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杭客运专线轨道控制网CPni测量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杭客运专线轨道控制网CPni测量技术作者:姚得玉杨芳云张慧
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34期
姚得玉杨芳云张慧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宁杭客运专线设计铺设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为达到客运专线的高稳定性和高平顺性建设目标,满足直通列车的旅客舒适度需求。
必须建立高精度的轨道控制网(CPⅢ)进行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控制。
本文从CPⅢ控制网点布设、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系统对CPⅢ控制网测量技术进行研究,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客运专线 CRTSII型板式无碴轨道CPⅢ控制网测量精度
中图分类号:U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2(a)-0000-00
1 工程概述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衔接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快速通道、杭长客运专线等路网干线,可与沪宁城际铁路、沪杭甬客运专线等共同构成长三角快速城际轨道网,是我国高速铁路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线设计为双线,线间距5m,行车速度设计最高时速350km。
2 建立CPⅢ控制网的时机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设计铺设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
无碴轨道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且施工精度要求很高,必须建立高精度的轨道控制网(CPⅢ)作为无砟轨道结构施工的测量控制基准。
CPⅢ控制网在以下条件满足后方能进行测量:⑴线下工程竣工、且工后沉降变形趋于稳定并通过沉降评估;⑵桥梁防撞墙砼及各种二期恒载加载完成;⑶CPⅢ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通过审批;⑷CPⅢ控制网规划布设、标志埋设完成。
3 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采用分级布设原则,CPⅢ控制网平面坐标系统与CPⅠ和CPⅡ控制网完全一致,采用WGS84 椭球高斯投影工程独立坐标系统,保证投影变形值不大于10mm/km。
高程基准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4 CPⅢ控制网规划布设
桥梁段CPⅢ布设在箱梁固定支座正上方的防撞墙顶,沿线路走向成对布设,距离线路中线4~5m,前后相邻的两对点间距离宜为60m左右,最大不能超过80m,最小不能小于40m,每对点间的里程差小于1m,相邻CPⅢ标志应大致等高;连续箱梁也布设在固定支座端,若跨度大于80m,应在跨中部位增设一对CPⅢ标志;简支箱梁每两孔布设一对CPⅢ标志。
路基段CPⅢ布设在接触网支柱扩大基础的辅助立柱上,CPⅢ辅助立柱直径为0.25m,顶面高于设计轨道面至少0.30m。
待基础稳定后,在CPⅢ辅助立柱上使用快干砂浆或锚固剂横向埋设CPⅢ标志埋件。
隧道段CPⅢ布设在电缆槽顶面以上0.30~0.50 m的边墙内衬上。
5 测量仪器设备及棱镜组件
平面网测量采用Leica TCRP1201+400型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方向观测中误差±1″;
测距中误差±(1mm+1ppm)。
高程网测量采用Leica DNA03型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
±0.3mm/km。
均通过相关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观测。
宁杭客运专线采用统一的CPⅢ
棱镜组件,标志预埋件、高程测量适配器和棱镜连接适配器统一采用上海铁路局工务检测所研
制的测量套件,CPⅢ测量用棱镜统一采用Leica GPR121 精密棱镜(金属)。
6 CPⅢ平面控制
网测量CPⅢ平面网观测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法测量,并附合到CPⅠ或CPⅡ点(约束点)上。
CPⅢ平面网观测的自由测站间距约为120m,每站须分别观测仪器前、后各3对共12个CPⅢ点,仪器架设高度基本与CPⅢ点棱镜同高,自由测站至CPⅢ点的最远距离不能大于180m,每个
CPⅢ点至少需有3个自由测站的方向和距离观测值。
CPⅢ平面网观测中,每隔600m左右须联测一个CPⅠ或CPⅡ点,也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
法测量。
在CPⅠ或CPⅡ点上架设棱镜时,必须检查光学对中器的精度、并采用精密基座。
须在
3个及以上连续自由测站上观测CPⅠ或CPⅡ点,测站至CPⅠ或CPⅡ点的距离不能大于300m。
与CPⅠ或CPⅡ点联测的自由测站必须独立观测两遍,第一遍观测完毕后,必须重新架设仪器和棱镜,然后再进行第二遍观测,其他测站观测一遍即可。
7 CPⅢ高程控制网测量
CPⅢ高程控制网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如表1所示: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Ri 为检测测段长度,
单位:km;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8 结语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为高速铁路施工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一项全新的测量技术,控制网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测量过程劳动强度大,精度控制严格,对气象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观测方法和技术指标是否可以再优化,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参考文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4]《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 号).
[5]《宁杭客运专线CPⅢ测量评估作业指导书》.
[6] 铁道部及宁杭公司的其它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