、右)移动。
(5)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通过_____________的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上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9.为研究酒精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按照以下表格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测试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和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并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简单反应时越短,能力指数相对值越高),结果如曲线图所示: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
Ⅰ选取若干成年志愿者
Ⅱ被试者端坐电脑屏幕前,手指放在桌上反应盒的红色按键上,眼睛注视
屏幕中随机出现的四种颜色的圆,当出现与指令中相同颜色的圆时,立
刻按下红色按键,每10次一组。
系统根据被试者的简单反应时自动计
算能力指数相对值。
Ⅲ所有志愿者饮用_____同一品牌同一浓度的酒。
Ⅳ从饮酒后0.5小时起,每隔半小时测量血液中乙醇含量,并重复实验步骤
Ⅱ中的操作。
图1
(1)实验步骤Ⅰ中选取若干名志愿者而不是1名志愿者的目的是_________。
步骤Ⅱ测试的是志愿者在____状态下的简单反应时,步骤Ⅲ的空白处应填________。
(2)据图1可知,在饮酒后______小时血液中酒精浓度最高,根据能力指数相对值推算,此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时间________。
之后酒精浓度逐渐下降,受试者能力指数相对值逐渐_____。
实验说明,酒精对神经行为能力有一定的______(促进/抑制)作用。
(3)吸收进入血液的酒精,首先回到图2中心脏的[ ]_____,先后经过______、体循环达到大脑。
青少年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期,因此不建议饮酒。
10.(一)“醉驾入刑”已得到社会广泛认识,对此,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
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
请分析回答:
(1)爸爸看到林子松开直尺,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完成这类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组中,_________组充当对照组。
对每组三次实验结果应做__________处理。
(3)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发现: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________,即人的反应
速度越__________。
(4)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________来改
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二)小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分析并回答下到问题:
(1)实验选择尾鳍内色素__________(多/少)的活小鱼。
(2)用水浸湿的棉絮或纱布把活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是为了______________。
(3)观察前,先要使小鱼的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然后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在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中,上图所示血管①②③分别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