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读孙文垣医案】施泾阳先生内人痰火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读孙文垣医案】施泾阳先生内人痰火案
【评读孙文垣医案】施泾阳先生内人痰火案
施泾阳先生内人,年五十八,左胁有痰饮,每升至咽间,即胀闷不知人事,遍身皆胀,不能卧,小水赤。
诊其脉,两寸关洪滑,六部皆数。
予谓此痰火症也,痰生热,热生风,故每发人事不知尔。
乃与牛黄清心①、凉膈丸同黑虎丹服之,夜遂得睡,人事亦安静。
再以二陈汤加滑石、竹茹、郁金、薄荷、黄芩、前胡,加灯芯、生姜煎服,全安矣。
六十【注释】
①牛黄清心丸出处《医学心悟》卷四古代剂量牛胆南星(九制者,一两)麝香(五分)珍珠(五分)冰片(五分)黄连(二钱)防风(一钱)荆芥(二钱)五倍子(一钱)桔梗(一钱)元参(三钱)茯神(一钱)天竺黄(二钱)明雄黄(二钱)当归(一钱)煎服法上为细末,和匀,甘草四两煮膏为丸,如龙眼大,辰砂为衣,日中晒干,入瓷瓶中,紧塞,勿走气。
临服薄荷汤化下一丸。
主治:缠喉风,如或顽痰胶固,吐仍不出,咽喉胀闭不通,滴水难入者。
倘人事昏愦,心头温者,急研末灌之。
火中,心火郁结。
【点评】俗语云怪病痰作祟,痰饮一词最早为张仲景首创,痰饮是以病因和症状命名的,由于阳气衰微,水液停聚于人体的某一局部而致病,常见症状有:呕、咳、满、痛、肿、悸、眩等。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泛指各种饮病;狭义的,是指四饮中的痰饮。
《金匮要略》云:“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本则医案主要
是痰饮停聚于胁间,但流于四肢,遍身皆肿。
从脉证两寸关洪滑,六部皆数,滑数乃痰热,此滑数必有力。
滑数脉除了主痰热,还主积食比如《伤寒论》第256条曰:“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复载)。
有痰热当治宜清热化痰,牛黄清心丸清热豁痰,凉膈丸泻火通便,黑虎丹主要功效也是清热化痰,尤其适用浊痰停滞于体内。
热去痰消人安,用二陈汤加味善后。
痰火为患,有多种症状表现严重者可能有遍身痰核,比如徐灵胎治疗一例“遍身痰核”症,同时痰饮有热也有寒,寒凝痰核也会造成痰核流注,在上一节李士懋前辈有则医案痰核流注就是寒痰凝于皮里膜外,治以阳和汤温化寒痰。
临床辨证时务必分清痰饮的寒热,以便治疗时有的放矢。
喜欢读孙一奎前辈的医案,经方和时方都有涉猎,并且用的都非常娴熟,同时他大部分医案都有很精彩的论述,也足见其理论和实践功底都是了得,推荐朋友们阅读。
作者:孙一奎,主编:门人余煌,子泰来朋来;整理/刘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