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22-11-25T06:28:15.24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1期作者:汤瑞丽[导读]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对腰痛的治疗效果。
汤瑞丽
宝应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江苏扬州225899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对腰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入40例腰痛患者,依“随机数表法”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后组在前组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疗法,对比两个组别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相关指标观测值。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腰椎功能改善程度与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对腰痛患者应用中医针
灸治疗可帮助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腰痛;临床效果
前言:腰痛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可由多种因素引发,患者一般以单侧或双侧腰部疼痛,同时伴臀部、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1]。
近年来,虽然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西医在腰痛治疗方法上也日益丰富多样,口服西药(包括止痛药、抗炎药等)、物理疗法(包括磁疗、牵引、热蒸等)、手术治疗等都发挥了不错的治疗作用,但仍无法完全取代中医针灸在腰痛领域上的治疗优势。
中医针灸属中医学一项及其重要的治疗内容与方法,其为针刺与灸法的合称,是一种中国独有的“内病外治”手法,经由对选定经络、腧穴予以针刺刺激及相关操作手法来起到调气活血的作用,加之温热艾条温灼穴位表面皮肤,可将良好刺激由局部经络传达全身,并促使周身血液循环加快,达到营卫气血、温通经脉的目的[2]。
无论腰痛病因何如,此证的出现已说明患者已存有一定程度的筋络阻滞、气血瘀阻情况,完全符合针灸适用范围,可在实际操作中依患者具体病因、病情而予以穴位调整,以此尽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帮助其更好消除病因。
本次研究针对所抽取出现腰痛症状的患者,在其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并施中医针灸疗法,以观其所体现的实际临床优势,具体内容现已阐述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入腰痛患者40例,均介于2018年8月~2022年8月研究时间内收治。
以“随机数表法”为标准,开展规范的分组操作,总共设置两个研究组别,分别以对照组、观察组命名之。
对照组入组参与研究的20例中,男性人数含11例,女性人数含9例;年龄经统计以33-84岁为范围,经开展平均值求取,为(58.52±5.12)岁;病程经统计以1-10个月为范围,经开展平均值求取,为(5.51±1.05)个月。
观察组入组参与研究的20例中,男性人数含10例,女性人数含10例;年龄经统计以31-85岁为范围,经开展平均值求取,为(58.41±5.03)岁;病程经统计以1-11个月为范围,经开展平均值求取,为(5.54±1.08)个月。
组间所呈现自然信息经统计学处理,均无差异(P>0.05)。
入组标准:①患者主诉有腰痛症状,同时经临床相关影像学加以证实;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相关诊断标准;③V 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5分;④患者无认知、意识、精神或沟通障碍;⑤基线资料无缺漏;⑥对研究知情相关文书自愿签署。
剔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②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③既往有相关手术史;④接受其他研究小组者;⑤不遵医嘱治疗;⑥中途脱落研究。
1.2 方法
20个对照组病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即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止痛、抗炎药物口服,同时开展腰部理疗、热敷、牵引等物理疗法,每日1次,每次治疗30min,待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后,可适当增加俯卧位小燕飞等腰背肌力量训练。
持续治疗4个疗程,1个疗程为1周。
20个观察组病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疗法:(1)针刺治疗。
选择阿是穴、夹脊穴、委中穴、肾俞穴、次髎穴等为主穴,根据患者实际证型选择配穴,针对湿热型腰痛患者,则选择三阴交穴、三焦俞穴、水沟穴为配穴;针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则以三阴交穴、水沟穴为配穴;针对寒湿型腰痛患者,则配以阳关穴、昆仑穴;针对肾虚型腰痛患者,则增加命门穴、关元穴为配穴。
确认所选穴位后,应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批准文号:苏械注准20162270970,生产厂家: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0.30×13mm×100支)进行治疗,直刺穴位后采取捻转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并在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
(2)艾灸治疗。
在针刺得气后,选择一根长约1.5-2.0cm的艾段进行点燃并套入阿是穴、命门穴、肾俞穴、腰阳关穴等穴位针柄上进行艾灸,总共燃尽3段艾灸后起针,每日1次。
观察组总共治疗4个疗程,1个疗程为1周,每周治疗5次,周六日停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共分为3种情况,其中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呈基本缓解表现,经对ODI(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展开评估,分值下降幅度≥75%为显效;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呈现相对改善状态,经对ODI予以评分,分值下降幅度为25%-75%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相关内容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愈加严重则为无效。
(2)临床相关观察指标比较:于治疗前后开展评估,具体包括[4]:①疼痛程度。
以V AS为评定标准,0分为计分下限,10分为计分上限,分值越临近上限,提示疼痛程度越高。
②腰椎功能。
参照ROM(腰椎活动度)与ODI相关评定标准,其中ROM经腰椎活动度测量仪对患者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角度进行测定并取各测定值之和;ODI以0-50分为计分范围,分值高低与腰椎功能障碍高低呈一致性表现。
③生活质量。
具体标准参照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相关标准,量表涵盖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等方面,0分为计分下限,100分为计分上限,分值与生活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
将自研究中调取的资料经SPSS25.0 for windows软件中展开规范统计,两个组别间计量通过(x±s)予以表述,施以T检验,计数通过(%)予以表述,施以卡方检验获取结果,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
表1可见,经对两组依标准开展的临床总有效率予以观测,无差异(P>0.05)。
2.2 临床相关观察指标
表2可见,在治疗工作开展之前,两组各项指标数值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工作完成之后,观察组的V AS、ROM及ODI评分比对照组低,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
3 讨论
经临床深入研究发现,可致使腰疼的原因有很多,诸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骨质增生、腰部神经根炎、运动系统疾病、生殖器官疾病、部分妇科疾病、妊娠及产褥期劳累、外伤、受凉、更年期所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情况等均在列,此外,腰痛可有多种分类方法,若按疼痛性质分,可将其分为酸痛、胀痛、刺痛、重痛等类型,按疼痛范围分,则有局限疼痛与广泛性疼痛之分,还可分为定处疼痛与不定处疼痛两种[5]。
由于腰痛的致病因素过于复杂,不可同一而治,加之患者往往不单一出现腰痛症状,而是伴随腰骶部、臀部麻木、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反应等症状,程度轻微者可能仅有在弯腰、屈膝时有疼痛增加情况,但个别已对神经产生明显刺激、压迫的患者,不仅可能出现活动受限,严重者甚至能直接丧失运动能力,因此需积极予以对症治疗,然而,对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来说,因其病因很难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定,因此仅能经由保守疗法加以改善症状,但总体效果不佳,患者一旦停止治疗,很快便会复发疾病,甚至比原来病情还要加重[6]。
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医学有着历史极为悠远的腰痛治疗经验与心得,经其长久探究发现,腰痛主要归属“痹症”的范畴,其成因可分内因与外因两种,前者包括跌扑、闪挫、扭伤等原因,后者又可细分为虚实两面,血虚、肾虚、气虚等均为虚面,外感寒邪、湿邪、风邪后致使体内湿热双夹、气滞血瘀为实面,上述各类内外虚实病因综合影响,则可致筋脉瘀阻、气血不通,并最终导致疼痛,因此,针对腰痛的临床治疗,应当以除湿驱寒、逐瘀通络、益气活血、温阳止痛为基本原则[7-8]。
表1-2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00%,且经过治疗,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更低,腰椎功能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更高,提示中医针灸可加快患者腰痛症状缓解,并促使其腰椎功能得以有效改善,这是因为,针灸主要以经络腧穴学为治疗依据,根据患者实际证型可辨证配穴,因此治疗更具针对性,本次研究主穴的选择均遵循“近端选穴”的原则,针刺阿是穴、夹脊穴可优先激发腰背部气机,促使其局部血运加快并疏通阻滞经络,针刺委中穴则可发挥镇痛作用,对肾俞穴进行针刺,则有助起散寒温阳的效果,再配以艾灸温灼,则可加强对腧穴的刺激力度,促使其加快驱逐寒湿风邪、逐瘀导滞的速度,并最终达到经络通达、血运畅行的目的[9]。
综上所述,在腰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开展中医针灸治疗可使其临床有效率提升,更快缓解疼痛症状并改善腰椎功能,具备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KIEN V. TRINH, DION DIEP. A Critical Look into the 2016 NICE Guidelines: Acupuncture for Low-Back Pain and Sciatica[J]. Medical acupuncture,2017,29(1):20-24.
[2] 谢思睿,毕宇峰,孙章胤,等. 针灸治疗非特异性腰痛临床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2022,43(7):979-981.
[3]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46-348.
[4] 郑喜,任永新,王丽娜. 温针灸联合手法推拿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症状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9,40(12):1705-1708.
[5]KIZHAKKEVEETTIL, ANUPAMA, ROSE, KEVIN A., KADAR, GENA E., et al.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Gender as a Potential Modifier of Treatment Effect Among Patients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Integrative Acupuncture and Spinal Manipulation for Low Back Pain[J]. Journal of manipulative and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 JMPT,2019,42(3):177-186.
[6] 盖宇. 针灸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6):90-91.
[7]POOV ADAN SUDHAKARAN. Acupuncture for Low-Back Pain[J]. Medical acupuncture,2021,33(3):219-225.
[8] 张阿芳. 针灸处方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治疗价值[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1):310,封3.
[9] 邓敏倩,唐宏亮,王开龙,等.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腰痛94例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