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合集下载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是一本关于生命教育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关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态度和价值观。

它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书中还强调了自我关爱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只有当我们关爱自己时,才能更好地关爱他人和社会。

《生命教育》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这种包容性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全球视野。

《生命教育》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并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

这本书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生命教育》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讲述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探讨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对生命进行了深刻的解析,指出生命的本质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神秘而又不可思议的存在。

生命是一个奇迹,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礼物。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的珍贵和神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珍视自己的生命,也应该尊重和珍惜他人的生命。

在书中,作者还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生命并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世上,而是有其独特的使命和价值。

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每一个瞬间,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为他人的生命负责,给予他人关爱和帮助,让他人的生命也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在书中,作者还谈到了生命的成长和发展。

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为他人的成长和发展负责,给予他人关爱和支持,让他人的生命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通过阅读《生命教育》,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生命的珍贵和神圣,也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将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也会为他人的生命负责,给予他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的生命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读后感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读后感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读后感你我相遇在醉人的春季,你的名字《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第一眼就惊艳了眼球,激发我浓浓的阅读兴趣。

细细品读,优美的文字愉悦了我的身心,独到的思想更是震撼了我的心灵。

李政道教授在《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一书中,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如何用教育学创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用教育学来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精神追求,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对生命的热爱,做一个有生命感的教育者。

当前的中国教育,“生命”之所以成为流行时尚的概念,是因为长期以来,教育者(也包括数量庞大的职业教育研究者)普遍缺失生命感,在以“人的教育”为基本信念的教育领域里,生命却缺席了。

以往,在每天流动着的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只是知识、方法、技术,在教师创作的大量教例和课例中,我们寻觅不到生命的跳动和呼吸,处处发现的仍然是如何上课的各种技巧和方法;在每天都在诞生的庞大的教育论文中,我们依然看不到生命的气息和光华,除了概念、术语,就是推理和演绎: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一篇文章到另一篇文章,把前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文章,把外国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文章。

生命创造的光影就在如此这般的推演中遁入黑夜。

正因为如此,叶澜教授才会呐喊疾呼: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然而,不是所有的教育者都有这样的生命感。

有的教师看到了生命,但他想到的只是书本和各种符号如何化为自己的教案和话语,但对学生的生命本身却视而不见了。

这时的教育者看到的只是知识,他的眼中没有生命,他的生活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机械辗转于教材与教室之间。

一些教师看到了生命,试图去抓住这个生命,以自己的热情感染他,点化他,进而时时处处想去替代他。

但学生只是他手中可任意揉搓的生命,实际上跟雕塑家手中的泥巴和金银铜铁并没有两样。

这时进入教育者眼帘的是被物化的生命,是卑微的生命,是可以随时被替代的生命,而不是真正的生命、大写的生命。

有的教师看到了生命,他以一颗敏感、敏锐和细腻的心,捕捉着学生的每一句话语、每一次欢笑和哭泣、每一声叹息、每一次皱眉。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读后感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读后感

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读后感-读后感大全《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是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李政涛教授的著作。

在书中,李老师针对当下的教育现状,尤其是教师的艰难处境,提出了“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这一概念。

不过,此处的“生命感”不仅仅指向学生的生命感,更指向教育者——老师自己的生命感,由此可见李老师对处于教育一线的老师们的体贴与关心。

什么是教育?在书的开篇,李老师就提出了一个直击心灵的问题:什么是教育?说实话,我虽然不是师范专业出身,但当年学过的教育学的课本里可是给出了十分明确的回答的,并且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了定义:广义的教育,指所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如果抛开课本概念,让我来回答“什么是教育”,我也会如书中所写那样“一脸茫然”。

可如果非要我给出一个回答,我的回答恐怕就只有四个字——教书育人。

如果再追问下来:教什么书?育什么人?我的回答很可能就是:教语文书,育文化人……可这样的回答压根就站不住脚,到处是漏洞。

想想自己入职快七年了,却对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回答,不免有些悲哀了。

可再看李老师,作为教育系的教授,对这个问题也有疑问,不由得又释怀了不少。

李老师更指出,“多年以来,我们始终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教育”,看至此才发现:原来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过一个统一的回答。

可再深思,从古至今,由中到西,千百年的岁月以来,对于“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有那么多的智者学者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却没有一个盖棺定论的回答,更觉得教育之难了。

悲悯,宁静,从容既然提到教育者的生命感,那就不得不说到教育者的灵魂,而在李老师看来,古往今来的教育者的灵魂中,最稀缺的品质就是:悲悯,宁静,从容。

李老师说,教育中的悲悯,在于对成长过程中生命所必将承受的痛苦、挫折、失败及各种危机的悲天悯人,在于对所有这些危机和遭遇的敏感和敬畏。

且行、且思、且吟——读汲安庆的《怀抱生命的教育》

且行、且思、且吟——读汲安庆的《怀抱生命的教育》

且行、且思、且吟——读汲安庆的《怀抱生命的教育》李楚恒语海泛舟,传道难觅似安庆者。

赤炎稻田,少年乘风破浪负重行。

斜阳草树,幽僻麦梗,人道书香尚浓。

忆往昔,山黄叶飞,心似庄生晓梦。

春蚕笃定,瑰虻比兴,执鞭由道金陵。

三十二年,授业解惑,吟啸且徐行。

顺天应时,逆境昂扬,弟子身心相映。

凭谁问:“庆哥老矣,尚能怒放否?”夏丏尊先生在《我之于书》中写道:“我不喜欢向别人或图书馆借书,借来的书,我好像过不来瘾似的,必要是自己买的才满足。

”在关注、仰慕汲安庆老师许久后,我终于入手了汲老师的《怀抱生命的教育》,汲老师的文字是难得的精神慰藉。

且行——石破不可夺坚,丹磨不可夺赤“对自己思想的臃肿处、陈腐处、错漏处,我也会叮咬。

文本解读中的‘裸读’,教学设计的不断翻新,论文写作中的绝不重复……无一不是自我叮咬的体现。

”汲老师如是说,亦如是做。

面对朋友所说:“给我多少钱,干多少事!”汲老师劝慰道:“咱不能总想着为校长做事,而应想着为自己做。

提升自我,福泽他人,这才是生命的开花!”汲老师为当下一些疲于教务、忽视提高职业素养的教师提供了正面的榜样示范。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曾说:“教育不像其他专门职业如医学、法律和工程,它对公众来说是比较开放和易于理解的。

这种关系的好处之一是教育工作者比专业工作者更容易响应社会需要。

但是不利之处是较难使教育工作者养成专门知识的观念和专业意识。

”一些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常常会因为教育行业之外的人对其有意见而产生焦虑。

当进入陌生的环境,每个人在努力为生存而战时,汲老师选择了老老实实地提升自己的实力,选择了做最好的自己,因为这是一条使得灵魂安稳栖息的奋斗之路。

华东师范大学赵志伟副教授在《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一文中认为,当下的语文教师缺乏“专业意识”,语文教师不应轻易受普通人的指挥,即使是专家的话也要进行自我判断,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做到“专业过硬”。

想来,汲老师自执教开始便把每一项工作都当作提升自我的机会,在追求极致之美中使得生命之花常开不败,而他所谓的“反抗性”和底气的生成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二)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二)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二)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描绘一位女孩在教育体制下的困境和奋斗,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读者,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女主人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所深深感动。

她面对困难和挑战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与此同时,书中也揭示了教育体制中的弊端和不公平现象,让我反思教育体制中是否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是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通过阅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而不是束缚他们的思想和灵魂。

教育应该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幸福。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也激励我更加珍惜和努力追求自由呼吸的教育。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和包容的教育体系而努力奋斗!。

《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

《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

《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1《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

它让人们重新深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

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

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

‘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

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

于是,我们祈求回归。

”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

面对被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的孩子,被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的孩子,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这样的生活,儿童是快乐不起来的”。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

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

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是灾难性的。

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教师素质的提高莫过于和高尚者、与专家、与有经验的人攀谈,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提升,拓广自己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领域,教师才能担起"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要变得高尚起来,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大师的书,一个教师要变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师对话,同书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谈。

教育中的所见要善于记录剖析,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谛。

用心让生命开花——读《怀抱生命的教育》

用心让生命开花——读《怀抱生命的教育》

用心让生命开花——读《怀抱生命的教育》作者:张家鸿来源:《师道(人文)》 2019年第1期《怀抱生命的教育》是一本令人一见喜欢,一读倾心的书,因为它有素雅的装着,有平易近人的故事,有丰饶的趣味,因为它寄寓着理想与盼望,更因为它没有任何的门槛,它是教师汲安庆梳理出的关于教育的见闻、见解、见识的随想录。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从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天起直到现在,汲安庆一直不变的身份是教师,一直热爱的事业是教育,一直在思考的核心词汇是“生命”。

正因为此,汲安庆的课堂是所有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见解与个性的舞台。

即便是故意找乐子的插科打诨,即便是旨在博人一笑的种种行为,当事人也能从汲安庆那里得到适时适当的鼓励,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是置之不理。

讲授巴金的散文诗《月》时,王永康在面对老师“嫦娥会在明月中看到谁的面影”时,犹如发现金矿般地回答道:“猪八戒,那一定是猪八戒。

” 面对这样子虚乌有近乎乱弹琴的答案,多数老师会当场批评或训斥的。

汲安庆没有。

在听过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之后,他绕了回来,绕到了王永康的答案上。

他说:“美籍犹太教哲学家和神学家赫舍尔说得好: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拿永康来说吧,他内心可能活跃着一个机智、幽默的面影,只是他没有拿捏好,稍微走了点形,就变得不免有些滑稽、浅薄了。

”有委婉的批评,有适度的关切,有不动声色的鼓励,这既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机智与艺术,也展现了课堂驾驭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课堂的核心,在于围绕着学生的成长进行精心的设计。

由此说来,汲安庆的课堂也就有了鲜明可感的温度。

教师虽身在课堂,却是近乎隐身的,他只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在本书的序言《我生命中的三种重要意象》中,汲安庆有一句传递着深刻生命体验的话:“扎实行走,每日完成精神生命的拔节,我真的做到了。

这谈不上什么崇高的教育使命感、责任感,更多的是本于不断超越、心塑自我的渴望。

”精神的成长本就是“生命” 的题中之义,落实到每一个渴望未来的人身上的话,成长必然是自发的一种习惯行为。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5篇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5篇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生命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5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5篇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关于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等深层的问题迫切地摆在了中小学教育面前,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从孩子七岁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家长把生命中最珍贵、最有意义的另外一个生命交给学校,交给教师。

因此,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一、心明眼亮察现状1、视生命为草芥生命,不仅包括个人及他人的生命,还包括一切自然生命。

但是,今天的孩子却不理解“生命”二字的含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生命的尊重、怜悯、关爱和帮助。

看到花就去摘,看到草绿就去踩,看到蛙跳就去抓。

残疾人行走不便,不是上前搀扶,而是在背后邯郸学步;街头乞丐饥肠辘辘,不是送上一块面包,而是捂着鼻子躲得老远;同学生病住院,不是着急探望,而是庆幸自己能独占一桌。

2、拿生命当游戏近年来,小学生死亡率明显上升,意外死亡的事件常见之报端,让人为如花生命的逝去而深感痛惜和震惊。

其中因游泳溺水身亡的例子屡见不鲜。

《青年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悲剧:四川成都某小学的四名六年级学生,相邀到一个“不花钱就可以游泳”的河里去游泳,因河水冰冷,有三名孩子先后上了岸,却迟迟不见李某的影子。

找了几遍一无所获后,绝望的孩子们因为害怕父母和老师的挨打,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保密”。

于是,就在吞没小伙伴的河岸边,他们郑重地订下了永不泄密的“盟约”。

在隐藏了李某的衣物、自行车后,三位小孩神色自若地回到了家。

因为父母没有从孩子们稚气的脸上看出任何异常,导致李某抢救无效。

3、用生命求解脱常听到身边的小孩嘴里念叨着“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之类的丧气话,虽然这也许只是一时的牢骚,但从一个稚嫩的儿童嘴里吐出来,却是多么令人揪心和担心啊!可见,小学生漠视生命、不热爱生活、不接纳自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生命教育》学生读后感范文5篇

《生命教育》学生读后感范文5篇

《生命教育》学生读后感范文5篇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命教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生命教育》读后感1下午,学校举行了《生命教育讲座》,我们陆续到场后,社工们开始了第一环节讲课“抛鸡蛋”,社工们选出了几位同学,开始玩游戏。

第一位同学扔给下一位同学,伦到另一位的时候,不上心把鸡蛋摔到地下了,真可惜。

第二伦开始了,游戏激动地进行着,每位同学屏息凝视,突然,鸡蛋又掉了,游戏结束了。

台上的同学都可以拿到一份礼物,社工问:”如果鸡蛋是一个小生命呢?”大家会怎么想?有人说:“如果鸡蛋是个生命,那么,它就失去了一条生命了。

”第二环节开始了,社工给我们观看视频,开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出了意外,失去了双手,她很绝望,后来,她没有放弃,不但学会了用脚化妆、换衣服、洗脸、游泳、骑单车等等。

她说:“人会绝望,但有一丝丝希望,我们也不可以放弃,最后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这演说感动了全场的同学们。

然后社工又问我们,她学会了什么,同学们说:”她学会了坚强。

即使失去了双手,她也不绝望,还学会了很多东西。

接下来,这个视频的人也很不幸,他遇到了强电流,失去了双手和一只脚,他曾会用跳蛋画画得了一等奖,也会自己吃饭。

他在台上说过:“如果我用100万换你的双手和一只脚,你愿意吗?有的同学说愿意;有的同学说不愿意;有的在议论分分。

演讲结束了,我沉得受益无穷,人的生命是很重要的,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生命教育》读后感2假期,我读了《生命教育》这本书,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聪明与智慧,有人会说,是家财万贯,其实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而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特别的,丰富的情感。

哭,笑?既然你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感觉,那么,就应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生命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生命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生命教育读后感生命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个星期,我看了一本叫做《生命教育》的书,我的感想很大。

《生命教育》是一本教育我们生命是什么的书。

它分为三个部分:1、生命的历程。

2、生命的尊严。

3、生命的力量。

我读第一部分时,第一课是我们的身体,才知道原来我们的身体的结构是很复杂的,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一个器官和组织就是这台机器的零部件,它们不分昼夜、互相密切地合作着。

我还深入地知道了我是从哪里来呢:首先是爸爸的精子进入妈妈的身体,然后精子穿越卵子的外壳,受精完成后卵子的外壳会硬化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第七天新生命便诞生了,过了9个月,妈妈便诞下了我们。

我不仅知道了这些,还知道了青春的密码,听了很奇怪吧,青春的密码?难道我知道了长生不老的秘密?不是的,青春的密码不是这个意思,而是——青春期。

嘻嘻,女孩子的青春期会面临初潮,什么是初潮?初潮是月经的一种。

初潮过后,女孩子会脸色红润、乳房隆起,会变得更漂亮!哈哈,这是女大十大变吗?说说其他吧,嗯,第十五课吧,太难忘了!第十五课是说校园安全的,还有故事呢,是保护费:小学生小武回家的时候被一些人打了,那些人自称是什么帮派的,要收取保护费,小武不服气找到了哥哥以前的同学小海,帮自己出气,小海也是什么帮派的人,最后两帮派打起来,小武的胳膊也骨折了,小武家支付的医药费极多!这种事虽然没发生过但也防不胜防啊!《生命教育》真好看!《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一本用身体实践出来的好书。

这些文字,没有一句灰色的理论,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真挚的教育情怀与理性思考,因为,没有对教育的一种悲悯之爱,便无法让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没有一种对师生的慈父般的情怀,便不可能有那种跨越时空的漫步和建设性的思考与策略。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这本书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现今的教育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事实上,孩子们仍被分数和各种学习班所束缚,从而缺少了对道德方面的教育。

而《生命教育》这本书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学习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基本和核心部分,是儿童天性得以启动和发展的摇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自在的德性及其未来走向,并借此迎接社会对儿童道德成长的进一步要求。

所谓教育的生命机制,是指教育最终和基本上依靠教育对象的生命自身。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信念。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我也希望能将这种对生命的理解传递给身边的人,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丰盈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丰盈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丰盈生命的教育》读后感最近看了一本书《生命教育》,印象最深的就是冲动是魔鬼,上面有这么一段。

在班级之间玩“格斗游戏”实际上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广东顺德容桂小学六年级14岁,在与祖父告别两个小时后,小鹏在课间休息时被同学刺伤左胸。

在被送往医院后,他死于失血过多。

2018年12月3日下午,广西柳城县崇迈镇江一所小学发生惨案:3名小学生打架,其中一人被刀刺中心脏身亡。

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案例。

这些学生怎么了?真的是被恶魔附身了吗?这是什么鬼?魔鬼是冲动。

想想看,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冲动,我们的世界会多么美好。

读完《新教育》:品味教育的快乐,追寻教育的梦想,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向往。

《新教育梦》二读。

在这样一个素质教育大喊大叫,但应试教育依然牵动着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老师的时代,虽然他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的新人,应该有激情和梦想,但他不敢去想教育。

很漂亮,教育是个艺术项目,但更要努力。

如果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可能会错过一本好书。

读《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时,理想美育篇最让我感动。

以下是我对美育章节的粗浅思考。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信》中认为,在权力的领域里,人们以实力相会,所以人们的活动是有限的;在伦理领域,人与法律对立,人还是要被限制的;只有在审美的境界中,人们才能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从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使人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即通过审美解放人的感性,激发人的灵性,开拓人的想象空间,发展人的创造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与“感受与欣赏”、“表现”相结合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

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鉴赏力和想象力,只让学生成为问题战术海洋的牺牲品,那么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读完《新的梦想》教育”读完《印象二》。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相处,感受自然的灵气。

生命教育教师手册读后感

生命教育教师手册读后感

生命教育教师手册读后感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我刚读完这本《生命教育教师手册》,哎呀,感触可多啦!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

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讲了好多关于生命的事儿。

它让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

咱们做老师的,可不能只盯着成绩,得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

就像书里说的,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节奏,咱不能催,得耐心陪伴。

还有啊,这本书教了好多实用的方法。

比如说怎么引导孩子面对挫折,怎么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

以前我还真有点迷糊,不知道咋跟孩子们讲这些大道理,现在感觉心里有底啦!而且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发现有时候我太着急了,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

以后我可得改改,多听听他们的想法。

第二篇朋友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完《生命教育教师手册》的感受哈。

嘿,你们知道吗?这本书真的太有意思啦!一打开,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温暖的世界。

书里讲的那些案例,就好像是发生在咱们身边的事儿。

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生命教育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能影响孩子们一生的东西。

它让我懂得,生命是那么的宝贵和脆弱。

咱们得教会孩子们尊重生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哪怕是一只小蚂蚁,也有它活着的意义。

还有哦,以前我觉得教育就是上课、考试,可这本书告诉我,教育更是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要和他们一起感受快乐,一起面对困难。

读完之后,我就在想啊,以后我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讲课,得多和孩子们讲讲生命的美好和奇妙。

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这本手册真的给了我好多启发,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些都用到我的教学中去啦,让我的学生们都能感受到生命的魅力!。

读后感《生命与教育》

读后感《生命与教育》

读后感《生命与教育》《生命与教育》是一本由戴维·伯恩斯和劳伦斯·朱特曼合作撰写的教育学著作。

这本书试图探讨生命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书中结合了心理学、教育学和人生哲学的理论和观点,以及作者的实际经验和案例研究,让人们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在《生命与教育》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内在素养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关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并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全面培养人的内在素质,才能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书中,作者还探讨了教育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关系。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在学校中进行的活动。

教育应该贯穿整个生命过程,从婴幼儿期开始,到成年和老年阶段。

教育应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逐步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和成长。

此外,在书中,作者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化作用。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发展,还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应该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并通过行动来改变社会现状。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读完《生命与教育》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内在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整个生命过程,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逐步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教育简化为知识的传递和考试的竞争。

而《生命与教育》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思考方式。

它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意识到培养人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书中作者提出了他对教育的理念和看法。

在我看来这本书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感受和思考。

责任与爱:在书中,作者强调教育者需要对学生负责,需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生活。

在教育过程中,他们需要始终保持关注与孩子们的互动,尤其是对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

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爱,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需要,理解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面对生活带来的一切挑战。

并且同时,教育者还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独特,而不能把学生看做整体,按固定教育模式来教导每个人。

因此,教育个性化,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到爱和关怀的感觉。

知识与能力: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学校的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除了高阶思维能力,更应该把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

比如,培养学生的口才,逻辑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造力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相比于纯粹扫盲,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有更大的胜利机会。

第三、学以致用: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将所学到的知识理论,转换成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创造或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让其把课堂学习转化为生活中的行动。

理论较多的科目,更需要弥补教学与实践的差距,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所学内容的应用和变现。

我们应该通过有意义的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并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第四、自由呼吸:在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自由、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

教育并不应该抹杀学生的个性,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因此,教育不应该针对单一的或固定性的学生类型,而应该针对一个多元化、灵活和开放的学生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展现自己。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1 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

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读《生命与教育》,我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

现在谈谈我的感受。

伴随着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我知道,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

虽然那些受我们教育的孩子比我们小,但是一样需要我们的尊重,因为再小的孩子也有人格也有自尊。

读了《生命与教育》,使我知道,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

我们要用爱来打动他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

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

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冯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教育他怎样珍惜自己生命,以及关爱其他人!研读一书,我懂得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2 郭思乐教授着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郭思乐教授在书里说到“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

关于《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关于《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关于《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阅读完《生命与教育》,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教育的重视。

书中讨论了
生命的意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等重要话题,引领我们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教育的真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同时,教育应该是为了培养人的素质和个性,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教育的目的是让
人更加完善,更加自由,更加有尊严。

书中还谈到了教育的责任不仅在于学校和老师,而更在于家庭和社会。

家庭是孩子最
早的教育场所,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

社会则应该提供一个有利于人的发展和成长
的环境。

因此,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读完《生命与教育》让我深刻反思了生命的意义和教育的价值,激发了我
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

希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珍惜生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
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抱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怀抱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己所不欲,要施于人——《怀抱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一树繁花,可喜;一枝独秀,可敬。

只要认认真真地绽放过美丽,散逸过清芬,便不负在这个世界的行走。

花开需要季节的轮回,喻示学会等待,学会顺应天时……
花开必经风雨的历练,喻示学会领受,学会逆境昂扬……
这是《怀抱生命的教育》的作者汲安庆老师引用巴金先生的一个比喻一一让生命开花,也是我的体会之一。

作为老师,我们要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学有所成,便是一树繁花;我们也希望个别学生独领风骚,引领班集体的发展,便是一枝独秀。

我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已经体会到了教育非一日之功,需要时间的历练、思想的阵痛与升华,才会有所成
就。

书中第54页“已所不欲,要施于人”是我最关注的一篇文章。

其中列举的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不交作业,不尊重老师,违纪违规等等现象在我们学院也比比皆是,甚至更严重。

在我们的教师中也存着管与不管的现象:有的熟视无睹,放任学生自流,所以上课时就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像是自言自语,学生在睡(玩),根本没有互动,怎么会有教育质量?而有的老师上课先花几分钟整理纪律,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思想和目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利用充分准备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使师生互动恰到好处,这样的教育会事半功倍。

我们大家都知道对学生管与不管是不一样的,管多管少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非常赞同“已所不欲,要施于人”的观点,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不应该被娇惯的是孩子。

小错就管,才能大错不犯,老师管学生,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和保护,等
学生长大了总会明白,严是爱,宽是害。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人生之中不应该如此荒废,不要等到被社会和法律狠狠地惩罚了,才懂得追悔莫及。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写过一篇刷屏文章《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他说,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是啊,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线;有了底线,方知对错。

教育从来不是放纵,适度惩罚才会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

我当然不是提倡恢复严厉的体罚,但是给老师管教的权力,给老师适度惩戒的自由,才能让教书和育人真正统一起来。

没有幸福感的老师,教不出有责任感的学生。

事实上,我院的学生确实难管难教,但全国的技工院校不也都一样吗?我们要在工作中培养成就感,一方要把严把生源质量关,另一方面要把学生当子女一样教育,更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生教育中对
“热火炉”理论的应用。

“热火炉”理论是美国行为管理学家麦格雷戈首先研究提出的,共有五个原则:
1、只要你敢碰它,“热火炉”就烫你,而且当时就烫你;
2、“热火炉”对谁都一样,谁敢碰它就烫谁;
3、第一次碰到“热火炉”就会被烫得很厉害;
4、“热火炉”只烫你碰到它的那一部分,而不会烫你全身;
5、你不碰“热火炉”,它也决不会烫你。

我们老师要具有“热火炉”应有的品质去温暖关心、警示、教育学生,从而完成或者达到教育的目的。

所以,我们老师,尤其班主任不仅要有“热火炉”发光发热的情操去关心、影响、爱护学生,更应具有管理、教育、引导学生的责任。

我认为“热火炉”理论所应用的五个原则分别对应公正、公平、严格、正直、仁爱,这些都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所
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单独应用热火炉理论某个原则教育学生改正错误,也可以结合实际交叉应用热火炉五个原则,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既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而变得积极上进,也使学生敬畏热火炉的温度而严格自律。

只有老师能堂堂正正地站在课堂上,这个社会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