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
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腾飞。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呢?本文就此内容谈一些初浅的见解。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
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要注意两点。
⑴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三个自由”。
即“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信息”。
⑵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让学生具有成功感。
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是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认为,激励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被奖赏者向着谋求奖励的方向努力。
例如:学生不爱做课后的思考题,都等下节课教师说了答案然后抄上,教师便改变了教学方法,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
谁讲得好,就让全班鼓掌祝贺,并奖励小红花,结果全班都提高了做思考题的兴趣。
还有的题百花齐放,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表彰学生勤于思考。
“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
”
二、保护好奇,萌发创新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创造都是从好奇开始的,它能培养追根究底、乐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品质,从而发现其中的奇异。
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创造情景引发学生生疑,促使学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作好心理准备。
三、充分放手,引导创新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本身,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
就必须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亲自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充分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今天我们又总结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经验。
若想让学生真正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应注意两点。
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验证,最后得出结论;⑵在学生自己做的过程中不要怕学生出错,应鼓励百花奇放。
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做例题206÷2,结果发现2种答案,一种在列竖式时把0直接拉到商上面,另一种把0拉下来,然后用0除以2等于0,在商上写0。
教师让学生说说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哪种方法更好,经过全班激烈地讨论,得出2种方式都对,但第二种更简便一些。
四、运用变式,激发创新
人们由于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往往会产生定式心理。
思维定式会严重防碍人们创造思维的发展。
只有运用变式一一改变某一数学的非本质属性,而不改变其本质属性,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
直觉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是自由联想在某一问题意识边缘的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与记忆联结突然沟通,形成突然清晰的表现。
总之,培养创新能力刻不容缓,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使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