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大全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填空: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种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
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②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③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④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7、种子萌发先生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1、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2、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13、凤仙花果实是由雌蕊发育面来的,果实的形状是椭圆形,里面一般有十几粒种子。
14、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5、植物的生长以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6、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17、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节在某些植物的茎上很明显,如玉米、甘蔗;但很多植物茎上的节并不清楚,如杨树、柳树等。
18、像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做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二、问答题:
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有关系吗?
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2、关于凤仙花在三周里的生长变化情况你知道哪些?
答:大约5-7天破土而出;初出的芽是嫩色的;茎的颜色是绿色的,稍微喧点红;刚出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以后长出的叶是披针形,前端渐尖,边缘有锐锯齿,叶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答: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三、判断
1 、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
2 、“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
(×)
3、凤仙花是从种子开始它新的生命的。
(√)
4、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
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
6、凤仙花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
7、凤仙花的种子先长芽,再长出根。
(×)
8、每种果实中的种子的数量是一定的。
(×)
9、植物的种子颜色、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
(×)
1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1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
12、植物的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
13、观察一朵凤仙花,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把它的各部分撕下来。
(×)
14、不论种子怎么放,它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
15、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
16、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
17、“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
(×)
18、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
19、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
20、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
21、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
2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片里进行的。
(√)
2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在叶片里进行的。
(×)
四、选择
1、在自然条件下,A 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 B .很多 C .全部
2、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C 。
A.根 B .茎 C .叶 D .根、茎、叶
3、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B 。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 .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4、金鱼缸里养些小草的主要作用是 A 。
A.释放氧气 B .显得美观 C. 清洁水质
5、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一定都需要 C 。
A.阳光 B. 水分 C. 土壤
6、具有支撑植物作用的是 B 。
A. 根
B. 茎
C. 叶
五、连线将下面的植物与它们的外部形态连线。
凤仙花——直立茎牵牛花——缠绕茎
葡萄——攀缘茎红薯——匍匐茎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一、填空:1、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蚕卵的形状是近似圆形,刚产下的蚕卵的颜色是淡黄色或黄色。
一个蚕卵就是
一个生命。
3、观察、测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可以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
4、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做蜕皮。
蚕一生要蜕 6 次皮。
5、蚕的外形是白色,圆筒状,有头、胸、腹三部分。
在吐丝前就不吃桑叶了,身体发黄发亮。
6、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呼吸器官的开口。
7、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制品。
8、蚕蛾是白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蚕蛾交配后会产大量的卵。
刚产下的卵是白色的,后来又变成了浅黄色。
9、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10、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11、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12、蚕的一生经历了卵、蚕、蛹、蚕蛾四种形态。
13、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14、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15、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16、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以及各种甲虫都是完全变态的。
17、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常见的昆虫中,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
18、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变态,有的则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19、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20岁间。
20、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身高和体重增长得很快,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有显著的变化。
21、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以育的重要条件。
22、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共20颗,一副恒牙,共28颗-32颗。
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恒牙阶段。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要在孵化小蚕的盒盖上扎小孔呢?为什么要洒水呢?小蚕的孵化与什么有关?
答:①因为小蚕要呼吸。
②这是因为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③蚕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怎样测量一条蚕吐的丝有多长?
答:首先把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然后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了。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答: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①卵:圆形、黑紫色,像小米粒大小;不会动;不吃食物。
②蚕(幼虫):圆筒形,身体有环节,从黑褐色逐渐变成白色,从约7厘米长到8厘米左右;爬行;吃桑叶,
随着身体不断长大,食量也逐渐增大;33天-35天。
③蛹:椭圆形,酱色;一般不动,受刺激会动;会吃食物;10天-13天。
④蚕蛾(成虫):白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足,长出翅,不会飞,能振动双翅,不吃食物;6-8天。
共计49天-56天。
4、你知道哪些动物是要经历变态,哪些不经历变态?
答:蝴蝶、蜻蜓、蟾蜍等要经历变态,是变态动物。
鸡、鱼、羊、熊猫等不经历变态,是不变态动物。
5、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
答:蝴蝶、蜻蜓、蟾蜍、鸡、鱼等是卵生动物;羊、熊猫、牛、兔子、狗等是胎生动物。
三、判断
1、熊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
2、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无关。
(×)
3、现在人们利用科技手段,能养出彩色的蚕,吐出彩色的丝。
(√)
4、像蚕一样,所有的小动物的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
5、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
6、蚕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
7、蚕蛾刚产下的卵是紫色的。
(×)
8、动物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但最终都会死亡。
(√)
四、选择
1、人6岁左右的牙齿生长的阶段是(B)
A.乳牙阶段 B. 混合牙阶段 C. 恒牙阶段
2、下列是不完全变态昆虫的是(A)
A.蝗虫 B. 蜻蜓 C. 蜜蜂
3、下面是蚕的身体组成部分的是(B)
A.足 B. 腹 C. 翅
4、按年龄分组,外公属于(C)
A.儿童组 B. 青年组 C. 老年组
5、(多选)下面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做准备中,正确的是(ABC)
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B.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C.不挑食。
五、我会排列
按照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重新排列蚕的生长阶段:
蛹成虫卵幼虫卵幼虫蛹成虫
六、我会连线:
将下面的人物与他们所处的年龄段连线。
外公68岁——老年堂妹5岁——儿童
表哥20岁——青年妈妈36岁——中年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一、填空: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25摄氏度写成25℃,-8℃读作零下8摄氏度。
3、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4、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凝固成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6、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
有风吹,水蒸发得快。
7、水会变成水蒸气跑入空气中。
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8、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9、水在自然界有三种不同的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隔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10、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运动的方式不同。
11、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12、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克服了酒精温度计不能测量高温物体的缺点。
13、英国医生阿乐伯特为了测定人体的温度,发明了体温计。
专门用来测定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由于人的体温变化有一定的范围,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14、云、雾、露是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冰、霜、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引起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5、已知的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将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熔化成液体。
二、问答题:
1、使用温度计前要弄清的几个问题介什么?
答:①这是一支摄氏度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②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③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2、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答: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抢救无效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成水?怎样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答:冰在环境温度高于0℃时会融化成水。
把冰块放在阳光下晒;把冰块放在温度最高的地方;用手把冰块焐热,都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4、水在什么温度会结冰?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答: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是温度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是从哪儿来的?
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6、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
答:水在平常温度下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等都会使水蒸发得更快些。
7、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冰糕会“出汗”?
答:这是因为装冰糕的塑料袋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在它上面形成了小水滴。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可以用触觉来准确、可靠地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
2.体温计也可以准确的测量容器内水的温度。
(×)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
4.温度越高冰融化的越快。
(√)
5.水蒸气是一种白色的气体。
(×)
6.冰必须在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
7.小明在测量体温6分钟的时候,把体温计拿出来读数。
(√)
8.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蒸发。
(×)
9.水蒸气是一种由水变成的气体。
(√)
10.水可以凝固成冰,但是冰,不能再溶化成水。
(×)
1、使用温度计时要小心拿放。
(∨)
2、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
(∨)
3、为了观测到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时要平视(∨)
4、由于嘴里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所以在靠近温度计读取温度时要用鼻子呼吸(∨)
5、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杯口溢出来的。
(×)
6、蒸发的速度是恒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
(×)
7、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出一个字,这个字会越来越清楚。
(×)
8、水只有达到100℃才会蒸发。
(×)
9、到了冬天河里的水一定会结冰。
(×)
10、人工降雨是利用水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的性质对自然的改造。
(∨)
11、雾在日出后会逐渐消散是因为那些小水滴受热又蒸发的原因。
(∨)
12、雨是水滴,是液体状态的水;雪是冰晶,是固体状态的水。
(∨)
13、江、河、湖、海以及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
(∨)
14、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不发生变化。
(∨)
15、测量体温前,必须先把玻璃管里的水银柱甩到玻璃泡里再进行测量。
(∨)
16、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及0℃以下时才结成冰。
(∨)
17、水蒸气在低空凝结而成为云(×)
18、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变成的小水珠。
(∨)
19、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0、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水温,在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
四、选一选
1.打开暖瓶,我们会看到白气冒出,这是(B)
A. 暖瓶内的水飞出来
B. 暖瓶内的水蒸气造成的
2.测温度时,手拿温度计的(C)
A.中间
B.下端
C.上端
3.属于凝结现象的是(B)
A.温水不盖盖时,杯中得水会自动减少。
B.秋天草地上出现露珠。
4.霜是(C)的水。
A.液体
B.气体
C. 固体
5.下列晾干衣服的方法中,干得最快的是(C)
A.晾在没有太阳、有风的地方。
B.把衣服团在一起,搭在铁丝上。
C.把衣服摊开,搭在有太阳、有风的铁丝上。
第四单元磁铁
一、填空:1、磁铁有许多种形状,如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块形磁铁、圆形磁铁等。
2、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3、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4、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相互排斥。
5、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做同极,不相同的有磁极叫做异极。
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6、把两块相吸的磁铁吸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增大;把两块相互排斥的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减小。
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8、很早以前,人们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矿石,他们把这种矿石叫做磁石。
9、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转动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
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了。
10、到了900多年前,人们知道了使铁片、钢针变成磁铁的方法,制作出了指南鱼和水浮式指南针。
11、后来,我们又把磁针和方向盘结合在一起,制造了叫做罗盘的定方向的仪器。
有了罗盘,航海就不容易迷失方向了。
12、指南针由磁针、支架、方位盘、盒子组成。
13、人们很早发现,铁钉、钢针被磁石接触或摩擦后,有时会具有磁性,还发现同样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强一些。
人们逐渐掌握了用摩擦的方法制造小磁铁。
14、400多年前,英国医生吉尔伯特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有磁性的物体,也有南北两极,所以能与指南针的两极相互作用,使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在地球北极附近的地磁极应该是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的地磁极应该是北极。
二、问答题:
1、说说我们在什么地方发现过磁铁?
答:如文具盒、门吸、磁性白板、话筒、扬声器、冰箱里的封条等都用了磁铁。
2、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更可靠些?
答:用磁铁吸来辨认铁制物体更可靠些。
因为能被磁铁吸到的物体大部分都是铁做的。
3、你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怎样检验你的观点?
答:磁铁能吸铁、钴、镍等材料制成的物体,不能吸引其他金属和塑料、木头、纸、陶瓷、橡胶、玻璃等材料制成的物体。
我们可以用磁铁吸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我们的观点。
4、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挂起来,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观察磁铁静止时的位置,反复几次。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P71)
答:条形磁铁静止焉后,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5、一块没有任何标记的磁铁,如何知道它的两极?
答:方法一(县挂法)
将这块磁铁横着县挂起来,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观察磁铁静止时的位置,反复做几次。
指南的一端就是南极,指北的一端就是北极。
方法二(磁铁接近法)
准备一块标明两极的磁铁,用它的南极去靠近被测磁铁的一端,如相吸,则被测的这端就是北极,另一端就是南极。
如相斥,则被测的这端就是南极,另一端就是北极。
6、如何用指南针定方向?
答:①把针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②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向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③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7、司南的南极、北极在哪里?为什么要放在光滑的铜盘上?
答:司南的南极在勺柄前端,北极在与勺柄相对的勺子前端。
放
在光滑的铜盘上主要是让它能灵活转动,自然停在南北方向上。
8、用指南针还能做什么?
答:我们能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判断物体是不是铁做的;还能用指南针来辨认磁铁的南北极等。
9、怎样制作一个磁针?
答: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同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次-30次,钢针就变成小磁针了。
10、磁铁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答:磁铁有指示南北的性质,我们可以用来定方向;磁铁有吸铁的性质,可以用来辨别铁制品
三、判断题
1、指南针的发源地是中国。
(√)
2、从古到今,指南针在形状及准确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
4、条形磁铁的磁性一定比环形磁铁的磁性强。
(×)
5、将一块磁铁平分为两块,每块磁铁的磁性比原磁铁的磁性弱。
(×)
6、磁铁无论大小,都只有两个磁极。
(√)
7、利用磁铁可以辨别物体中是否含有铁。
(√)
8、磁铁只有接触到含有铁的物质时,才能将其吸引。
(×)
四、选择题。
1、小明在野外迷失了方向,他赶紧将一个小磁针拿出来,小磁针静止后,S极所指的方向即为(C )
A、东
B、西
C、南
D、北
2、将下列物体与指南针放在一起,不会影响指南针正确指示方向的是(D )。
A、铁钉
B、钢板
C、马蹄开磁铁
D、塑料尺
3、使用指南针观测方向时,应该( C )放置指南针。
A、垂直
B、倾斜
C、水平
4、下列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 C )
A、一元硬币
B、铁钉
C、五角硬币
5、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 B )
A、减弱
B、增强
C、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