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酸化工艺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酸化机理
(一)碳酸盐岩酸化机理
1.酸液类型:盐酸HCL 酸液类型:盐酸HCL
其浓度由地层性质而定。 其浓度由地层性质而定。
2.碳酸盐岩地层的盐酸处理机理: 碳酸盐岩地层的盐酸处理机理
通过控制(或延缓)酸化速度,来解除孔隙、 通过控制(或延缓)酸化速度,来解除孔隙、裂缝中的堵塞物 扩大沟通油气岩层原有的孔隙和裂缝,提高油气层渗透性。 质,扩大沟通油气岩层原有的孔隙和裂缝,提高油气层渗透性。
(4)盐酸的质量分数
如图5—3所示。图中实线表示各种质量分数的 如图5 所示。 新鲜酸液的初始反应速度,如15%的新鲜酸初 新鲜酸液的初始反应速度, 15% 始反应速度为69mg/(cm2s),28%的新鲜酸 始反应速度为69mg/(cm2s),28% 69mg 初始反应速度为72mg/(cm2s)。 初始反应速度为72mg/(cm2s)。 72mg 由酸反应曲线可看到:盐酸质量分数在24%~ 由酸反应曲线可看到:盐酸质量分数在24%~ 24 25%之前,随盐酸质量分数的增加, 25%之前,随盐酸质量分数的增加,反应速度 也增加;之后,随盐酸质量分数的增加, 也增加;之后,随盐酸质量分数的增加,反应 速度反而降低。原因(流动过程):由于HCL ):由于 速度反而降低。原因(流动过程):由于HCL 电离度下降幅度超过HCL HCL分子数目增加的幅度 电离度下降幅度超过HCL分子数目增加的幅度 所造成的, 所造成的,因此在酸化处理时常使用高质量分 数的盐酸。 数的盐酸。
1)盐酸与碳酸盐岩的化学反应
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4HCl + CaMg(CO3)2 ═ CaCl2 + MgCI2 + 2H2O + 2CO2↑
反应物:氯化钙、氯化镁全部溶于残酸中, 反应物:氯化钙、氯化镁全部溶于残酸中,二氧化碳气体小部 全部溶于残酸中 分溶解到地层液体中,大部分分散在残酸溶液中一起排出。 分溶解到地层液体中,大部分分散在残酸溶液中一起排出。 盐酸的浓度越高,其溶蚀能力越强,但腐蚀也越厉害。 盐酸的浓度越高,其溶蚀能力越强,但腐蚀也越厉害。解决 了腐蚀问题,使用高浓度盐酸酸化效果较好。 了腐蚀问题,使用高浓度盐酸酸化效果较好。酸化是盐酸被消 耗的过程,其进行的快慢可用酸岩反应速度表示。 酸岩反应速度表示 耗的过程,其进行的快慢可用酸岩反应速度表示。
(1)主要矿 ) 物成分
胶结物
砂 岩
杂质
(2)储集空间 孔隙(毛细管) )储集空间:孔隙(毛细管) (3)酸化目的 通过酸液溶解砂粒间的胶结物和部分砂粒,或孔 )酸化目的:通过酸液溶解砂粒间的胶结物和部分砂粒,
隙中的泥质堵塞物及其它结垢物,以恢复提高井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 隙中的泥质堵塞物及其它结垢物,以恢复提高井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
1.目的:油水井增产增注。 .目的:油水井增产增注。 2.作用: .作用:
解除生产井和注水井井底附近的污染, 解除生产井和注水井井底附近的污染,清除孔隙 或裂缝中的堵塞物质,或者沟通(扩大 扩大)地层原有孔隙或 或裂缝中的堵塞物质,或者沟通 扩大 地层原有孔隙或 裂缝,提高地层渗透率,从而实现增产增注。 裂缝,提高地层渗透率,从而实现增产增注。
1)土酸与碳酸盐矿物反应
(1)HCL: HCL:
?
① 盐酸和碳酸盐矿物反应
砂岩油层 酸化处理 时,为何 不能单独 用氢氟酸
方解石或石灰石) CaCO3(方解石或石灰石)+2HCL→CaCL2+CO2↑+H2O 白云石)+ CaMg(CO3)2(白云石)+ 4HCL→CaCL2+Mg CL2+ CO2↑+H2O
3.影响酸处理效果的因素(酸岩反应速度) 影响酸处理效果的因素(酸岩反应速度)
(1)面容比
指单位体积酸液与所接触的岩石表面积之比。 指单位体积酸液与所接触的岩石表面积之比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面容比越大,单位体积酸液中的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面容比越大,单位体积酸液中的H+ 传递到岩石表面的 数量就越多,反应速度也就越快。 数量就越多,反应速度也就越快。
第五章 酸 化
概述
一.酸化概念
酸化:利用酸液的溶蚀作用及向地层挤酸时的水利作用, 酸化 利用酸液的溶蚀作用及向地层挤酸时的水利作用,解
除油气层堵塞,扩大和连通油层孔隙, 除油气层堵塞,扩大和连通油层孔隙,恢复和提高油气层近井 地带的渗透率,从而提高采收率。 地带的渗透率,从而提高采收率。
二.酸处理的目的和作用
离子扩散作用: 离子扩散作用: 由于离子浓度差而产生的离子移动。 由于离子浓度差而产生的离子移动。由于在边界层内存 在着上述的离子浓度差, 在着上述的离子浓度差,反应物和生成物就会在各自的离子 浓度梯度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浓度梯度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自然对流作用: 自然对流作用:在离子交换过程中因密度差异而产生的自然 对流作用。 对流作用。 结论:酸液中的H+ 是通过对流和扩散两种方式,透过边界 结论:酸液中的H 是通过对流和扩散两种方式, 层传递到岩面的。 层传递到岩面的
2+
2+ Mg
CO2气泡离开岩面。 气泡离开岩面。
图5—1 酸岩反应系统示意图
图5—2 扩散边界层的浓度分布
表面反应: 表面反应:
在岩面上与碳酸盐岩的反应。特点:速度快,H+接触岩 H+ 在岩面上与碳酸盐岩的反应。特点:速度快,H+接触岩 立刻完成。 面,立刻完成。扩散边界Fra bibliotek: 扩散边界层:
H+ 在岩面上反应后,就在接近岩面的液层里堆积 在岩面上反应后, 起生成物Ca2+ Mg2+和 气泡。 Ca2+、 起生成物Ca2+、Mg2+和CO2气泡。岩面附近这一堆积 生成物的微薄液层,称为扩散边界层。 生成物的微薄液层,称为扩散边界层。边界层与溶 液内部的性质不同。溶液内部垂直于岩面的方向上, 液内部的性质不同。溶液内部垂直于岩面的方向上, 没有离子浓度差, 没有离子浓度差,边界层内部垂直于岩面的方向上 存在离子浓度差。如图5 2所示。 存在离子浓度差。如图5—2所示。
CaCO3+2HF→CaF2↓+ CO2↑+H2O CaMg(CO3)2+4HF→CaF2↓+MgF2↓+2CO2↑+H2O 上述反应中生成的CaF 当酸液浓度高时, 上述反应中生成的CaF2、MgF2,当酸液浓度高时,处于溶解状 当酸液浓度降低后,即会沉淀。因此,酸液中依靠HCI HCI将 态;当酸液浓度降低后,即会沉淀。因此,酸液中依靠HCI将 酸液维持在较低(酸性) pH值 以提高CaF 的溶解度。 酸液维持在较低(酸性)的pH值,以提高CaF2的溶解度。
概念:是在低于地层破裂压力条件下泵注酸液,依靠 概念 是在低于地层破裂压力条件下泵注酸液, 是在低于地层破裂压力条件下泵注酸液 酸液的溶蚀作用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和堵塞, 酸液的溶蚀作用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和堵塞,提高渗 透率。 透率。
(三)酸压(酸化压裂) 酸压(酸化压裂)
概念:是在高于底层破裂压力下将酸液注入地层, 概念 是在高于底层破裂压力下将酸液注入地层,在 是在高于底层破裂压力下将酸液注入地层 地层中形成裂缝, 地层中形成裂缝,通过酸液对裂缝壁面物质的不均匀 溶蚀,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溶蚀,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盐酸质量分数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相对而言,浓盐酸的初始反应速度虽然较快, 相对而言,浓盐酸的初始反应速度虽然较快,但其活性耗完时间与低 质量分数盐酸相比相对较长(如在相同条件下,28% 质量分数盐酸相比相对较长(如在相同条件下,28%的盐酸活性耗完时间将 15%的盐酸高一倍以上) 浓盐酸活性耗完前穿入地层的深度相对远些, 比15%的盐酸高一倍以上),浓盐酸活性耗完前穿入地层的深度相对远些, 酸化增产效果比较好。 酸化增产效果比较好。
盐酸和铁质矿物反应: ② 盐酸和铁质矿物反应:
Fe2O3(三氧化二铁)+6HCL→2FeCL3+3H2O 三氧化二铁)+6HCL→2FeCL FeS(硫化亚铁) FeS(硫化亚铁)+2HCL→FeCL2+H2S↑
(2)HF(氢氟酸) 氢氟酸与碳酸盐类矿物反应: HF(氢氟酸) 氢氟酸与碳酸盐类矿物反应:
2)酸岩反应速度
(1)酸岩反应速度概念
单位时间内酸浓度的降低值, 单位时间内酸浓度的降低值,单位 mol/L S 。或单位 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 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单位 mg/ cm S 。
(2)酸岩反应过程
酸岩反应是复相反应(复相:是指固—液反应系统。)其 酸岩反应是复相反应(复相:是指固—液反应系统。)其 。) 特点是反应只在酸岩界面上进行,反应的实质是酸液中的氢 特点是反应只在酸岩界面上进行,反应的实质是酸液中的氢 离子与岩石矿物反应生成金属离子。如图5 所示, 离子与岩石矿物反应生成金属离子。如图5—1所示,其反应 过程可看成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过程可看成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传递到碳酸盐岩表面; ①酸液中的 H + 传递到碳酸盐岩表面; 在岩面与碳酸盐岩进行反应; ② H+ 在岩面与碳酸盐岩进行反应; ③反应生成物 Ca
§5—1 1 一 油 层 岩 石 的 类 型
碳 酸 盐 岩
酸化增产增注原理
方解石( (1)主要矿物成分 方解石(CaCO3)、 )主要矿物成分:方解石 白云石CaMg(CO 白云石CaMg(CO3)2 溶洞、 (2)储集空间 溶洞、裂缝、孔隙。 )储集空间:溶洞 裂缝、孔隙。 (3)酸化目的:解除堵塞、扩大和沟通原 )酸化目的:解除堵塞、 有裂缝和孔隙,提高采收率。 有裂缝和孔隙,提高采收率。
砂粒
其中: 其中: CaCO3含量 超过50%叫 超过 叫 石灰岩, 石灰岩, CaMg(CO3)2 含量超过 50%叫白云 叫白云 岩。
主要由长石 长石(如 NaAISi3O8 钠长石) 长石 和石英 石英(SiO2)组成。 石英 主要由粘土 粘土(高岭石Al4(Si4O10)(HO)8、 粘土 伊利石、蒙脱石等)和碳酸盐矿物 碳酸盐矿物组成。 碳酸盐矿物 主要由Fe3+ Fe2+的氧化物及盐类组成。 的氧化物及盐类组成。 主要由 的氧化物及盐类组成
三.酸化工艺类型
(一)酸洗
概念:将少量酸液注入井筒内, 概念 将少量酸液注入井筒内,清除井筒孔眼中酸溶 将少量酸液注入井筒内 性颗粒和钻屑及结垢等,并疏通射孔孔眼。 性颗粒和钻屑及结垢等,并疏通射孔孔眼。主要用来 清除井筒表面或炮眼上沉积的酸溶性污垢。 清除井筒表面或炮眼上沉积的酸溶性污垢。
(二)常规酸化(基质酸化) 常规酸化(基质酸化)
(3)酸液的类型
酸岩反应速度与酸溶液内部的H+ 浓度成正比,强酸反应速度快 强酸反应速度快, 酸岩反应速度与酸溶液内部的H+ 浓度成正比 强酸反应速度快,弱酸反应 速度慢。不同类型酸液 离解程度相差很大,离解的H+ 数量也相差很大。 不同类型酸液, 速度慢 不同类型酸液,离解程度相差很大,离解的H+ 数量也相差很大
(2) 酸液的流速
酸岩的反应速度随酸液流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快。 酸岩的反应速度随酸液流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快。 酸岩的反应速度随酸液流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快。原因: 酸岩的反应速度随酸液流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快。原因:酸液流动可能会 由层流变为紊流,导致H+ 的传质速度显著增加,反应速度也相应增加。 由层流变为紊流,导致H+ 的传质速度显著增加,反应速度也相应增加。 随着酸液流速的增加,酸岩反应速度的增加小于流速的增加。原因: 随着酸液流速的增加,酸岩反应速度的增加小于流速的增加。原因:酸液 来不及反应完已经流人地层深处。因此, 来不及反应完已经流人地层深处。因此,提高注酸排量可以增加活性酸的 有效作用范围。 有效作用范围。
(5)温度
温度升高,H+热运动加剧,H+传质速度加快,酸岩反应速度加快。 温度升高,H+热运动加剧,H+传质速度加快,酸岩反应速度加快。 热运动加剧 传质速度加快
(6)压力
压力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大。 压力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大
(二)砂岩酸化机理
酸液类型:土酸: HCL+HF的混合酸液 1.酸液类型 土酸:为HCL+HF的混合酸液 2.砂岩岩层土酸处理机理: 砂岩岩层土酸处理机理
(3)传质速度
的传质速度: H+的传质速度:在酸岩反应中,H+ 透过边界层达 的传质速度 在酸岩反应中, 到岩面的速度。H+ 的传质速度与流动条件有密切关系。 到岩面的速度。 的传质速度与流动条件有密切关系。 在流动条件下酸岩反应时(H 扩散传质和对流传质) (H+扩散传质和对流传质 在流动条件下酸岩反应时(H 扩散传质和对流传质), 传质速度增快,酸岩反应也加快。 H+ 传质速度增快,酸岩反应也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