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纺纱业近期开发新型纱线与提升纱线品质档次情况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纺纱业近期开发新型纱线与提升纱线品质档次情况探析
作者:泮志连姜云水程四新章友鹤
来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04期
摘要:分析了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新形势及人们对纺织产品的新需求,提出了开发新型纱线及提升纱线品质的必要性。

并对近期国内纺纱业开发的6大类新型纱线及拓展应用领域的情况作了初步分析,指出:纱线生产是纺织产业链的首道工序,开发好新型纱线并提升其品质档次,是提高我国纺织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我国纺织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纺纱企业;新型纱线开发;品质档次提升
中图分类号:TS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0)06-0001-08
1 开发新型纱线,提升纱线品质档次,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求
纱线生产是纺织产业链首道工序,其使用原料、生产品种、采用的工艺装备等均对纺织品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长期以来在纺织生产中都十分重视纱线品种开发与产品质量提高。

长期以来,纱线生产是以棉花为主要原料,如传统针织产品的“三衫(汗衫、棉毛衫、绒衫)”及机织产品的“三布(劳动布、卡其布、大鹏平布)”,都是用棉花纺纱加工而成的(注:大鹏布系用20S€?0S纯棉纱与60€?0经纬密度制成),故棉花在较长时间里对满足人们穿衣遮体、御寒保暖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国内纺织品品种的快速增长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穿着提出了多种需求,譬如美观大方、穿着舒适得体、健康卫生等,故用单一棉花原料制成的纺织品已难以达到人们对穿着服饰的多种需求,必须采用多种不同性能的原料混纺纱来取长补短,使多种原料的优良性能在纺织品中充分体现出来。

此外,为了满足人们对穿着纺织品轻薄化、功能化、多样化及质量优质化的需求,对当前生产纱线的品质与档次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纱线品种要向高支与特高支纱发展,要广泛采用精梳工艺及紧密纺与赛络紧密纺等先进技术提升纱线的品质与档次;常规纯棉纱线品种已不适应当前纺织品向细、薄、轻及多品种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面对诸多挑战,国内纺纱业必须积极采用先进纺纱技术与各种新型纺纱原料来开发各类新型纱线,同时提升纱线的品质与档次,以适应形势变化与发展的需求。

2 开发新型纱线,提升纱线品质档次,必须采用先进的纺纱技术与装备,开发新型纤维原料
2.1 采用先进的纺纱技术与装备,是开发新型纱线、提升品质档次的重要前提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要开发新型纱线、提升纱线品质档次,采用先进的纺织装备与工艺技术是前提。

“设备是基础,工艺是核心”,这是几十年来的经验总结。

据我们初步了解,目前采用纺纱新技术主要有4个方面。

2.1.1 采用在线质量监控技术
在开清棉工序采用异纤(三丝)监控与拣出技术,是确保纱线和布面无异纤,达到包染色、包漂白的重要措施;采用细纱单锭质量控制技术,是指细纱断头后在2秒钟内即停止供应,这样既可消除因“三绕”现象产生的纱疵,又可减少胶辊(圈)机物料损伤与回花产生;在络筒工序采用电子清纱器监控,可以更科学地切除纱疵,使出厂纱线达到无疵化的要求,有利于后加工效率提高,质量提升。

2.1.2 采用自调匀整技术
在清梳联设备上采用自调匀整控制技术,可使开清棉机组上输送的棉流量稳定均匀,在梳棉机上可使喂棉量与输出条子的重量差异减少;在并条机上采用自调匀整技术,能在多1根条子或少1根条子的情况下自动调整输出条子的重量差异。

并条工序后无条子并合机会,故控制好末道并条的重量差异就可使成纱百米重量差异(即长片段纱线)达到最佳状态,使制成织物表面平整、均匀、清晰,可彻底消除染色后横档疵点。

2.1.3 采用先进的梳理工艺技术
梳理有“纺纱心芷”之称。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要纺出高品质纱线,选好梳理设备及优化梳理工艺是关键。

在梳理工序既要选好针布等梳理元件,又要根据不同生产品种优化梳理工艺,达到既能使纤维充分梳理后呈单纤维状态,又减少纤维损伤的目的。

精梳机也是梳理纤维的关键设备,通过精梳机对纤维的精细化梳理,既可排除大部分短绒,又可减少棉结,有利于纱线强力提高,毛羽减少,纱线光洁。

2.1.4 细纱采用緊密纺和紧密赛络纺技术
细纱是纺纱的关键设备,要纺出高质量的新型纱线,必须有效控制纤维在牵伸区的运动,加强纤维集束,消除浮游纤维,而采用紧密纺与赛络紧密纺技术,由于增加了聚束区,消除了加捻三角区,使纤维得到有效的集聚与加捻,使生产的纱线强力显著提高、毛羽大幅度减少、纱条光洁均匀,达到高品质的要求。

2.2 采用多种新型纤维是扩大纱线品种、提升纱线品质档次的重要保障
2.2.1 化纤
化纤是目前国内纺纱的重要原料,其使用量已超过棉花。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化纤工业在品种开发与质量提高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目前取代棉花的涤纶短纤与粘胶短纤2个品种,其性能有很大变化。

涤纶纤维通过物理与化学改性相结合,已开发出多款超仿棉新品种,如仪征化纤公司生产的“仪纶”就是一款新型聚酯纤维,其在许多性能上“仿棉”,有些性能已超过棉纤维。

又如粘胶纤维也是目前在纺纱中用途较广的一款纤维素纤维,通过技术创新与纺丝工艺改进,也开发出具有多种功能与用途的新品种。

赛得利粘纤公司开发的“优可丝”就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粘纤新品种,其特点是纤维的干湿强度明显提高,干态强度达2.7CN/tex,湿态强度也明显改善,克服原粘纤强度低,尤其是湿态时纤维发硬、强度更低、不耐穿的弊端。

近期赛得利公司又根据不同用途的需求,开发出4种不同类型的粘胶纤维新品种,尤其是为适应生产特细号粘纤纱,专门开发了0.8旦~1.0旦(0.88dtex~1.11dtex)超细旦粘胶纤维,可使纺纱支数最高达80英支。

此外,国产天丝、莫代尔、天竹、竹代尔等新型纤维素纤维也相继开发成功投入批量生产,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与此同时,国内化纤制造企业还开发了许多功能性纤维,如竹炭纤维、咖啡碳纤维、生物质雅赛尔纤维、牛奶蛋白纤维、珍珠纤维,及阻燃纤维,抗静电、抗辐射纤维,抗菌消臭、亲肤养颜、吸湿排汗、保暖等新型化学纤维,而且均已批量生产,在纺纱领域广泛应用,为开发各种新型纱线提供了原料保障。

新型化纤开发向细旦和超细旦发展是一个新动向,目前1.11dtex~1.33dtex的细旦纤维已很普遍,0.88dtex (0.8旦)的超细旦纤维也在细号纱与超细号纱生产中应用,能适应轻薄型面料开发的需求。

2.2.2 天然纤维
天然纤维中的麻、丝、毛等纤维近年来也在纺纱中扩大应用,使新型纱线生产品种进一步增加。

麻类纤维在纺纱中应用最多的为亚麻和汉麻纤维(又称无毒大麻)及部分苎麻;蚕丝纤维在纺纱中应用的有紬丝及绢丝等;毛类纤维主要有羊毛、羊绒、牦牛绒、兔绒及驼绒等。

这些动植物天然纤维在新型纱线开发应用过程中,既充分显示出各自优良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纱线品种档次和附加值,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弥补了国内棉花资源紧缺的短板。

3 国内纺纱业近期开发新型纱线与提升纱线品质档次的新动向
3.1 纯棉及其混纺纱线正在向“高、精、优”方向发展
纯棉及其混纺纱线在较长时期里一直占据纱线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棉花使用量占纱线原料使用量的70%左右。

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内纱线产能的快速发展,而國内棉花生产量受“粮棉争田”的影响,一直未能快速增加,故使各类化纤及天然纤维中的麻、蚕丝、毛类纤维在纱线中使用量不断扩大。

据最近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纱线中棉花使用量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而用各类化纤生产纱线的比例已超过了棉花。

此外,从近几年国内举办的纱线展中发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外生产纯棉纱线的企业,在展会上展出的纯棉纱线品种也越来越多,它们以低于国内纱线的价格在市场上竟销,这对我国生产纯棉及混纺纱线企业造成一定冲击。

如何把国内有限的棉花资源利用好,避开与国外企业同质化竞争,已成为国内纯棉纱线生产企业关注的焦点。

据初步了解,目前国内生产纯棉及混纺纱线的新疆、河南、山东、江苏等重点
地区的纺纱企业,依托企业技术装备及技术管理的优势,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以开发“高、精、优”的纯棉及混纺纱线作为生产的指导方针,已取得显著成效。

高:就是提高纺纱支数,压缩中粗支纯棉纱的生产量。

从目前多数纺纱企业实际生产分析:9.7~5.9tex(即60S~100S)的纯棉纱线已成为普遍生产的常规纱,而4.0~2.95tex(即150S~200S)超特细号的纯棉及其混纺纱也已在不少企业中批量生产。

如无锡一棉在近几届国内纱线展中展出的特细号纯棉纱线中生产号数最粗的是11.8tex(50S),最细号数为1.97tex (300S),用于作高品质色织布及高档针织丝光面料用纱。

该公司生产的棉涤混纺纱最粗为13.1tex(45S),最细为4.95tex(120S),该纱也可用于高品质色织布及衬衣面料用纱。

又如新疆溢达纺织公司依托当地产长绒棉及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也把开发特细号与超特细号纯棉精梳纱线作为企业的主导产品,先后批量生产CJ1.79~CJ3.47tex(330S~120S)纱线,用作公司后道的针织与机织用纱,近期还用水溶性维纶伴纺技术,生产出0.84tex(700S)超特细号纱的纯棉精品纱,属国内首创。

精:就是采用精梳工艺来生产纯棉及混纺细号纱及特细号纱。

从目前国内生产9.7tex (60S以上)以下纯棉纱线企业看,为了提升纱线品质档次,都普遍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高效能精梳机来生产。

由于通过精梳工艺能有效清除原料中80%左右短绒及30%~40%棉结,能使纱线强力提高、条干CV值降低、毛羽减少、成纱光洁度提高,为生产高档针织与机织物提供优质纱线。

故生产纯棉的细号与特细号纱线时采用精梳工艺也是业内的共识,促进了纯棉精梳纱的生产量快速增加。

如安徽华茂纺织公司在80万锭环锭纺生产中,精梳纱的生产比重占75%,为企业创造了40多年的盈利记录。

优:就是生产的纯棉及混纺纱线质量达到国际优等标准,即达到瑞士乌斯特公报的5%的最优水平。

从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看,要生产出品质优良的纯棉及混纺纱线,除了要选好原料外,重点是在优化纺纱工艺上采取相应措施。

如采用清梳联技术、并条自调匀整技术、细纱的赛络纺与紧密赛络纺等先进技术等,既可使成纱强力显著提高,克服特细号纱强力较低的弊端,又可使纱线条干改善,毛羽显著减少,纱条光泽有丝绸感,能适应生产高档针织用纱与轻薄衬衣面料用纱的需求。

由于近几年国内生产纯棉及混纺纱线企业普遍采用了“高、精、优”的生产策略,既规避了与国外生产的纯棉纱线同质化竞争,又显著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如无锡一棉、安徽华茂生产的细特号与超细特号纯棉及混纺纱线,出口至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市场销售时被称为“中国纱线高品质的品牌代表”,被日本客户誉为是“中国纱线质量的榜样”。

3.2 色纺纱线向多元化、多品种、高档次方向发展
色纺纱是我国纺纱企业生产的一种特色纱线,已有30多年生产历史。

它采用先将纤维染色后纺纱工艺,使生产的纱线色泽靓艳、色彩丰富,并具有朦胧的立体效果,用色纺纱制成的纺织品具有色彩多样、新颖时尚的时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故穿着的人越来越多。

据相关权
威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已有2000多万环锭纺纱锭在生产各类色纺纱线,由于生产色纺纱的产品附加值高于同规格的本色纱,能为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故近几年来生产企业增加较快,已出现常规色纺纱线(麻灰纱及化纤色纺纱)生产过剩相互竞争的态势。

面对色纺纱出现的新情况,国内色纺纱的重点企业,如浙江百隆东方、华孚色纺、山东如意集团、江苏金兰等国内重点色纺企业都在加快色纺纱的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从3个方面着力研发出多纤混纺、多色彩及高档次等色纺纱线。

3.2.1 采用多纤原料组合与色彩纤维互配生产色纺纱,改变原来原料单一(棉花)色彩少的格局
采用多纤混纺,可使各种纤维特性充分在纱线中体现。

如涤纶纤维的高强力、腈纶纤维的染色靓艳度、锦纶纤维的回弹性等,可以弥补棉纤维为主色纺纱强力偏低、回弹性较差等缺陷,改善其服用性能。

同时前述色纺纱生产是先将纤维染成各种颜色,然后将各种纤维通过调色与配色纺成纱,使色纺纱呈现出多色彩的风格,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故目前国内许多色纺纱生产企业均采用多种纤维组合与多种色彩纤维互配来纺纱,已成为色纺纱生产的主体,取代了原用单一棉纤维生产的“麻灰”色纺纱。

2.2.2 天然纤维
天然纤维中的麻、丝、毛等纤维近年来也在纺纱中扩大应用,使新型纱线生产品种进一步增加。

麻类纤维在纺纱中应用最多的为亚麻和汉麻纤维(又称无毒大麻)及部分苎麻;蚕丝纤维在纺纱中应用的有紬丝及绢丝等;毛类纤维主要有羊毛、羊绒、牦牛绒、兔绒及驼绒等。

这些动植物天然纤维在新型纱线开发应用过程中,既充分显示出各自优良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纱线品种档次和附加值,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弥补了国内棉花资源紧缺的短板。

3 国内纺纱业近期开发新型纱线与提升纱线品质档次的新动向
3.1 纯棉及其混纺纱线正在向“高、精、优”方向发展
纯棉及其混纺纱线在较长时期里一直占据纱线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棉花使用量占纱线原料使用量的70%左右。

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内纱线产能的快速发展,而国内棉花生产量受“粮棉争田”的影响,一直未能快速增加,故使各类化纤及天然纤维中的麻、蚕丝、毛类纤维在纱线中使用量不断扩大。

据最近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纱线中棉花使用量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而用各类化纤生产纱线的比例已超过了棉花。

此外,从近几年国内举办的纱线展中发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外生产纯棉纱线的企业,在展会上展出的纯棉纱线品种也越来越多,它们以低于国内纱线的价格在市场上竟销,这对我国生产纯棉及混纺纱线企业造成一定冲击。

如何把国内有限的棉花资源利用好,避开与国外企业同质化竞争,已成为国内纯棉纱线生产企业关注的焦点。

据初步了解,目前国内生产纯棉及混纺纱线的新疆、河南、山东、江苏等重点
地区的纺纱企业,依托企业技术装备及技术管理的优势,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以开发“高、精、优”的纯棉及混纺纱线作为生产的指导方针,已取得显著成效。

高:就是提高纺纱支数,压缩中粗支纯棉纱的生产量。

从目前多数纺纱企业实际生产分析:9.7~5.9tex(即60S~100S)的纯棉纱线已成为普遍生产的常规纱,而4.0~2.95tex(即150S~200S)超特细号的纯棉及其混纺纱也已在不少企业中批量生产。

如无锡一棉在近几届国内纱线展中展出的特细号纯棉纱线中生产号数最粗的是11.8tex(50S),最细号数为1.97tex (300S),用于作高品质色织布及高档针织丝光面料用纱。

该公司生产的棉涤混纺纱最粗为13.1tex(45S),最细为4.95tex(120S),该纱也可用于高品质色织布及衬衣面料用纱。

又如新疆溢达纺织公司依托当地产长绒棉及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也把开发特细号与超特细号纯棉精梳纱线作为企业的主导产品,先后批量生产CJ1.79~CJ3.47tex(330S~120S)纱线,用作公司后道的针织与机织用纱,近期还用水溶性维纶伴纺技术,生产出0.84tex(700S)超特細号纱的纯棉精品纱,属国内首创。

精:就是采用精梳工艺来生产纯棉及混纺细号纱及特细号纱。

从目前国内生产9.7tex (60S以上)以下纯棉纱线企业看,为了提升纱线品质档次,都普遍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高效能精梳机来生产。

由于通过精梳工艺能有效清除原料中80%左右短绒及30%~40%棉结,能使纱线强力提高、条干CV值降低、毛羽减少、成纱光洁度提高,为生产高档针织与机织物提供优质纱线。

故生产纯棉的细号与特细号纱线时采用精梳工艺也是业内的共识,促进了纯棉精梳纱的生产量快速增加。

如安徽华茂纺织公司在80万锭环锭纺生产中,精梳纱的生产比重占75%,为企业创造了40多年的盈利记录。

优:就是生产的纯棉及混纺纱线质量达到国际优等标准,即达到瑞士乌斯特公报的5%的最优水平。

从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看,要生产出品质优良的纯棉及混纺纱线,除了要选好原料外,重点是在优化纺纱工艺上采取相应措施。

如采用清梳联技术、并条自调匀整技术、细纱的赛络纺与紧密赛络纺等先进技术等,既可使成纱强力显著提高,克服特细号纱强力较低的弊端,又可使纱线条干改善,毛羽显著减少,纱条光泽有丝绸感,能适应生产高档针织用纱与轻薄衬衣面料用纱的需求。

由于近几年国内生产纯棉及混纺纱线企业普遍采用了“高、精、优”的生产策略,既规避了与国外生产的纯棉纱线同质化竞争,又显著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如无锡一棉、安徽华茂生产的细特号与超细特号纯棉及混纺纱线,出口至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市场销售时被称为“中国纱线高品质的品牌代表”,被日本客户誉为是“中国纱线质量的榜样”。

3.2 色纺纱线向多元化、多品种、高档次方向发展
色纺纱是我国纺纱企业生产的一种特色纱线,已有30多年生产历史。

它采用先将纤维染色后纺纱工艺,使生产的纱线色泽靓艳、色彩丰富,并具有朦胧的立体效果,用色纺纱制成的纺织品具有色彩多样、新颖时尚的时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故穿着的人越来越多。

据相关权
威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已有2000多万环锭纺纱锭在生产各类色纺纱线,由于生产色纺纱的产品附加值高于同规格的本色纱,能为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故近几年来生产企业增加较快,已出现常规色纺纱线(麻灰纱及化纤色纺纱)生产过剩相互竞争的态势。

面对色纺纱出现的新情况,国内色纺纱的重点企业,如浙江百隆东方、华孚色纺、山东如意集团、江苏金兰等国内重点色纺企业都在加快色纺纱的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从3个方面着力研发出多纤混纺、多色彩及高档次等色纺纱线。

3.2.1 采用多纤原料组合与色彩纤维互配生产色纺纱,改变原来原料单一(棉花)色彩少的格局
采用多纤混纺,可使各种纤维特性充分在纱线中体现。

如涤纶纤维的高强力、腈纶纤维的染色靓艳度、锦纶纤维的回弹性等,可以弥补棉纤维为主色纺纱强力偏低、回弹性较差等缺陷,改善其服用性能。

同时前述色纺纱生产是先将纤维染成各种颜色,然后将各种纤维通过调色与配色纺成纱,使色纺纱呈现出多色彩的风格,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故目前国内许多色纺纱生产企业均采用多种纤维组合与多种色彩纤维互配来纺纱,已成为色纺纱生产的主体,取代了原用单一棉纤维生产的“麻灰”色纺纱。

2.2.2 天然纤维
天然纤维中的麻、丝、毛等纤维近年来也在纺纱中扩大应用,使新型纱线生产品种进一步增加。

麻类纤维在纺纱中应用最多的为亚麻和汉麻纤维(又称无毒大麻)及部分苎麻;蚕丝纤维在纺纱中应用的有紬丝及绢丝等;毛类纤维主要有羊毛、羊绒、牦牛绒、兔绒及驼绒等。

这些动植物天然纤维在新型纱线开发应用过程中,既充分显示出各自优良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纱线品种档次和附加值,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弥补了国内棉花资源紧缺的短板。

3 国内纺纱业近期开发新型纱线与提升纱线品质档次的新动向
3.1 纯棉及其混纺纱线正在向“高、精、优”方向发展
纯棉及其混纺纱线在较长时期里一直占据纱线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棉花使用量占纱线原料使用量的70%左右。

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内纱线产能的快速发展,而国内棉花生产量受“粮棉争田”的影响,一直未能快速增加,故使各类化纤及天然纤维中的麻、蚕丝、毛类纤维在纱线中使用量不断扩大。

据最近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纱线中棉花使用量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而用各类化纤生产纱线的比例已超过了棉花。

此外,从近几年国内举办的纱线展中发现,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外生产纯棉纱线的企业,在展会上展出的纯棉纱线品种也越来越多,它们以低于国内纱线的价格在市场上竟销,这对我国生产纯棉及混纺纱线企业造成一定冲击。

如何把国内有限的棉花资源利用好,避开与国外企业同质化竞争,已成为国内纯棉纱线生产企业关注的焦点。

据初步了解,目前国内生产纯棉及混纺纱线的新疆、河南、山东、江苏等重点
地区的纺纱企业,依托企业技术装备及技术管理的优势,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以开发“高、精、优”的纯棉及混纺纱线作为生产的指导方针,已取得显著成效。

高:就是提高纺纱支数,压缩中粗支纯棉纱的生产量。

从目前多数纺纱企业实际生产分析:9.7~5.9tex(即60S~100S)的纯棉纱线已成为普遍生产的常规纱,而4.0~2.95tex(即150S~200S)超特细号的纯棉及其混纺纱也已在不少企业中批量生产。

如无锡一棉在近几届国内纱线展中展出的特细号纯棉纱线中生产号数最粗的是11.8tex(50S),最细号数为1.97tex (300S),用于作高品质色织布及高档针织丝光面料用纱。

该公司生产的棉涤混纺纱最粗为13.1tex(45S),最细为4.95tex(120S),该纱也可用于高品质色织布及衬衣面料用纱。

又如新疆溢达纺织公司依托当地产长绒棉及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也把开发特细号与超特细号纯棉精梳纱线作为企业的主导产品,先后批量生产CJ1.79~CJ3.47tex(330S~120S)纱线,用作公司后道的针织与机织用纱,近期还用水溶性维纶伴纺技术,生产出0.84tex(700S)超特细号纱的纯棉精品纱,属国内首创。

精:就是采用精梳工艺来生产纯棉及混纺细号纱及特细号纱。

从目前国内生产9.7tex (60S以上)以下纯棉纱线企业看,为了提升纱线品质档次,都普遍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高效能精梳机来生产。

由于通过精梳工艺能有效清除原料中80%左右短绒及30%~40%棉结,能使纱线强力提高、条干CV值降低、毛羽减少、成纱光洁度提高,为生产高档针织与机织物提供优质纱线。

故生产纯棉的细号与特细号纱线时采用精梳工艺也是业内的共识,促进了纯棉精梳纱的生产量快速增加。

如安徽华茂纺织公司在80万锭环锭纺生产中,精梳纱的生产比重占75%,为企业创造了40多年的盈利记录。

优:就是生产的纯棉及混纺纱线质量达到国际优等标准,即达到瑞士乌斯特公报的5%的最优水平。

从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看,要生产出品质优良的纯棉及混纺纱线,除了要选好原料外,重点是在优化纺纱工艺上采取相应措施。

如采用清梳联技术、并条自调匀整技术、细纱的赛络纺与紧密赛络纺等先进技术等,既可使成纱强力显著提高,克服特细号纱强力较低的弊端,又可使纱线条干改善,毛羽显著减少,纱条光泽有丝绸感,能适应生产高档针织用纱与轻薄衬衣面料用纱的需求。

由于近几年国内生产纯棉及混纺纱线企业普遍采用了“高、精、优”的生产策略,既规避了与国外生产的纯棉纱线同质化竞争,又显著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如无锡一棉、安徽华茂生产的细特号与超细特号纯棉及混纺纱线,出口至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市场销售时被称为“中国纱线高品质的品牌代表”,被日本客户誉为是“中国纱线质量的榜样”。

3.2 色纺纱线向多元化、多品种、高档次方向发展
色纺纱是我国纺纱企业生产的一种特色纱线,已有30多年生产历史。

它采用先将纤维染色后纺纱工艺,使生产的纱线色泽靓艳、色彩丰富,并具有朦胧的立体效果,用色纺纱制成的纺织品具有色彩多样、新颖时尚的时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故穿着的人越来越多。

据相关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