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心理学: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新闻的接收者(新闻受众)。

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是指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制作和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4、采访对象:是新闻素材的主要来源,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索取情况的对象,包括被报道对象、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等等。

5、新闻受众:是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

6、新闻传播活动:是围绕着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有关新闻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时开展的活动。

7、新闻心理:作为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指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8、新闻信息: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9、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的原则,切忌主观臆想。

10、整体性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把新闻活动中传、受双方的各种心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研究,揭示新闻心理发展的总体规律。

11、发展性原则: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新闻心理现象。

12、现场观察法:是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重大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如参与采访、写作、收听、收看新闻等活动,观察、记录或拍摄他们的言行。

13、访问调查法:是指通过开座谈会或访谈或问卷等方法直接获得新闻传播者或新闻受众双方的自我述,从而达到认知其在新闻活中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

14、档案分析法:又叫个案分析法,是根据对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的档案、新闻作品、日记、传记等文字或录音(录像)材料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如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心理品质的分析。

15、心理测验法:是运用心理测验量表对新闻活动的传授双方(包括个体或群体)进行测验,从而了解其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16、解释水平:是指新闻心理学侧重研究的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去阐述新闻现象。

例如用阅读心理学去分析报刊的可读性;用视知觉理论去研究电视的可看性等等。

17、特有水平:是指把人们在新闻活动中特有的心理现象作为新闻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例如探讨人们在看电视过
程中存在的“看新闻过目即忘现象”,探讨电视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时与观众之间的心理感应等。

二、简答题
1、新闻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是什么?
参考答案:新闻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主要是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具体包括:(1)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在新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2)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在新闻媒介沟通、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相互渗透的环境里,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和规律;(3)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活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2、新闻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1)理论任务:从理论上揭示新闻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正确阐述理解,准确的预测和有效地控制新闻工作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活动。

(2)实践任务:在实践中优化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准确把握受众心理,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推动新闻改革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3)学术任务:构建新闻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推动新闻学和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3、简述新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2005.1)
参考答案:(1)优化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找准最适合自我个性特征的工作岗位;(2)准确把握受众心理,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推动新闻改革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4、简述新闻活动的认识主体。

(2004.10)
参考答案: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新闻的接收者(新闻受众)。

(1)新闻传者,又称新闻工作者或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指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制作和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2)采访对象,是新闻素材的主要来源,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索取情况的对象,包括被报道对象、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等等。

(3)新闻受众,是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

5、什么是新闻心理学研究中的解释水平和特有水平?二者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1)解释水平,是指新闻心理学侧重研究的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去阐述新闻现象。

例如用阅读心理学去分析报刊的可读性;用视知觉理论去研究电视的可看性等等。

(2)特有水平,是指把人们在新闻活动中特有的心理现象作为新闻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例如探讨人们在看电视过程中存在的“看新闻过目即忘现象”,探讨电视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时与观众之间的心理感应等。

(3)显然,“解释水平”是“特有水平”的基础,而“特有水平”是“解释水平”更高层次的体现。

6、简述新闻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1)现场观察法,是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重大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如参与采访、写作、收听、收看新闻等活动,观察、记录或拍摄他们的言行。

(2)访问调查法,是指通过开座谈会或访谈或问卷等方法直接获得新闻传播者或新闻受众双方的自我述,从而达到认知其在新
闻活中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

(3)档案分析法,又叫个案分析法,是根据对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的档案、新闻作品、日记、传记等文字或录音(录像)材料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如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心理品质的分析。

(4)心理测验法,是运用心理测验量表对新闻活动的传授双方(包括个体或群体)进行测验,从而了解其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7、简述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心理测验法。

参考答案:(1)心理测验法,是运用心理测验量表对新闻活动的传授双方(包括个体或群体)进行测验,从而了解其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2)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借用心理测验法可以测出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智商、气质、性格等心理状况,从而为选拔、培养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为增强新闻节目的针对性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数据。

8、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走向?
参考答案:第一,继续运用心理学理论研究新闻心理现象;第二,新闻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将进一步扩大;第三,新闻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其数量将进一步完善和扩大。

第二章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部冲突和角色之间的冲突。

2、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己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主要代表人物是纽厄尔和西蒙。

从广义上来说,它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从狭义上看,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4、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人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期望。

5、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6、第一信号系统: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条件反射。

他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

7、第二信号系统: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条件反射。

他把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8、信息加工心理学:借用通讯技术、信息论概念和规律来描述人类的认知系统,它把人的不可见的隐的认知过程类比为可观察到的外显的信息通道处理信息的过程,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

9、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单线加工的特点”,这种心理活动的功能主要是对外界事物的选择,在某一时刻只能对有限的信息进行加工。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及其过程,是脑的智力活动的核心,对于其他心理活动起到统领、控制、调节的作用。

11、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人”(包括个体和群体)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

12、角色理论:20世纪初,美国著名社会学家G.米德把“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以此来说明人的社会化行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具有的社会身份即所承担的某种社会角色分不开的。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传播者的选择性。

(2007.10)
参考答案: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记者和编辑采写、编排新闻的过程却是带有明显个体特点的精神文明活动过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建构,决定了他们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提炼、组合和创造水平等方面有个体差异。

正因为如此,由不同笔写出的新闻作品(哪怕是同一素材),或深刻、或肤浅、或充实、或空泛、或生动、或平淡。

他们有精细之差、文野之别、高下之分。

2、概述新闻受众选择性的具体表现。

(2003.10)
参考答案:新闻受众对“每日获得的”“经记者过滤后由国家的新闻机构提供的”“庞大的信息量”不是也不可能采取来者不拒多的态度。

接受什么、接收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受众的主动选择。

(1)接受什么、接收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受众的主动选择。

只有那些为受众主动选择、吸收、消化、认同并引起共鸣的新闻作品才可能实现其新闻价值。

(2)受众的选择性还表现在对同一新闻报道,不同的人因“境一而触境之人心不一”造成不同选择性的记忆和理解上,正如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简述采访对象的选择性。

(2008.1)
参考答案:作为新闻事实的当事人或目击者,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的掌握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对于记者的采访,他们会因各自的需要、动机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及应对方式。

特别是对记者最渴望获得的新闻素材,他们会有选择性的给予:或倾其所知,或抛出部分,或“王顾左右而言他”。

能否说服采访对象真诚合作,尽量客观、全面地反映事实真相,这是一门艺术,也是对记者综合素质的考验。

4、简述新闻采访中记者进行角色互换的意义及其表现形式。

2004.10
参考答案:(1)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己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2)由于任何一种角色都是以与之相关联的另一角色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角色互换有助于加深对自己原来角色的认知,增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

(3)角色互换的形式主要有:①实际表现出来的角色互换。

是指暂时离开自己的主要角色,实际去
承担另一种角色,从中认知、体验这种角色的心理活动。

②凭借想象的角色互换。

主要指在自己的头脑中凭借想象、移情去设身处地的体验服务对象的角色。

5、简析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望。

(2005.10)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受众(实际上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望很高。

(1)期望新闻工作者“能够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忠实代言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期望新闻工作者能够不断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6、为什么说采访对象这个群体也可以理解为“新闻活动最直接的启动者”?(2009.1)
参考答案:采访对象处于新闻源的特殊地位,这便使他们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这个群体的活动与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相联系着;他们或者是新闻事实的制造者,或者是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者或知情人。

记者只有与他们直接接触,并设法打开他们的心扉,才有可能获得新闻事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群体是新闻活动的最直接的启动者。

7、简述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冲突及其表现形式。

(2006.10)
参考答案: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

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部冲突,即由角色承担者部的矛盾引起的冲突;角色之间的冲突,是因角色承担者承担了几种角色引起的心冲突。

8.从新闻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新闻的涵。

(2005.10)
参考答案: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从新闻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新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事实是直接作用于新闻记者感官的刺激物;(2)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的心理活动是把新闻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以某种媒体符号的形式表现)的不可或缺的中介因素;(3)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传播者和受众)的心理活动都紧紧围绕新闻的基本特性即真实性、时效性、公开性等进行。

第三章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一、名词解释
1、心理素质: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2、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3、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开发和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4、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5、动机:又叫“驱力”,是发动行为使其为达到某种目的的部心理动力,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导向作用。

6、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
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对新闻工作者智力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

7、道德情感:属于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它是和人们已有的道德观念相联系的。

当客观事物符合人们的道德观念时,主体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愉快的情感体验。

由于道德观念的殊异将会导致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不同的价值取向。

8、情绪智力: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9、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质特征,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

10、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总的看法,它处于性格的最高层次,并对个性心理特征中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气质、能力(含智力)--具有统帅性的作用。

它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精神面貌。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现象(活动)的构成?
参考答案: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有人的全部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活动)的构成通常有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分为三个部分,即: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另一种是分为两类,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认识过程中的诸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

2、简述心理素质的含义及其模型构成。

参考答案:(1)心理素质,是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2)跨世纪人才必备的心理模型由从隐到外显的四大心理系统构成:①最层的心向系统,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等6种心向;②次层的心态系统,包括自立、敬业、竞争等8种心态;③次外层的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创造、抗挫折等12种能力;④最外层的行为习惯系统,包括生活上的自理、行动上自律、决策上自主等8种行为习惯。

3、新闻工作者的智力因素通常包括哪些容?
参考答案:新闻工作者的智力因素包括人的心理现象中的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和能力部分,具体到新闻职业对新闻工作者的特殊要求看,可以归纳为::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

在这些外显的能力背后起作用的是人的智力,即以思维能力为中心的认知能力。

4、简述智力与能力的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开发和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3)智力和能力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它们之间维系着一种隐和外观的辨证关系。

5、简述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的功能?
参考答案: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对其新闻实践活动起着执行操作系统的作用,即对所接受的新闻素材起着接受、加工、处理、掌握的作用,使其得以完成新闻活动。

6、什么是非智力因素?探讨非智力因素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1)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探讨非智力因素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影响,有助于选拔和培养新闻人才;有助于新闻工作者自觉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有助于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7、简述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的构成?
参考答案:(1)从总体上看,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心理现象中的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部分。

(2)具体到新闻职业队新闻工作者特殊的要求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以及激情、毅力、成就感、责任感、正义感、冒险精神、好奇心、勤奋、谦虚、谨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要素。

8、简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参考答案:(1)智力因素基本上属于先天形成,后天知识开发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有赖于后天的培养。

(2)智力因素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执行操作系统的作用,即对所接受的新闻素材起着接受、加工、处理、掌握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则是动力调节系统,它对智力活动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

(3)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各种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离开了非智力因素,人的智力活动难以显现出来;但若失去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就失去了启动、引导、强化、调节的对象。

第四章新闻采访心理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种特殊能力。

也是记者对事实现象感觉器官敏感化的基础上(如敏锐地捕捉细节、观察神态、迅速的发现特点等等)头脑的判断能力、产生思想的能力也能在最短的时间作出积极反应的思维敏感化。

2、新闻敏感的顿悟性:新闻敏感的思维活动在表现形式上常常以顿悟的形式出现,它在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时候有一定的突发性。

3、新闻敏感的灵活性:能迅速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对象上面;能机动自由地从一种认识方向转向另一种认识方向,把一种认知方法改换称另一种认知方法;能随机应变地从新闻事实的接触中找到独特的采访、写作、编辑的角度。

4、新闻敏感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一般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迅速地发现问题和当机立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5、新闻敏感的创造性: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创造想象产生崭新思想的能力。

6、尝试性思考:当一个陌生的、新奇的事物摆在记者面前时,记者先得出种种猜测、种种假设,然后根据知识、经验与现场得到材料,把不正确或不确切的猜测与假设一个个排除,在排除的过程中进行分析。

记者这种猜测与假设的过程就是一种常识性思考。

7、顿悟:在典型诱因出现的那一刹那,新的认识、新的观点以喷发的形式从头脑里闪现出来的情景就是顿悟,它对认识具有非常显著的突破作用。

8、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断与判断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