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真题体验(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9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真题体验新人教
版必修2
1.(2014·全国新课标文综Ⅰ·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答案] D
[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鸦片战争后的自然经济。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但由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外国商品仍难以打开中国市场,故本题应选D项;题目中未涉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破坏以及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故排除A、C两项;B项的表述与1842年《某某条约》中“关税协定”的条款不符,故排除。
2.(2014·某某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时间上看,是19世纪60年代,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仍然是商品输出为主。
根据所学知识,在某某还没有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给材料并没有显示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出超,从所给材料看,丝的收购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局面,也就说明丝织业的市场扩大,从而刺激了丝织业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
3.(2014·全国大纲版文综·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X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干材料中“机器、小轮舟”以及“纵民为之,加以保护”说明作者激励倡导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故本题选择C项。
4.(2014·某某历史·7)在20 世纪20 年代某某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 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 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 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 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答案] D
[解析]中国小农经济瓦解的标志是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毛竹和茶叶等山货”本来就属于外销的物品,排除A项;“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仍然存在,据此可以排除B项;据“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这一信息可以排除C项;据“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这一信息可以确定D项符合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
5.(2014·某某文综·15)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作用。
材料表明铁路修建于国于民都有好处,尤其有利于调兵运送兵饷。
故选A项。
B、C、D三项没有体现。
6.(2014·某某文综·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依据所学可知,“开始开眼看世界”是鸦片战争后;坚持“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普遍接受西式教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材料中李鸿章所询问的正是当时西方的先进科技成就。
故应选D 项。
7.(2014·某某历史·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年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
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
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说明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中均没有提及;D项中“完全遵照执行”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
8.(2014·某某文综·38)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售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产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某某《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
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
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
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
“ЗАЕМ”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
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答案](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
材料二:某某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
材料二只反映局部。
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
(3)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国际格局:两极对峙。
[解析]本题以材料和漫画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马歇尔计划等史实。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漫画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第(1)题的第一小问为基础知识识记题,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接踵而来……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和材料二中的信息“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农民……所用……皆由自力织成者”作答。
第(2)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虽逐渐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这一科学结论进行归纳总结;第二小问可从地区性的差别这一角度进
行思考作答。
第(3)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在二战中被摧毁的(法国)小镇……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和材料四中的信息“欧洲人被‘绑’在美国最新式战车(即马歇尔计划)”作答;第二小问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可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1950年”、国家“美国”和材料四中的时间“1947年”、国家“苏联”结合所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