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碳钢的热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碳钢的热处理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碳素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的工艺方法。
2. 研究冷却条件与钢性能的关系。
3. 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
4. 学会洛氏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
设备:箱式电炉和控温仪表,洛氏硬度计,皮手套,夹钳,淬火矿物油,水,砂纸等。
材料:45号钢、T12 钢样若干。
三、热处理工艺及其设计
碳素钢普通热处理工艺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是达到热处理良好效果的最重要工艺参数。
(一)设计、制定热处理工艺规范
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来改变其内部组织,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它的基本过程包括:将钢加热到选定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用选定的速度冷却。
由于工件的成份、形状、大小不同,所以应该选择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
1.加热温度的选择
(1)退火:亚共析钢加热至Ac3+(20︒C~30︒C)(完全退火);共析钢,过共析钢加热至Ac l+(20︒C~30︒C)(球化退火),得到粒状渗碳体,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由于退化时间较长,本次不做退火实验。
(2)正火:亚共析钢加热至Ac3+(30︒C~50︒C);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 (30︒C~50︒C)。
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
(3)淬火:亚共析钢加热至Ac3+(30︒C~50︒C);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1+(30︒C~50︒C)。
(4)回火:碳素钢淬火后需尽快回火,按加热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低温回火:加热温度150︒C~250︒C,目的是得到回火马氏体,降低淬火应力,减少脆性并保持淬火碳素钢的高硬度。
用于切削工具、冷作模具、滚动轴承等。
中温回火:加热温度350︒C~500︒C,目的是得到回火托氏体,较多地降低淬火应力,有高的韧性和弹性极限。
用于弹簧钢等热处理。
高温回火:加热温度500︒C~650︒C,目的是得到回火索氏体,消除淬火应
力。
强度、硬度、冲击韧度较好。
淬火加上高温回火又称调质,用于重要零件,如主轴,齿轮等。
本次试验试样的回火时间设定为20min。
2.保温时间的确定
为了保证工件内外均达到指定的温度,使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工件升温和保温所需的加热时间要给予保证。
保温的加热时间需考虑诸多因素,可参考有关手册数据。
空气介质炉中每毫米碳素钢需1min~1.5min;合金钢则需2min左右。
利用盐浴炉加热,时间可减半。
根据试样直径,本次实验45号钢样加热10min,T12钢加热18min。
3.冷却速度的影响
热处理时要充分注意不同的冷却方法,具体来说:退火一般采用随炉冷却;正火采用出炉置于空气中冷却,大件则常常还要加吹风。
淬火工艺则较复杂。
一方面要求工件冷却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目的是得到全部马氏体组织或下贝氏体组织;另一方面又要求工件减缓冷却速度,避免淬火应力过大,造成开裂和变形。
通过不同的冷却速度可以了解到所形成的组织的力学性能—硬度的不同。
本次试验有空气、矿物油和水等冷却介质。
4. 实验方案设计
按照表3-1中的实验工艺进行试验。
表3-1 45钢和T12钢的热处理工艺
四、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每9人一组。
每组有9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按照要求热处理完后测试各个试样的洛氏硬度。
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
实验步骤如下:
(一)热处理试验
(1)制定好的热处理工艺规范要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热处理操作。
(2)当炉温达到设计温度后(或从控温仪表上读出),将工件装入炉内,保温时要注意控温仪表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教师。
(3)淬火冷却时,应迅速地将试样放入水或油中,并不停地搅动试样,注意不要将试样露出液面。
(4)需要回火的工件在淬火后要进行回火操作。
(5)所有试样用砂纸磨掉氧化皮,然后测定硬度值,同时将本次实验的全部硬度值记在实验报告上。
(二)洛氏硬度计的使用
(1)将试样放在工作台上,顺时针转动手轮,使压头压向试样表面;
(2)当显示屏出现箭头时放慢手轮转动速度,直至箭头自左向右充满屏幕;
(3)当听到提示音后设备自动加载测试,最后读出读数;
(4)逆时针转动手轮降下工作台,试样更换位置,打2-3次硬度,取其平均值。
注意:向炉中取放试样时一定戴上皮手套并把钳子擦干,不得沾有水和油。
开关炉门要迅速,打开时间不宜过长。
试样出炉时动作要快。
试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明确本次实验目的。
2.分析加热温度与冷却速度对钢性能的影响。
3.绘制出45钢回火温度与硬度的关系曲线图。
4.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