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
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5月,习总书记在北师大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源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智伯才德之论”的观点。
它具体何所指呢?春秋战国之际,晋卿智宣子想要立智瑶为继承者。
族人智果予以反对,理由是:“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贤凌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智宣子却没有听从。
智瑶为政后,专权于晋国,结怨于其他权势家族,向韩、魏、赵索要领地,最后韩、魏、赵三家合谋,攻灭智氏,是为“三家灭智”。
司马光以为,智伯身亡,是才胜德导致的。
他认为“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从才与德是否兼具出发,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类:才德全备者为圣人,才德兼亡者为愚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
用人之法,若不得圣人、君子,则宁用愚人,不用小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司马光指出:“君子挟才以为善,而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司马光是据历史上乱臣败子多是才有余而德不足之事实得出此结论的。
“智伯才德之论”是有其思想渊源的。
春秋时齐国政治家管仲就有此思想。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管仲病情严重时,齐桓公曾询问易牙、开方、竖刀等三人能否继承相国之位,管仲均给予了否定。
理由是此三人各自的行为均突破了人情实际,突破了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
易牙“杀子以适君,非人情”,开方“倍亲以适君,非人情”,竖刀“自宫以适君,非人情”。
管仲“用人以德为先、以德为本”的意见没有被齐桓公采纳,才导致了齐国的悲剧。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强调的正是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
孔子弟子有若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也认为执政者应该具有良好的品德。
他强调:“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
’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
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
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司马光“智伯才德之论”是符合《资治通鉴》编纂目的的。
他希望《资治通鉴》能“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
(摘自何发甦《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原载《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辅助,“德才”两者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而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立德。
B据败子乱臣多是德不足而才有余的事实,司马光认为君子有才会做尽好事,小人有才会无恶不作。
C司马光希望《资治通鉴》能“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这一思想与其“智伯才德之论”一脉相承。
D孔子把“为政以德”这一观点比作众星拱卫北辰,生动形象地阐释了道德对政治
生活的决定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习总书记“关于育人育才”的重要讲话为引子,追根溯源,清晰地阐述了“智
伯
才德之论”的出处及思想渊源。
B文章引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易牙、开方、竖刀三人的史实材料,增强了论据的可信度,有力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C文章介绍了“智伯才德之论”的源头,司马光用人观,管仲、孔孟为政的思想,并阐释了三者间的关系,结构严谨有序。
D文章围绕“智伯才德之论”的论题,运用大量理论论据,材料确凿可靠,拓展了
广度,增加了深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人才德兼亡,作恶易于控制;小人才胜于德,如同为虎添翼,作恶难以控制,
可见为政用人首选愚人。
B智瑶有远超他人的五方面优点,但有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缺点,其灭亡的根本
原因
是“才胜于德”。
C司马光认为用人应以德为先、才德兼备,提出的“智伯才德之论”观点源于智伯
反对智瑶继位的典故。
D司马光据“智伯才德之论”的用人观,把德看作任用一个人的根本,今天的执政者
也应
该“唯德是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每年的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
联合国设立它的初衷是讨论一些由厕所引发的问题,希望通过全球人民的努力,共同改善环境卫生问题。
但是,拥有干净、数量充足的厕所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世界厕所组织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球仍有高达40%的居民(26亿)从未使用过冲水厕所。
每年,全世界由于卫生设施缺失致使150万名未满5岁的儿童死于腹泻,比艾滋病和疟疾共同造成的死亡人数还高。
全球没有厕所的人高达数十亿,这意味着,维持人类生命的水和土壤被大量未经收集或处理的人类排泄物污染,我们将环境变成了一个开放的下水道。
如此大规模的人体排泄物被直接排入环境之中,从而传播致命的疾病,对全球公共健康产生了破坏性影响。
卫生、干净的厕所可以拯救生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环境卫生的改善,结合安全饮水和良好的卫生服务,每年可以防止842万人死亡。
其次,经过安全处理的废水很有可能成为能源、营养和水的负担得起的可持续来源。
因而,厕所的革命,应体现在技术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
以技术革新为代表的厕所革命,将生活环境改造与生态环境发展相结合,将卫生清洁技术与自然的生态环保理念融为一体,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厕所革命也将有力推动卫生厕所向生态厕所转型。
目前,我国的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厕所覆盖率已经由20年前的不到10%增加到今天的
80%左右,但是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厕所设施和卫生条件还比较落后,问题比较突出,仍然有
24%的人口没有卫生厕所。
(摘编自《中国周刊》,2018年第1
2期)
材料二:
2012-2017年中国公共厕所行业
投资规模情况
2012-2017年中国公共厕所行业
市场细分规模情况
(摘自《2018-2024年中国公共厕所市场评估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材料三:
建国以来,我国的公厕经历了由露天公厕到传统旱厕再到水冲公厕的转变,同时公厕
的设计观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念也发生了改变,还兼顾到环保、城市的品位和人文关怀。
现在进行的“厕所革命”需要进一步通过文化教化与舆论引导,倡导培养良好的文明如厕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我国农村地区厕所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水,这就需要综合运用科技手段,资源化处理厕所废物,变废为宝,让“厕所革命”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重要一环。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
只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坚持不懈推进这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加长制约城乡文明提升的这块短板,更好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厕所革命:折射一个乡村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材料四:
眼下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各地城乡开展的厕所革命,终将逐渐地改变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中那些最难以为人们所自觉到的深层的观念,亦即涉及排泄的行为、观念和环境的全面改观。
但必须指出的是,无论中国的厕所文明已经和将要发展到怎样的高度,它也无法避免地具有脆弱性,这是因为支撑着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亦即复杂的城市上下水道体系,原本就始终是脆弱的。
如果我们不把厕所问题局限于“卫生间”及其周边的那些有限的事项,而是把它和更为庞大的废水处理系统,和中国社会的水资源、水环境,和中国社会的公共性缺失等问题相互联系起来,那么,厕所问题其实就是中国社会总问题的冰山一角。
眼下的厕所革命之于中国社会而言,还有很漫长的路程要走。
(摘自《厕所革命在中国》,《新华月报》2019年第1
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厕所数量的不足、非洁净厕所的缺失,会导致水和土壤被严重污染,更会对人类的
生命
安全构成破坏性影响。
因而,进行厕所革命意义重大。
B2017年全国公共厕所投资市场规模1503亿元,与前一年相比,增速超过30%;201
2-
2017年,我国公共厕所投资年增速一直处于20%以上。
C在我国的部分地区,简陋的厕所设施,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如厕陋习等,使厕所问题
成为
制约城乡文明提升的一块短板,影响了社会文明进步。
D我国的厕所革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厕所文
明的脆弱性,将会造成支撑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的脆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厕所最贴近普通民众,其演进是人类生产力进步和科学水平不断提升的结果;
厕所革命应突出生态环保理念,降低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
B从材料二的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国旅游厕所新增及扩建的投资规模增速要明显高
于普
通公厕,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对旅游厕所的重视度更高。
C厕所能反映个人和公众的生活和精神特质,因而也能映照出文明和进步程度。
因
此我
们可以说,探讨文明的差距,似乎就是一个厕所的距离。
D原本平常的生活设施,却被赋予“革命”之意,可见厕所革命绝不仅是盖个房子而
已,这应是一场产业革命,一场社会革命,一场文化革命。
6我国的厕所革命尚未完成,怎样才能有效推进厕所革命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李娟
在呼蓝别斯,大片的森林,大片的森林,还是大片的森林。
马合沙提说:走夜路要大声地歌唱!
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
在森林深处,在前面悬崖边的大石头下———你看!那团黑乎乎的大东西说不定就是大棕
熊呢!大棕熊在睡觉,在马蹄声惊扰到它之前,请大声歌唱吧!远远地,大棕熊就会从睡
梦中醒来,它侧耳倾听一会儿,沉重地起身,一摇一晃走了。
一起唱歌吧!大声地唱,用
力地唱,“啊啊”地唱,闭着眼睛,捂着耳朵。
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
唱
歌吧!
呼蓝别斯,连绵的森林,高处的木屋。
洗衣的少女在河边草地上晾晒鲜艳的衣物。
你
骑马离开后,她就躺在那里睡着了,一百年都没有人经过,一百年都没人慢慢走近她的面
孔。
她一直睡到黑夜,大棕熊也来了,嗅她,绕着她走了一圈又一圈。
这时远远的星空下
有人唱起了歌。
歌声越来越近,她的睡梦越来越沉。
大棕熊的眼睛闪闪发光。
夜行的人啊,黑暗中你们一遍又一遍地经过了些什么呢?在你们身边的那些暗处,有什么
被你永远地擦肩而过?那洗衣的少女不曾被你的歌声唤醒,不曾在黑暗中抬起面孔,在草地上
支撑起身子,循着歌声记起一切……夜行的人,再唱大声些吧!歌唱爱情吧,歌唱故乡吧!对着黑暗的左边
唱,对着黑暗的右边唱,再对着黑暗的前方唱。
边唱边大声说:“听到了吗?你听到了吗?”夜行的人,若你不唱歌的话,不惊醒这黑夜的话,就永远也走不出呼蓝别斯了。
这重重的森林,这崎岖纤细的山路,这孤独疲惫的心。
夜行的人啊,若你不唱歌的话,你年幼的阿娜尔在后来时光的所有清晨里,再也不能通过气息分辨出野茶叶和普通的牛草了。
你年幼的阿娜尔,你珍爱的女儿,她夜夜哭泣,她胆子小,声音细渺,眼光不敢停留在飞逝的事物上。
要是不唱歌的话,阿娜尔将多么可怜啊!她一个人坐在森林边上,听了又听,等了又等,哭了又哭。
她身边露珠闪烁,她曾从那露珠中打开无数扇通向最微小世界的门。
但是她却再也打不开了。
你不唱歌了,她便一扇门也没有了!
要是不唱歌的话,木屋边那座古老的小坟墓,那个七岁小孩的蜷身栖息之处,从此不能宁静。
那孩子夜夜来找你,通过你的沉默去找他的母亲。
那孩子过世了几十年,当年他的母亲下葬他时,安慰他小小的灵魂说:“亲爱的宝贝啊,你我缘分已尽,各自的道路却还没有走完,不要留恋这边了,不要为已经消失的疼痛而悲伤……”但是,你不唱,静悄悄地经过他的骨骸,你的安静惊动了他。
你的面庞如此灰暗,他敏感地惊疑而起。
他顿时无可适从。
要是不唱歌的话,黑暗中教我到哪里去找你?教我如何回到呼蓝别斯?那么多的路,连绵的森林,起伏的大地。
要是不唱歌的话,有再多的木薪也找不到一粒火种,有再长的寿命也得不到片刻的自如。
要是不唱歌的话,说不出的话永远只能哽咽在嗓子眼里,流不出的泪只在心中滴滴悬结坚硬的钟乳石。
獉獉獉
我曾听过你的歌声。
那时,我站在呼蓝别斯最高的一座山上的最高的一棵树上,看到了你唱歌时的样子。
他们喜欢你才吓唬你,他们说:“唱歌吧,唱歌吧!唱了歌,熊就不敢过来了。
”你便在冷冷的空气中陡然唱出第一句。
像火柴在擦纸上擦了好几下才“嗤”地引燃一束火苗,你唱了好几句
獉獉
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
才捕捉到自己的声音。
那时我就站在你路过的最高的那座山上的最高的那棵树上,为你四面观望,愿你此去一路平安。
我也曾作为实实在在的形象听过你唱歌。
还是在黑夜里,你躺在那里唱着,连木屋屋檐缝隙里紧塞的干苔藓都复活了,湿润了,膨胀了,迅速分裂、生长,散落肉眼看不到的轻盈细腻的孢子雨。
你躺在那里唱,突然那么忧伤,我为不能安慰你而更为忧伤。
我也想和你一起唱,却不敢开口。
于是就在心里唱,大声地唱啊唱啊,直到唱得完全打开了自己为止,直到唱得完全离开了自己为止。
然后我的身体沉沉睡去。
但这样的夜里,哪怕睡着了仍然还在唱啊,唱啊!大棕熊你听到了吗?大棕熊你快点跑,跑到最深最暗的森林里去,钻进最深的洞穴里去。
大棕熊你惊讶吧,你把歌的消息四处散布吧!大棕熊,以歌为分界线,让我们生活得更平静一些吧,更安稳一些吧……
亲爱的,哪怕后来去了城市,走夜路时也要大声地唱歌,像喝醉酒的人一样无所顾忌。
大声地唱啊,让远方的大棕熊也听到了,静静地起身,为你在遥远的地方让路。
你发现街道如此空旷,行人素不相识。
(选自《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湖南文艺出
版社)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用修辞:“大片的森林”的反复凸显森林的广袤连绵,“钟乳石”的比喻细腻
贴切
却令人心碎,“火苗”的比喻生动准确又令人顿感温暖。
B“你发现街道如此空旷,行人素不相识”,城市里空旷的街道和陌生的人群,是另
一种
“黑暗”,使人倍感孤独,面对如此情境,也应放声歌唱。
C文章的语言充满灵性,不装腔作势,呈现出流畅、直白的特点;在内容上,不是做
作的思
索或伤口的曝晒,而是心灵的袒露与情感的自然流淌。
D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走进了自己的内心,把与内心联系更紧密的、真实的、
变化的自己呈现出来,让读者看到了她的恐惧和忧伤、挣扎和成长。
8结合全文,说说“黑暗”的含义。
(6分)
9“歌唱”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莹,字元辉,华阴人也。
父居晦,为农。
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
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
獉獉
从事。
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
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
”因遗一剑一笏,
觉而骇异。
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
奏署管记。
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金紫光禄大夫等,寻迁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车
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判户部。
獉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
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
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已而,出为晋昌军节度使。
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
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
者获济,远近嘉之。
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
獉獉
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
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
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
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
”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
先是,汉高祖以入蕃将相第宅遍赐随驾大臣,故以莹第赐周太祖。
太祖时为枢密副使,召莹子前刑部郎中易则告之曰:“所赐第,除素属版籍外,如有别契券为己所置者,可归本直。
”即以千余缗遗易则。
易则惶恐辞让,周太祖坚与之方受,故莹言及之。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
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
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
护丧而还仍獉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选自《旧五代史·晋书十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
傅赐其
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B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
傅赐其
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C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
/赐其
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D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亦作释褐,指解去做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易上官服,即初仕。
“褐”多指粗布短衣。
B“判户部”中“判”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官员职务,也可指低级官员暂时代理高级职
务。
C“用事”有行祭祀之事、当权执政、执法行刑、使用武力、当令等意义,文中是指当权执政。
D“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莹出身不高,历任要职。
他出身务农家庭,凭借才干在朝代更替中不断升迁,前
后担
任多个官职,并多次位居宰相。
B赵莹任贤用能,灭蝗有方。
在监修唐史时,他用人得当,居功至伟;面对蝗灾,他
举措得
力,使饥者获救,受到称赞。
C赵莹柔和谦逊,复登相位。
李崧、冯玉拟任杜威为招讨都部署时,他能为国谋划,
敢于
直言,受到李、冯二人共同称赞。
D赵莹随主北迁,思念故国。
契丹灭晋,皇帝被掳北迁,赵莹随行,年老遭病,奏告契丹主,请求死后将遗体送回中原。
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2)所赐第,除素属版籍外,如有别契券为己所置者,可归本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古诗,完成14~15题。
酬周参军
吴均
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沉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开门见山,向友人诉说悒郁的心情,“忧人”起居颠倒,怅而无欢,无事可做,只
得
倚门远望。
B“江南霜雪重”是泛说秋冬以来的天气,下句诗人自比相如,天寒衣单,隐含着无限的
辛
酸与不平。
C诗人写望远时所见的景色有云景与雨景,云“沉”有质重感,雨“细”有迷蒙感,的确是宛然如画。
D全篇以忧怀开端,以琴酒收结,诗人并没有在艰难困苦的折磨中哀伤不已,而
是体现了豁达超然。
15“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两句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总结其兴衰的原因: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即使是“,”的宋荣子,也依然没
有达
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3)在《琵琶行》中,“”一句,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
琵琶
女的出场和弹奏作了铺垫;描写琵琶乐声的“”一句,展现给读者的是
一种
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形象和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听觉形象,真是美不胜收。
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戏曲艺术是弘扬和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前不久,在清华大学举办了“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展演”,其主办者没有局限于艺术和非遗的呈现,而是用淳朴精美的艺术证明:中国戏曲历久弥新,依然焕发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其中,太康道情《张廷秀私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