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3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性质、检验及转化(共16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Fe2+和Fe3+的性质、检验及转化
[学习目标]
1、了解Fe2+和Fe3+的检验方法; 2、掌握Fe2+和Fe3+的相互转化;(重点) 3、理解电路板的制作原理。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72 ~ 73页,并完成课时练67页自学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 1、Fe2+与Fe3+如何检验? 2、Fe2+与Fe3+的转化方法? 3、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原理。
还原剂
Fe3+
Fe2+
氧化剂
1、Fe3+→ Fe2+
(加Fe、Cu、H2S、I-、SO2等还原剂)
2Fe3+ + Fe = 3Fe2+ (保存FeSO4溶液,常加少量铁粉)
2Fe3+ + Cu = 2Fe2+ + Cu2+ (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原理)
2Fe3+ + 2I- = 2Fe2+ + I2
2、Fe2+→ Fe3+ (加O2、Cl2、Br2、H2O2、KMnO4、HNO3等氧化剂)
液是否变成红色
归纳总结:
“铁三角”
Fe
Fe2+
强氧化剂( O2、Cl2 ) 还原剂( Fe、Cu )
Fe3+
当堂训练
1、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与铁反应,且铁元素的化合价能
变成+3价的是( B )
A、氯化铁溶液 B、氯气
C、硫酸铜溶液 D、稀盐酸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D )
A、铁与FeCl3溶液反应:Fe+Fe3+ = 2Fe2+ B、Fe与稀盐酸反应:2Fe+6H+ = 2Fe3++3H2↑ C、FeCl2溶液与Cl2反应:Fe2++Cl2 = Fe3++2Cl- D、Fe(OH)3与盐酸反应:Fe(OH)3+3H+ = Fe3++3H2O
(2)向FeCl3溶液中加NaOH溶液 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 Fe3+ + 3OH- = Fe(OH)3↓ (红褐色)
3、加盐法
(1)向FeCl2溶液中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 现象: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
氯水变成红色溶液 2Fe2+ + Cl2 = 2Fe3+ + 2Cl- Fe3+ + 3SCN- = Fe(SCN)3 (血红色)
[练习3]将一浅绿色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变成黄色, 将此黄色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形成一种红褐色的胶体,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绿色溶液中含有Fe2+ ,在空气中被氧化为Fe3+ B、检验该黄色溶液是否含有Fe2+ ,可加KSCN溶液 C、配置该浅绿色溶液,要向其加少量铁粉,防止Fe2+被氧化 D、欲检验浅绿色溶液中是否含Fe3+ ,滴入KSCN溶液,看溶
一、Fe2+和Fe3+的检验
1、观察法
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Fe3+的溶液呈棕黄色。
2、加碱法
(1)向FeCl2溶液中加NaOH溶液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 Fe2+ + 2OH- = Fe(OH)2↓ (白色)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红褐色)
混合溶液
KMnO4 / H+ 溶液
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含有Fe2+
混合溶液 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说明含有Fe3+
[思考2]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但是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 会慢慢的由浅绿色变为 棕黄色,为什么呢?
新
鲜
苹
放置一段时间
果
汁
Fe2+
O2
Fe3+
二、Fe3+ 和Fe2+ 的转化
2Fe2+ + Cl2 = 2Fe3+ + 2Cl- 5Fe2+ + 8H+ + MnO4- = 5Fe3+ + Mn2+ + 4H2O 3Fe2+ + 4H+ + NO3- = 3Fe3+ + NO↑ + 2H2O
[练习2]下列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Fe2+ 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所有氧化剂发生反应 B、FeCl3溶液中含Fe2+,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Fe2+ C、加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3+ D、Fe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所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2)向FeCl3溶液中加KSCN溶液 现象: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Fe3+ + 3SCN- = Fe(SCN)3 (血红色)
[练习1]可用于检验久置的FeSO4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试剂是( D )
A、过氧化钠 B、铁粉 C、盐酸 D、KSCN溶液
[思考1]Fe3+和Fe2+混合溶液中离子如何检验?
3、为了检验某氯化亚铁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C )
A.氢氧化钠溶液 C.硫氰化钾溶液
B.铁片 D.酸性KMnO4溶液
4.将Fe(OH)2露置在空气中加热灼烧所得的产物为( B )
A.FeO C.Fe3O4
B.Fe2O3 D.Fe(OH)3
第3课时 Fe2+和Fe3+的性质、检验及转化
[学习目标]
1、了解Fe2+和Fe3+的检验方法; 2、掌握Fe2+和Fe3+的相互转化;(重点) 3、理解电路板的制作原理。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72 ~ 73页,并完成课时练67页自学新知 思考以下问题: 1、Fe2+与Fe3+如何检验? 2、Fe2+与Fe3+的转化方法? 3、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原理。
还原剂
Fe3+
Fe2+
氧化剂
1、Fe3+→ Fe2+
(加Fe、Cu、H2S、I-、SO2等还原剂)
2Fe3+ + Fe = 3Fe2+ (保存FeSO4溶液,常加少量铁粉)
2Fe3+ + Cu = 2Fe2+ + Cu2+ (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原理)
2Fe3+ + 2I- = 2Fe2+ + I2
2、Fe2+→ Fe3+ (加O2、Cl2、Br2、H2O2、KMnO4、HNO3等氧化剂)
液是否变成红色
归纳总结:
“铁三角”
Fe
Fe2+
强氧化剂( O2、Cl2 ) 还原剂( Fe、Cu )
Fe3+
当堂训练
1、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与铁反应,且铁元素的化合价能
变成+3价的是( B )
A、氯化铁溶液 B、氯气
C、硫酸铜溶液 D、稀盐酸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D )
A、铁与FeCl3溶液反应:Fe+Fe3+ = 2Fe2+ B、Fe与稀盐酸反应:2Fe+6H+ = 2Fe3++3H2↑ C、FeCl2溶液与Cl2反应:Fe2++Cl2 = Fe3++2Cl- D、Fe(OH)3与盐酸反应:Fe(OH)3+3H+ = Fe3++3H2O
(2)向FeCl3溶液中加NaOH溶液 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 Fe3+ + 3OH- = Fe(OH)3↓ (红褐色)
3、加盐法
(1)向FeCl2溶液中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 现象: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
氯水变成红色溶液 2Fe2+ + Cl2 = 2Fe3+ + 2Cl- Fe3+ + 3SCN- = Fe(SCN)3 (血红色)
[练习3]将一浅绿色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变成黄色, 将此黄色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形成一种红褐色的胶体,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绿色溶液中含有Fe2+ ,在空气中被氧化为Fe3+ B、检验该黄色溶液是否含有Fe2+ ,可加KSCN溶液 C、配置该浅绿色溶液,要向其加少量铁粉,防止Fe2+被氧化 D、欲检验浅绿色溶液中是否含Fe3+ ,滴入KSCN溶液,看溶
一、Fe2+和Fe3+的检验
1、观察法
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Fe3+的溶液呈棕黄色。
2、加碱法
(1)向FeCl2溶液中加NaOH溶液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 Fe2+ + 2OH- = Fe(OH)2↓ (白色)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红褐色)
混合溶液
KMnO4 / H+ 溶液
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含有Fe2+
混合溶液 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说明含有Fe3+
[思考2]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但是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 会慢慢的由浅绿色变为 棕黄色,为什么呢?
新
鲜
苹
放置一段时间
果
汁
Fe2+
O2
Fe3+
二、Fe3+ 和Fe2+ 的转化
2Fe2+ + Cl2 = 2Fe3+ + 2Cl- 5Fe2+ + 8H+ + MnO4- = 5Fe3+ + Mn2+ + 4H2O 3Fe2+ + 4H+ + NO3- = 3Fe3+ + NO↑ + 2H2O
[练习2]下列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Fe2+ 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所有氧化剂发生反应 B、FeCl3溶液中含Fe2+,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Fe2+ C、加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3+ D、Fe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所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2)向FeCl3溶液中加KSCN溶液 现象: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Fe3+ + 3SCN- = Fe(SCN)3 (血红色)
[练习1]可用于检验久置的FeSO4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试剂是( D )
A、过氧化钠 B、铁粉 C、盐酸 D、KSCN溶液
[思考1]Fe3+和Fe2+混合溶液中离子如何检验?
3、为了检验某氯化亚铁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C )
A.氢氧化钠溶液 C.硫氰化钾溶液
B.铁片 D.酸性KMnO4溶液
4.将Fe(OH)2露置在空气中加热灼烧所得的产物为( B )
A.FeO C.Fe3O4
B.Fe2O3 D.Fe(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