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1
[临床表现] 1.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1)急性型:为接触强烈刺激物(强酸、强碱)后, 接触部位即出现红肿,水疱甚至大疱,表皮坏死。
(2)慢性累积性接触性皮炎:为长期反复接触较弱 刺激物(肥皂水等清洁剂)引起,表现为皮肤干燥 发红,继之皮肤红肿、发热、并出现丘疹、水疱、 糜烂和苔藓样变。
2外因 包括生活环境(如日光、炎热、干燥等)、 食物(如鱼、虾、蛋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 微生物等)、动物皮毛和某些化学物质(化妆品、 肥皂、染料、人造纤维等)。
编辑版ppt
22
[临床表现) 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1.急性湿疹 好发于四肢躯侧、手部、面部、外阴
及乳房,呈对称分布。
43
[病因] 常见的过敏药物有以下几类,
1.抗生素类,以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最 多见。
2.解热镇痛类药,以吡唑酮类、水杨酸类 较常见。
3.镇静、安眠类药及抗精神病类药,如苯 巴比妥钠、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
4.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 5.磺胺类,多见于长效磺胺。 6.中药,如板蓝根和丹参等。
(2)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局部用药:若出现糜 烂、渗出或伴继发感染迹象时,应按医嘱 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编辑版ppt
17
3.心理护理
关心和同情病人,注意他们的心理反
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谈话 与交流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 诉病人形象的变化是暂时的,鼓励病人树 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光感作用
当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类、 酚塞嗪类、氯丙嗪、口服避孕药或中药补 骨脂等进人人体后,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 可引起药疹,其发病原理可分为光变态反 应和光毒反应。
编辑版ppt
47
【临床表现】
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原因不明的 红斑、丘疹、风团或全身瘙痒等症状,应 考虑药疹可能。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6
接触性皮炎
编辑版ppt
7
接触性皮炎
编辑版ppt
8
【辅助检查】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可靠而简单 的方法。
编辑版ppt
9
[处理原则] 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积极对症处理。
1.局部治疗 皮损早期用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糊
剂或霜剂,有糜烂者应用3%硼酸溶液湿敷, 若有大疱者需抽除疱液后再作湿敷。
2.全身治疗 根据病情可选用抗组胺药,严重者可
编辑版ppt
20
第二节 湿 疹
湿疹 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皮肤 病,可累及表皮及真皮浅层。
编辑版ppt
21
[病因]
比较复杂、不易查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内因 个体的过敏体质为主要因素,神经精神 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内分泌及 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肠道寄生虫、慢 性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慢性胆囊炎)也可使湿 疹加重。
或不食辛辣食品及海鲜。
3. 选用柔软、宽松的棉质内衣。 4. 用药期间,应耐心坚持,按时用药,直至
痊愈。
编辑版ppt
42
第三节 药 疹
药疹: 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不同途
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 反应。轻者仅表现为皮肤的局部症状,重 者可累及人体各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编辑版ppt
2)是否接触过某些植物性物质如生漆、荨麻、无 花果、银杏或芒果等。
编辑版ppt
11
3)是否接触过某些化学物品如香水、染发剂、 清凉油、红汞、磺胺粉、农药、橡胶或 塑 料等。
(3)治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就诊过,用过何 药或做过何处理,效果如何。
(4)既往史:有无过敏史和类似发作史。
(5)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病患与变态反应 性疾病。
(2)皮损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与用药量无一定 相关性。
(3)皮损的形态多样,一个人对一种药物在不同时 期可发生不同或相同的药疹。
(4)当机体被某一药物致敏后,可引起交叉致敏或 多元致敏。
(5)抗过敏药物(如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编辑版ppt
46
2.毒性作用
药物用量过大、持续用药时间过久或 因肝肾功能障碍可致药物蓄积、产生毒性 作用,如碘化物、溴化物等引起的痤疮。
在外用药中加入抗生素后局部使用。
编辑版ppt
40
[护理评价] 1.病人焦虑程度是否减轻,情绪是否稳定。 2.瘙痒是否减轻或消失,睡眠是否得到改
善。
3.皮损是否缓解或消退,有无继发感染。
编辑版ppt
41
[健康教育] 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 饮食应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
编辑版ppt
34
[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一般情况:病人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 个人嗜好。 (2)湿疹的病因和诱因 1)有无与遗传因素相关的过敏体质,有无相同的 反复发病史。 2)有无影响神经、精神的因素,如精神紧张、忧 郁、失眠及过度疲劳等。 3)是否接触过致变态反应的食物(如鱼、虾、蛋、 奶制品),吸人物(如花粉、尘螨、羊毛和羽毛等), 化学物品(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等过敏 源。
自觉症状有瘙痒、灼热感或胀痛感。少数严 重病人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恶心及呕 吐等。该病有自限性,去除病因并经适当处理后 1~2周痊愈。但如再次接触过敏原可再发。若反 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
编辑版ppt
3
接触性皮炎
编辑版ppt
4
接触性皮炎
编辑版ppt
5
接触性皮炎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38
2.减轻瘙痒不适 (1)消除刺激因素。 (2)告知病人在瘙痒时,避免用热水烫洗、碱 性肥皂洗涤及过度搔抓。
(3)根据皮损性质局部应用止痒的药水、乳剂、 油膏等处理,使病人的瘙痒不适减低到最 低程度。
(4)按医嘱给予抗组胺药和镇静剂,促进睡眠。
编辑版ppt
39
3.预防继发性感染 (1)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2)加强对皮损部位的护理,对有糜烂、渗 出者,为防止和控制感染,可根据医嘱
编辑版ppt
18
[护理评价] 1·瘙痒是否减轻或消失,能否正确、及时地 用药。
2.继发感染是否得到预防。 3.病人是否了解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编辑版ppt
19
[健康教育] 1.积极寻找致病因素,避免接触已知的致 病因素。
2.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及酒 等。
3.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 4.穿质地柔软的棉质衣物。 5.正确和持续用药。
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皮损边缘清楚。病 程约3~6个月。
编辑版ppt
26
编辑版ppt
27
亚急性湿疹
编辑版ppt
28
3.慢性湿疹 由急性湿疹和亚急性湿疹迁延而 来,皮损局限、对称、境界清 楚,呈暗红色,浸润肥厚 ,表面 粗糙呈苔藓化。病程可达数月数 年。
编辑版ppt
29
编辑版ppt
30
慢性湿疹
编辑版ppt
31
【辅助检查】
可做斑贴试验或真菌检查排除接触性皮 炎或真菌感染。
编辑版ppt
32
【处理原则】 努力寻找发病原因,去除致敏因素,避免过度搔抓
和其他有害因素的刺激。通过外用和内用药物治疗,达 到抗炎、止痒的目的。
1.局部治疗
①急性期仅有红肿、丘疹水疱者,用 炉甘石洗剂。有红肿渗液者,用3% 硼酸溶液冷湿敷,渗液减少后换用氧 化锌油和皮质类固醇激素霜。
(6)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病患与变态反应 性疾病。
编辑版ppt
36
2.身体状况
(1)皮肤情况:皮损的部位,如是否好发于四肢屈 侧、手部、面部、外阴及乳房等处,是否对称分 布,有无红斑、丘疹、水疱,糜烂和渗出。有无 苔藓样变。是否有剧烈瘙痒。
(2)全身情况:有无因继发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编辑版ppt
2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在接触致敏原后,经过一定潜伏期,在接触 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皮损,轻者为红斑、丘疹和 丘疱疹,重者局部红肿明显并有水疱、大疱、糜 烂和渗出,皮损仅局限于被接触部位,其大小、 形态与接触物相一致,但亦可因搔抓或其他原因 将接触物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发病,甚至可泛发 至全身。
编辑版ppt
44
[发病机制] 药疹的发病机制一般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
反应两大类,其中主要是变态反应。
编辑版ppt
45
1.变态反应 大多数药疹的发生由变态反应引起, 包括IgE依赖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及迟 发型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所致药疹的特点有:
(1)潜伏期,一般首次用药后4~20天,再用该药则 在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病。
编辑睡眠型态紊乱 与皮肤瘙痒不适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皮损和搔抓有关。 3.自我形象紊乱 与暴露部位的皮损有关。
编辑版ppt
14
[护理目标] 1.瘙痒不适减轻,睡眠得以改善。 2.病人未发生感染。 3.能用语言表示对外表的接受。
编辑版ppt
15
[护理措施]
编辑版ppt
35
4)有无慢性病灶感染、代谢和内分泌紊乱、 末梢循环障碍如下肢静脉曲张等其他相关 因素。
(3)皮疹发生的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疼痛、 瘙痒、烧灼感。
(4)治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就诊过,用过何 药或做过何处理,效果如何。
(5)既往史:有无过敏史和类似发作,发病前 有无精神紧张与失眠、内分泌疾病、肠道 寄生虫、慢性扁桃体炎等病史。
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
编辑版ppt
10
[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一般情况:病人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
个人嗜好,与皮损发生的关系。如女性皮疹的发 生常与接触化妆品有关,皮损多位于脸部;化工 厂的工人多因接触染料或塑料等而致病,皮损多 位于暴露部位如手、头面和颈部。
(2)有无接触明确或可疑的刺激物或过敏物史: 1)是否接触过动物的皮毛(包括羽绒制品)或被昆虫 刺伤。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原发性刺激物 是指具有强烈刺激性(如强酸、 强碱)或毒性的物质,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病; 某些物质(如肥皂水、去污剂)虽然刺激性较小, 但如果人体皮肤长期、反复暴露在该类物质中, 在接触部位也可发生皮炎。 2.接触性致敏物 通常为低分子的化学物质(如染 料、生漆、塑料、汞或外用药),多数人接触后不 发病,只有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该类物质后, 经过一段潜伏期,接触性致敏物由半抗原演变为 全抗原时使机体致敏,此时,若再次接触同一种 致敏物,接触部位经12h- 48小时即发生变态反应 性皮炎(多属于Ⅳ型变态反应)。
②亚急性期选用皮质类固醇乳剂、糊 剂;
③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或涂膜剂。
编辑版ppt
33
2.全身治疗
可选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 嗪),影响睡眠时可加用镇静安定药(如地 西泮、异丙嗪),亦可用非特异性脱敏疗法 (10%葡萄糖酸钙10ml加维生素C1g静脉注 射,每日1次,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一 般不主张使用皮质类固醇,只有经多种疗 法疗效仍不佳的急性泛发性湿疹病人,可 短期服用。
皮疹为多形性改变,在红斑的基础上 有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集簇 成片状皮损边缘不清楚,水疱破后出现糜 烂
渗出明显,干燥后形成痂屑。
病程一般约1~2个月;若未痊愈则进人 亚急期。
编辑版ppt
23
急性湿疹
编辑版ppt
24
急性湿疹
编辑版ppt
25
2.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期演变而来,表现为 红斑、丘疹、水疱,局部呈暗红色,可有
编辑版ppt
12
2.身体状况
(1)皮肤:接触部位的皮肤有无红斑、丘疹、 水疱、大疱、坏死或溃疡,皮损范围大小 与接触物的关系,局部有无瘙痒或烧灼感。
(2)全身:有无发热、畏寒、恶心及呕吐。
(3)辅助检查:斑贴试验是否找到接触性致 敏物。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病人对暴露部位皮 损及对外表影响的心理承受程度,对疾病 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3)辅助检查:斑贴试验或真菌检查是否呈阴性。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病人是否由于皮损的反复 发作、长期不愈以及剧烈的瘙痒而感到忧郁和焦 虑,对治疗失去信心,其程度。
编辑版ppt
37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病变的长期存在使得病人情绪低落,而
忧郁的情绪又加重病情,所以护士应热情 关心病人,主动与其交流和心理沟通,让 病人了解湿疹的病因和防治方法,消除其 精神紧张,能正确对待疾病,树立起治愈 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减轻瘙痒不适 (1)局部降温,如减少被盖与衣物,或局部使用
冷湿敷,以降低神经对痒的敏感性。 (2)安排一些分散病人对痒的注意力的活动。 (3)根据医嘱给病人局部使用止痒剂或全身应用
抗组胺药、镇静剂或 静脉注射l0%葡萄糖酸钙溶 液等药物,以减轻瘙痒。
编辑版ppt
16
2.加强对皮损部位的护理
(1)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剪短病人指甲, 嘱其勿搔抓、烫洗及其他刺激皮肤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