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先解释加彩字, 再解释句子。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儿得活。
皆: 全,都。 迸: 涌出。句意: 其它小孩都扔下(他)离开了,司马光拿石头砸破了瓮,水(从瓮中)涌出,那个小孩得以活命。
16/17
17/17
7/17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答: 本文主要写了司马光砸破大瓮救出小搭档故事,表现了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从容冷静。
2.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水迸, 儿得活
经过
起因
结果
8/17
3.当看见有些人掉进瓮中后,其它小孩有怎样反应? 想象一下他们当初样子。
24 司 马 光
1/17
1.会认5个生字, 会写7个字。2.朗诵课文, 注意词句间停顿。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 了解课文基本意思。(难点)4.学习司马光遇事从容冷静, 善于动脑筋想方法优点。(重点)
学习目标
2/17
我会认
sī diē 司(司马) 跌(跌倒) jiē qì chí 皆(比比皆是) 弃(放弃) 持(持久)
10/17
思索并交流
想一想,司马光当初是什么样子? 他是怎么想?
看到小搭档掉进瓮里, 司马光也很害怕, 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想: 假如等大人来救,必定来不及,自己伸手去拉,必定拉不动。这时,他看到地上有一块石头,突然有了主意: 不如用石头把瓮砸破,这么水流出来,小搭档也就得救了。
群 儿/ 戏于庭 , 一 儿/登瓮 , 足 跌/ 没水中。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 一个小孩登到大瓮上面, 失足跌落(瓮中)没入水里。
其它小孩都扔下(他)离开了, 司马光拿石头砸破了瓮, 水(从瓮中)涌出,
儿/ 得 活。
那个小孩得以活命。
答:“众皆弃去”, 其它小孩都扔下落水小孩离开了。 他们都慌了, 有吓哭了, 有吓得大喊大叫, 跑着去找大人。
4.司马光是怎样做?
答:“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没有慌, 他拿起一块石头把瓮砸破了, 救出了那个小孩。
9/17
5.这个故事说明了司马光什么品质?
答:说明了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机智勇敢、从容冷静, 善于动脑筋想方法品质。
3/17
我会写
sī
庭(庭院)
tíng
登(登高)
dēng
司(企业)
diē
跌(跌落)
4/17
我会写
众(众人)
zhòng
qì
弃(放弃)
chí
持(坚持)
“司”是 平舌音, “众”“持”是翘舌音, 发音时要注意区分。
5/17
原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2/17
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说说你感受。
思索并交流
这篇课文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书面语。有些词语意思和当代汉语有所不一样, 有句子结构也和当代汉语不一样, 需要借助注释才能正确了解。
文言文真有意思, 用简短凝练语言就能概括丰富内容, 比如本文用两句话就讲述了一个生动故事。
13/17
14/17
这篇课文讲述了司马光砸破大瓮救出小搭档故事, 告诉我们遇事不能慌张, 只有保持头脑冷静, 才能想出处理问题好方法。
15/17
1.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大瓮, 救出掉在大瓮里小搭档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宋史·司马光传》。
注释: [儿]小孩子。[戏]玩耍。[于]可译为“在”。[庭]庭院。[瓮(wèng)]盛物陶器,口小肚大。[没(mò)](人或物)沉下或淹没。[皆(jiē)]全,都。[弃(qì)]舍去,扔掉。[去]离去,离开。[光]指司马光。[迸(bèng)]涌出。
6/17
古今对译
众 皆/弃 去 , 光/ 持石/ 击瓮/破之, 水 迸,
11/17
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当你碰到危险时你会怎么做? 和同学交流。
思ຫໍສະໝຸດ Baidu并交流
我知道了遇事不能慌张, 只有保持头脑冷静, 才能想出处理问题好方法。
当我碰到危险时我不会束手无策、放声大哭。我也要学习司马光, 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再想方法处理。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儿得活。
皆: 全,都。 迸: 涌出。句意: 其它小孩都扔下(他)离开了,司马光拿石头砸破了瓮,水(从瓮中)涌出,那个小孩得以活命。
16/17
17/17
7/17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答: 本文主要写了司马光砸破大瓮救出小搭档故事,表现了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从容冷静。
2.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水迸, 儿得活
经过
起因
结果
8/17
3.当看见有些人掉进瓮中后,其它小孩有怎样反应? 想象一下他们当初样子。
24 司 马 光
1/17
1.会认5个生字, 会写7个字。2.朗诵课文, 注意词句间停顿。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 了解课文基本意思。(难点)4.学习司马光遇事从容冷静, 善于动脑筋想方法优点。(重点)
学习目标
2/17
我会认
sī diē 司(司马) 跌(跌倒) jiē qì chí 皆(比比皆是) 弃(放弃) 持(持久)
10/17
思索并交流
想一想,司马光当初是什么样子? 他是怎么想?
看到小搭档掉进瓮里, 司马光也很害怕, 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想: 假如等大人来救,必定来不及,自己伸手去拉,必定拉不动。这时,他看到地上有一块石头,突然有了主意: 不如用石头把瓮砸破,这么水流出来,小搭档也就得救了。
群 儿/ 戏于庭 , 一 儿/登瓮 , 足 跌/ 没水中。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 一个小孩登到大瓮上面, 失足跌落(瓮中)没入水里。
其它小孩都扔下(他)离开了, 司马光拿石头砸破了瓮, 水(从瓮中)涌出,
儿/ 得 活。
那个小孩得以活命。
答:“众皆弃去”, 其它小孩都扔下落水小孩离开了。 他们都慌了, 有吓哭了, 有吓得大喊大叫, 跑着去找大人。
4.司马光是怎样做?
答:“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没有慌, 他拿起一块石头把瓮砸破了, 救出了那个小孩。
9/17
5.这个故事说明了司马光什么品质?
答:说明了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机智勇敢、从容冷静, 善于动脑筋想方法品质。
3/17
我会写
sī
庭(庭院)
tíng
登(登高)
dēng
司(企业)
diē
跌(跌落)
4/17
我会写
众(众人)
zhòng
qì
弃(放弃)
chí
持(坚持)
“司”是 平舌音, “众”“持”是翘舌音, 发音时要注意区分。
5/17
原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2/17
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说说你感受。
思索并交流
这篇课文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书面语。有些词语意思和当代汉语有所不一样, 有句子结构也和当代汉语不一样, 需要借助注释才能正确了解。
文言文真有意思, 用简短凝练语言就能概括丰富内容, 比如本文用两句话就讲述了一个生动故事。
13/17
14/17
这篇课文讲述了司马光砸破大瓮救出小搭档故事, 告诉我们遇事不能慌张, 只有保持头脑冷静, 才能想出处理问题好方法。
15/17
1.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大瓮, 救出掉在大瓮里小搭档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宋史·司马光传》。
注释: [儿]小孩子。[戏]玩耍。[于]可译为“在”。[庭]庭院。[瓮(wèng)]盛物陶器,口小肚大。[没(mò)](人或物)沉下或淹没。[皆(jiē)]全,都。[弃(qì)]舍去,扔掉。[去]离去,离开。[光]指司马光。[迸(bèng)]涌出。
6/17
古今对译
众 皆/弃 去 , 光/ 持石/ 击瓮/破之, 水 迸,
11/17
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当你碰到危险时你会怎么做? 和同学交流。
思ຫໍສະໝຸດ Baidu并交流
我知道了遇事不能慌张, 只有保持头脑冷静, 才能想出处理问题好方法。
当我碰到危险时我不会束手无策、放声大哭。我也要学习司马光, 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再想方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