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湛江附中东方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湛江附中东方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
A、歼.灭/戕.灭呜咽./咽.喉桎梏./控告.
B、坍.圮/丹.红蹒.跚/愤懑.驰骋./聘.书
C、福祉./地址.亘.古/永恒.混淆./佳肴.
D、雾霭./和蔼.缧绁./流泻.熨帖./妥帖.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来,我和我的同学朝夕相处,相濡以沫
....,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B.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屋星罗棋布
....,煞是好看。
C.经过漫长的飞行,天宫一号与神州飞船在茫茫太空深情相吻,那一刻真是美轮美奂
....,曼妙无比。
D.西子湖畔柳绿桃红,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争相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各地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同时,还要严正法纪,惩处某些公权单位向企业利用权力变相索贿的违法行为。
B.苏格兰公投很多人认为是为了争取得到英国政府更多的利益为目的而举行的。
C.余额宝是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去年6月发行的一款互联网货币基金,到今年2月底,其投资者总人数已经突破8100万人次。
D.据美国海军联合台风预警中心测定,“海燕”登陆菲律宾时最大风速达每小时379公里,成为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遭遇的最强风暴。
4、在横线处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②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
③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
沉重的预感。
④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
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二、本大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1小题。
(5-10题每小题2分)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
少贫贱,以鬻.畚为业。
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
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
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
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
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
遂隐于华阴山。
怀佐世之志,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
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
”温默然无以酬之。
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
猛还山咨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
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
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
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
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
”坚谓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
”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
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
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鬻.畚为业鬻:卖 B.及坚僭.位僭:超越本分
C.时论颇以此少.之少:轻视 D.劝.课农桑,教以廉耻劝:规劝
6、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乃.太区区/乃.转猛为始平令
B、渐见.愁煎迫/百姓未见.公心故也
C、陛下不以.臣不才/路幽昧以.险隘
D、惟草木之.零落兮/怀佐世之.志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怜
..无数/结发
..同枕席..体无比/略不与交通
.. B、在任未几而杀戮
C、自可断来信
..以补关东守宰
..后来人/简召英俊
../时始平豪右纵横
.. D、多谢
8、下面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的一项是()(2分)
A、为仲卿母所遣/其见重如此
B、少游于邺都/非为织作迟
C、敢不甘心鼎镬/久久莫相忘
D、恐年岁之不吾与/仕宦于台阁
9、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
A、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B、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C、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D、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10、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猛见桓温时,不拘小节,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因是桓温没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徐统想招纳王猛为己用,而王猛胸怀大志,没有答应。
苻坚听说王猛的名声后派人招来,两人一见如故,志趣十分相投。
C.王猛做了始平令后,鞭杀了老百姓上书状告的一名官吏,招来有司的弹劾。
囚车把他押解到监狱后,由苻坚亲自审问。
D.王猛认为自己被信任,就应不辱君王之命,严明法制,明察好坏,把残暴势力消灭光。
苻坚听后称赞了他。
11.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
(4分)
②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
(3分)
(2)从文中找出能直接体现王猛“细事不干其虑”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咏荷上雨(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4分)
(2词的下阙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月明星稀,,,何枝可依?(《短歌行》)(2),。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迢迢牵牛星》)(4),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归园田居》)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小题。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王敦贤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
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
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
徐渭的画上,是几间
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
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
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
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
四字,也是徐渭手笔。
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
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
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
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⑤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
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
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
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
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⑥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⑦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
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⑧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
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
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
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
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
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
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
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⑨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
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
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
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
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
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
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青藤书屋的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徐渭的晚年就是在绍兴的这几间老式瓦屋中度过的。
B.作者写到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
C.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
青藤倔强孤傲、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
D.徐渭曾经参加过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
E.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
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
1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徐渭多才多艺,学识品格都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
B、徐渭个性张扬,恃才傲物,反叛正统,但热爱世俗生活。
C、徐渭保有自己的精神领地,有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
D、徐渭屡遭打击,穷困潦倒,却始终不迎合世俗,坚守品格。
16、请具体说说,作者感到“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的原因是什么?(4分)
17、第⑦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8小题。
(共15分)
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
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
“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
”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
民日报》上。
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
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
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
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
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
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
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
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
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
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
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
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
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
”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
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
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
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
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
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
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 ,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周汝昌少年时期便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进入南开中学后,即研习宋词。
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
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
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
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周汝昌诗一首
18、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这句话在内容上的作用。
(4分)
19、结合全文,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有哪些?请分条慨括。
(5
分)
20、纵观周汝昌的一生,这位大家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1、仿照下面的示例,以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在品尝中回味,余味悠长;
仿句:①,,;
②,,。
2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明漫画的内容,揭示漫画的寓意。
(6分)
①内容:
②寓意:
六、本大题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每个人都有一块必须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但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文体不限;④书写认真规范。
湛江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题纸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
5、D,劝:鼓励督促。
6、答案D、助词,的(A、副词,竟然/连词,于是就;B、表被动/看见,知道;C、动词,认为/连词,而且)
7、B (A可爱/交往C、前来的信使/任意胡为D多多劝告/才能杰出者)
8、A,被动句(B、状语后置句/判断句 C、省略句/宾语前置 D、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9、A
参考译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
年幼时家境贫寒,以卖畚箕为生。
学识广博,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因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
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王猛年轻的时候到邺都游历,当时很少有人能赏识他。
只有徐统见到他认为他很奇特,召他做功曹。
他逃避没有应召,于是隐居在华阴山。
王猛胸怀辅佐帝王创业的大志,收敛了羽翼等待时机,观察形势然后行动。
桓温入关的时候,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他,谈论天下的大事,边捉虱子边谈,好像旁边没有人似的。
桓温看着他,觉得他是个奇才,问道:“我奉皇上的命令,率领精锐的军队十万人,主持正义讨伐叛逆,为百姓铲除凶暴的奸人,可是三秦大地的英雄豪杰没有人前来归附,这是为什么呢?”王猛说:“您不怕千里路远,深入奸人横行的地方,离长安只有咫尺之遥,却不渡过灞水,老百姓不知道您的心思的缘故啊。
”桓温黯然不语,没有应对的话。
桓温即将撤军的时候,赏赐给王猛车马,授予他高官督护的官职,请他和自己一起到南方去。
王猛回到山里向老师请教这件事,老师说:“你和桓温难道能同时建功立业?在这里就可以得到富贵,为什么要远行呢?”王猛于是没有去。
苻坚有统一天下的大志,听说王猛的名望后,召见他,一见面就如平素知己,谈论历代兴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符牌却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样,所见相同,就如刘备遇到了诸葛亮。
到了苻坚登上皇位,任命王猛做中书侍郎。
当时始平县地方豪强不守法度,任意胡为,抢劫与偷盗纷行,于是就调任王猛为始平县令。
王猛到任之初,宣示法令,严刑治理,明察善恶行为,严厉约束地方豪强。
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吏,百姓上诉控告他,有关官员也上奏弹劫,诏令用刑车将他押送交廷尉立案追究。
符坚亲自审问他,说:”当政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为首选,你到任不久却杀人无数,这是多么的残暴啊!”王猛说:”我听说主管一个安宁的国家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动乱的国家当用法治。
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治理,我当为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
刚杀了一个奸贼,其余的尚有上万,如果陛下认为我不能除尽凶暴之徒,维护法律制度,我岂敢不甘心受刑,为我辜负了陛下而谢罪。
但因残暴施政的罪名所受的刑罚,我实在不敢承受。
”苻坚对众大臣说:“王景略确实是管仲、子产那样的人啊!”于是赦免了他。
王猛镇守冀州,苻坚任凭王猛在六个州之内斟酌事势所宜,可自行处理而不必上奏,选拔任用才能杰出者,用来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
不久,入朝担任宰相,王猛主管政事公平,流徙放逐了不尽职的官员,选拔隐居和不得志的人才,重用贤能的人才,对外加强军备,对内崇尚儒学,鼓励督促百姓从事耕织,进行正直和知耻的教育,没有人有罪却不被刑惩的,没有人有才却不被任用的。
苻坚曾经悠然地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毫不怠惰,为日常纷繁的政务担忧、辛劳,有了你,我就如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将可以终年悠闲自得了。
”王猛就是如此地被看重。
王猛性情刚毅明察清正严肃,对于善与恶尤其分明。
地位低下时,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小的恩惠,没有不报答的;怒目相视这样的小小的怨恨,没有不报复的。
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地轻视他。
15、B(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
16、(4分)徐渭是旷世奇才,热爱生活,又不恃才傲物。
(2分)但世俗生活容不下他,屡
遭打击,一生穷困潦倒,直至死去。
(2分)(解答此题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明确题干中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然后联系前后文,进行筛选概括,本句在结构上开启下文)
17、(4分)假想与现实中徐渭的真实人生形成对比。
(2分)突出了他在困顿中坚守的难能可贵,进一步表达了对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暗含着对世态的嘲讽。
(2分)
18、内容上:①表达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
②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
③暗示了周汝昌先生生前过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安静的生活,如今一切已归于平静。
(每条2分,答出两点即可。
)19、①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
②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
③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
④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将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20、①执着的精神。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
②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作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
③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
善于借助于名家,周汝昌主动拜访红学大拿,借鉴专家们的研究方法;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借助了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④广博的学习,丰厚的积累。
多领域的研习,终成大家。
(每点3分,答出2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
23、作文:
“耕种”是写作的重点:“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科学的耕作、播种、管理方法等。
“自己的”则强调个体、个性,突出独特的耕种之法。
“土地”可实写,也可虚写。
“虚”指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精神、心灵等方面。
“耕种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我”或某人成长的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例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
——题记
我扛着锄头站在自己的土地上面,满怀期待地想把它改造成一片果园,或者是一片麦田。
一向自诩洒脱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站在了高三的田头,本以为迈过这个田头,我将得以踏入大学的门槛,我开始怀着自信投入到复习中去,每天早晨,我满怀着激情投入到早读的洪流中,晚自习时,我心情沉静,伏案疾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像是一个热衷于土地的农夫,我匍匐着耕耘,这只属于我的高三的土地,辛苦自是不用说,可是想到下年丰硕的成果,我就想:汗水总会在土地上浇灌出果实。
烈日晒得我大汗淋漓,可我更担心的却是我干裂的土地,我焦急祈盼着一场透雨。
日渐干涩而黯淡的眼睛,日益麻木而呆滞的脸庞,为了我的理想我奉献了所有,偶尔驻足窥望,我看见同桌轻松地拿到了高分,而我,只能在成绩单的下部寻找我的名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我艳羡别人聪慧的大脑,自己只能埋头苦干,我像农夫一样,也会抱怨上帝给了我一块不毛之地,曾经的激情在一次次的考试中被消弭,曾经为自己建造的壁垒被一个又一个红叉打破,高分啊,我的渴望。
土地再贫瘠,我却不能让它荒芜,于是,我拒绝绿阴,拒绝媚人的蝴蝶,只专注于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