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7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称为( )。
(分数:2.00)
A.逆行性遗忘√
B.顺行性遗忘
C.不完全遗忘
D.临时l生遗忘
解析:解析:顺行性遗忘: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近期事件记忆差,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而远期记忆尚保存。
逆行性遗忘: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过去的信息丢失,但能形成新的记忆。
不完全遗忘是能再认,不能回忆。
临时性遗忘是指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
3.记忆过程包括下列基本环节( )。
(分数:2.00)
A.保持和遗忘
B.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解析:解析:记忆包括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再现。
再现的方式又分为再认和回忆。
4.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 )。
(分数:2.00)
A.形象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景记忆
D.动作记忆√
解析:解析:梁宁建《心理学导论》:动作记忆与其他记忆类型相比,其信息的保持和提取一般比较容易,也不容易遗忘。
动作记忆一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久。
5.学习某种动作,掌握动作要领的记忆是( )。
(分数:2.00)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解析:解析:学习某种动作,掌握动作要领的记忆是陈述性记忆,而经过练习把知识变成运动技能的记忆是程序性记忆。
6.记忆的SPI理论试图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统一到一个更综合的框架中,它是由( )提出来的。
(分数:2.00)
A.拉什利
B.布洛卡
C.图尔文√
D.艾克尔斯
解析:解析:图尔文1995年提出记忆的SPI理论。
该理论试图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统一到一个更综合的框架中。
7.斯们林用局部报告法证明了( )的存在。
(分数:2.00)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内隐记忆
解析:解析:斯伯林用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这个是心理学常识。
8.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分数:2.00)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生成技术
解析:解析:只是为了拨号,信息并不需要进入长时记忆,最好的策略是复述。
9.记忆系统中,储存容量最大的是( )。
(分数:2.00)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长时记忆和瞬时记忆
解析:解析: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10.艾宾浩斯探明的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 )。
(分数:2.00)
A.多样化复习
B.及时复习√
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D.过度复习
解析:解析: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是先快后慢。
为了防止在最初阶段的快速遗忘,我们需要进行及时复习。
11.主持者在会议结束时,通常会将会议中提到的重要精神或事件再次重申,此时运用的心理学原理是( )。
(分数:2.00)
A.首因效应
B.启动效应
C.词优效应
D.近因效应√
解析:解析:抓住题干中“会议结束时”这个关键词,便可很快得出答案。
12.让被试学习一些单词,并在学习后要求他们进行回忆,回忆时可以不按照原来的先后顺序。
结果,在回忆的正确率上,( )遗忘得最少。
(分数:2.00)
A.最先呈现的词
B.中间呈现的词
C.最后呈现的词√
D.以上三者都一样
解析:解析:记住系列位置曲线就知道,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
13.关于遗忘的原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其中考虑到个体的需要、欲望、动机、情绪在记忆中的作用的观点是( )。
(分数:2.00)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解析:解析: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动机或情绪的压抑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尽管这种观点没被实验所证实,但仍值得重视。
1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主要原因是( )。
(分数:2.00)
A.信息相互干扰
B.痕迹消退
C.无适当提取线索√
D.压抑
解析: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提取或再认的主要原因是无适当提取线索。
15.如果狗已经对铃声建立了条件作用,再把铃声和灯光一起配对呈现,经过几次试验后单独出现灯光,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在巴甫洛夫的学说中这是( )。
(分数:2.00)
A.操作条件反射
B.二级条件作用√
C.三级条件作用
D.探究反射
解析:解析:在巴甫洛夫的学说中,一种条件作用巩固后,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作用。
本题就是通过刺激替代建立了二级条件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还可以形成第三级条件作用。
在人身上则可建立多级的条件作用。
探究反射是人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
16.巴甫洛夫认为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建立在(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分数:2.00)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反射的需要
D.探究反射√
解析:解析:好奇心是一种持久的、根深蒂固的个体特质,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好奇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反射,巴甫洛夫称之为“探究反射”(朝向反射)。
当新奇刺激出现时,会引起人们注意,使人进一一步接近、了解事物,尝试解决“这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
学生的求知欲来源于对知识的好奇,来源于认知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也来源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知识魅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
能够激发和唤起创造的好奇心,不愿意把什么事物都当成既定事实而不加批判地接受,而是强烈要求得到解释。
“培养好奇心和兴趣是建立富有创造性生活的第一步”。
17.学生不能正确回答英语问题而产生了对英语老师以及对英语课的恐惧。
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哪个心理学原理解释?( )
(分数:2.00)
A.条件作用的泛化
B.经典条件作用√
C.操作性条件作用
D.无条件反射
解析:解析:在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而学到的。
学生们不喜欢外语,因为他们将外语与要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这样不愉快的经验联系了起来。
在课堂上被提问难题(CS)引起了焦虑(UR),学生形成了对外语恐惧的条件作用。
可能泛化到他们对英语老师或是其他课程甚至学校机构的恐惧,如若此题换为多选,还需要选择条件作用的泛化。
无条件反射亦称非条件反射,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或在出生后发挥作用,或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
18.根据斯金纳强化程式分类,以下属于定比强化的是( )。
(分数:2.00)
A.按时发工资
B.随堂测验
C.计件工资√
D.老虎机
解析:解析:选项A为定时强化,选项B为变时强化,选项C为定比强化,选项D为变比强化。
19.许多大型网络游戏的盛行实质上是灵活运用了( )原理。
(分数:2.00)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经典性条件反射
C.榜样学习
D.认知符号理论
解析:解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和及时强化等原则。
想一想,游戏中打完一个怪就会有奖励,不定时有宝箱,打完若干个怪会有大BOSS,打完有重大奖励,是不是强化?
20.在以下描述中,属于扇贝效应的是( )。
(分数:2.00)
A.吃完青菜,才可以吃火腿
B.学生在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突击看书√
C.学生上课调皮捣蛋,老师不给予理睬
D.在家里做家务,家长给予表扬
解析:解析:选项A体现了普雷马克原理,又叫祖母原则,为高频行为替代低频行为(一定要是行为)。
选项B为扇贝效应,定时强化无法维持新的行为,学校定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就会让学生们临时抱佛脚,产生扇贝效应。
在固定时隔强化程式中,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扇贝效应。
解决办法为定期测验改为突击测验,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一直处于备考状态。
选项C为无强化的消退行为。
选项D为正强化的实例。
详见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1.当表扬与事物多次结合作用在某个个体身上,结果表扬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这是( )。
(分数:2.00)
A.动力定型
B.二级条件作用√
C.第一信号系统
D.观察学习
解析:解析: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就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反复结合,可以形成新的条件作用,这一过程是高级条件作用,例如在一级条件作用基础上建立二级条件作用。
题目中的“事物”通常指代币、奖金之类的奖励,已经是条件刺激;多次与表扬联系在一起,形成二级条件作用。
这题比较容易排除选项A、D;第一信号系统是物理性刺激,所以选项C也不对。
22.小孩哭闹时,家长给予糖果,小孩就停止哭闹。
重复几次之后,一旦小孩哭闹,家长就给予糖果。
这个事例中,家长给予糖果的行为得到了( )。
(分数:2.00)
A.正强化
B.负强化√
C.一类惩罚
D.二类惩罚
解析:解析:家长的行为是被负强化了。
孩子的哭闹,对家长来说是不愉快的刺激。
现在孩子不哭了,不愉快的刺激就消除了,家长给糖的行为今后就会增强。
所以说,家长的行为是被负强化了。
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家长的行为,不是问孩子的行为。
23.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与之对应的学习律为( )。
(分数:2.00)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动机律
解析:解析: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进行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准备律就是在行为出现前是否有动机。
练
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导致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24.在观看世界杯的比赛中,小明记住他从球场情境中了解的足球阵法,根据班杜拉的保持过程观点,小明使用的两种表征系统为( )。
(分数:2.00)
A.表象和言语√
B.思维和想象
C.知觉和记忆
D.感觉和能力
解析:解析:班杜拉认为,在保持过程中,学习者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
个体存储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4.00)
25.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6.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有( )。
(分数:2.00)
A.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B.加工深度√
C.组块
D.主观组织
解析:解析: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有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和加工深度。
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包括个体觉醒状态、组块和加工深度。
主观组织是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之一。
27.回忆是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一种基本方式,它以联想为基础,联想有以下哪几个规律?( )
(分数:2.00)
A.接近律√
B.相似律√
C.对比律√
D.因果律√
解析:解析:接近律是指时间、空间相近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
例如,提起元旦会想到春节。
相似律是指外形或性质相似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
例如,提起春天会想到万物复苏,百花盛开。
对比律是指事物间相反的特征容易引起联想。
如由白想到黑。
因果律是指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容易形成联想。
例如,看到乌云密布,就会想到下雨。
28.记忆的脑学说主要包括( )。
(分数:2.00)
A.整合论√
B.定位论√
C.记忆的SPI理论√
D.机能模块说
解析:解析:记忆的脑学说主要包括整合论、定位论和记忆的SPI理论。
机能模块说是脑功能的学说之一。
注意区别记忆!
29.以下属于记忆的基本过程的是( )。
(分数:2.00)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解析:解析:记忆是一个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同忆或再认。
30.以下关于感觉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以物理特性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为主√
B.储存时间大约为1分钟
C.储存量较大√
D.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解析:解析:感觉记忆是: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
它以物理特性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为主,储存量较大。
储存时间很短,远不到一分钟,所以B不能选。
短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1分钟,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31.巴德利和希奇提出的“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中,包括( )。
(分数:2.00)
A.中枢执行系统√
B.视空图像处理器√
C.语音环√
D.表象处理器√
解析:解析:巴德利和希奇提出的工作记忆理论模型包括四个部分:注意控制系统一中枢执行系统(核心),以及为其服务的两个子系统“负责视觉材料暂时存贮和处理的视空初步加工系统”(视空图像处理器),“用来整合视觉、空间和言语信息的一个成分,与长时记忆相连”的情境缓冲器(表象处理器)和“负责口语材料暂时存贮和处理的语音回路”(语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