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9.1《20以内数的认识》版块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2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20以内数的数数和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 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难点:
1. 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

2. 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数数。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从1数到20。

二、探究与交流(10分钟)
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字的特点。

2. 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字的特点,如大小、形状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等。

4. 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 教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数的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等。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
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进行总结,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并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教学延伸:
1. 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排序和分类。

2. 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加减运算。

注意事项: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探究与交流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等。

补充和说明:
在《2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中,数的比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数的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和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数的比较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直观比较法:教师出示两个数,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合一年级的学生。

例如,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和5,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5比2大。

2. 顺序比较法:教师出示一组数,引导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排序能力。

例如,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4、7、2、5,引导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3. 数量比较法:教师出示两组数量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组物品的数量多,哪一组物品的数量少。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量感知能力。

例如,教师出示两组小石子,一组有10颗,另一组有15颗,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组石子的数量多。

在进行数的比较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在进行数的比较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为什么觉得这个数比那个数大?”或者“你是怎么确定这两个数的顺序的?”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进行数的比较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能用你的话说说这个数为什么比那个数大吗?”或者“你能用你的话说说你是怎么确定这两个数的顺序的吗?”
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进行数的比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的比较,每组学生共同讨论并给出答案。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继续补充和说明:
在进行数的比较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1. 游戏化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猜数字大小”、“数字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进行数的比较。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实物演示:教师可以使用实物,如水果、玩具等,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大小和顺序。

通过触摸和操作实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数的关系。

3. 故事情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自然地进行数的比较。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让学生比较小兔子采到的蘑菇数量的多少。

4. 图形辅助:教师可以使用图形或者图表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和顺序。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数轴来展示数的大小关系,或者使用条形图来展示数的顺序。

5. 互动问答: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询问学生“3和5哪个更大?”或者“你能告诉我从1到10的数都是怎么排列的吗?”通过问答,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进行数的比较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耐心的解答和引导。

2.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尝试和进步都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3. 个性化教学: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4. 家校合作:教师应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