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金子》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并理解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
2.帮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行为动机。
3.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生活的启示和启发。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行为动机。
三、教学难点:
1.启示和启发: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准备:
1.《金子》课文。
2.教学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让学生观看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话题的兴趣。
2.简单介绍《金子》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步骤二:理解故事情节(10分钟)
1.让学生阅读课文。
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故事中发生的重要情节,例如父亲把金子藏在了后花园、姐姐将金子埋在了大树下等。
3.在讨论中指导学生理解情节的关系和发展。
步骤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例如父亲、姐姐、弟弟等。
2.教师带领学生探讨每个人物的特点和行为动机。
例如,为什么父亲选择把金子藏在后花园?为什么姐姐将金子埋在大树下?
3.鼓励学生提供具体的证据和分析进行支持。
步骤四:探索主题(1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启发。
例如,故事中的人物都想要保护金子,这是否暗示着人们对财富的迷恋?
2.鼓励学生从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出发,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他们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步骤五:总结(5分钟)
1.回顾故事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2.让学生总结他们在这堂课中所学到的内容。
六、拓展活动:
1.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写一篇关于
金钱和财富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3.安排小组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学习彼此的观点。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激发了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写作表达和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本文共计142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