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会考历史大题整理_必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会考大题
必修一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秦始皇嬴政建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独揽,皇位世袭
2.秦朝中央官制&郡县制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相牵制,大权在皇帝手中
郡县制:郡是中央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
3.秦朝政治制度基本特点:权力高度集中
4.中央集权专制影响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主要史实
【武昌起义】1911年革命党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在湖北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意义同辛亥革命历史功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内容:主权在民,人民享有自由平等权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2.辛亥革命历史功绩
※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建立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3.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体现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体现民主与科学精神,思想解放运动4.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自此中国人民一扫百年屈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现代中国政治建设
1.我国民主政治特色
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国家构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五四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以国家大
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建立
民主政治制度;首届全国人大召开和1954年宪法颁布。
(3)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
前期:平反
1982宪法:推动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
90年代:基层民主建设(直接选举)
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高峰期
※(1)重大突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
邦交正常化
※(2)原因:中国实力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亚非拉国家地位增强
四、古希腊民主政治
1.罗马法
※(1)罗马法原则:保护私有财产。
作用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调解矛盾,稳定统治。
※(2)“第三次征服”:罗马法对欧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阅《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美国1787宪法等。
(中国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雅典民主政治
(1)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至
(2)三大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3)民主运作方式: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4)意义:为人类提供民主模式:创造出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议会制等民主运作新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促成了
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繁盛。
五、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1.英国※
(1)国家体制
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
政体特点:议会主权,王权受限
(2)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世袭
(3)政府首脑:首相
(4)国家体制确立背景:光荣革命成功,1689《权利法案》确定议会主权,王权受限,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
(5)1689《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成功后提出,确立议会主权,王权受限,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英国进入法制社会。
1.美国※
(1)国家体制
政体形式:民主共和制
政体特点: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2)国家元首产生方式:选举
(3)政府首脑:总统
(4)国家体制确立背景:独立战争胜利,1787宪法确定国会立法、总统行政、联邦法院司法的中央国家机构。
(5)1787宪法
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各州保留一定自主权。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总统、
最高法院掌握。
【北京精神】
爱国:义和团运动
1898戊戌变法
1919.5.4五四运动
1937.7.1卢沟桥事变
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军工
轮船招商局民用
发昌机械厂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必修二
一、世界市场※
1.新航路开辟(公元1500年后)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两次工业革命
1860-1870: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蒸汽动力的广泛使用,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879-1900: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世界商品贸易总值在20世纪80年代后急剧增长的原因
基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世界联系更紧密;
两极格局结束,为全球化扫清障碍;
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为经济全球化趋势提供条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建立过程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邓小平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原因: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市场调节,需要改变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与世
界经济接轨。
3.作用:推进了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空前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
幅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机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减让,使国内的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
面临更强的竞争和冲击。
3.应对措施:振兴民族工业,支持自主创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四、罗斯福新政※
1.现象: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国民收入急剧下降,失业率急剧上升,社会动荡
不安。
2.措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整顿财政金融,加强对工业是计划指导,调
整农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3.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告别“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实行以国家
干预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特征。
4.美国金融危机
(1)背景:经济全球化
(2)应对措施特点:各国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五、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黄金时代”原因:中华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
六、明清时期经济领域新现象
1.新现象:民营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区域性商帮出现。
2.背景: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七、英国海外贸易
特点:范围广,以商品输出为主
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八、苏联计划经济解体
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的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必修三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孔子(春秋):仁;礼;正名
2.孟子(战国):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3.荀子(战国):以礼治国,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
4.董仲舒(西汉):“天人感应”学说
5.朱熹(南宋):“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
二、西方人文精神※
1.起源:
(1)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2)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2.发展
(1)人文主义:提倡人性,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2)理性主义:理性判断,尊重科学
三、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
1.《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时期;作者: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成为思想主流。
2.《孔子改制考》
19世纪末;作者: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关
注
人
,
重
视
道
德
和
知
识
3.《新青年》
1915年;作者:陈独秀;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1.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意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一国两制”构想等。
(意义:中国取得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五、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
交通工具:火车、汽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交通工具:飞机、汽车;通讯工具:电话、无线电报
3.信息技术革命(20世纪中期)
网络
4.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