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口岸城市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产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22-08-01
作者简介:吴嘉芮(1995-),女,四川内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沿边口岸城市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产业的影响
吴嘉芮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兰州730030)
摘要:本文基于2010-2019年沿边地级市与县级市层面数据与海关数据,考察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口岸城市的贸易便利化发展有利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并且通过进出口贸易额的调节效应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此外,营商环境、规制环境、口岸效率和交通基础等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都显著为正,因此,贸易便利化应当成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最后,相关的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该结论的可靠性。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产业发展;边境口岸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23)03-0031-04
一、引言
在传统经济范式及区位理论中,我国内陆沿边区域无论是在人才储备、技术水平还是投资吸引力等方面都较为落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沿边地区经济的低速发展仍旧会持续较长时间,其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应当依靠沿边地区贸易的发展得以实现。沿边地区历来具有“双重身份”,首先是作为地理位置上的“边缘地带”,其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和资源,往往不具备产生技术和发展产业的条件。其次是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前沿地带”,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沿边口岸城市成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枢纽。在此背景下,口岸贸易为沿边地区提供了扩大市场规模和获得技术、资金等高级要素的机会。沿边口岸城市如何突破边境地区的“屏蔽效应”,提升沿边口岸城市贸易便利化水平以促进当地产业升级,成了实现沿边地区充分发挥“中介效应”的关键。
因此,我们注重于贸易便利化对提升产业发展
水平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更好地认识和思考沿边口岸城市的开放与发展。本次研究致力于探讨如何以促进西部沿边口岸贸易便利化发展为切口,推动口岸城市产业升级,最终实现贸易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二、文献综述
政策因素。无论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是产业政策都会对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傅进、吴小平2005)。有研究认为,中国近年的产业升级得益于自由贸易政策(李玉,2017),克鲁格曼也提出关税与
贸易政策的优化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使分工水平优化,最终实现产业升级。对外贸易相关的制度创新能够实现我国与其他国家密切的经济联系与人员往来,在实现信息与技术交流的同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范方志、张立军,2003)。
基建因素。基建在进出口贸易中有重要影响(张晓静,2015)。在沿边口岸城市,基建的完善能够
为外向型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张扬,2018),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张浩然,2012)。伴随着西部沿边地区内部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范剑勇,2012),信息基础设施便于加速沿边企业间信息的交换,这有利于企业共享知识溢出效应,以技术进步提升生产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刘云,2016),随着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的下降,进出口企业将提高其产品优势,且交易效率的提升促使产业生产率提高,产业内要素实现更有效的配置,最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吴盛汉,2018)。“新-新贸易理论”认为,产业发展会随着贸易
自由化的发展而提高,克鲁德曼提出关税降低和货
物贸易发展都将促进产业发展,而现有研究不乏产业和贸易的问题,但很少有人试图解开贸易对产业的影响。许多研究没有评估贸易与产业关系背后的理论渠道,而是简单地通过关联归因因果关系(Chand &Sen ,2002)。也就是说,如果在后改革时期生产率增长有所增加,则被认为是经济改革的结果。此外,一些作者使用了虚拟变量,代表了贸易政策体制中一次性的类型转变(W r i ght ,2007)。另一些人则通过研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政策工具对制造业结果的影响,选择了一种事先的方法。与此相反,本研究的目的是检视边境贸易便利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渠道。本研究的贡献是在地级市与县级市层面评估了这些渠道对产业的净影响,以前很少有研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理清理论渠道来探索贸易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三、模型设定、变量与数据(一)产业发展水平测算
首先,本文基于夹角余弦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
模型,对沿边口岸城市产业高级化指数进行测算。其次,本文以第三产业占比作为沿边口岸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化指数。最后,通过熵权法将两个指数进行拟合,得到产业发展水平指数,以测度沿边口岸城市产业发展水平。
(二)贸易便利化指标之构建
现有文献大多从某一个角度出发,如运输成
本、技术创新等,较少有文献对贸易便利化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对于贸易便利化相关衡量指标的构建上,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或者省(州)层面进行贸易相关的指标构建。然而,不同地区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差异较大(崔鑫生等,2019),城市间差距甚至超越了国家间差距(蒋建,2022)。因此,现有指标未能很好支持对于口岸依托城市,即地级市与县级市层面的研究,当这些研究分散到具体的口岸依托城市层面时,其依托城市的贸易相关的发展变动趋势是州或面向国家层面的相关报告所无法捕捉到的。鉴于此,结合我国地级市与县级市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尝试构建城市层面的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测度中国50个沿边口岸城市贸易便利化水平并研究其对产业的影响。
本指标体系从贸易便利化的内涵出发,借鉴W i l s on (2003)等的指标框架,整个指标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并采用相应的代理变量对各城市分级指标值进行测算,从规制环境、口岸效率、交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指标选取,并运用熵权法进行计算(详见表1)。
表1
口岸城市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标体系
注:***、**、*分别为1%、5%和10%水平上显著,括号
内为t值。
四、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一)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在本论文中,以我国沿边口岸及其依托城市(包
括地级市与县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数据可得性,主要为分布在黑龙江、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吉林、广西等7个省份的50个城市。本文所用样本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10—2019年,数据来自eps 等官方数据库和各地级市、县级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基于豪斯曼检验结果,本文选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构建如下基准回归模型:
Y ct =β0+β1TF ct +β2X ct +μt +γc +ε
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