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西上饶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江西上饶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
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它能参与某些代谢过程
B. 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 多肽链在核糖体上形成后不一定具有生物活性
D.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2. 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3. 如图为真核生物核中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 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 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解旋酶作用于氢键
D. 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4. 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系统某功能低下有关。
这项功能是()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识别
5. 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
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①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①一个基因只能控制一种性状
①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6.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利用性引诱剂来防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C.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种群数量一定保持稳定
7. 如图是两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M、N指代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果糖
B. 图中M代表的物质也是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
C. 因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故麦芽糖和蔗糖也是还原糖
D. 乳糖水解产物为二分子半乳糖
8.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乳酸菌①酵母菌①蓝细菌①冠状病毒
A.①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①
9. 关于“克隆羊”、“试管羊”、“转基因羊”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不只来自于一个亲本
B. 它们在形成过程中,一般都有卵细胞的参与
C. 获得它们的生殖方式不都相同
D. 在培育过程中,都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核移植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10.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的报告显示,我国2015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392.9万例,40岁以后的人群中恶性肿瘤发病率快速升高,发病人群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下列叙述不属于癌细胞特征的是()A.无限增殖 B.易转移、易扩散
C.核膜内折、细胞核体积增大
D.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11.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是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
体检时可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
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
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幽门螺旋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
C.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
D.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适宜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
12. 对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A. 在显微镜视野内,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B. 在显微镜视野中存在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二倍的细胞
C. 所有细胞中,处于分裂中期和后期的细胞最好辨认
D.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精原细胞变为精子的过程
13. 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一般呈负相关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负相关
14. 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b点与d点差异的主要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B.a点与c点差异的主要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C.ab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bc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它条件
15.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且必须要现配现用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剂中
D.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①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B. 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C 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D. 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是因为有A TP驱动
17. 东非维多利亚湖中生活着500多种丽鱼,这些丽鱼全都是在过去十几万年的时间中由一个单独的原始物种进化形成。
研究表明,维多利亚湖水域广阔,湖中不存在任何地理障碍,不同种类的丽鱼可以自由交配,在同一水域中的数百种丽鱼快速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可能是性选择——不同体表颜色的雄鱼选择具有特殊颜色的雌鱼交配,以致形成了不同群体独特的摄食习性和奇特的颌部结构及色彩艳丽和花纹独特的体表,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维多利亚湖中大量丽鱼新物种的形成说明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性选择导致丽鱼颌部结构和体表特征发生了不定向的变异
C.维多利亚湖中的丽鱼种群不断发生着进化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丽鱼新物种快速形成的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学说存在局限
18. 细胞色素C是生物氧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内膜上与其他氧化酶排列成呼吸链(呼吸链将电子和质子沿着特定途径传递到分子氧)。
外源细胞色素C可用于各种组织缺氧的急救或辅助治疗,如一氧化碳中毒、中枢抑制药(催眠药)中毒、新生儿窒息、严重休克期缺氧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具有双层膜,与其他细胞结构分隔开,保障了呼吸作用的高效有序
B.线粒体内膜在内腔中堆叠形成基粒,增加了细胞色素C等物质的附着位点
C.组织缺氧时,可吸收利用细胞色素C起到矫正细胞呼吸与促进物质代谢的作用
D.质子的传递离不开NAD+,通过与NA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质子传递
19. 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是CSS基因第391位的G—C碱基对突变成T—A碱基对所致。
图甲是一个该遗传病家系,对5—10号成员与该病相关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10号个体均有两种。
图乙是CSS突变基因表达图,(▼)表示突变位点。
相关密码子:①AGU(丝氨酸)①CGU(精氨酸)①GAG(谷氨酸)①GUG(缬氨酸)①UAA(终止密码)①UAG (终止密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
B. 图中所有女性个体的CSS基因相关的基因型均相同
C. 该CSS基因突变的形成使相应密码子由①变成了①
D.3号与4号再生个男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1/4
20. 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它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
B.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激素①和①(或①)两种激素的分泌
C.胰岛中的B和C两种细胞虽然分泌的激素不同,但它们含有相同的核基因
D.图中的A最可能是生长激素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
(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_________这一细胞器上形成的。
合成的蛋白质中有些是分泌蛋白,如________(填“胃蛋白酶”“逆转录酶”或“酪氨酸酶”),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甘氨酸和另一氨基酸缩合形成的二肽的分子式为C7H12N2O5,甘氨酸的分子式为C2H5NO2,则另一氨基酸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式)。
22. 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
(1)该细胞属于_______细胞(填“植物”或者“动物”),判断依据是此细胞具有_________(填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名称)。
若该细胞为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其细胞质中还应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2)图中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中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_____。
(4)若该细胞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____________,如果是植物的根毛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
23.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
(2)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_____。
(3)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分子的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共减少了_______。
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_。
(4)图中共有_____个肽键、_____个氨基、_____个羧基。
(5)该化合物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请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
24. 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科研人员利用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工程。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少量污水排放到湖泊,一段时间后污水被净化,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
排放少量生活污水后水体并未出现富营养化,而大量排放则水体出现了富营养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的。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后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这时人工引入植物浮床及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它们通过与浮游藻类竞争________________,可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
(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湖泊生态系统中循环的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以及上层浮游藻类在湖泊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现象。
(3)科研人员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检测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结果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
①~①代表物质,1~5代表代谢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A阶段表示______________,图乙中①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I~V代表同种物质的编号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外界因素都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其中主要影响B阶段的因素是_______。
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O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短时间内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参考答案
1. B
2. C
3. A
4. C
5. D
6. C
7. B
8. B
9. D
10.
11. B
12. D
13. B
14. B
15. D
16. AD
17. CD
18. ACD
19. ABC
20. BCD
21.
(1).氨基酸
(2).核糖体
(3).胃蛋白酶
(4).对来自内质网的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转运
(5).
22.
(1).植物
(2).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3).中心体
(4).4、9
(5).6核仁
(6).12液泡
(7).4叶绿体
23.
(1).氨基
(2).羧基
(3).B、C、G
(4).E、F
(5).3
(6).2
(7).脱水缩合反应
(8).36
(9).三肽
(10).2
(11).1
(12).2
(13).2
(14).
24.
(1).生产者和分解者
(2).有限
(3).减少
(4).阳光和无机盐等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或C、H、O、N、P、S等)
(6).(垂直)分层
(7).①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
(8).①菹草能更有效降低总氮,苦草能更有效降低
25.
(1).光反应
(2).线粒体内膜
(3). II
(4). V
(5). VI
(6). III
(7). CO2浓度、温度
(8).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