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形成性考核]2019年最新电大药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
1、简述不良反应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1)副反应: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治疗皮肤过敏时可引起中枢抑制。
(2)毒性反应:如尼可刹米过量可引起惊厥,甲氨蝶呤可引起畸胎。
(3)后遗效应:如苯巴比妥治疗失眠,引起次日的中枢抑制。
(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抗癫痫药突然停药可使癫痫复发,甚至可导致癫痫持续状态。
(5)变态反应:如青霉素G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6)特异质反应:少数红细胞缺乏G-6-PD的特异体质病人使用伯氨喹后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答: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
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
其意义为: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3、简述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每类举一个代表药
4、简述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简述琥珀胆碱与筒箭毒碱在作用机理、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区别
两药肌松作用特点比较如下:
筒箭毒碱琥珀胆碱
临床用量有神经节阻断作用临床用量无神经节阻断作用
抗胆碱酯酶药拮抗其肌松作用抗胆碱酯酶药增强其肌松作用
乙醚、氨基苷类抗生素加强其肌松作用连续用药可产生快速耐受
肌松前不会引起肌束颤动肌松前出现肌束颤动
除极化型:琥珀酰胆碱——对N2受体产生持久除极化作用,对Ach的反应减弱或消失
【药理作用】1.先出现短时的肌束颤动;肌松作用出现快,持续时间短(2~8min),易
于控制。
2.骨骼肌松弛有一定的顺序:颜面部→ 颈部→ 肩胛→ 腹部→四肢→呼吸肌
【临床应用】气管内插管,食道镜等操作。
重复给药或静滴用于较长时间的手术;有强烈窒息感(4-5min)禁用于清醒的患者。
非除极化型:筒箭毒碱——竞争性阻断运动终板上N2受体与Ach结合
吸入性麻醉药如乙醚和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能加强此药的作用;与抗胆碱酯酶药之间有拮抗作用,过量时可用新斯的明解毒;有神经节阻断作用。
因药源有限,临床已少用
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筒箭毒碱:全麻辅药使肌肉松驰,中毒用新斯的明解救。
大剂量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
去极化型肌松药:
琥珀胆碱:口服不吸收,起效快,维持短。
2、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药理作用的异同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α激动药
药理作用
收缩血管:激动α1受体,收缩小动脉、小静脉。
皮肤黏膜>肾血管>脑、肝、肠系膜血管>骨骼肌血管;
冠状动脉舒张:1直接作用:心脏兴奋→腺苷增多→冠脉扩张→冠脉流量增加2间接作用:血压上升→灌注压升高→冠脉流量增加;
血压增加:(外周阻力增加)。
兴奋心脏:微弱的激动β1受体,正性心力作用,整体情况下,心率由于血压升高而反射性降低。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proterenol) β激动药
药理作用
兴奋心脏: β1受体强大的激动作用,兴奋窦房结可致心率失常。
扩张血管:激动骨骼肌血管β2受体,血管舒张。
血压: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平滑肌: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显著,对黏膜血管无收缩作用。
促进代谢
3、简述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
多巴胺:临床应用:用于抗休克,与利尿药合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上腺素:口服无效。
一般皮下注射。
临床应用:1、心脏停搏 2、过敏性休克 3、支气管哮喘 4、减少局部麻药吸收 5、局部止血,鼻黏膜与齿龈出血。
4、简述抗肾上腺素药酚妥拉明、普萘洛尔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酚妥拉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作用特点:1、心血管系统:直接血管舒张作用,心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
2、其他
临床应用:1、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和血栓闭塞性及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