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合集下载

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工作总结

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工作总结

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工作总结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在历史课堂教学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对这段时间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工作的总结。

一、创新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我常常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

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时,我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展示当时的图片和文献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战争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法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让各小组分别研究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等方面,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促使他们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在某些历史课程中,我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比如,在讲解唐朝的政治制度时,让学生分别扮演皇帝、大臣、百姓等角色,通过模拟朝堂议事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唐朝的政治运行机制。

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1、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 PPT、动画、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在讲解历史地图时,通过 PPT 中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疆域的变化和历史的演进;在介绍古代文化时,播放精美的动画,展示古代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2、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拓展学习资源。

推荐一些优质的历史学习网站和 APP,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观看历史讲座、参与在线讨论等。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历史知识,拓宽视野。

3、虚拟现实技术尝试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

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

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


创新课堂
1 5
舞 赫赫 中 历 教学 创 教育 漂 学 史 与 新
■ 张晓 光
新的 《 史课 程标 准》 出 :要 使 学生 确立 求 历 指 “ 真、 求实和创 新 的科学 态 度 , 以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精 神、 创新 品质 和实 践 能力 。那 么 , 么是 创 新教 育 ” 什 呢?创新教育就是培养 创新 人才 的教育 , 教育者 是 通过教育 、 学等活动培养 学生 的创新精 神、 教 创新思 维和创新 品质 的教育 。中学历史教材包含着大量 的 创新 素材 , 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 又为历史创新教 育注入 了新 的活力 , 因此 , 在历史教学 中大力开展创 新教 育 , 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空间。 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 意识 和创新精神是学生 主动探究 问题 和创 新 活动的根本动力 。纵观历 史的发 展进程 , 历史进 步发展 的本质含义就是创新 , 历史发展的过程 , 就是 人类 不断创新 的过程 。 在历史长河 中 , 改革和创新的人物群星璀璨 , 创 造和发 明的故事 数不胜 数。古代 史上 , 有许 多神奇 的创造故事 , 如中国的盘古 开天辟地 、 希腊 的普罗米 修斯 的传说等 ; 近现代 史上 , 詹天 佑建设 京张 铁路 、 瓦特 制成 改良型蒸 汽机 等。特别是 1 纪以来 , 9世 创 新活动 已经成 为时代发展 的主旋 律 , 就使 得现代 这 科学技术 突飞猛进 、 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 社会发展 日新 月 异 。 可见 , 创新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 , 推 是 动历史 向前发展 、 社会 不断进 步 的不竭 动力。苏霍 姆林 斯基说 :将劳动人 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 于 “ 生活 、 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 , 在他 们的心灵 中 , 就会激发 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 、 思维 和 技巧而骄傲的情感 。 因此 , ” 在历史教学 中, 我们应充 分利 用相关 的历史 事实 , 再现 历史上 的一个 个创新 人物的活动和形 象 , 学生置 身于创 新 的时代潮 流 让 和氛围之中 , 去体验和感悟创新 , 使之懂得创新对人 类进 步的巨大影 响 , 新对 中华 民族 复兴 的伟大作 创 用, 从而增强其创新意识 、 培养其 创新精神 。 二、 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 创新 思维和创新 能力是 学生 自身发展 和进 行创 新活动的必备条件 。“ 历史课程 从不 同 的角度揭示 人类 历史 发 展 的基本 过程 , 通过 重大 历史 事 件 、 人 物、 现象 展 现人 类 发展 进 程 中 丰 富 的历 史 文 化 遗 产 。中学 历史 教材 是根据课 程标 准 、 ” 教学 大纲 由编 写者按照 自己的理解 和史学家 的观点 选编 的 , 以 所 中学历史教材所述 的历 史知识 是多维 度 的, 既有 它 史实 , 又包含史论 和史法 , 史实 本身是 客观 的 , 论 史 则是主观的。因此 , 史教材兼 具 客观性 和主 观性 历 的特点 。 教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提供 了广 阔的天地 。中外历 史上重 大的历 史事 件 、 历史人物等基本史实 的教学无 疑是必 要 的 , 它对 学 生知识的积累 、 操的培养 和智能 的训 练也是 有益 情 的, 但历史 教学更 重要 的是 培养学生对历史 的认 识 、 分析评价 的能力 , 使学 生形成 正确的历史 观 , 并激活 其创新思 维 、 强其 创新 能 力。所 以, 增 在历 史 教学 中, 教师应以学生为 中心 , 挥学生 的主体 作用 , 发 鼓 励学生对教材观点 进行大胆 质疑或 从不 同角度 、 不 同侧 面加 以补充 。在讨论和质疑的过程中训练和培 养学生的批 判 精神 、 异思 维 、 新思 维 和辨证 思 求 创 维 。例如 , 中国近代史教材 没有 提及李 鸿章 的评价 问题 , 在教学中 , 师可举 出这样 的两个 观点 : 教 有人 说李鸿章是卖 国贼 , 也有 人认 为李 鸿章 是 中国近代 化的功 臣。引导 和鼓 励学 生 结 合李 鸿 章 的洋 务活 动、 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有关史实 , 对李鸿章进行客 观

创新中学历史教学的案例实践

创新中学历史教学的案例实践

创新中学历史教学的案例实践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和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认同和国家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许多中学开始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案例,探讨创新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

案例一:角色扮演与历史重现在某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们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或群体。

他们需要通过研究资料和讨论,了解所扮演的角色的背景、思想和行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和对话。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了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案例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某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取音频和参与互动游戏等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细节,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到历史研究和探索中。

案例三:实地考察与历史体验在某中学的历史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和历史体验。

学生们被组织到历史遗址、博物馆或者相关的纪念地进行考察和观察。

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一、创设和谐课堂氛围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教师直接培养或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

为此,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给学生营造一种个性化、民主化的学习氛围是创新思维的保障。

1 历史课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历史课中,有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所进行的奋斗,对学生创新品质形成具有启发教育作用;他们的崇高声望,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巨大的创新动力。

2 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一个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积极保护学生的奇思异想。

这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萌发与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就是要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教学中,一些教师先设疑后解疑,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原因就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应当把质疑的权力还给学生。

“要相信孩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主张。

质疑的氛围一旦形成,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像鱼儿寻食一样去追求知识。

而且,他们不只满足于课堂上质疑、解疑,还会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外去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中,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历史的本质,进而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

例如:在讲“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先问“什么叫民族融合?北魏民族融合的重点是什么?”再问:“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怎样?有哪些主要内容?改革有何重大的意义广最后要求列出简表与商鞅变法对比,找出异同点、加深印象。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

跨入信息时代,对每位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全球一体化,这就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合作、分离,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历史都是过去的,而现实和未来都会成为历史。

历史学习之所以要创新,就在于我们要面对现实和未来。

创新性的教育的主旨是:教师要以创新性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一、转变教师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师。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告戒教师:“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书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构建创新型教师群体是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

传统的教师观念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中心论。

现代经济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点,现代科技的本质是创新,是以创新型人才为支撑点的。

我国教育必须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现代化教育转化,这是实施可叫兴国战略的关键。

在创新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而不仅仅是教师教书的地方,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到目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历史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抛弃旧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教育观念,走出误区,建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主体意识,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时时对自身的素质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趋势。

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二、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新教学模式。

在构造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探索,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

根据学生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提出相关中心问题。

论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园丁 沙龙
5 8

自从创新教育正式作 为素质教育 的重心提 出以 来, 教育理论界和教学一 线 的教 师都对 其做 了或做 着有益 的探索 。如 , 教师创 造性教 学是 培养学 生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的前 提 , 发 学 生 学 习 历 史 的兴 趣 是 激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的关键 , 引入 激励 机制 是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 能力 的必 要手 段等等 。因此 , 目前 创新教育 的方法 比比皆是 。在教学 实践 中 , 者博 笔 采众 长 , 备 创 造 性 的 教 案 , 时 组 织 学 生 进 行 课 堂 准 适 讨 论 和开 展 外 学 习活 动 。这 里 就 本 人 在 教 学 中 的 所见 、 想 、 历 , 几点粗浅的认识。 所 所 谈 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 过 模 拟 教 学 创设 的 情 境 , 以 通 可 引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妙 的质 疑 设 问 可 以 调 动 学 巧 生的学 习兴趣 ; 幽默 、 生动 的语言可 以触发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 用 情 感 效 应 可 以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利 联
三 、 养 学 生 的 逆 向 思 维 能 力 培
的原料产地和商 品倾销市场 。关于这一点可 以从 中 英《 南京条约》 中的主要 内容得到佐证 。故这一点并 不是英 国代表的疏 忽 , 是他们 为实 现 自身 野心过 而 程 中的必然选择 , 一旦他 们将 中国禁 烟运动 中突现 的革命激情 再 次激 活 , 们 的阴谋 就将 无 法得 逞。 他 经 过 老 师 这 样 的指 导 , 生 也 就 不 难 理 解 , 学 以后 历 史 教学 中涉及 的为什么英法等资本主义 国家三番五次 侵略 中国, 为什 么只有 中共领导 的新 民主 主义革命 才 能 真 正 地 拯 救 中华 民族 等 一 系列 问题 。 因为 资 本 主义 国家 的侵略 本性 不 会从 良心 发 现上 去 自然 消 失‘ , 不要对侵略势力抱有幻想 , 期望天上掉馅饼 。又 如, 在讲孔子的教育成就时 , 师提 问 :孔子 的三 千 教 “ 弟子 中, 只有七十二个成才 , 为什么说孔子是我 国的 大教育家 ?学生在思考讨论后 , ” 教师明确 : 孔子兴 办 私学 , 广收门徒 , 扩大 了教 育对象 的范 围 , 还积 累 他 了丰富 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 至今为人们学习和借鉴 。 因此他教 出的成 才弟子虽 然不 多 , 由于 以上成 就 却 而被后人称颂 。 四、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刻性 和批 判性 深 思维 的灵活性是 指学生 根据不 同 的情 况 , 从不 同的角度 , 用不 同的方 法去 观察 、 采 分析 问题 的 能 力 。思维的深刻性是 指学生从 具体 的史 料 中, 能抽 象 概 括 出规 律 性 、 质 性 的 东 西 , 有 “ 史 为 鉴 ” 本 具 以 “ 鉴古知今” 的能力 。思维 的批判性是指根据详细 的 历史史料 , 传统 的观 念 大胆 质 疑 , 对 并正 确分 析评 判, 获得全新的思维成 果的能 力。例如 “ 总理衙 门” 这 一 知 识 点 . 材 主 要 是 根 据 机 构 的 半 殖 民地 性 质 , 教 而得 出它是 “ 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这一结论 。但是老师完全可 以引导学生从该机构 的 职能去分析 , 强调它是 中国古代 未 曾有过 的专 门办 理 外 交 事 务 的一 个 机 构 , 类 似 于 近 代 西 方 国 家 的 它 部, 后来又演变为现在的外交部 , 么这样又会得 出 那 什 么样 的结论 呢?应该说 “ 总理衙 门” 中国中央机 是 构近代化开始 的标志 。只有在平时 的教学 中经常对 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 、 深刻性和批判性进 行培养 , 能 才 让学生更深层次地 理解一 些历 史现象 、 历史 概念 和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路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路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路在中学教育中,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过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然而,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思路。

一、情境创设,让历史鲜活起来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显得遥远而陌生。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述古代战争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地图、战争场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思考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想法和行为。

此外,实地考察也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痕迹。

比如,参观当地的古城墙、古寺庙,让学生亲眼看到历史的实物,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认知。

二、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考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在讲述工业革命时,可以提出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思维的碰撞。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如果没有工业革命,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历史的可能性。

三、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学习任务。

比如,在学习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时,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文学、艺术、科技等。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一、多媒体教学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则在桌子上做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并不好。

多媒体教学成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将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化的形式,设计一些历史知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

可以设计一个历史问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回答与历史相关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个历史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等。

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地教学实地教学是指将历史教学与实际的历史场所相结合,让学生亲身参观和体验历史文化遗迹。

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古迹、纪念馆等地方进行参观和学习,让学生亲眼见到历史文物和遗迹,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实地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和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的培养。

四、讨论式教学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而讨论式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的方式来探究历史事件和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历史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创新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中学生历史思维教育即创新设计

中学生历史思维教育即创新设计

中学生历史思维教育即创新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历史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史料分析、历史推断、历史解释等。

2. 学生能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对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3.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历史文献阅读、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 学生具备运用创新思维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角度、多维度思考的能力,提升历史思辨和创新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本课程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历史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历史思维基本概念与方法的介绍,包括史料分析、历史推断、历史解释等,涉及教材第一章“历史的召唤”及第二章“历史的学习方法”相关内容。

2. 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深入剖析,以教材第三、四章“中国古代史”及第五、六章“中国近现代史”为例,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进行思考。

3. 创新思维方法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选取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分析,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 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探讨,以教材第七章“世界史”为基础,通过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施历史学科创新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学习的创新精神。

而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权威,学生被动接受,完全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较多的是处于被督促、纠正的客体地位,这使得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以及创新的欲望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压抑的。

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只能面向书本和教师的标准去迎合,由此形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和教师“一言堂”局面,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说是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和能力的需求。

为改变这种局面,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推进历史课教学改革,我在历史教学中既充分运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抓紧课堂而又不局限于课堂。

在所教班级,开展了探讨“自主创新教学策略”实践,力图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和局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的主要思路和做法是:一、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自主的视野创新教育首先应从改进教学内容着手。

打破以往遵循课程标准,依据教材规定,由教师拟定教案,然后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

与时俱进,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规定,应大胆突破,恰当、适量地引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新信息、新材料,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教材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提出新问题,活跃其创新思维。

没有一定量的材料,只是教科书上一点点历史信息,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学生提出新问题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可以被引进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新信息、新材料很多,只要平时多上网搜索,多注意阅读报刊杂志,多收听广播电视,就不难收集到所需的信息和材料。

对有搜集条件的同学,多鼓励,适时指导他,他们会越做越好的。

二、努力引导学生,注重历史学科与外部相联结1. 历史学习的课堂内外联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结合学生谈论的热点,因势利导,展开讨论;针对实际问题,借助课外读物进行启发。

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 论 初 中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创 新 学 , 江苏 新 沂 2 2 1 4 0 0 )
随着 时 代 的 发 展 . 传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已 经 不 能 适 应 现 在 的 教学需求 , 所 以 在教 学 中要 有 创 新 精 神 。历 史 教 学 上 的创 新 , 指 的是 教 学 中科 学 地 指 导 学 生 通 过 以往 的历 史 更 好 地 认 识 现 实。 创 新 是历 史 意 识 与 时 代 感 的 结合 , 学 生 必 须学 会 用 历 史 眼 光观察社会 , 明辨是非 , 以提 高 觉 悟 , 这 种 能 力 可 以在 教 师 有 意 识地 指 导 历 史 学 习 中逐 渐培 养 起 来 。 提问创新 。 激 发 学 生 的 质疑 能力 在 组织 教 学 的过 程 巾 ,要 把 学 习 的 内容 巧 妙 地 转 化 为 新 颖 的 问题 情 境 : 善疑设 问 , 浅处探 问, 明知 故 问 , 无 中生有 , 以 激 发 学 生认 识 的 冲动 性 和 思 维 的活 跃 性 。 同时 还 要 鼓 励 学 生 对 学 习 材料 进 行 自主 质 疑 , 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 引 导 学 生 寻求 新发 现 . 获 得 新认 识 。 例如 。 在讲述关于百团大战的作用时 , 我 在 教 学 过 程 中摆 脱 教 材 观点 的束 缚 ,创 设 了一 个 这 样 的 问题 情 境 : “ 有 人 认 为 百 团大 战 过早 地 暴 露 了敌 后 抗 日根 据 地 的实 力 ,对 此 你 有 何 看法?” 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 引发 了 同学 们 对 百 团大 战 作 用 的讨 论 。 为 了使 学 生 学 习使 用 唯 物 主 义 和辩 证 唯 物 主义 的观 点 分 析 一 些 历 史 人物 ,可 以这 样 设 问 : “ 有 人 认 为 哥伦 布是 一 位 伟 大 的航 海 家 , 也 有 人 认 为 他 是 一 位 殖 民主 义 强 盗 头 子 , 谈 谈 你 的 看法 。” 这 样 学 生 就 会 带 着 不 同 的 观点 认 识 哥 伦 布 在 世界 历 史 上 的 成 就 和影 响 。 二、 课堂创新 。 点 燃 学 生的 创 新 火 花 培 养 创 新 意 识 关 键 在 于课 堂 教 学 ,所 以 应该 力求 把 传 统 教 学 手 段 与 现 代 教学 手 段 完 美 地 结 合起 来 , 使 之 相得 益彰 。 讲 课 时若 能 让 教 学 过 程 充满 思 辨 性 、 挑战性 、 生 动性 , 深入浅出 ,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故事等引人入胜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与历史文化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授为了使学生能够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师应注重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授。

首先,教师应采用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将历史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这包括了解和理解历史文化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够运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文化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历史文化知识。

然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需要注意,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避免过度依赖技术。

四、开展跨学科教学,促进历史文化的创新为了促进历史文化的创新,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

通过将历史与文学、艺术、地理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并在学科交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地理课上可以讨论历史事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创新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对创新教育的理解,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而提出的新的教育观念。

它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品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看出创新教育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1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表现为创新意识,即不墨守成规,思想活跃,具有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旺盛的求知欲。

其次表现为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及自信心。

统。

1.2创新能力的培养,人的创造力有个体差异。

美国奥斯本创立的创造学的基本原则是:人人皆有创造力,创造力水平可经训练提高。

创新能力也就是创造力,对青少年学生而言,不是要求他们提出新理论,发明新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上。

1.3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常常受到个性品质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创造力与智商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的对应关系,它与人的非智力品质亦密切相关。

具有较高创造力的人,他们的智商在中等以上,但不一定是最高的,而他们往往都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稳定而持久的注意力,豁达的态度,做事有耐心、有毅力,能经受失败的挫折,具有人格的独立性,等等。

,创新教育的任务之三是重视对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2.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学科优势,有其自身特殊的学科优势。

这种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2.1从历史学科教学内容来看,这种演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梯都包含着不同质的、量的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创新史。

学习历史课,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探索历史教育的创新方法与实践

探索历史教育的创新方法与实践

探索历史教育的创新方法与实践历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的重要一环,一直备受教育界的关注。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育方式往往单一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如何创新历史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索一些创新的历史教育方法与实践。

一、启发式学习法启发式学习法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发现性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思辨和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历史背景和资源,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

例如,在探究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阅读历史文献,并进行资料对比和分析。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将能够从各个角度全面了解一个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来学习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历史教育中,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历史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呈现。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时期,通过查找资料、采访专家、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探究,并最终呈现一个包括文字、图片和影音资料的展示。

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其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和互动教具等工具,创设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文物和重要事件,通过模拟实景、时间轴和人物关系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互联网作为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在线研究和讨论。

四、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历史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参与历史事件的再现,帮助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历史。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模拟科举考试,学生扮演考生、官员和监考官等角色,亲身体验科举的评卷和考试环节。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验 到 创 新 的喜 悦 。
除了阅读教材 , 那些 生动逼真 的历史 图片 , 展示 了 历史场景 , 渲染 了气氛 , 让学生有了充分的感 性认识 , 的
确为历史课堂增色不少 。但这还远远不够 , 我们应充分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 如运用 电视 、 录像 、 多媒体播放历 史 影片 , 带领学生跨越时空 , 由现实进 人历史 , 让他们成 为历史 的见证人 ,让他 们与历史人物 同呼吸 、共命运 。 这样 , 枯燥 无味的历史知识将 会生动起来 , 死气沉 沉 的 历史事件 将鲜活起来 ,遥远模 糊 的历史 人物将清 晰起 来, 学生的兴趣 和热情也将会高涨起来 。 这种情况下 , 学 生们又怎么能不爱创新 呢?课堂质量怎么能不提高呢? 三、 改变教 学观念 , 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 的教学是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 、知识传授 , 仅


改 进教 学 方 法 。 透 创 新 教 育 渗
传统的历史教法是重知识传授 、 重智育 内容 。教师 是注射者 、 生是接受器 , 学 结果 往往是教师讲 得头头 是 道, 学生却是雾里看花 , 久而久之 , 就会 失去学 习的主动 性, 并形成一个 概念“ 历史就是死记 硬背 ”认 为历史 不 , 需要思考与理解 , 更谈不上创新 。 因此 , 改进教 学势在必 行。 要考虑① 怎样才 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兴趣对求 知创 新的重要性是不 言而喻 的。② 如何才能 培养学生 良好 的学习 习惯。 良好 习惯 的养成 , 有助于学生主动掌 握知识 , 而掌握一定知识 又是创新 的先决条件 。③培养 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 了兴趣和 习惯还不够 , 还要有 “ 咬定青 山不放松” 不达到 目的不罢休 的精 神 , 能激 , 才

教情绪 。教师要对 教学充满 激情 , 对学生充 满关爱 , 对 自己充满信 心。上课时要调控好学生 , 使学生上课情绪 高涨 , 回答 问题充满激情 。 总之 , 思想 品德 教师只要转变教 学观念 , 关注不 同 学生 , 在课堂 上指导 学生 实施 “ 自主 、 作 、 合 探究 ” 为特

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前 提下 有 多 大 程 度 的 突破 与创 新 。 最后 , 历史课的创新教育是人 的现代性 的教育 。现代性是当
而不是唯一 的。鼓励学生突破教师 和教材的束缚 , 敢于和能够
独立思考 , 运用 历史 去认 识 、 分析和解 决问题 , 而使学生 的创 从 新心理和思维品质在一种新的教学环境 下得到熏 陶、培养 ; 同 时在 历史 丰富的形象 、 情感体验 中孕育创新的意识。
( ) 设 适 宜 创 新 能 力 发 展 的 教 学 环 境 。创 新 是 一 种 意 二 创
识, 一种素质 , 甚至是一种文化 , 因而需要一种环境来促 成它的 生 成与发展 。就历史课来讲 , 创设适宜于创新能力 发展 的教学
环 境 , 是 课 堂 教 学 中学 生 心 理 的解 放 , 一 即创 设 民 主 的 、 松 的 宽 教 学 氛 围 , 学 生 敢 于 、 于 发 表 自 己 的 意见 , 充 分 分 享 历 史 让 乐 并
三 、 史 课 创 新教 育 的核 心 历
创 新 能力 的关 键 是 创 新 思 维 的培 养 , 发 散 性 思 维 是 构 成 而 创 新 思 维 的 主 导 成 分 。 其 特 点 是 以 问题 为 中 心 , 分 发 挥 人 的 充
代社会发展与创新的现实主题 , 它以市场经济 、 民主政治 、 科学理 性 和以现代进步主义的基本价值取 向的历史 目的论及文化价值 观为 内容 , 突出表现 为以法治为主体的个体 独立性 , 其实质是 一 种意识形态 , 一种注重现在的精神气质和时代精神。这种现代性 在历史教育中的反映就是着眼于那些有用于个人 的社会 自觉 、 有
明是 以仁 爱 、 平 、 和 自强 、 取 为 核 心 的 , 强 调 人 与 自然 、 与 进 它 人

中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

中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

中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中国高中历史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变革。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

一、内容更新与拓展历史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内容涉及广泛。

过去,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主要注重传统的政治史和社会史。

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和学生需求的改变,高中历史教学逐渐开始注重文化史、经济史、科技史等方面的学习。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教材内容早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军事等方面,而是更加注重社会文化、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现代高中历史教学倡导学生主体地参与其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通过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改革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让学生记住大量的历史知识点,而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讨论,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历史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三、教育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历史教学也开始引入各种教育技术工具。

在现代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展示板、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设备,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高中历史教学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拓展,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相关网站等获取更多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使用互联网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和信息。

总结起来,中国高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创新与变革的时期。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

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其次,要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这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简单地说,就是发现一种新方法,并用来创造性地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包括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迁移思维、聚合思维等。

这是学生正确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并将此迁移到学生新知识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求贯穿以具体的尽可能完整的历史材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即史论结合。

这是历史学科所独具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注重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能力的人才。

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大的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规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逐渐摆脱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性,主动探索学习新知识。

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启发、讨论、活动等等,给学生开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使他们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猜想等习惯,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求异、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形成创新思维的氛围。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中学历史教育一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意识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本文将探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应如何进行创新。

一、创新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只有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的历史学生。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碎片化的冲击,学生对于枯燥的历史教学内容缺乏兴趣。

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

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而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

二、创新的可行性1. 引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历史教学模式的有力工具。

通过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2. 引入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历史教学模式创新可以引入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的教学方式。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方,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深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内容提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严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主题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中图分类号】g633.51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学生创新人格的教育。

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中学教学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

创新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各学科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造就出大批创造性人才。

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著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同时,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观点;(3)不讽刺嘲笑,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4)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在这样xiu的课堂中,学生才会积极质疑、勇于创新,才会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本质力量所在,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和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在评论教育时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可是,多年来,由于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着中学历史教学的讲坛。

教学中,为了取得好成绩,保证升学率,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机器,几根粉笔,三尺地,教师从
头讲到底,不给学生留余地。

其结果常常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

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还谈何创新?因此,实施创新教育,社会、学校必须要改变对教师评价的标准,不以分数高低论成败,让教师能够放下包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教育中。

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有更多地思考、质疑、创新。

学生也要更新分数至上的旧观念,把学习的重心移到提高能力上来,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2、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内容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中学历史教师们为了赶进度,应付考试,完成指标,常常忽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经常是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

如今,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实行创新教育,中学历史教师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创新教育需要外,还要在挖掘教材,设置新情境,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求异、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可供选择的还有什么。

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学生去探索“多”。

如在学习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个问题时,教材只给了“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和“产生两大对立阶级”两方面的影响,结论很不完善。

教学中,我结合第十三课“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重要‘礼物’”,积极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

在学生思考、讨论并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这场革命的影响除了教材讲到的两个方面外,还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这样学生也认识到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跟我们现代工业的发展有着不可
分割的联系。

这种创新的教法丰富了教学内容,使结论更加科学、完整,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这样的教法既摆脱了教材的局限性,又把历史事件与现代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

同时教师还充分肯定学生大胆求异、不盲从的精神,这就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课后练习时,通过布置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后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考虑到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练习题应少而精,要以开放性题目为主,给学生留有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

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美国独立战争”时,针对“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我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华盛顿能否创造美国历史(即:一个人能否创造一个国家
的历史?)”,要求学生在评价时不拘一格,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更可以二者兼顾,但要史论结合,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再综合点评,学生认识到伟大人物可以推动历史向积极进步的方向发展,但是一个伟人是不能够创造一个国家的历史的,因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而且点燃了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进一步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这就既培养了学生动脑的习惯,又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坚持创新、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

它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顽强的毅力和能够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就把“创新精神”列为我国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之一。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创新教育,江泽民主席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行创新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作为创新教育的推行者之一,中学历史教师除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创新教育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它们分析形势,使其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其责任感,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创新教育。

同时历史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

另外,各位历史教师还应该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使学生的创新活动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创新的
人格。

总之,实行创新教育时代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虽然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行创新教育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相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学校和全体教师通力合作,一定会把创新教育全面推向深入,为21世纪的中国培养出更多更精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小策略实用精品库》(光明日报出版社)
[2]《好教师必备的5项新技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