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腺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创伤外科2020年6月第25卷第3期ZH J J T raumatic ,June 2020,V ol.25,N o.3
诊断明确的急性阑尾炎患儿,阑尾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异位阑尾炎特别是左下腹阑尾炎,传统的麦氏切口或右中下腹探查切口均由于切口远离病灶部位,术野暴露差,手术操作困难,通常需要延长切口,手术创伤大,术后切口感染、肠粘连、腹腔残余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增加。
自1983年Semm 完成第1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因视野广阔,可以全面探查腹腔和盆腔,可有效避免传统开腹手术的盲目探查;同时腹腔镜手术能对腹腔及盆腔内的脓液彻底冲洗、引流而不污染手术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已成为治疗小儿阑尾炎的首选方式。
但对于阑尾周围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或者腹腔镜操作技能不够娴熟时,笔者的经验是为了保证患儿的手术安全,应必须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随着腹
腔镜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和各种腹腔镜操作器械的更新换代,传统的多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现已发展到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及Hybrid 经脐单部位杂交腹腔镜手术[6]。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急腹症患儿
要警惕异位阑尾炎可能,腹部彩超结合腹部CT 检查可明显提高异位阑尾炎的诊断阳性率。
同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所具有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美观等优点,它应该成为治疗小儿异位阑尾炎的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1Briana L ,Nikhil M ,Katharine B ,et al.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identification of tip appendicitis on ultrasonography and CT
scan [J].J Pediatr Surg ,2019,54(1):108-111.
2阿合提别克·塔布斯,周军,李剑辉,等.腹腔镜探查并阑尾切除术治疗异位阑尾炎19例临床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5,42(7):460-462.3杨利芬,邵国庆.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阑尾炎患者的临床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
2016,21(3):580-581.4葛长峰,应碧伟.多层螺旋CT 平扫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4):778-779.
5李胜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螺旋CT 检查诊断异位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174-175.6崔华雷.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操作指南(2017版)[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7,38
(10):725-732.
[收稿日期:2019-12-30]
(编辑:陈景森)
作者单位:313300安吉,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王竞,张松磊,李欣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伟)
手术部位感染常见于各类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之一,这类感染在医院感染中较为常见[1],而手术部位感染会给患者的恢复造成一定的
影响,并且还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根据国内的相关临床数据报道,在医院普外科目前的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为1.93%~5.10%[2,3]。
因此针对手术部位外科感染以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预防此类感染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具备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的患者905例的临床资料,对这一部分人群的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对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905例,所纳
入患者中发生病原菌感染例数42例,未
·诊治分析·
肝胆胰腺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
分布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王
竞陈伟张松磊李欣融
【摘要】
目的
分析肝胆胰腺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情况及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
肝胆外科接受手术的患者905例的临床资料。
所纳入患者中发生病原菌感染例数42例,未发生感染者863例。
将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标本搜集并进行分析,性别、年龄、相关基础疾病情况等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腹部手术史等围手术期情况,伤口类型和部位。
结果
所纳入感染病例42例中,共检出57株病原菌,其中包括革兰氏阴性菌40株(70.18%):包括大肠埃希菌15株(26.32%),铜绿假单胞菌11株(19.30%),肺炎克雷伯菌7株(12.28%),肠杆菌3株(5.26%),卡他(摩拉)菌4株(7.02%);革兰氏阳性菌17株(29.82%):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5.79%),表皮葡萄球菌6株(10.53%),链球菌2株(3.51%)。
纳入人群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手术失血量和手术部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腹部手术史和切口类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肝胆胰腺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主要
是由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菌,而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腹部手术史和切口类型是促使其发生的独立危
险因素。
【关键词】
肝胆胰腺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9-7147.2020.03.034
470··
浙江创伤外科2020年6月第25卷第3期ZH J J T raumatic,June2020,V ol.25,N o.3
发生感染者863例。
纳入标准为:①患者自入院以来所有的病历资料保存完整;
②患者在接受手术前未合并任何医院感染者;③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肝胆胰腺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且患者具备其手术指征[4]。
排除标准:①切口愈合不良,出现脂肪液化、积液等表现;②病原学诊断结果为寄生虫、病毒等非病原菌生物。
参照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下面:Ⅰ类为表浅切口感染;Ⅱ类为深部切口感染;Ⅲ类为器官腔隙感染
1.2研究方法:搜集所纳入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相关基础疾病情况等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腹部手术史等围手术期情况,以及伤口类型和部位。
并对所纳入感染患者取污染伤口的血液或引流液通过全自动培养仪进行培养,对培养的结果通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每一患者取3份样品,至少2份样品检出相同病原菌方可确诊。
统计分析病原菌情况。
统计切口的感染情况,包括红肿、化脓、脂肪液化和清洁切口的例数。
并对红肿、化脓和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加强切口处理,每日根据切口情况多次换药,在培养出感染菌落和药敏试验前给予广谱抗生素,培养出感染菌落和药敏试验后给予敏感抗生素,直至患者出院,并统计结果。
1.3统计学处理: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分类变量以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纳入人群病原菌分布特点:所纳入感染病例42例中,共检出57株病原菌,其中包括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0株(70.18%):包括大肠埃希菌15株(26.32%),铜绿假单胞菌11株(19.30%),肺炎克雷伯菌7株(12.28%),肠杆菌3株(5.26%),卡他(摩拉)菌4株(7.02%);革兰氏阳性菌17株(29.82%):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5.79%),表皮葡萄球菌6株(10.53%),链球菌2株(
3.51%)。
2.2纳入人群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
手术失血量和手术部位比较,差异均无
显著性(P>0.05);而年龄、是否合并糖尿
病、手术时间、腹部手术史和切口类型差
异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见表1。
2.3切口感染情况所纳入病例中有红
肿、化脓、脂肪液化和清洁切口的例数分
别为30例、11例、13例和14例。
经过切
口的护理后仅红肿患者切口均红肿消
失;有切口化脓患者经处理后8例切口
恢复正常,有3例需要拆线清理坏死组
织后再每日换药处理;切口脂肪液化的
患者经处理后,有13例切口恢复正常,
有1例因切口因液化范围过大需拆线做
深部清理后再每日换药观察。
3讨论
肝胆胰腺手术部位感染在临床中较
为常见,通常是因为肝胆胰腺外科的手
术通常选择腹部作为切口,从而在手术
操作过程因为各种内源性感染因素的作
用下,导致切口的感染,其中肠源性的感
染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类型。
其原因在于
肝胆胰腺外科手术会导致胃肠道粘膜的
破坏,进而导致胃肠道内的细菌群的移
位,并且因为患者处于手术损伤而导致
机体免疫能力下降的外加条件下,感染
发生的概率便大大增加了[5,6]。
本研究中,患者切口感
染的主要菌群来自于革兰
氏阴性菌,并以大肠埃希菌
为主,大肠埃希菌属于人体
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在满足
一定条件下可以致病,属于
条件致病菌。
而糖尿病也是
术后导致切口感染的重要
原因之一,其机制[7]可能主
要包括:高血糖环境有助于
细菌生长,局部供血不足产
生厌氧环境,白细胞代谢紊
乱导致其糖酵解功能和趋
化、游走、吞噬功能的下降。
另外随手术时间的增加,患
者的感染率也不断上升,其
原因可能是由于切口附近
长期因张力增大而导致的
缺血缺氧性损伤并增加患
者的出血量,且随手术时间
增加,消化道的切口和重建,也大大增加
了患者暴露于病原微生物的风险[8]。
因此
在外科手术中,应该积极考虑患者的术
前疾病,控制血糖等相对能够控制的因
素,对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给予综合护
理,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并在术
前尽可能做好备毛等皮肤清洁工作。
术
中和术后的管理中,应加强无菌观念,改
进手术的技术,尽可能避免长时间手术
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术后对切口应及时
观察和换药,特别是对于Ⅲ类切口要特
别重视,做好术后的相关管理工作[9]。
因
此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术前术
中和术后的各项细节,从而减少一切风
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肝胆胰腺手术部位感染
病原菌主要是由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
胞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菌,而年龄、是
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腹部手术史和
切口类型是促使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
素。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加强护理并采取
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震宇,唐幸福.肝胆胰腺手术患者发生手
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
医药杂志,2017,46(01):70-73.
2常芳.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
表1纳入人群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手术失血量和手
术部位比较
相关因素例数培养阳性数RR P
性别男51725 1.10>0.05
女38817
年龄<60岁459130.44<0.05
≥60岁44629
合并糖尿病是26222 2.71<0.05
否64520
合并高血压是317140.93>0.05
否58828
手术时间≥2小时577150.32<0.05
<2小时32827
手术失血量≥200ml39720 1.16>0.05
<200ml50822
腹部手术史是31190.52<0.05
否59433
手术部位肝胆512230.93>0.05
其他部位39319
切口类型Ⅰ/Ⅱ类40132 4.02<0.05
Ⅲ类50410
471
··
浙江创伤外科2020年6月第25卷第3期ZH J J T raumatic ,June 2020,V ol.25,N o.3
作者单位:322000金华,浙江省义乌復元医院(周新新);浙江省杭州市大江东医院(赫永金)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升高趋势[1],其是临床较为多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活及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2]。
对于早期及中期乳腺癌及时的手
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3]。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可达到30%左右[4]。
Yigitbas 等[5]研究报告显示,由于目前抗
菌药物在临床的频繁应用,病原菌对常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也比较常见,为了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研究其病原学特点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行手术治疗患者共890例,对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分析,为预
防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参考基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890例,年龄
35~69岁,平均(48.16±3.08)岁。
纳入标
准:①患者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乳腺癌;②均行乳腺癌手术治疗;③年龄均在35岁以上;④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及知情同意书;⑤本研究内容及过程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监督。
排除标准:①伴有实质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②手术治疗前皮肤和粘膜组织有感染病灶;③凝血功能异常者;④具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⑤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手术治疗者;⑥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存在者。
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并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6],具备
以下条件中的其中一条即可确定为切口感染:①对切口处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者;②切口区域存在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或者有脓性分泌物或脓液;③局部有压痛或疼痛,在清创探查时可观察存在脓性分泌物;④患者的体温在38℃以上。
1.2
检查方法:应用微生物分析仪对病
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应用K-B 试纸剂进行检测,药敏结果的评判则按照NCCLS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
标本的采集:取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部位的分泌物以及坏死组织并及时送检。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数据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依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单因素以及多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
·诊治分析·
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新新
赫永金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乳腺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
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行手术治疗患者890例,年龄35~69岁,平均(48.16±3.08)岁。
应用微生物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应用K-B 试纸剂进行检测。
结果
890例乳腺癌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感染者共67例,感染率为7.53%。
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
出91株病原菌,54株为革兰阴性菌(59.34%),35株为革兰阳性菌(38.46%),2株为真菌(2.20%);抗菌药物方面,对于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首选美罗培南、亚安培南、阿米卡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则首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莫西沙星;对切口感染患者进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伴有糖尿病、白蛋白指标水平小于35g/L 、手术时间大于100分钟,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以及住院时间大于2周均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
主,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根据菌株的耐药情况,可选择耐药性最低的抗菌药治疗切口感染,同时对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要在术前考虑预防工作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9-7147.2020.03.035
与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674-1676.
3郑海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2):270-271.4黄志强,黄晓强.肝胆胰外科聚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3-22.5吴兰梅.肝胆胰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
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
(10):2034-2035.
6千昌石,潘志佳,张善磊.肝胆胰腺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01):66-68.7钟世良.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监测及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14):57-59.
8吴康,鲁信军,阮英俊.头孢替安在直肠癌
根治术后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76-78.
9李诗雨,黄文治,乔甫,等.结直肠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危险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15,30(6):1105-1108.[收稿日期:2020-02-24]
(编辑:李
谷)
472··。