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性网络教研的实践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区域性网络教研的实践与研究
内容摘要: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教师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数字化教研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是协作体在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协作体构建区域性网络教研平台,实践教研活动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此,协作体确立了《构建区域性网络教研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网络教研活动,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

从中寻找教研新途径,拓展教研渠道,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区域网络教研
一、课题的背景:
1、从网络的本身看,网络带给我们的冲击是巨大的,网络能给予我们太多的信息和资源,网络能使我们的教育资源得到相互共享;网络正在渐渐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和学习。

2、从教研的发展看,网络教研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打破了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并且能建立起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从中寻找出教研的新途径;
3、从学校的布局看,协作体点散、面广,无论从教研组还是协作体层面开展教育、培训、研究都存在着“距离”的制约,迫切需要通过网络这一快捷手段弥补不足。

鉴于上述,协作体自成立日起就开展《构建区域性网络教研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的设计:
(一)、概念界定:
区域性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起一定区域内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达到教研训一体化的过程。

(二)、研究对象:
由我县蓬山、怀慈、岱东、岱中、东沙五所乡镇农村小学组成的教育区域协作体,并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到全县中小学。

(三)、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开发出一整套有利于网络教研的平台;
2、在建立平台的基础上探索网络教研、培训的有效方法与载体;
3、通过网络教研、培训的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主要内容:
1、对适用网络教研、培训的平台的建立的研究;
2、如何有效开展各个层面的网络教研的研究;
3、如何有效开展网络培训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三、课题的实施:
(一)、建立一整套适合区域性网络教研、培训的平台:
1、基本的网络平台与硬件设备:
2、区域性网络教研、培训平台的建立:
(二)、开展有效的区域性网络教研与网络培训,促进教研训一体化:
1、 建立以VOD 点播系统为支撑平台的教师网络培训机制:
网站开设协作体教学活动录象、名师讲座和名优教师录象课、教育理论四个栏目,定期增加录象。

供教师自己“微格反思”和观看名师讲座、教学录象,并开展与六步教学主题周培训活动和六步衔接式教师研训模式。

(a )、探索六步衔接式教师研训模式:
基本模式为:
课堂展示:教研组(或协作体)确定教学内容,并确定教研组成员上课; 互动点评:全体听课教师对该教师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互动点评;
专家引领:每次活动邀请教研员或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组,结合听课互动点评的情况对本节课做专业性点评,重点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课堂展示完善与创新:该教师吸收教师的互动点评与专家组的意见后精心备课后,仍由该教师上同一节内容;
集体互动与反思:听课教师对该教师在解决前一堂课中的不足,与本堂课的亮点作点评与交流,并对两堂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精品展示:由协作体或教研组选派参与活动全过程的、课堂教学水平颇高的教师根据前五步的交流与反思,展示同一节内容。

(b )、开展以网络合作为载体的6步教学主题周培训活动:
由于学校点散、教师培训牵涉面大,协作体采用依托网络为载体进行教学主题周教师培训活动,基本操作步骤为:第一步、分阶段确定一个培训主题(如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倾听、研究性学习、名著诵读等)。

第二步、确定培训负责学校,按计划选择有专长的教师或学校组织本次教学主题的培训,并搜集相关的理论文章。

第三步、全体教师通过“五校协作体网上教学论坛”学习搜集到的相关理论文章。

第四步、教师课堂实践,教师将学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在课堂中实践。

第五步、专家组解惑: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通过论坛平台发布,专家组在网上直接交流、解答。

第六步、活动小结与反思:每位参与教师对本次培训作一小结,并发布到论坛中交流。

2、建立以电子备课系统为支撑平台的教师六步集体备课机制:
(1)、分阶段建立电子备课平台并尝试六步电子备课法:
(a )、使用统一的备课模版:2004年10月至2004年11月,协作体依托浙江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蓬山小学的技术力量,在全县范围内率先使用统一的备课模版进行电子备课,并按计划上传到ftp 内,作为一种备课资源来共享。

(b )、建立电子备课中心:2004年11月,蓬山小学自行设计电子备课中心(网址见附件),协作体采用网上电子备课并尝试六步区域性电子备课方法,同年,高亭中心小学与逸夫小学以课题共同体形式参与其中,使备课资源、教师智慧得到共享。

(c )、尝试以教研大组为单位实行部分学科六步电子备课法。

分配备课内容:首先是各教研大组根据各校教师的年龄结构与专业知识水平分单元(章节)确定主备教师;
主备阶段:由各自主备教师召集辅备教师(同年级教师)对设计意图、
教学策略、教材把握、课件使用等做介绍,辅备教师针对讲解对主备教师的备课作当场修改、调整、反馈;
课前调整:辅备教师在上课前根据各自学情做个体的调整,并在“辅备教师栏”
将修改的建议发布在平台上;
课后反思:辅备教师上课后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并发布;
集体探究:单元结束后或学期结束后,由主备教师召集辅备教师对本单元的情况以及重点课文进行集体探究;
精品教案:主备教师将辅备教师的建议和意见收集,并进行调整,做出新的教案,并作为精品教案发布在资源库中,供作参考。

以上各环节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

在实施中一方面考虑到教师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培养教师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反思,第一阶段我们规定每个教研组每学期每位主备教师完成一篇课文完整的六步备课,100%的教案可以以文本形式进行课后反思,每月需要上传一篇课后反思进行交流。

3、建立以教师博客网站为支撑平台的教师互动交流机制:
岱山教师博客网站由协作体建立,自2006年3月份建站以来,浏览量达到2万余人次,为教师提供了即时交流的平台,网站设置了讨论区、教研区、叙事区、创作区、新闻区等栏目,并建立了以教育科研发展中心为龙头,协作体为主体,全县中小学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研网络。

(1)、以讨论区为载体,解决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讨论区专门为一线教师服务,由一线教师针对实施新课程中碰到的提出问题,由县教育科研发展中心聘请有关专家、教研员给予解答和交流。

(2)、以教研区为载体,促进教研延伸与专题教研:此栏目解决了教研活动后教师互动交流、反思与反馈的时间、空间上的困惑,使得每一位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后均能将自己听后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写与其中,促进交流。

2006年3月份,全县举行县A级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全县听课教师都通过此栏目与上课教师相互评价、反馈。

这也为今后与视频教研等形式结合起来提供了实践依据。

(3)以叙事区为载体,叙写教育教学日志:通过撰写教育叙事达到“促进学习、记录收获、反映成长、结交朋友、共享经验、交流看法、练习文笔和锻炼毅力”。

4、建立以资源库中心为支撑平台的教师资源共享机制:以ftp形式建立协作体资源库中心,建立理论学习、课件库、教案库等资源。

5、建立以读书网为支撑平台的课外阅读研究共同体研究机制:设立了研究动态、阅读指导、妙笔生辉、在线阅读等栏目。

此外,我们还正在自行研制视频教研、视频会议的平台。

四、课题的成果: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网络培训与网络教研的发展,改变了各校以往教研活动单打独斗的局面。

本课题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来推进区域教研、教师培训的实施。

许多实践已经证明,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它使得教研、培训突破时空限制,使得学校教研机构、教研人员、学科教师更加广泛地参与进来,有利于促进教研工作的大众化普及,促使学校人人参与教研的局面,从而做到有效、高效地推进教研工作,构建良性的学校校本教研文化和区域教研、培训文化。

通过科学、规范的网络教研规划和整体推进,激励人人争做问题的发现者,促使问题的学科研究并有效地得到解决。

网络教研可以贴近基层需求,可以发掘师生的发展潜能,给教师提供展示才华、与人交往、表达自我的平台。

网络教研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使学校的各种教育信息充分共享,促进学校各方、学校间、区域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学管理者、研究者、教研组、教师打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堡垒,形成教育合力。

另外,网络教研的有效推进,可以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及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有序融合起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从而向“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网络教研能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讯和教研互动等多层面、多方位的功能服务,它强调教师自我研修与智慧互通相结合,它有利于教师教育视野的开阔与自我价值提升,有利于沟通并引进更多社会资源和专业引领,有利于教师提高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
利于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交往能力的锻炼,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逐步形成,教研组校本教研行动研究法这种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教研大组教研模式逐步形成,主题教学周活动有序开展;六步衔接式教师培养模式得到体现;体现合作---反思的核心思想的“6步集体电子备课法”得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一套以自行制作的网络合作平台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网络学习为载体的教师“充电”工程和协作体合作聘请专家、学者的模式得到发展,并以灵活的时间与空间,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式得到了各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欢迎。

这些工作,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校本教研水平,深化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系统化的网络教研平台,为全县教研提供了经验。

目前,我们利用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蓬山小学的力量,建立了协作体网站/xzt/index.asp 、电子备课系统http://61.153.218.66/bkzx/default.asp 、VOD点播系统
/vod2/video.asp、岱山教师博客网站:
/oblog/index.html,书香校园课题共同体网站:
/pengshan/Article/Index.asp等,这些都为全县乃至全市的网络教研、网络培训提供了经验。

目前,电子备课已经在全县推广,博客网站建站一个多月来访问量突破2万人次。

VOD点播系统已与县教育科研发展中心合作,并辐射到整个县。

该课题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重视,2004年11月,县政协委员对协作体与网络教研进行调研;2004年12月7日,市教育局钱军局长专程调研协作体工作,并当场拨款五万元用于协作体网络设备的增添;2004
年12月29日,省现代教育信息报记者专访蓬山小学;2005年4月12日,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督导组在对蓬山小学的评估过程中,对本课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关注;2005年9月10日,全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在定海召开,会上,舟山电视台等媒体围绕协作体工作进行采访;2005年11月30日,市教科研中心厉家梓主任等专程调研协作体课题,并对电子备课、网络培训表示高度的关注;2005年12月7日,市教育处曾处长和邵处长受钱局长的委托专程到蓬山调研协作体课题开展的情况,并对区域教研等阶段性成果给予赞扬。

2006年1月16日,省创强评估组组长、市、县政府分管领导、市、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在视察蓬山小学时,对协作体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关注。

2006年2月,市教育局教育处再次对协作体课题进行调研,并筹划召开全市现场会。

五、课题组成员:
组长:郭央松
成员:鲁军辉林利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